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落寞中的坚守者和弘扬者


清晨或是傍晚,我市公园、广场等健身场地,随处可见老人随音乐练习太极拳的场面,但这些公开场地却很难找到一个意拳练习者。但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可能会在开化集团家属院一个露天体育场附近的小院内见到这样的场面: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时而“白蛇吐信”,时而“野马盘槽”,左冲右突,拳掌齐发,威风凛凛,呼呼生风。招数使到酣畅淋漓处,中年人脸色潮红,圆睁的双眼中精光四射。这个人叫张可钟,为意拳第三代传人、开封意拳研究会会长。
儒雅、低调、内敛……乍一看,张可钟并不像练武之人,但坚毅的眼神、强健的体魄、矍铄的精神又无不流露出他是一个“练家子”。他不到20岁接触意拳,从此一发不可收,至今从未间断,他说:“意拳无论从哪方面讲都让我受益匪浅。”
虽然意拳与太极拳等拳派并称“中国内家著名拳派”,但是就目前情形来看,较之另外几派流传甚广的情形,意拳多少显得有些落寞,更何况2006年,太极拳入选首批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意拳今年才刚刚开始申报。但张可钟从没因此气馁,“练意拳的初始者要求站桩,讲究的是平心静气。我现在也是一样,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做意拳的坚守者和弘扬者,为意拳的发扬光大尽自己所能。”张可钟说。
意拳:独树一帜的近代拳学
据张可钟介绍,内家名拳意拳(大成拳)是中国传统武学一支晚出的奇葩,由清末民初河北省深县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武学之长所创立。意拳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直指拳道中枢。王芗斋先生神奇的武功和精深的拳学理念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赵道新、卜恩富、张恩彤、姚宗勋、王斌魁等意拳第二代传人也都以超强的实战能力称雄武坛。
姚宗勋是王芗斋的得意弟子,被赐名继芗,立为衣钵传人,一生传奇无数。他曾和日本特务川岛芳子的私人保镖白瑾比武,表现出了不畏强暴、机智过人的品格。白瑾登门说是比武,实际上是仰仗日本人的势力来挑战。他袖子里藏着袖箭,善于暗箭伤人。姚宗勋早已察觉出白瑾来意不善,知道他藏有暗器,但他丝毫不露声色。架势一拉开,姚宗勋就如猛虎下山一般扑向白瑾,白瑾刚一出手招架,姚宗勋就拍击其双臂,在意拳技击中这叫打间架,白瑾立时被击出丈外,身体跌撞在墙上,倒地人事不省……从此,白瑾再也不敢向姚宗勋挑战了。
张可钟是姚宗勋的入室弟子,出师后,老师送他8个字“学无止境,实力为证”,令他终生受益。目前仅就华北地区而言,作为意拳的第三代传人,张可钟和张文献(也是开封目前的意拳大师)是早期入门的弟子,自然得姚宗勋教诲甚多。张可钟说,意拳分为两个层次,就技击而言,它融太极、形意、八卦及多门拳术精华于一炉,重意不重形,以练意为主,练形为辅,重实用而又不寻求招法,是一门无套路与招法可言、但技击性较强的拳学艺术。它不许练举重、打沙袋、跳绳等增加力量和速度,强调在修为和悟性方面去进取,以此来训练人的良质良能,诱发人体功能的自然发挥,达到一触即发的条件反射的目的。就全民健身来讲,意拳的站桩功中,流传最广的是养生(健身)桩功法。此桩法老少皆宜,有病者治病,无病者健身;体弱者可强身壮体,体强者可防身自卫。
北上拜师
既学武艺又学做人
张可钟小时身体不是太好,经常生病,父母就求人教他练武。偶然的一次机会,他接触到了意拳,很快即被该拳术拳理拳法的博大精深和训练时的奥趣妙境所折服,练拳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连吃饭、睡觉都不忘琢磨。只是,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都有限,他学来学去总是无法一窥门径,更别说登堂入室了。张可钟说:“好像有东西在束缚着,没啥进步,心里苦恼的很。”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后来,他和好友张文献、马福秋一商量,决定投名师方能有成就。通过各方打听,他们知道了有位名师在北京,名字叫姚宗勋,武功和武德都是上乘的,跟小说、电影里的大侠没啥两样。1982年9月,3人结伴赴京拜师学艺。一路上,3人还担心老师这么大的名气,会收他们为徒吗?没想到,3人的诚意感染了这位和气的武学大师,姚宗勋不仅尽心尽力传授他们武学,在当时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还在饮食上加以照顾,想方设法让他们吃饱吃好。
几年间,他们不断往返于京汴两地。老师指导有方、倾囊相授,学生不怕吃苦、孜孜不倦,练拳自然进境很快。张可钟深有感触地说:“从恩师身上不仅仅学到了意拳的意旨,更学到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练拳,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会怎样更好地做人。”意拳讲究内气,在练习过程中要心无旁骛。30余载的练拳生涯不仅强健了张可钟的体魄,完善了他的人格,还使他养成了沉稳、内敛、执著的性格。
张可钟的爱人告诉记者,张可钟年轻时应酬很多,但因为每天坚持练拳,体重一直保持在65公斤左右。几十年中,他的心态一直很平和,处理任何事都非常沉着。“我觉得练武,除了可以强身健体之外,更重要的是能修炼人的品性,锤炼人的性格,形成更高的素养。”张可钟说。这门功夫,吸取道家的哲学和养生思想,内为养身之术,形为运动之道,生克变化为攻防之法,是内外兼修之拳术。意拳,不仅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身自卫,还能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追求生命的卓越。
倾家资甘做铺路石
在学生和朋友眼里,张可钟为人坦诚、踏实,重感情,讲信用;练拳刻苦,肯钻研,重实践,从不故弄玄虚,拳术功底扎实,没有任何华而不实的东西,总是能够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总结出深奥的拳理。
1983年,在老师的应允下,他开始授徒。为培养新生力量,他倾其全部精力和家资在所不惜。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付出换来累累硕果。1985年在河南省武术散打比赛上,他的弟子获得两个级别的冠军;1987年7月在全国武术散打邀请赛上,3个徒弟夺得一个冠军、两个亚军,同时获得团体亚军;同年8月,在同等级别的赛事上,徒弟们再显神威,摘取一个冠军和两个亚军的奖牌。
在1983至1991年间,在市级以上比赛中,他们一共取得了50多个冠亚军的骄人战绩。更让张可钟欣慰的是,弟子出国后,牢记老师教诲,不忘意拳宗旨,广泛传播意拳拳学思想,并不断带徒回国交流,促进传播和友谊。
为弘扬意拳文化,张可钟还尽量少收费或免费教拳。“那几年,前前后后搭进去十几万元。这都不算啥,只要意拳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我就是再穷也心甘情愿。”现在,一家人还住在几十平方米房子里的张可钟笑着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成拳
姚承光先生谈意拳桩功
姚承荣意拳-中国现代实战拳术技击篇
意拳训练原则
意拳n个为什么?--薄家骢
意拳桩功漫谈--浅述意拳宗师王芗斋及其衣钵传人姚宗勋的拳学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