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建閩侯雪峰崇聖禪寺览胜
 

◎ 文'圖/法演

 

   雪峰崇聖禪寺位於福建閩侯縣雪峰山麓,山勢綿亙六十餘里,跨閩侯、羅源、古田、閩清四縣,距福州六十八公里,主峰高約九百米。此山古時六月猶有雪積峰頂故名「雪峰山」。開山祖師是高僧義存(822─908),上承禪宗青原行思法脈,禪門五家七宗裡(溈仰、臨濟、曹洞、法眼、雲門、楊岐、黃龍)下開雲門與法眼二宗,千餘年來法脈不絕,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位高僧,其所創雪峰崇聖禪寺號為「南方第一剎」,至今仍保持農禪並重的傳統。

   從福州前往閩侯雪峰崇聖寺,車子行駛於蜿蜒的山區,放眼望去都是農田、茶園,經過了荊溪、甘蔗、白沙到達雪峰,一路上人跡、民居愈來愈少,車行約幾十分鐘才見一簡陋的加油站與一兩戶人家。心中猜測要參訪的崇聖寺難道在一個荒僻人煙稀少的地方?經過了約二個多小時的車程,終於到了。似乎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寺院櫛比鱗次的殿堂屋宇,還有附近聚集的村落,雪峰像是隱藏在世外桃源的繁華世界。崇聖寺巍巍山門上氣勢不凡的「南方叢林第一」,還有懸掛著「雪峰寺第九屆牡丹花暨書畫展」的布條首先向我們招呼。

   眾人在山門外等候了一會兒,見到前方行腳匆匆來迎訪客的法師,是崇聖寺首座明深法師,他邊喘著氣、聲音沙啞的笑著說早上接待了一批批的訪客,才剛送走客人,我們就到了。他不好意思的說因為話說多了,嗓門都沙啞了。


枝葉茂密高大的千年柳杉樹。

鐘樓

雪峰崇聖禪寺殿堂多仍保留清代所修木構建築。

佛桌雕工精細裝飾華麗,有的彩繪工筆花鳥。

   從山門進入,立刻被左右兩邊四棵枝葉茂密高大的柳杉樹所吸引,法師說這已是千年古樹。進入天王殿,四大天王的雕像都用玻璃框架圍起來保護著。進了大殿禮佛,法師告訴我們現存的殿堂與佛像是清代所修建,文革時期雪峰寺未遭太大破壞,是因當時的寺僧先將一些文物佛像都藏起來,然後把大殿前門關上,故意貼上封條寫著:「…從今以後不再燒香拜佛。…」,但寺僧們每日都由後門進入大殿作早晚課,因此免於一劫。可悲的是近年竊賊太猖狂,大殿中央的一尊清代時緬甸國王贈送的玉雕涅槃卧佛就在2004年被偷,幸好後來失而復得。

   綜觀殿堂建築,多仍保留清代所修木構建築,屋頂藻井的刻繪亦精美。大殿中三尊佛像均有玻璃框架保護,佛桌皆雕工精細裝飾華麗,有的彩繪工筆花鳥與八吉祥圖,畫風不俗。

   此時已是午齋時間,大夥先去齋堂用午齋。由於我們事先電話預訂來寺用午齋的,所以齋堂為我們準備了很豐盛的菜餚,六菜一湯,看來都是山上出產的菜,大白菜、竹筍、絲瓜、木耳等,沒有一般加工製成的素鷄素鴨,吃在口中是天然的菜根香,滋味特別好。看到隔壁一桌有兩三位一般信徒訪客,桌上則是簡單的一盆大鍋麵。

   午齋過後,法師帶大家向法堂方向走,先去參觀義存祖師塔──〈難提塔〉。

難提塔


義存祖師塔─〈難提塔〉。

   石卵自然爆裂的紋路是周圍一圈很自然的裂痕,顏色與石相同,修補復原的卵石就是灰色的。

   位於法堂之右的義存祖師墓塔,是義存的全身舍利塔,又名難提塔,塔如圓鐘,用長方形的石塊堆疊而成。每方石上均鐫刻一卵石,共計有200餘顆。明深法師說由於義存禪師有預言「石塔卵爆,…吾當再來。」,後來這些石卵果真一一爆開,令人不解,種種猜測眾說紛紜,有人還以為禪師有氣功。這些爆凸開來的石卵受到愚人覬覦,被視為可避邪之吉祥物,許多被割掉偷拔走,後來寺方用水泥再復原。我們仔細看石卵自然暴裂的紋路是周圍一圈很自然的裂痕,顏色與石相同,修補復原的就是灰色的。

鼇山頓悟開胸壑  鋪天蓋地傳教法


雪峰寺成功開發的牡丹花園。

   雪峰義存俗姓曾,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生於泉州南安縣,家庭世代奉佛,幼年即喜親近三寶。十七歲出家,遊方參學足跡遍及南北。29歲時受具足戒,後繼續遊歷名山,訪師問道,廣學各家禪學精華。義存後依止德山宣鑒禪師門下,與巖頭全奯(音「或」)禪師同學。一日二人同至湖南澧縣鼇山鎮,遇雪而滯留。全奯鎮日瞌睡,義存仍精進坐禪。有一次義存喚醒沉睡的全奯,想與他討論心中對德山與良价法語的疑惑。全奯喝道:「你不聞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義存說:「那要如何做才是呢?」全奯說:「日後如果想要播揚大教,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義存當下大悟!連聲對巖頭說:「師兄!今日始是鼇山成道!」。

   於是義存開始尋找一可以修行辦道之處,《閩侯縣志》記載,唐咸通十一年(870)義存另一同學行實法師懂地理,到了雪峰山,行實法師就告訴義存,雪峰是一塊寶地,義存觀覽當地山川形勢秀麗,便說:「吾其終老於此矣」。

   義存禪師行化於雪峰四十年,盛時無論冬夏來去的僧眾都有約1500人,雪峰寺史上曾有三個大殿、三個禪堂、七個齋堂。禪師法脈下高僧輩出,有師備(玄沙)、可休(越州)、智孚(信州)、慧稜(泉州)、神晏(鼓山)。其中鼓山湧泉寺開山祖師神晏,與怡山西禪寺慧稜以「坐破七個蒲團,怡山振錫;射出一支聖箭,石鼓傳燈」而傳為佳話。在《佛祖統紀》中記載,義存禪師居雪峰山40年,追隨的學僧無數。其影響正如巖頭全奯所說「蓋天蓋地」,弟子遍佈天下。

預知時至立遺戒

   後梁開平元年(907)義存禪師86歲,預知不久人世,撰寫〈難提塔銘并序〉:「…疊石結室、剪木合函。般土積石為龕。諸事已備。頭南腳北。橫山而臥。惟願至時同道者。莫違我意。知心者不易我志。深囑載囑。幸勉勵焉。…」文後有閩王王審知刻石的署名。並自己繪好一石塔圖,請人呈給閩王,閩王為其從江西找石材依圖建塔。

   義存禪師的遺囑〈雪峰遺戒〉中指出,在他圓寂後,要用他自己準備好的石龕安葬,不可以鋪張設靈筵,並由從智法師作住持,大眾要服從新的住持,「…吾若四大離散日,先已有木函石龕,並依舊制安排。不得別造墳塔,不得設靈筵,不得持孝服或有帶一尺布、下一滴淚。此非沙門,非我眷屬,更況哭蒼天,但為俗態頗辱宗門,或有不遵,依法擯逐。當院年長有從智仰,共相遵授,不得妄有乖張,他後住持…」.開平二年(908)五月二日圓寂,依其遺戒「全身入塔」,世壽87,僧齡59。

   從禪師的遺戒文中,可以看到禪師預知時至、預立遺囑、甚至預先自己準備好安奉肉身的石龕,還有預言將乘願再來。也見當時佛教對於喪葬的禮儀是非常簡約與莊嚴的,所有世俗的鋪張、戴孝還有哭天喚地等陋習「皆為俗態頗辱宗門」。

石塔卵爆乘願來



   禪師圓寂前,閩王王審知非常不捨一代大師的離世,再三懇請住世,禪師於是留下耐人尋味的詩句:「石塔卵爆,杉枝拂地,奯竹筍生,五百年後,吾當再來。」。「杉枝」就是今天在山門內的千年古杉,右邊樹幹筆直枝葉茂密的兩棵,是禪師當年親手栽植的。

   明永樂二年(1424),泉州開元寺的潔菴禪師得欽選擔綱雪峰寺住持,那時雪峰崇聖禪寺已是「殿堂門廡,俱為瓦礫。」,早非當年義存禪師所在的盛景。潔菴禪師慨嘆而發願「奮志興復、誓不下山!」,於是無論寒暑只穿一衲衣,脇不沾席,這份精神感召了遠近四眾弟子前來護法,五年後果然再度復興了雪峰崇聖禪寺原有宏偉的景觀。潔菴禪師是江西蕪湖人,雪峰寺第67代住持,前後在雪峰寺住持了15年,期間雪峰寺的道風生氣蓬勃。從義存圓寂(908)到明代潔菴禪師來到雪峰寺,恰好是五百多年。再觀潔菴禪師容顏相貌與真覺禪師畫像一模一樣,應驗了真覺義存禪師乘願而來的遺言。

 

藍文卿捨盡家業 雪峰護教千古傳


   藍文卿捨盡家業護持雪峰寺,是雪峰初期開創的最大功德主,至今寺內仍供奉著藍文卿的雕像,藍氏家族也都被奉為貴賓。

   接著進入法堂參觀,左邊的供桌上供奉著一尊藍文卿的雕像,法師特地為大家介紹他就是護持雪峰寺開創的最大功臣。

   大地主藍文卿受禪師德行感召,發心捐地建寺,是雪峰崇聖寺大功臣之一。唐咸通十一年(870),義存禪師49歲時初至雪峰,乃以一枯木頂覆蓋稻草為庵,開始幽居參禪,僅以野菜果腹。一天下雪,雪積有三尺深,義存禪師仍如如不動的禪坐其中,地主藍文卿的孫子放牛回家經過枯木庵,牛群從義存禪師面前經過時,都主動向禪師點頭敬禮,孫子看到覺得很奇怪,回家告訴祖父,藍文卿立刻跑來看,從此與義存禪師結下了利益千萬眾生的善緣。

   咸通十二年三月(871),藍文卿與謝傚、方訓等人,在大湖檉洋涼映臺的北邊建立「枯木庵」,延請法師駐錫,為雪峰寺創立之始。義存禪師德化廣被,愈來愈多信眾追隨修行,庵堂不夠容納,藍文卿於是又將自己所居住的房宅改建巨剎,即當今的崇聖寺。他自己與妻楊大娘及次男舉家遷往茆洋莊,並佈施田園二十庄給寺院,也就是現在的藍田、太平、大穆等庄。


雪峰崇聖禪寺寺院內一景。

   明代王應山在《閩都記》所載:「藍文卿先後共『舍田七千餘畝,房屋五百間』外加米倉30間、水牛360頭。」。咸通十二年(871)藍應潮與其弟應辰,又再度將所有田產捐給雪峰寺,家族子孫幾乎都遷往他鄉發展,他也再三叮囑子孫,所有佈施給雪峰寺的田產永遠歸雪峰寺常住,家族永不討回。藍文卿的德風懿行傳入朝廷,唐僖宗特賜封「威武軍節度使明護侯王」,長男藍應潮封為「通祐神君」,其出家為僧的弟弟藍守遠為「慈悲尊者」。

藍文卿捨盡所有田產給雪峰寺後,晚年時就留在寺院參禪修行。他的八個兒子各奔外地有所發展。而長子藍應潮還猶豫不知何去何從?義存禪師就指著一頭白牛說:「你就騎著這頭牛,牠休憩的地方就是你們的福地。」, 於是藍應潮夫婦騎著牛到了古田縣,只見環山的一片肥美的草地,那牛就停下來再也不動了。他們想到禪師說的話,知道這裡就是「福地」,於是留下來開荒種地,安家立業,此處就是「藍田村」,或稱「藍洞」。後來根據「耕者富,讀者達」的意思,改名為「富達」村。那隻靈牛化為「石牛丘」遺跡至今仍在,南宋朱熹遊歷此地曾寫一篇「藍洞記」,描寫這隻石牛夜晚會出來「遊食他所」,待拂曉金雞鳴時又會回到原地不動。

   過了一年,他們回雪峰看義存禪師,義存問他們過的如何?藍應潮回說:「土地肥沃,但就是乾旱雨水不夠。」於是義存禪師為他們設定了一套向龍王祈雨的儀式,從此凡遇乾旱,就請有德行有修行的法師如法地向龍王祈雨,而且有求必應,這套儀式一直沿用至今。現任首座明深法師說,他也曾親自為農民祈雨過三次,使用的就是義存禪師所傳下來的儀軌。

   藍文卿的真實事蹟除了可見於《雪峰志》外,其家族的《藍氏族譜》中《祖公詩》也紀錄:「明護侯王威武公(藍文卿),東南方面節度使;生男八子皆封侯,僖宗入閩居雪峰。文卿長男應潮君,雪峰田山盡舍僧」。他們是居住在福建的少數民族畬族,藍應潮夫婦自遷到古田富達村時只有夫妻二人,現在該村家族子孫繁衍,是閩東畬族人口最多的一個村落。至今雪峰崇聖禪寺內有供奉著藍文卿的雕像,藍氏家族也都被寺院奉為貴賓。


 

眾缘和合  創建南方叢林第一

   唐僖宗時,義存禪師的徒眾漸多,禪師德行風範傳入朝廷,僖宗皇帝特賜義存「真覺大師」號與紫袈裟。朝中的觀察使韋岫與陳巖渴仰佛法,也恭請義存禪師入府宣講佛法。乾符二年(875年)韋岫捐資助建雪峰寺,從此院宇初具規模,僖宗頒賜院額「應天雪峰禪院」。中和二年(882年),義存禪師61歲,廉帥李景、司空陳巖及觀察使韋岫又捐資創建位於大穆的廨寺。

   後來原址又不敷使用,於乾寧元年(894年)遷移至陳洋現址。乾寧二年(895),義存禪師74歲,當時福建的閩王王審知亦崇信佛法,在聆聽義存禪師的開示後「起大信心,便立大誓願,皈心受持,終無退志。」,也成為雪峰寺的另一大護法。他內心法喜充滿之餘,佈施俸祿20萬為雪峰寺建屋20間,先後共捐了90萬大興法堂、大殿、廊廡、與方丈室,並重建枯木庵,建放生池。雪峰山林間殿宇遍佈,成為南方最大叢林。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時,寺院改稱「應天廣福禪院」。

   雪峰寺在宋太平興國三年(976年)朝廷賜名「雪峰崇聖禪寺」,一直沿用至今。宋代雪峰崇聖寺也是朝廷列名「五山十剎」的「十刹」之一,元明二代屢有興廢。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道覺法師重修過天王殿。天啟七年(1627年)福州曹學佺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鼓山曹洞宗達本禪師又再度中興雪峰,現存的建築格局大多是此時所修建。民國時期雖曾荒廢,天王殿亦在抗戰時為日軍所毀。1952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數次撥款維修。1979年起得到海內外華僑資助,加上廣霖法師積極募款修建,目前各殿堂已恢復了舊觀。現主要建築物有內外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禪堂、齋堂、留香堂、祖堂、紀念堂、雲水堂、學戒堂、尊客堂、念佛堂、枯木庵、方丈室和凱淼塔院等。

國色天香牡丹花


   沿著法堂向後走,參觀雪峰寺成功開發的牡丹花園。由於方丈廣霖法師特別重視綠化,在現有的土地上廣植松、杉、竹三千多畝。近年還培植了梅花,牡丹花100畝,從山東、洛陽移植了二百多不同品種、共37,000多株。我們參訪時正巧是牡丹花期,見到許多不同種類正盛開著的牡丹花,來寺參訪的信徒到大殿參拜後,無不被這些美麗的花吸引到花園來了,所以牡丹花園成了最熱鬧的地方。花園旁掛了一個牌子,寫著:「認養牡丹花,請入內登記。」牡丹花是人見人愛的花中之王,寺院中茂盛的牡丹花園也成了接引信眾最好的媒介,令人對寺院嚴肅的印象立刻改觀了。


雪峰崇聖禪寺的殿堂屋宇綿延至遠處的山邊。

   站在牡丹花園的山坡上俯視,圍繞四周的雪峰山就像層層蓮花瓣包圍著整個伽藍,而寺院的殿堂屋宇綿延至遠處的山邊,一眼也望不盡──

以眾為尊的塔林



   位於雪峰崇聖禪寺西邊的「塔林」,其中最大的是容納四眾弟子的「海會塔」,為清乾隆時期修建的,其餘較小的都是住持塔,表佛門以眾為尊。

   接著再向上走到位於雪峰寺西邊的「塔林」,其中最大的是「海會塔」,始建於真覺禪師,當時僧眾亡者超過三千,所以皆荼毗納於塔中,明嘉靖時另建墳場而廢用此塔,天啟七年有宰相曹學佺發心布施重修,現存為清乾隆時期修建的。「海會塔」是一個四眾塔,也就是可以容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與優婆夷四眾弟子的骨塔,塔開東西南北四門,現在皆已封閉。在海會塔前另有五座石塔為住持塔。塔林中明顯的以容納四眾的海會塔最大,而住持塔小,表示佛門以度眾生為主,修行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為最終目的。

雪峰禪堂出高僧



禪堂。


禪堂外的迴廊。

   離開塔林,從禪堂經過,法師特地領我們進去參觀,自古以來許多傑出的高僧,都是在雪峰崇聖寺的禪堂開悟的。義存禪師法脈下就有師備、可休、智孚、慧稜、神晏。古老的紅地磚,四周圍是長方形木質的禪和禪榻,寧靜之中正巧有一僧人在經行,禮貌的向進來的明深法師與我們招呼後,告訴法師:「我繼續走完」,再繼續專心他的修行。

   出了寺院山門回首門上的對聯寫道:「此地出高僧,追數祖庭,閩中首剎。妙峰擬雪嶺,篤生宗眼,天下名山。」

三毬應機  心傳心悟


大殿前的「三毬座」。

   義存禪師的獨特禪法從德山棒、臨濟喝而來,他接引弟子時是機鋒、棒喝兼用,手杖、拂子兼用。在枯木庵的雪峰義存禪師雕像手中有一個拂子,就是他說法時用的工具,一拂在手為弟子開顯無窮之機鋒,應機破除心中的我執。講求「見自本性,方得成佛」,不立文字「法侶機鋒,心傳心悟」。義存禪師還設了三個木毬,凡前來參禪的弟子,禪師會輥出木毬以示機鋒,為弟子應機點化,「每欲度眾,則輥一毬,以示機鋒。…今三毬猶存其一。」。以前寺院中曾有「三毬堂」,而我們此行在大殿前僅見到一個「三毬座」,是一個直徑約二尺的大石毬,令人不解的是,該「木」毬為何至今成了「石」毬?

走出山門,約十分鐘就到了枯木庵。

枯木庵


義存禪師來到雪峰最早禪修的地方「枯木庵」。


樹腹內壁題刻三行文字,文曰:「維唐天祐乙丑歲,造庵子及作水池,約伍阡餘功,于時廉主王大王。」。


「枯木庵」1976年所立匾額 。


獨特的「千葉寶蓮」,一年四季都開花。

   義存禪師來到雪峰最早禪修的地方「枯木庵」,距離現在寺院步行十分鐘不遠處,一棵已有三千年歷史,樹腹中空的天然枯木,很有靈氣。枯木高3.32米,圓周7.13米,可容納10餘人。文革時被大火燒了一天一夜,枯木未毀,僅樹幹側面被燒一洞。樹腹內壁題刻三行左讀的文字,文曰:「維唐天祐乙丑歲,造庵子及作水池,約伍阡餘功,于時廉主王大王。」唐天祐乙丑歲是905年,閩王王審知捐資修建的記載。

   屋頂懸掛一1976年所立匾額,其右所書文字內容:「枯木庵內文字刻於公元九零五年,是我國珍罕的唐代木碑,具有科研價值。一九三二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曾撥款重修,今年復修,旨在保護文物。」

   雪峰崇聖寺開闊宏大的氣象,寧靜中透出無限生機,除了牡丹花園外,處處都可見受到悉心照顧的盆景,許多花都燦爛開放著。其中最特別是一種四季都開花的「千葉寶蓮」,從未見過的,還有杜鵑、木筆花及許多不知名的花卉,令人流漣忘返。雪峰得天獨厚坐擁珍貴的山林資源,但可想而知,一定也需要龐大農禪作務的人力資源。首座明深法師說:「一般俗語都說:『天下明山僧佔多』,那是不對的,其實應該說:「天下名山僧『建』多」。目前崇聖寺共有二百多位僧眾,仍維持農禪並重的修行生活,農務、寺務繁忙時,明深法師總親自下田『你要別人做事,就要自己先做,人家才願意做啊。』

   雪峰寺古來有著名有二十四景,在《雪峰志》中也有許多歷代文人所撰寫的遊記,描繪了他們遊歷雪峰山與這附近的奇景。可惜的是寺院規模實在太大,時間有限,轉眼已是傍晚時分,回到福州還有兩個多小時車程,許多殿堂都無法一一參觀,只好期待永遠未知的下一次。

   藍文卿為雪峰崇聖禪寺盡捨田產,利益了無量眾生,換來的是後代與雪峰共榮的子孫;義存禪師那一襲袈裟揚起的道影,就這麼舖天蓋地,綿綿無盡的為佛法傳了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03部 卷二百六十三
秽迹法鼓山派先辈祖师
一代高僧古月禅师修行传奇录
塔子溝紀略卷三
中州派风水精华:玄空三訣
善用10塊錢,52天多存1萬元!!一起快來學【階梯存錢法】,和朋友挑戰存錢意志力! - 愛經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