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术重精神,采访张树新/ 新传大成拳


2010年4月年《时尚健康》杂志记者穆鸿逸对恩师张树新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如下:

意拳,是清末民初河北深县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宗师,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于1926年所创立的拳术,后由于王芗斋宗师以此拳打遍天下无敌手,后又被称为“大成拳”,以表示这种拳术大成称圣的地位。张树新则是当今中国少见的意拳名师,在摄影棚拍摄的时候,张老师摘下眼镜,摆出练拳的功架,其势如电,时而伴有呼喝,只觉满室生威,俨然一位武学大家。 

 验神奇的沾衣劲 

  拳术一道,必须亲身体悟,方能深感,于是拍摄结束后,我斗胆上前向张老师“讨教”——说是讨教,其实我至多算是以身试拳的人肉沙包。 

  张老师点头笑笑,要我扎紧马步,双臂横架,然后双手轻搭在我架稳的双臂上,只短短一瞬间,我全身就被张老师手上传出的大力带向地面,双膝重重地磕在地上,这一瞬间之短暂,我都不曾看清他是如何发力的,向周围同事望望,他们也是目瞪口呆,快得没有一个人看清。我站起身,重新扎稳马步,要求再次体验。张老师依旧将手搭在我的手臂上,明显放慢了动作、减轻了力量,但我依然没有看清他是如何发力的,就又被重重地拉倒在地。但我能感觉到,他是瞬间沾身发力,几乎没有做功的距离。张树新说:“在实战中,这只算是半招,临敌之时,一拉之下,立刻顶膝,基本可以一招制胜。” 

  而后张老师在我面前指点意拳的发招,粗看上去,他不过是很随意地左右上下发了几下拳掌,但就这几下招数,在我看来几乎已成避无可避之势,而且速度之快无法想象,仿佛周身是手,每一手都有刚柔粘连的后招,再加上张老师发招之时的呼喝,此时若有10个我,估计也就是几秒钟之内也全部被打倒了。最后张老师双手按到我胸口,我只觉一股大力瞬间沾衣产生——这是按上去的,而不是推上去的——随后我便身子平平后倒,摔了一个重重的仰面朝天。体会到了意拳的实战威力,我不禁要向张老师询问个究竟了。 

  另辟蹊径的武学之道 

  由于张树新的发力几乎没有运动距离,我以为这就是武术中所谓的“寸劲”,但他笑着摇了摇头:“这不是寸劲,这是意拳所特有的沾衣劲,寸劲至少还需要一寸的发力距离,而意拳的沾衣劲,却是贴身发力,是一种奇特的爆发力。其他的拳种发力,再快也总要把拳头轮圆了,就算如泰拳一般刚猛迅速,但它依然有做功的距离,而意拳只要贴身就能发力,有对方出拳抬腿的时间,意拳已经克敌制胜了。至于如何拥有这种爆发力,则属于核心技术问题了。” 

  有我刚才的亲身体会,知道此言不虚,虽然张老师卖了个关子,但在我的追问之下,张老师还是大略介绍了一下意拳的修炼诀窍:“意拳的精髓,无非就是三句话——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的修炼。意念和意感是意拳的入门关键,如果能到用意念来做到假想成真,那么意拳就能够入门,这也是一种潜意识的开发术。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他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意念去驱使这种潜能,那么通过训练,就能达到很完满的效果,搏击也是一样,王芗斋宗师开发出了一套用意念来特训武术的独特方法,这使得意拳威力无比巨大。” 

  世间大部分的拳术,都是由内而练到外,但意拳是个例外,它是一种由外而练到内的特殊拳术:“意拳强调自然力的修炼,也就是借用自然来修炼自己的拳术与拳劲。意拳的心法很奇怪,与一般的思维方式相逆,但它又是以现代运动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神经医学、人体力学等作为训练的理论依据。比如一般人会觉得旗子被风吹得笔直,是紧张,而旗子下垂是放松,而意拳的思维则与之相反,能随自然而动为松,而不随自然而动则为紧——意拳不是我主观要发招打人,而是被环境所迫,不得发招打人。就仿佛你一碰刺猬,刺激之下它瞬间就变成一个针球,在长期的意念训练中,意拳能够迅速对外力做出判断和反击。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这就是意拳心法的奥妙所在。意拳是一种向大自然借助力量的拳法,为了能够借助力量,所以意识里必须要与自然相合,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由于意拳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所以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招法和套路,这也是意拳的一大特点:“当年王芗斋宗师深感拳术有形而无意,他觉得武术再这样下去,就成了体操了,于是开创了意拳一门,专以意御力,所谓打架如走路,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不需要什么花架子,复杂的套路——只要内力够强大,拳术无非也就是拍打推架几个动作而已,大人和小孩子打架,从来不用套路,只是打下去就好了,所以意拳练到好处,也就是这个感觉,无往而不利。”

  虽然意拳是中国拳法中最具有技击性的一种,但在张树新看来,要想学好意拳,应以强身健体为根本,而他与意拳的结缘,其实也是源自强身健体的初衷。 

  张树新在小时候曾经出过车祸,被撞成肝破裂,“当时大夫就和我妈说,这孩子毁了,动手术开膛破腹的,失血过多,能把肝缝合就很不错了。”经过手术抢救之后,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从此伤了元气,走路也是病怏怏的。为了强身健体,张树新从1978年开始访遍名师,从此走上了习武之路。“那时候武术并不是很流行的,电影《少林寺》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时我就是一门心思想让身体变好些,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练武让我身体越来越好,越来越壮实了,这说明武术的确是一种强健体魄的好方法。既然找到了好方法,于是我寒暑不间断地练习,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当时想得也简单,那就是,不练了身体就会不好。正是这意念,成为我三十余年来坚持习武的巨大动力。” 

  “也不光是我”,张树新笑着说道:“包括王芗斋宗师,他年轻时身体也不太好,但人家最后练武还是成了一代宗师,所以很多能够坚持练武的人,其实都是那些以前身体并不好的人,他们反而能够日久天长地修炼下去。那些一门心思想要克敌制胜,去打人的学生,往往会半途而废——因为他们的目的是打人,这个目的一达到,就没有更好的动力去习武了。所以我常说,习武学拳,不能以打人为目标,当你没修炼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你没法打人;而当你真的修炼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一拳一脚都会给人极大的伤害,你又会发现无法下手了,所以王芗斋宗师说过,习武为了强身,打人乃是末技。这话一点儿也不错。” 

  文武必须双全 

  “意拳是一个交叉学科。”张树新觉得,意拳是文武相辅的一种文化拳术:从武上说,只要潜心修炼,人就会很习惯练修炼这种拳术的感觉,有使精气神充沛的效果,这和健美健身一样,是会上瘾的。当然,作为健身锻炼,要采取缓慢柔和的动作,不能拙气拙力,更不能违背运动系统的运动规律。慢练轻柔的动作,这属于有氧运动,对肌肉、韧带、血管、神经都有好处,可以使血液循环加速,微循环畅通,营养物质供给充足。消耗得少蓄养得多,练完后会感觉到耳聪目明,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而从文上说,意拳主张习武之内有“理趣”,当年王芗斋宗师就是一个文武全才,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意拳的境界提高,不光和勤习武有关,还必须要多读书,因为这是一种融合了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拳法,不是单凭拳术拳路就能学成的,还必须要加上个人的修养和学养,这才能够一日千里,否则就是事倍功半——当年在北平练习意拳的人,几乎都是具有高学养的文化人,或者政府官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意拳也算是一种文化拳。” 

  调动身体最大的潜能 

  张树新认为,对于现当代都市的白领们来说,虽然不需要人人都修习如此威力巨大的意拳,但意拳中有关深度开发人体潜能的一些诀窍,却是可以大家来一起体会和修炼的:首先第一要诀就是松,要放松。 

  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争力、灵活、协调等,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所谓松紧,既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紧。只有放松,才能充分体会自然力的能量。 

  其次则是要进入情境,也就是意识的具象化,好比雕刻师雕了一尊佛像,然后放在供桌上,自己磕头跪拜——意识的具象化也就是如此,自己设立了情境,而自己要相信自己已经进入了这种情境之中,这样才能一点点地提升自己的潜能。往往人在危险的环境中,能一跃数米,举起大石,这就是潜能,但这属于瞬间的、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能量。而意识的具象化,可以使这些场景再现,从而逐渐控制那些无法把握的力量。当然,要循序渐进,不能使用强刺激的意象。否则会对身体和心脏造成负面的影响。 

  再次,就是要动真情,动真意。 

  越是真实的感受,越是真诚的念想,越是收效巨大。当训练到一瞬间就能暗示自己的地步,那么除开力量上的增长,改善其他心理问题也变得简单起来:比如利用潜意识不分真假的原理,在意识里具象化你所希望的成功场景,从而达到替换你意识中负面思想的目的。通过反复暗示,改变自我意象,树立成功信念,并使自我产生积极的行动,达到预定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上转贴]写给意拳初学者
大成拳
意拳(大成拳)教学中的基础训练
姚承光先生谈意拳桩功
张树新:谈大成拳站桩训练中的不执着
习拳之要在于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