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科大家秘方
伤科大家秘方
伤科大家万籁声秘方
著名武术家伤科大家万籁声老师的伤科秘方
武术, 万籁, 秘方, 伤科, 老师
万籁声伤科验案
万籁声老师不仅是一位中外闻名的武术家,而且还是一位高明的伤科医师。他的伤科技术和秘方,得自赵鑫洲、王荣标与刘百川等名师的传授。几十年来,万老师以伤科为职业,为患者解除疾苦,妙手灵丹,疗效奇特,杏林春满,载誉榕城。我是万老师的学生,曾在福建中医学院任教,深感武医结合的重要性。现将万伤科验案,先行整理一则如下,容后再续。 一九五九年春,马某因习马不慎跌伤尾椎骨,肿痛不能转侧,呻吟不已。遂请万老师出诊。症见,尾椎骨疼痛明显,大便数日不解,兼见寒热,气息喘急,脸色潮红,舌淡苔薄,脉象浮数。万老师先在患处用药酒推拿,然后用—0法舒通督脉经气。症属损伤复感外邪,表里同感。遂方伤科活命汤加减一剂。第二天,患者诉药后泻下两次,寒热已解,疼痛略减。万老师处方用伤科活血加减一剂,外敷损伤膏,并服内伤丸。三天后,更方数剂,症状大为减轻,但尾椎骨酸胀未除,坐立不适。万老师说:“尾椎骨下有一个尻骨穴(即长强穴)是督脉的起点,少林寺伤科秘传有治疗尻骨穴损伤专方可以一试。”遂处方一剂,患者服后自觉酸胀若失,活动自如,其效竟如桴鼓。 万老师在谈到治伤经验时说:“凡治新伤要下动(通便)为佳;故常用大黄、芒硝,以攻下其瘀结,但不可过量,一剂即可。如仍不下动,可外用甘油栓以导之,则新伤不易留患;凡治穴位损伤,虽然药已对症,但非用专方不易收功。”这些宝贵经验与方药,我承教后谨记不忘,临床应用,果然其效如神;谨献给武林与医界同志们参考。
附方:
(1)伤科活命汤加减:当归6克  防风6克  川连6克  甘菊6克  生地6克  川芎6克  连翘6克  木通6克  白芨6克  槟榔6克  麻黄4.5克  紫荆皮4.5克  荆芥穗4.5克  甘草5克  川军9克  朴硝18克(分两次冲服)一剂。煎服两次。
(2)伤科活血汤加减:红花9克  归尾9克  丹皮9克  刘寄奴9克  元胡9克  续断9克  桃仁9克  川芎9克  藿香6克  苏木6克  川军6克  生地12克一剂。煎服两次。
(3)损伤膏,(4)内伤丸:两方均载万籁声著《中国伤科》一书中。
(4)少林寺伤科秘传治疗尻骨穴损伤方:陈皮3克  元胡3克  附片3克  小茴香3克  乳香3克  没药3克  当归3克  白术3克  熟地3克  茯苓3克  莪术3克  升麻1.5克  血竭6克  老酒适量和水煎服两次。服一剂即可收功。
——洪敦耕
承万师的宝贵经验,从清赵廷海辑<救伤秘旨>中录入穴位列方(大抵是一家秘传或流行民间之验方,内容不尚理论,专重实践),以方便大家查阅、参考。
轻重损伤按穴治法——计三十四穴
天关穴——在百会前一寸五分。即前顶穴。督脉。与涌泉通,属脾肺二经。
红花当归刘寄奴赤芍 陈皮 苏术续断川芎威灵仙乳香没药 如皮伤轻者,头上浮肿,其势反重。用原方治之,膏贴穴内,自愈。伤重者,穴内血有一块,反不浮肿,其势似轻。其血一阻,周身之血不通。伤血入脾经,一二日遍身如刀刺之,六七日转入肺经,腹即肿胀,十日后肺渐毙,至十五日准毙其内。医治用原方。将膏贴涌泉穴,约半月,其血流通即愈。打破者以象皮汤抹净,不可惹头发在内,掺药红玉膏收之,煎药原方加骨碎补
2 R; V+ M6 |1 i
百会穴——在天关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陷中。乃天关顶门交界之所,受伤时看近何穴,照何穴治之。
顶门穴——在百会后一寸五分,即后顶穴。 督脉,属心脾二经。
当归红花威灵仙枳壳乌药 陈皮赤芍泽兰五加皮 伤轻者,将膏贴穴内,煎药用原方。伤重者,伤血即入心经,眼胀头痛,口发谵语,第三日转入脾经,遍身赤胀,原方加三棱、莪术。不可用破血药,第七日还入心经,则无救矣。若打破出血,仍喷不止,用四生汤治之。后用掺药红玉膏贴之,血止后,用附子肉桂等热药敷之。
中医中药交流网3 D0 R! S' c" Z1 Z8 Q' @% P
天星穴——在入后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即风府穴。 督脉。
泽兰红花 归尾 三棱川芎桃仁续断乌药 陈皮莪术五加皮骨碎补赤芍苏木姜黄 紫苏木香 看伤轻重,以此方减用之,若打破出血不止,急用四生汤止,用象皮汤抹,掺药以红玉膏盖之。
眉心穴——在两眉头陷中,即攒竹二穴,一名员柱,一名始光,一名光明。)足太阳,属心肺二经。
泽兰红花 归尾 草决明乌药 银花续断 三棱莪术 受伤不论轻重损破,若不医治,一百二十日即眼前清盲。
耳后穴——在耳后青脉中,即螈脉二穴。手少阳三焦经。http://www.%
访问网址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H( y4 K  F' y) I9 q
川芎薄荷当归姜黄泽兰五加皮乌药莪术 三棱肉桂骨碎补 陈皮伤轻者,七日耳内流血死,伤重者,三日七窍流血死,其药宜重剂。二三分伤者,不医后必发毒,左为夭毒,右为脱疽。先用原方清理,出毒之后,以十全大补汤调治,外用肿毒药治之,其毒由损伤发者,其色紫黑,不由损伤发者,其色红白。
骨枕穴_在后顶后三寸,强间后一寸五分,即脑户穴。 督脉,属心肺二经。
当归骨碎补 陈皮 银花乌药泽兰赤芍红花威灵仙续断五加皮川芎伤重者,七日头颅胀而死,甚者爆碎而死,伤六七分者,满头胀痛,用原方治之。三四分伤者,不医发毒,名为玉枕疽。其色初起白,有脓反红,切不可用刀,须用巴豆半粒,捣烂,安膏上贴之。半刻自穿,若不出脓,用火罐拔之,有鲜血流出可救。无鲜血再用火罐,有血则生,无血不治之症。可救者,出毒之后,服八珍汤数剂,后服十全大补汤。脓黄者脾经,脓清者肺经。
转喉穴——在颈直人迎侠天突陷中,梭子骨尖上横左一寸,再直下一寸。 足阳明气舍穴,属心肺二经。
红花乌药 藿香石斛当归姜黄 陈皮五加皮丹参赤芍续断 受伤如刀刺,有时痛,有时不痛,重者七日喉闭而死,治法当用葱姜熨数次,煎药加肉桂、石蚕即好,轻者不医,后喉必痛,用清凉药治之。
闭气穴——与转喉同,亦即气舍穴。左为转喉,右为闭气耳。 足阳明,属心经。
泽兰枳壳红花乌药 生地丹参 陈皮 木通赤芍续断木香 伤重者,即刻闷倒,周时内用原方易治,过期难治。先将枳壳煎汤,磨金沉香服之,后用原方,照前法葱姜熨之。
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六分 属心肝二经。
红花当归续断赤芍 元胡索乌药泽兰 陈皮 秦艽丹参茯神远志 伤重者,实时发喘,十一日死。轻者不喘,二十八日亡。当日医用原方。二三日医加破血药,缓治之,外亦以葱姜熨六七次,病稍退轻后,用养血行血药服之即好。
心井穴——在心窝内软骨上。即鸠尾穴。 任脉,属五脏。
木香半夏泽兰红花当归 陈皮骨碎补 银花乌药赤芍肉桂石斛伤时不论轻重,积血皆重,伤重者三日死,轻者七日死,俱用原方加五加皮,外照前法葱姜熨之。极轻者不医伤血积入脏腑,后必发出,伤入心经,则成心痛,用心痛方治之。入肝经,浑身发疮,用枳壳、鸡子煎红玉膏抹。入脾经,则成痢疾,用枳壳、苏叶、查肉各五钱煎,将砂糖冲入服。入肺经,则成痰火,用苏子、萝卜子、菠菜子各一两,白芥子三钱去壳,共为末,以米糖在饭锅上蒸化,将药末三钱调入糖内候冷,白汤送下,每日一服,连服数日而好。凡久年者皆效。入肾经,则成白浊,用三圣丸治之即愈。凡遗精梦泄者皆效。
对门穴——在蔽骨下一寸五分,巨阙旁各开二寸,即不容穴。足阳明,属心肺二经。
木香当归赤芍泽兰 陈皮乌药 秦艽红花肉桂姜黄 藿香 元胡索伤重者五日死,轻者四十九日死。俱用原方,若呼吸稍痛,加苏木、生地各三钱。
扇门穴——与对门对,男人左对门,右扇门,女人左扇门,右对门。 足阳明,属肺经。
泽兰红花当归五加皮乌药 陈皮姜黄续断赤芍威灵仙 伤重者,浑身发热气断,口齿皆焦黑发臭,七日死,口舌必烂,不烂用原方,若烂加门冬、萆 、射干玄参。轻者,四十九日,咽喉闭塞,饮食不能进而死。
血浪穴——在乳直上二寸,即膺窗穴。 足阳明胃经。
红花刘寄奴 归尾 陈皮赤芍姜黄乌药 银花五加皮续断骨碎补 伤重者浮肿。轻者但痛不肿。俱六十日死。重者原方加桃仁苏木,或加大黄。轻者止用原方。
丹田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即气海穴。 任脉,属肾经。
红花当归泽兰续断威灵仙赤芍 木通猪苓泽泻乌药 陈皮姜黄 受伤痛如刀刺,积血甚重,小便不通,用原方治之,过九日者不效。
期门穴——在乳下第二肋端蔽骨下一寸五分,巨阙旁三寸五分,不容旁一寸五分。 足厥阴,属心肾二经。
红花当归骨碎补乌药 陈皮威灵仙姜黄肉桂刘寄奴五加皮 三棱莪术赤芍 重者三日即死。轻者二十二日死。当日即医用原方。第二日原方加半夏。第三日外用葱姜捣烂铺伤处,用火熨七次,原方去三棱、莪术,加归尾,桃仁,破血为主,破之仍痛,用大黄下之自愈。
章门穴(在期门下五寸五分,直脐端。) 足厥阴,属肝、肺、心三经。
红花当归续断泽兰赤芍骨碎补乌药 陈皮 银花五加皮姜黄威灵仙三棱莪术 伤重者五日死,轻者九日亡。二三日医用原方,四五日医原方去三棱、莪术,加肉桂附子,然附子看人禀气,浓者可用,薄者不可用。若肿痛不住,加破血药破之,仍痛用葱姜照法熨六七次,再加升降之药服之。
七劳穴(在期门下二寸,即腹哀穴。) 足太阴,属肝经。
赤芍泽兰当归红花乌药五加皮 陈皮骨碎补姜黄威灵仙 银花肉桂伤重者七窍流血,轻者发狂,伤左边者左臂不能动,右边者亦然,重者用原方治之。不退加三棱、川芎香附、元胡索,去威灵仙;轻者原方加桔梗苏木,再轻者只加苏木,俱照前法葱姜熨之,七孔流血者,一日即死,初流时用四生汤止之,缓用原方。
京门穴——在监骨腰中季肋,本侠脊也。期门穴下三寸二分。 足少阳,属心肝二经。
归尾红花续断威灵仙赤芍五加皮骨碎补 陈皮乌药泽兰 伤重者日半死,轻者三日亡。当日即医,原方加破血之药。二三日加大黄下之。
五定穴——在京门下四寸八分,即五枢穴。 足少阳,属脾肝二经。
当归红花泽兰赤芍五加皮乌药 银花骨碎补 三棱莪术 陈皮桂枝伤重者立发寒热,三次即死。一次者照前法葱姜熨之。原方去三棱、莪术桂枝,加肉桂、草乌。二次除肉桂、草乌,加大黄、神曲。三次去大黄、神曲,加桃仁、升麻;其血稍松,去桃仁桂枝,仍以大黄下之。轻者竟用原方。
伯劳穴——在大椎下二椎上节间陷中,即陶道穴。 督脉,属五脏。
刘寄奴红花当归姜黄五加皮乌药续断川芎赤芍骨碎补 陈皮 银花。
伤重发肿,其首俱不能动,用原方,膏上刺数孔贴之。伤轻不医,其伤反要传入脏腑。传入心经,呕血甚多。一方梨十斤,藕节十斤,捣烂,水煎成膏,白糖霜搅匀,每清晨服一钟,自愈。传入肝经,浑身发热,不能行动,两目昏花,口齿出血,先将热血药服数剂,后用凉药。传入脾经,身似蛇皮,发疯病,用蕲蛇一条,童鸡一只,干捋毛肠,不可见水,将蛇入鸡肚内蒸熟,去蛇淡吃鸡肉,即愈。传入肺经,似痰火而无痰,微有紫血呕出,先服四生汤数剂,后用六味丸自好。传入肾经,似怯症,肾水阻滞使然,先用原方四剂,后服六味丸。
肺使穴——在第三椎下,两旁各开一寸五分,即肺 穴。足太阳,膀胱经。
红花当归姜黄 三棱莪术肉桂 陈皮乌药威灵仙赤芍五加皮 伤时不疼不肿,浑身酸痒者无救,三日死。肿疼者可救,用原方,重者加桃仁,改归尾,甚者再加苏木
膏肓腧穴——在第四椎下,近第五椎上,两旁各开三寸。 足太阳,膀胱经。
防风赤芍当归威灵仙姜黄 银花 陈皮桔梗肉桂乌药柴胡 此穴平素负重肩挑,俱不能伤。倘或受伤,手臂不能举动,如脱样。须用膏药二张,一贴穴内,一贴肋下,用原方加升麻。
对心穴——在第七椎下节间,伯劳下六寸,即至阳穴。 督脉,属心经。
陈皮乌药骨碎补当归红花威灵仙姜黄 肉蔻五加皮赤芍 三棱莪术木香 藿香 伤时顷刻闷死,不醒,微有气息。救法∶在百会穴内,用艾火灸之,以醒为度,不可再灸,重灸头要爆开,醒时用原方加桔梗
命门穴——在十四椎下,对心下八寸。 督脉,属心肾二经。
归尾杜仲红花泽兰肉桂赤芍骨碎补续断五加皮乌药姜黄 陈皮伤重者九日死,以原方治之即愈。轻者不医,后必发毒,名为肾痈。先去其伤血,后以肿毒药托之,稍松易治,不松难治,后必肾水耗尽自死。
鹳口穴——在尾 骨上脊骨尽处。 督脉,属肺肾二经。
归尾刘寄奴红花赤芍 陈皮 木通续断骨碎补五加皮五灵脂乌药泽兰伤重者立时软瘫,不痛者凶,痛者次之。凶者须在伯劳穴灸三壮,后以原方治之。不医五日死。轻者不医,后发毒名鹳口疽,用黄 汤治之。若出毒入内不救。
海底穴——在粪门前阴囊后,即会阴穴,一名屏翳。任脉,属心经。
红花当归泽兰续断威灵仙赤芍猪苓 木通泽泻骨碎补乳香没药伤处虚肿,积血甚重,小便不通,龟头肿胀,用银丝打通六寸,离龟头一寸上,用艾火灸,灸一壮;将银丝取出一寸,再灸一壮,再出一寸,如是四次,取出银丝,其血即出,再以原方治之。
环跳穴——在髀枢中大腿上骱。足少阳,属肝脾二经。
归尾 银花续断 生地骨碎补 陈皮五加皮红花 木瓜石斛乌药牛膝伤重者不能行动,酸痛非常,腿足皆缩,用原方先服一剂,后熨九次,再以原方服之即愈。如伤轻不医,后必发骨疽。先用黄 加之,后加香附,又以白术汤服之。
盖膝穴——在盖骨。
元胡索 丹皮赤芍续断 归尾红花骨碎补 银花牛膝乌药五加皮苏木伤重者立刻坐倒,腿不能伸直,筋缩酸痛,用原方加升麻服之。一帖后,去升麻,加桃仁破血为主,数剂即愈。
膝眼穴——在膝膑上内 白肉陷中,即血海穴。 足太阴,属心经。
归尾红花泽兰牛膝五加皮骨碎补石斛续断乌药 陈皮威灵仙伤重者周身紫胀,周时即死。立刻就医,原方加苏木桃仁。轻者三日嚼碎舌头而死。期内再加升麻、桂枝,照前法葱姜熨之。
膝底穴——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即阴陵泉穴。 足太阴经。
红花乌药 归尾骨碎补 木瓜 陈皮 银花续断牛膝五加皮赤芍肉桂泽兰 丹皮 伤重者,三日内不肿不疼,三日后其色发紫,已在内作脓,用原方治之。伤左用左方。伤右用右方。二三分伤者,人不知觉,虽其伤自愈,后伤血上行攻心,主一百六十日后中焦必发背,其毒先痛久,然后成形,其色胭脂,见形之后,反不疼,皆因伤血内凝之故。治法先用内伤药一二剂,破血为主,后用肿毒药治之。但毒愈后,其腿无小肚子,不能行动,终成废人矣。
竹柳穴——在内踝上二寸,即交信穴。足少阴,属五脏。
归尾泽兰红花赤芍 广皮 银花续断牛膝 木瓜威灵仙乌药 丹皮 伤重者原方治之。轻者不医。病有五种。伤入心经,痴呆发痫症,不省人事,治法于原穴内灸三壮,后在百会穴内灸三壮,先以原方服数剂,后以天王补心丹服之即好。入肝经胆经者,遍身虚黄浮肿。(治法未详)入脾经者,遍身筋骨缩,酸麻。治法用舒筋养血方。入肺经者,发佛顶疽,用上部活血药,服一二剂,再用肿毒药治之。入肾经者,小便流血,治法原方去续断牛膝、木瓜、灵仙、乌药、丹皮,加泽泻、木通、连翘黄芩猪苓甘草治之。
脚住穴——在脚面上,有骨高起似豆之旁。
元胡索当归尾 丹皮赤芍续断红花骨碎补牛膝 生地泽兰 陈皮五加皮伤重者立时痛倒,七日后入经络。七日先用原方,七日后加升麻、桂枝。伤轻者不医,变为脚发背,若用肿毒药治之,腐烂不能收功。须用补为妙,当用人参,在身边窝燥为末,掺上即好。不烂者,用养血药治之。
涌泉穴——在足底心陷中。足少阴肾经,属五脏。
泽兰红花当归骨碎补乌药 陈皮 生地牛膝肉桂五加皮赤芍羌活。
伤轻重者俱不知觉,顶重者其血不能流通大关,一周时遍身犹虫钻,原方加川芎即愈。若不医,伤入心经,则眼红鼻内流血。以生芥子煎汤先服。后以原方治之。入肝经则半身软瘫,犹如半身不遂,用原方加香附、元胡索治之。入脾经,则浑身发疮,犹如水泡,其泡穿作烂臭不可闻。先用活血药,加脾经引药治之;外以水龙衣(即螺蛳壳) 煨灰研末,生鹅油调敷疮上即愈。入肺经,肺气胀痛,十五日转入脾经,即发流注。(治法未详) 入肾经,则小便不利,小腹作痛,用原方去牛膝、羌活、骨碎补,加木通、猪苓泽泻,小腹上用葱姜,照前法熨之立愈。
王子平老先生伤科秘方一
王氏伤科秘方(王子平)
王子平(1881-1973),回族,河北沧州人。我国著名武术家、伤科专家。
王氏对中医伤科正骨医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手法方面的特点是熔擒拿、点穴手法与正骨理筋手法于一炉,提倡手法与练功的有机结合;在药物治疗方面,既强调辨证施治,又重视单方、验方的作用。他全面地继承了武术伤科学流派的技术,并且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使王氏伤科在我国中医伤科学术界独树一帜,卓有声誉。
解放后,王氏曾任第一届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医学会理事,上海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会员,市民委委员,并任上海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上海同济、静安区中心医院和体育医院伤科顾问等职。
消瘀止痛药膏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消瘀退肿止痛。主治骨折、脱位、扭挫伤筋初期,肿胀疼痛剧烈。
【处方组成】
生木瓜30克、生栀子30克、蒲公英30克、生大黄150克、地鳖虫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
上药研为细末,饴糖调伴成适合摊敷的厚糊状(饴糖与药粉的重量比例为3:1)。即可涂敷伤处。
舒筋活络药膏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主治跌打损伤,扭挫伤及筋络、筋膜之中期筋骨损伤后酸痛等症。
【处方组成】
生栀子30克、生木瓜30克、生大黄30克、生草乌30克、生半夏30克、生南星15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羌活70克、独活30克、紫荆皮60克、路路通30克、生蒲黄22.5克、旋覆花22.5克、苏木22.5克。
配制和用法同上方。
接骨续筋药膏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接骨续筋。主治一切骨折、骨碎及筋腱部分断裂等筋骨损伤之中期。
【处方组成】
自然铜30克、荆芥30克、防风30克、皂角30克、茜草30克、川断3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乳香30克、没药20克、桂枝20克、白芨40克、血竭40克、硼砂40克、螃蟹末40克、骨碎补20克、接骨木20克、红花20克、活地鳖虫20克。
配制和用法同上方。骨折复位后敷贴于患处,随后用夹板固定。每7天换药1次。
温经通络药膏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主治骨与关节筋络损伤,兼有风寒湿外邪者或寒湿伤筋或陈伤劳损性关节炎。
【处方组成】
乳香30克、没药30克、麻黄30克、马钱子30克。配制和用法同上方。5至7天换药。
坚骨壮筋伤膏药方
【功能主治】
功能强壮筋骨,祛风通络。主治一切损伤之后期。
【处方组成】
粗料:骨碎补30克、川续断各30克、马钱子20克、白芨20克、硼砂20克、生草乌20克、生川乌20克、生牛膝20克、苏木20克、杜仲20克、伸筋草20克、透骨草2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麻黄lO克、五加皮10克、皂角核10克、红花10克、泽兰叶10克、苏木10克、虎骨8克、香油1600克、黄丹800克。细料:血竭30克、冰片15克、丁香30克、肉桂20克、白芷30克、甘松20克、细辛2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如有麝香酌加1.5克,以上细料,共研细末备用。
将粗料药浸入香油中7天,随后煎成伤膏,摊贴于膏药皮纸上,临证应用时加上细料药贴于患处。
王子平老先生伤科秘方二
舒筋活络药水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舒筋,祛风通络。主治筋络挛缩,筋骨酸痛,风湿麻木。
【处方组成】
生草乌40克、生川乌40克、生半夏40克、生栀子40克、生大黄40克、生木瓜40克、羌活40克、独活40克、路路通40克、生蒲黄30克、樟脑30克、苏木30克、赤芍20克、红花20克、生南星20克、白酒3500克、米醋750克。
上药在酒醋液中浸泡,严密盖闭7天。随后装入瓶中备用,在受伤局部热敷或熏洗后搽擦本品,并可结合推拿或自我按摩使用,则效果更佳,每日3-5次。
舒筋活络伤油膏
【功能主治】
功能止痛,活血,消肿。主治伤筋而筋骨冷痛。
【处方组成】
血竭60克、红花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儿茶6克、琥珀3克、冰片6克、香油1500克、黄蜡适量。
上药共碾为细末,将其溶化于熬炼的油内,后入冰片,再入黄蜡收膏。
上肢损伤洗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主治上肢骨折、脱臼、扭挫伤后筋络挛缩,以及气血瘀阻,关节不利,酸痛不止。
【处方组成】
伸筋草15克、荆芥9克、防风9克、千年健12克、刘寄奴9克、红花9克、桂枝12克、苏木9克、威灵仙9克、川芎9克。
上药水煎熏洗,每日洗2-3次。每剂药可洗5至6次。
下肢损伤洗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脱臼、扭挫伤后筋络挛缩,以及气血瘀阻,关节不利,酸痛不止。
【处方组成】
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五加皮12克、荆三棱12克、蓬莪术12克、秦艽12克、海桐皮12克、生牛膝9克、生水瓜9克、红花9克、苏木9克。
配制和用法同上方。
治伤大红丸
【功能主治】
功能坚筋固骨,滋血生力。主治骨折筋断,瘀血留滞,外肿内痛,肢节痛倦。
【处方组成】
何首乌500克、制川乌710克、制南星500克、芍药500克、当归300克、骨碎补500克、牛膝300克、细辛250克、赤小豆1000克、煅自然铜120克、丹参500克、青桑炭2500克、猴骨100克、续断100克。
上药共研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次服30丸,温酒下,醋汤亦可。
化瘀承气汤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泄热泻下。主治跌打损伤,血滞作痛,大便秘结,下腹蓄瘀等症。
【处方组成】
桃仁9克、大黄15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当归9克、芍药9克、苏木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三黄宝蜡丸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开窍镇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奔心,痰迷心窍等症。
【处方组成】
天竺黄20克、雄黄20克、刘寄奴20克、大戟20克、归尾10克、朱砂7克、儿茶7克、净乳香2克、琥珀2克、轻粉2克、水银2克(同轻粉研至不见星)、麝香2克。
上药研细末,用黄蜡适量泛丸。每服1-3克,用黄酒送下,忌凉水、生冷、烧酒三日。
活血散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散瘀,温经通络,舒筋止痛。主治软组织扭伤。
【处方组成】
乳香15克、没药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香附15克、炒甲珠15克、自然铜15克、木瓜15克、当归15克、续断15克、桂枝10克、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白芷10克、苏木10克、小茴香10克、细辛6克,研成细末,过筛混匀。用生菜油将上药调匀,以压痛点为中心,局部外敷包扎,用量10-20克,一般以敷盖瘀血面为宜。3天为1疗程,大部分病例6天可获愈。
清心解毒汤
【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消肿,清热解毒。主治开放性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
王子平老先生伤科秘方三
【处方组成】
当归12克、丹皮9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生地黄12克、黄芩9克、连翘12克、栀子9克、桃仁9克、甘草5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12克,水煎服。
活血定痛汤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定痛,祛瘀生新。主治各部损伤,积瘀疼痛。
【处方组成】
桃仁12克、红花9克、乳香9克、没药9克、当归尾12克、川断12克、乌药9克、陈皮5克、木通12克、甘草5克、水煎服。
续骨活血汤
【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止血,活血续骨。主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处方组成】
当归尾12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生地黄15克、红花6克、地鳖虫6克、骨碎补12克、煅自然铜12克、续断12克、落得打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水煎服。
夺命接骨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止痛接骨。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处方组成】
归尾12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自然铜30克、骨碎补30克、桃仁30克、大黄30克、雄黄30克、白芨30克、血竭15克、地鳖虫15克、三七15克、红花15克、儿茶15克、麝香15克、朱砂6克、冰片6克。
上药共为细末,每服2-3克,每日服2次。
活血舒筋汤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舒筋通络。主治阴部挫伤。
【处方组成】
当归9克、川芎9克、乳香9克、没药9克、桔叶9克、桔核9克、乌药9克、赤芍15克、落得打15克、红花6克、青皮6克、陈皮6克、地鳖虫12克、荔枝核12克、小茴香3克。每日1剂,每剂头2煎内服,第3煎熏洗患处,每日1一2次。
民间伤科骨折秘方(独家秘方)
秘方本非余所创,不敢私藏独享,特献于此供诸君参阅:
一:黑膏方
槐花、乳香、没药、儿茶、龙骨、檀香、山慈菇、血珀、血余、陀僧、煅然铜、川白蜡、生地、赤芍、土别、当归、血竭、钩藤、防丰、加皮、红花、川芎、樟脑、续断、牛夕各二钱,为细末,白芨末一两五。将上药末搅匀,用猪油四两拌和装入有盖瓷盅封口后,用炭火煮约半小时,出白烟后再慢火煎十分钟,待凉后放至潮湿地方十天,启用时加梅片一两五拌匀。
二:红膏方
降香、白芨、灵仙、血竭、乳香、没药、儿茶各二两为末,白蜡四两、松香二两、猪油二斤。将白蜡松香猪油同熔化,待冻后搅成糊状,加入上药末和梅片一两、樟脑三两拌匀。如白蜡一时找不到可用凡士林和蜜蜡代替。
三:药醋方
山甲、南星、白蔹、白凡、细辛、赤芍、桔梗、续断、碎补、红花、归尾、加皮、生地、防丰、地骨皮、花粉、甘草、牛夕、桂枝、白芷、姜黄、白芨、钩藤各二钱,加黑米醋同煎上药。
四:地龙散
地龙十条、琥珀一钱、象皮(煅)一钱、梅片一钱、珍珠粉一钱、金蚂蟥十条、土别一钱、田七一钱、乳香一钱共为末,用蛋清调药适量敷之,每三天换一次。
五:破伤风御风膏(内服方之一)
生地、荆芥、当归、吴于、银花、蔓荆子各二钱,白芷一钱、川芎一钱、石膏一钱煎服。
六:复骨散
松节二两研末、生鸡仔一只(半斤至一斤),把松节炒焦,再将生鸡仔(干,勿粘水)去净毛捣烂,然后与松节炒用,加酒三四两煮滚饮酒,然后将渣与白芨末一两和匀敷伤处二天(小儿不饮酒只敷药)。主治双脚粉碎性骨折(即双足腓胫骨折)一次见效,后用其它消肿接骨药至全愈。
七:南星散
南星二钱、枝子二钱、乳香二钱、没药二钱、姜黄二钱、大黄二钱、生半下一钱、田七五分、黄连三钱、川芎一钱、梅片三分、驳骨丹三钱各药生研为末,水调煮热敷之。治鹰嘴骨折(即肘关节)。
八:逐瘀消肿散
虎骨、骨碎补、蝼蛄、土别、红花、生地、黄芩、黄柏、归尾、赤芍各三钱,白芨一两、苏子二钱共为末酒调煮熟敷之。
九:羊胆接骨丹
黄连一钱、象皮(煅)二钱、朱砂二钱、大黄二钱、红花三钱、碎补三钱、田七二钱、血珀一钱、降香三钱、白芨四钱、珍珠粉一分、煅然铜一钱、羊胆四个后入共为末,用灰面与酒煮熟敷之。(注意此药敷一夜,天明即除,不宜太久!)
十:五色散(内服药之二)
人中白一两、肉桂二钱、防杞二钱、羌黄一两、当归二两,陈皮、白芷、桃仁、赤芍、乌药、独活、秦艽、单叶蔓荆叶、百草双、生地、丹皮、廷胡、碎补、紫荆花、蔓荆子各五钱共为末,每日二钱,水酒冲服均可。
十一:粉碎骨折壹日接合
粉碎性骨折,用下方一般二十四小时接合:千锤打 一两、入地金牛 一两、天上云七 一两、榕树寄生一两、节节花一两、散血丹五钱、过江龙一两,共捣烂晒干研为细未,用时取水酒各半及面粉少许煮沸后,再加入生鸡血适量和匀热敷于伤骨处。用药前可在伤处先涂上一些猪油,防止肌肉过敏发炎。一天后解除即X线透视,如碎骨接合不够理想时,可照法再用一次。然后改换黑膏方(后附方)定能奏效。
使用方法:
1. 锁骨骨折:多见于幼儿,大多在床上不小心跌下,手掌和肩部着地,外力传至锁骨而引起。横断骨折多,粉碎骨折少,重叠也少。如果没有移位,一般仍能活动不觉什么痛苦,故很难发现骨折。对这类骨折治疗固定比较简便,有移位的先行整复,无移位的则先用黑膏(方一)敷患处并固定保护,敷药后切忌牵引患肢,以免引起断骨再度移位,敷黑膏后二天,解开诊视伤处有无红肿皮损感染,如无则改用红膏(方二)至痊愈止。红膏敷三天,一般用药五天断骨多可愈合,以后用药醋熏洗(方三)每日三次。
我们只用黑膏接骨,是因该药药性强且用量少,冷敷涂上伤骨后见效快,无不良反应,对小儿骨折有较好疗效。至于改用红膏,是作消炎消肿用,巩固已接好的伤骨,使其更善美。用药醋是活血此瘀,无后遗症。
二:胫腓骨折
此类骨折一般多在以儿童为多,一般整复较易。如成凹形或凸形,应顺序轻力按平至骨没有响声为止,复位后先敷(方七南星散)消肿止痛,敷药时用厚纸固定,外用绷带扎紧不可太松,以免造成移位。二天后改用(方六复骨散),水酒各半和药末煮熟敷之,连敷五天骨痂可愈合。继用大力王、田草、钻浪风、金不换、杜仲、钩滕、过江龙、豆豉羌各五钱,丢了棒一两、牛夕四钱共煎水熏洗,每日三次,至功能完全恢复为止。内服“八珍汤”隔二天服一次。如属开放性骨折,外敷(方四地龙散)内服(方五破伤风御风膏)以防感染外邪入里,接骨后继用(方二红膏)生肌愈合。
三:双足粉碎性骨折(腓胫骨)
外敷(方六复骨散)此方其它骨折不用,另用松节一斤锉成细末,初啼生鸡仔一只连毛及头足捣烂,加入松节末和复骨散各等量及面粉少许,调入酒水搅匀煮热侯温敷伤处,每两天换一次。这类骨折是经常遇到的,用本法治疗恢复期一般不超出三个星期。
四:鹰嘴骨折(肘关节)
用方七南星散敷愈
五:治疗跟骨、趾骨、股骨和中下段骨折时,手术复整后都是内服(方十五色散)。
六:粉碎性骨折可用方十一草药方
中医伤科秘方集锦
2009-02-14
治伤五验方
练武之人,受伤难免,掌握一二验方,有备无患。
验方一:乌贼鱼骨粉
乌贼鱼骨(此即墨鱼盖,处方名为海螵蛸)不拘多少。将乌贼鱼骨刷洗干净,晒干,砸碎成小块后研成极细粉末,装瓶备用。
用法:跌打损伤皮破出血,将乌贼鱼骨粉撒于伤处,稍加压即可凝固止血。杀伤较深但不透膜的,亦撒上敷之,包扎即可。口鼻流血、吐血等,以白粥调饮下此骨粉6克,不计时候。疟疾患者,用此骨粉一钱,加黄酒10毫升和匀,加白酒亦可,一次性服完,即能见效。至多服3次。此法治疗较少复发。治疗小便血淋,乌贼鱼骨粉3克,生地黄汁调服。治目中一切浮翳,乌贼鱼骨粉少许和蜜,点眼中。
验方二:活血洗手药
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千年健、桂枝各12克,荆芥、防风、刘寄奴、红花、苏木、威灵仙、川芎各9克。上药切碎后置于水中,煎沸后可随即做自我按摩和练功。适用于上肢骨折、脱臼,扭挫伤后筋络挛缩、气血瘀阻、关节不利,酸痛不止和练手上功夫。功能活血、舒筋。
验方三:双柏膏
黄柏30克,侧柏叶60克,薄荷、泽兰各30克。上药共同研成粉末,装瓶备用。
用法:用时以水蜜加热,搅拌均匀调成糊状,敷贴于伤处。用黄酒调敷也可以,隔日换一次。
适用于跌打损伤、撞伤之早期,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病症。后期禁用。有活血、消肿、止痛之特效。
验方四:芦荟粉
芦荟50克,研成细粉,装瓶备用。遇皮破血流,直接将粉撒少许于出血处,即可止血。
验方五:祖传刀伤无痕散
红花、乳香、没药、生石膏粉各9克,黄丹、冰片、白芷、滑石各6克,薄荷3克,麝香0.3克。
上药均需干品,共研成极细粉末,越细越好,装入瓷瓶或有色玻璃瓶内,瓶口宜小,密封备用。
用法:刀斧等伤皮破血流,撒上此药粉,可以包扎一下,不用换药一次可愈,且不留疤痕(但伤口不可下水浸泡)。
唐门四季金疮药
一、春季方
春天属木,木可以生火,应当先去风清火。有脓血的话,用三黄散洗之,
后再用合口药敷之即愈。
三黄散:金银花、归尾各15克,大黄12克,黄芩、黄柏、赤芍各9克,荆芥、薄荷、山慈菇、炙甘草各6克,防风、黄连各3克。水煎洗。
春季合口药粉方:赤石脂、乳香、没药(俱各去油)30克,血竭、杉木(烧灰)各15克,胎发灰6克(如无胎发乱发亦可用)。共研细末,临用取适量敷伤口。
二、夏季方
夏令属火,应以去热为主,药宜凉。先用三黄败毒散洗伤口,后敷合口药。
三黄败毒散:金银花12克,防风、杉木蕊(烧灰)各9克,黄连、黄芩、赤芍各6克,黄柏3克。共用水煎,待冷后洗之。
夏季合口药粉方:黄柏18克,乳香、没药(各去油),海螺蛸、赤石脂、观音竹各15克,冰片、朱砂各6克。共研为细末。
三、秋季方
秋令性气凉,若有脓血,先用温凉散洗之,后敷合口药即愈。
温凉散:连翘、赤芍、羌活、茯苓各9克,穿山甲、川连各6克,山栀木+二、防风、桃仁、甘草各3克。水煎洗。
秋季合口药:松香(水制)、海螵蛸、生半夏、赤石脂、百蜡各30克,雄黄、龙骨、儿茶各15克,血竭6克。共研为细末待用。
四、冬季方
冬令气寒,药宜近热,万不能以寒凉凝其血。先用消风败毒散洗之,后敷合口药粉,即愈。
消风败毒散:芒硝、皮硝、荆芥、穿山甲、槟榔、草乌、赤芍、甘草各6克。
水煎洗。
冬季合口药:龙骨(煅)60克,赤石脂15克,雄黄30克,血馀9克,象皮3克(水制切片纸包煨),血竭3克。共研为细末待用。
伤科验方两则
一、百损药:
破故纸十二克 骨碎补十克 杜仲九克 川牛膝九克 川续断九克 肉苁蓉九克 黑橹豆九克 当归九克 鸡血藤九克 三七三克 琥珀三克 全蝎六克 沉香三克,共一十三味,给水八百毫升,用文火煎至四百毫升,温服下。一日两次,专治跌打损伤,不论内伤脏腑,处伤筋骨,以及劳伤经络者都有效。
二、降香散:
单味降香三克,用瓷瓦片(勿用铁刀)刮研最佳,用时外敷伤口上,用手指压,专治金疮出血。
以上两方均为已故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所传,运用几十年来,治愈了不少病人,疗效确切,而且药味简单。
活血通脉酒
组成:猴骨36克、乳香18克、没药18克、川芎18克、当归18克、紫荆皮18克、安桂18克、独活18克、羌活18克、木瓜18克、贝母18克、自然铜18克、续断18克、南木香18克、厚朴18克、生香附18克、炒小茴18克、血竭12克、炮甲珠12克、白芷6克、制川乌3克、制草乌3克、麝香1.5克、白酒3000克。
制法:将上药捣碎,与白酒同置人容器中,密封浸泡15天以上即可服用。
服法:早晚各服1次,每次10—20毫升。
药效:行气活血,祛风活络。
适应症:1.跌打损伤后外感风寒湿,筋骨关节出现隐痛酸软,遇雨加重者。
2.散打训练后筋骨关节隐痛酸软者。
禁忌:孕妇忌服。
来源:武当清灵拳门手抄孤本《清灵贞经》。
说明:跌打损伤后,受伤处血气运行失常,抵抗力下降,最易受风寒湿之邪侵袭,邪客于肌肤筋脉,除妨碍气血运行之外,尚影响损伤处的组织修复,使病情更为复杂,常缠绵难愈。针对这种情况,本药酒用乳香、没药、血竭、川芎、当归、紫荆皮、自然铜、安桂、炮甲珠、麝香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治疗跌打损伤后的瘀血停积,经络阻滞;独活、羌活、白芷、制川乌、制草乌、猴骨、木瓜、续断等合用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之邪,治疗跌打损伤后的风温症;再用木香、厚朴、香附、炒小茴、贝母等既能行气止痛、燥湿化痰,又能增强上二组药物的功效。诸药合用,活血行瘀与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并举,正适合上述适应症的防治。
跌打酒
【来源】《龚氏三代骨科秘方》
【原料】飞天蜈蚣30克,千锤打30克,天胡妥30克,祖师麻20克,竹根七30克,地牯牛30克,川芎30克,蒲黄20克,鬼箭羽20克,石见穿20克,铁树叶20克,凌霄花20克,平地木20克,水杨梅20克,石上柏20克,高梁酒3000克。
【制法】密封浸泡7天后备用。
【用法】每次服20克,一日3次,饭后服。
【功效】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主治】跌打损伤。
跌打酒
【来源】《正骨经验汇萃》
【原料】血竭、乳香、没药、川续断、骨碎补、苏木、自然铜(醋煅)、猴骨(酒炙)各30克,琥珀、牛膝、赤芍、三棱、莪术、桃仁、参三七各24克,桂枝18克,川芎、独活、羌活、细辛、制半夏、儿茶各15克,防风、白芷、当归尾各45克,片姜黄、泽兰、刘寄奴各
60克,降香21克,红花75克,川军、山枝、土鳖虫、川破石各90克,了丢竹、两面针(去内衣)、鸡骨香各60克,一包针、金耳环各30克,(川破石以下6味为地方药),三花酒10千克。
【制法】将前39味捣碎,置于酒坛(或大玻璃瓶内)内,入双酒2.5公斤,浸润3日后,再加入三花酒10公斤,密封,浸泡3个月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5毫升,日服2~3次,全日量不超过60毫升。外敷:取药酒加温后,涂擦伤部,每日揉3~4次。
【功效】行郁活血、消肿定痛。
【主治】跌扑扭闪伤筋肿痛。
【禁忌】孕妇、老人、小儿及气血衰弱患者忌服。
镖师祖传伤科五秘方
一、安紫消毒液
配方:大叶桉叶100克,裸花紫珠500克,水1250克。
制作:煎至水500克,静置,放人白酒50克,沉淀,取清液装瓶备用。
用法:外用消毒。
说明:桉叶味苦性辛凉,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作用;紫珠味苦涩性平,有收敛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临床证明:本方消炎作用显著,用于肌注皮肤消毒(代酒精碘酒)数百例,无一例感染。用于外伤清创,明显比未用的好。
二、止血灵
配方:炒蒲黄、石韦各20克,石榴叶40克。
制作: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
用法:直撒患处(患处先用安紫消毒液清创),包扎。
说明:本方外用止血较云南白药优。内部出血用“内血净”。
附:内血净配方
人参、白芨、小蓟、天花粉、接骨仙桃各6克,白芷、大黄各3克,两面针1克,研极细末米汤送服。
三、七圣排脓散
配方:白芨、小蓟、降真香、炒蒲黄、胜红蓟、龙骨、鳖甲各等份为末。
功用: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炎排脓、生肌收口。
用法:直撒患处,包扎。
四、二仁八宝膏
配制:杏仁20克、桃仁15克、木芙蓉叶10克、生栀子30克、赤小豆30克、五倍子30克,灰面适量,醋50克,蛋清1个,酒适量。
药研极细末调后成膏敷患处。
说明:本膏对新旧损伤肿痛均有效。主要功能是:解热消肿,去痛接骨。如是新伤,去两仁也可,即神效跌打三宝膏是也。
五、速活丸
配方:川断、没药、(醋炙)然铜、骨碎补、当归、生地、川芎、白芍或赤芍、乳香、人参、桂枝、牛膝、白芥子、丹皮各1.5克,血竭、儿茶、无名异、甘草各1克,朱砂、薄荷各0.75克,马前子0.5克,木耳3克。
制作:上药研极细末,炼蜜为丸,米汤送服,可适量饮酒。
功用:生气补血,壮筋接骨,止痛活络。
说明:本方在治骨折的后期,30天以后,可酌加补肝肾药,效更佳。对陈旧性骨折,外用跌打汤洗,再正骨,内服本丸,效佳。本方又名神效跌打丸、22味跌打丸。
附:蛇伤排毒灵
配制:白花蛇舌草9克、七叶一枝花3克、半边莲9克、穿心莲6克、苍术3克、车前子2克、夏枯草3克、青木香6克、白芷6克,研极细末一次顿服,重症每3—4小时服一次。
说明:治蛇伤一定要注意伤处的清创,毒液和毒齿的排净;并结合蛋清调雄黄末外敷。
李家教跌打风湿膏
一、膏药处方
生川乌25克、生草乌25克、生南星25克、生半夏25克、马钱子25克、当归18克、川芎18克、红花12克、骨碎补18克、续断18克、麻黄25克、桂枝18克、地鳖虫20克、自然铜25克、生大黄25克、生栀子25克、硼砂20克、轻粉15克、血竭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麝香壳2克、梅片12克、桐油或香油3.5公斤、黄丹1.5公斤。
二、功效主治
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伤筋折骨、风湿骨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经脉拘挛、肌肉僵硬、骨质增生等症。
三、用法用量
洗干净患处皮肤,擦干水份后烤热膏药贴于患处,每贴膏药可连用3—5天。
四、制膏步骤
1.首先将血竭、乳香、没药、麝香壳、梅片、轻粉研成细末装瓶备用。
2.把黄丹置于锅内炒去水份,冷却后装瓶密封备用。
3.将处方中前17味药材置于桐油或香油中浸泡3—10天后,先用文火熬炸1小时,再改用武火熬炸1小时,最后以文火熬炸1小时,用钢丝或铜丝滤网除去杂质,静置7天后取净油炼至滴水成珠(即油烟从浓墨色转为青色再转为白色)时,即可离火下丹,每500克药油下黄丹210克,边下丹边用铁勺捞油,以免黄丹沉淀,影响氧化反应。待药油与黄丹反应冷却后成为膏药时,将其分成小陀置于冷水中浸泡10天,每天换清水2次,以去火毒。
最后,将小陀膏药加温熔化,加入麝香壳,血竭、乳香、没药等细末,乘热用竹片将膏药摊于15×15厘米的优质牛皮纸或红布上,然后将膏药对折即可。
五、方解
膏药中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马钱子、当归、川芎、红花、骨碎补、续断、麻黄、桂枝、地鳖虫、自然铜、乳香、没药有活血化瘀生新、祛风燥湿除痰、逐寒通络止痛之功效;硼砂、轻粉则有祛痰利水除湿、消肿拔毒生肌的作用;甘松、白芷、麝香壳、梅片芳香开窍,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促进病理产物和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并使病态组织(如结疤、粘连等)软化和分解,缓和骨骼、肌肉经脉痉挛性疼痛;生大黄、生栀子消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之功效,适应于跌打损伤各期的治疗需要,亦适应于风湿骨痛、骨质增生、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家教跌打伤科药酒
一、药物配伍
生地9克,当归6克,赤芍9克,川芎5克,柴胡5克,三棱6克,田七6克,桃仁6克,红花3克,枳壳5克,黄芩9克,元胡6克,香附6克,青皮9克,龙胆草6克,五灵脂6克。
二、浸泡方法
将上述药物置于容器内,加入纯正50度米酒750毫升,密封浸泡15天后可用。
三、治疗范围
适应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胸、腹、背、损伤所致的伤气型、伤血型、气血两伤型疼痛。
四、用法用量
(1)内服:每次15—20毫升,每天2—3次,连服3—9天;轻伤者3天可愈,中度者9—15天,重伤者视伤情,一般情况下,需20—30天左右。
(2)外用:外用适量,搽敷患处即可。
五、临床体会
“损伤一证,专以血论”,活血化瘀是治疗跌打损伤的指导原则。本方在桃红四物汤方剂的基础上,增添了凉血、行气、消积药物而成。方中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桃红、红花、田七、五灵脂活血化瘀,兼有补血养血之功;“血源于水而成于火”,因瘀血凝滞、积瘀化热,故用龙胆草、黄芩泻火解毒、清热散结;用柴胡、元胡、香附、青皮行气解郁、理气止痛、升举阳气;三棱削积除坚、散血行气;酒能行药势、通气血。诸药合用,相辅相咸,共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削积散结之功效,故适应损伤各期的治疗。
说明:本方对腹部、胸部、背部、肋部损伤疗伤最佳。忌食雄鸡、连鱼、竹笋。
避邪、避瘟类丹丸
武威丸
乃古之秘传,能辟病疾恶气鬼怪虎狼蛇虺诸毒,五兵盗贼一切凶害。
制法:萤火(要七夕取,酒浸阴干),鬼箭羽(即卫茅别名),蒺藜、雄黄、雌黄各一两,礬石(火烧)二两,羚羊角(煅存性),铁锤柄(入铁处烧焦)各一两五钱。上物共为末,以鸡子黄、丹雄鸡冠一具和捣后为丸如杏仁大,作三角绛囊盛五丸带左臂上,从军者系于腰中,居家者挂户上。
另方:萤火、卫茅、蒺藜各一两,雄黄、雌黄、礬石各二两,余药及制法同上。
辟邪丹
治妇人与鬼魅交通兼辟瘟疫。偑身可辟一切邪秽。
制法:虎头骨二两,硃砂、雄黄、雌黄、鬼白、皂荚、芜夷仁、鬼箭羽、蒺藜各一两。上物共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系臂上,再以一丸当病者户前烧之,一切邪魅不敢近。
辟秽丹
麝香少许,细辛五钱,甘松一两,川芎二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久窨为妙。每用一丸烧之可辟邪秽瘟疫。
辟瘟丹
此丹烧之能不染瘟疫,久空房屋烧之可辟秽恶。法取乳香、苍术、细辛、甘松、川芎、降香各等分为末,以枣肉为丸如芡实大,遇瘟疫大作之时家中各处焚之即不染患。一方再加白檀香末。
秘传伤科“二十四气”推拿法
"二十四气"推拿法是江西民间秘传"八锁十二门十八关二十四气五十三度"中其中一法. 称为"二十四把还阳手", 对昏迷.闭气.虚脱.抽搐.肿痛有明显的疗效.
内容如下:一天门.二金锁.三心筋.四井栏.五大成.六后成.七将台.八还魂.九曲尺.十脉筋.十一三关.十二晒廊.十三五湖.十四背心.十五肚角.十六上马.十七下马.十八腿峰.十九了檐.二十弯子.二十一弯弯子.二十二下了檐.二十三鞋带.二十四勾子.
部位如下:
一.天门:位于前额上至发际下至两眉间.
二.金锁:位于颈项两侧至锁骨上.
三.心筋:位于前胸部俞府穴至颈项两侧人迎穴之间.
四.井栏:位于两侧肩井穴及其邻近部位.
五.大成:位于前胸部两侧乳旁至腋前部住.
六.后成:位于两侧腋后线至肩胛骨外缘部位.
七.将台:位于锁骨以下至两乳腺以上.
八.还魂:位于臂内下侧近腋窝部.
九.曲尺:位于肘关节及其邻近部位.
十脉筋:位于腕关节及其邻近部位.
十一.三关:位于肩,肘,腕,合谷四个关节部位.
十二.晒廊:位于两侧肩胛骨内缘至胸椎棘突间.
十三.五湖:位于腹部神厥穴至中极穴之间.
十四.背心:位于项部大椎以下至至阳穴以上.
十五肚角:位于两侧浮肋以下少腹部以上.
十六.上马:位于腹股沟偏外侧部位.
十七.下马:位于腹股沟偏内侧.
十八.腿峰:位于大腿前侧中段部位.
十九.丁檐:位于大腿后侧中段部位.
二十.弯子:位于月国窝部稍偏内侧部位.
二十一.弯弯子:位于月国窝部稍偏外侧部位.
二十二.下了檐:位于小腿后侧部位.
二十三.鞋带:位于踝上横纹线部.
二十四:勾子:位于足后跟腱部位.
操作手法及顺序: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立于患者对面或偏右侧.进行连贯操作.危重患者从下往上推(从勾子到天门).一般患者从上往下推(从天门到勾子).以防气脱而亡.
常见手法和顺序是先天门分理推抹至头顶部转双侧金锁做提捏手法三下并轻揉.移至两侧心筋,井栏做同样手法后,以男左女右的部位顺序推拿两侧大成,后成,将台,晒廊,曲尺,脉筋等部,并牵抖三关,点按虎口,轻揉还魂三下.医者转身于患者后侧双手从腋下穿过轻拿五湖三下后,并用暗力拍击背心部三下.再转身立于患者对侧以男左女右的部位顺序拿捏两侧肚角三下,点按上马,下马,腿峰,了檐,鞋带,勾子等穴.最后揉按双涌泉结束"十四气"推拿手法.
适应与禁忌
适用于: 跌打损伤的早,中期肿胀,疼痛及骨折,脱位行手法前的基础手法.各种原因引起的四季外感,高热,抽搐,虚脱,闭气,休克等症.
禁忌: 传染病,皮肤病,肿瘤,心血管,内脏挫伤等.
肩周炎和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
一般用药30天疼痛等症状即可完全消失。具体用药方法是:口服舒经活络散和外用追风透骨膏,其它药物不需服用。用药期间可以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方法有:
(1)摇肩:患者两腿弯曲分立,以患侧肩关节为轴心,摇动上臂,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关作环形运动,每次可做30-60下,每日早晚各做1次。注意动作要缓慢轻柔,不宜过快过猛。
(2)展臂:双腿分立同肩宽,上肢自然下垂,两臂向前伸直,手心向下,向两侧外展并缓缓向上用力抬举双臂,到最大限度后停留10秒钟左右,再缓缓回到原位,每次可做30-60下,每日早晚各做一次。
(3)摸墙: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举高,到最大限度后,再缓缓回到原处,每次可做30-60下,每日早晚各做一次。
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急性期要卧硬板床休息2-3周。口服舒经活络散和外用追风透骨膏。同时可口服西药维生素B1(每次20mg、每日3次)。病严重者可同时使用能量合剂综合治疗,一般15-30天疼痛等症状即可消失。能量合剂具体用药方法:将三磷酸腺昔(ATP)40mg,、辅酶A100单位,加入500 ml10%的葡萄糖内,静脉点滴,每日1次,10-14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7天。
腰椎间盘突出症详解『图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1/5的腰腿痛病人是腰椎间盘突出造成。从1934年Mixterher和Barr提出此病至今,七十余年。从国内外流行病分析来看,其发病率的人口比率和绝对数值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从几岁到几十岁都有,我们曾经看到9岁的腰椎间盘脱出患者。
这病的发病率上升,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和工作的习惯改变有关。长期不良的用腰习惯是主因。
在过去的七十年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研究,无论在疾病的熟悉和治疗方法上都得到了长足进展。从民间的偏方秘方、中草药、到牵引按摩理疗、复位等到介入、微创、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如何可以针对个人患者进行选择呢?患者是无头苍蝇,更有很多医生也不得而知,满头雾水。其实,治疗该病,适应症的选择才是要害。就是说,在茫茫治疗方法的海洋中,了解自己病情程度,选择最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完全可以很快治愈的。
特此以多年的临床专科经验开帖,指导各位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减少患者的迷茫,不再治疗上走弯路。
由于我学识疏浅,非凡是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一下咨询适合发表的言论只是提供参考,不作最后定论。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
椎间盘组织本身缺乏血供,修复能力极差,加之负重大活动多。一般在2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的韧性及弹性均逐渐减退。此时如遇外伤`尤其是积累性劳损伤,则成为纤维环破裂的诱因。也有不少病例并无外伤史,而是在着凉后,肌肉和韧带的紧张性增强,使椎间盘的内压增加,促进已萎缩的纤维环发生破裂。
椎间盘是一种非凡的由结缔组织所构成的结构,它负担着独特的功能。椎间盘的任何改变,均影响它正常的机械效能或干扰其正常的平衡功能、吸收和再分配其力量到脊柱去的正常功能。
椎间盘包括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椎间盘的髓核,除以粘多糖为主的柔软基质分外,其中还含少量的胶原纤维。髓核占椎间盘体积的一半以上,因为具有变形性的特点,所以,能恰当地传递负荷力量。椎间盘之所以能维持适当的功能,与它的含水量水量有密切关系,而水分又是靠多糖的含量来稳定的。纤维环与髓核的区别虽然还是很显著,但纤维环的胶原纤维呈致密的层页状,每层的纤维交错相互成直角,与脊椎成45°角,这种层页结构可适应压力和张力及脊柱所造成的屈曲和旋转应力。软骨板是玻璃软骨,它巾附在血管丰富的椎体海绵质骨和无血管的髓核之间。在玻璃软骨的表面,胶原纤维与表面相互平行,在深层靠近骨骼处,胶原纤维又是垂直的。
蛋白多糖地椎间盘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椎间盘机械功能和化学功能的重要结构。蛋白多糖分子大,极为粘滞,并有很旨的亲水性。在正常情况下,髓核具备较强的压缩性,由于蛋白多糖果的特性,其有较强大的负载能力。假如蛋白多糖果的糖链分解,则将丧失其保持细胞外水分的能力。椎间舯髓核生物化学的完整性是由其含水容积所决定的。正常情况下椎间盘承受压力并将其力再分布到脊柱去,是完成正常功能的重要部分。椎间盘突出的形成是正常的蛋白多糖过多,将引起髓核液体和增多,髓核内的压力上升,易发生椎间盘突出。但是,髓核内粘多糖通过还原和再综合可产生新的平衡。蛋白多糖果进行性还原,可促进胶原的纤维化,髓核因胶原沉积,纤维化增加而逐步丧失原有的可压缩性和负载能力,对随时需由椎间盘的髓核在负重情况下吸收和将其应力再分布到脊柱去的功能将不能胜任,因而造成椎间盘的损伤。如有外力创伤或过超的应力加到有损伤的椎间盘上,则更易造成椎间盘突出。
有的学说认为髓核基质里的糖蛋白和β-蛋白形成自动免疫时的抗原,是这种抗原释出的(指退行性变的椎间盘和突出的椎间盘中β-蛋白释出的,正常情况下它是被包在髓核中的),对机体持续性刺激,从而产生免疫反应,同时也引起神经的炎性反应,而造成疼痛。
正常腰椎解剖结构
正常腰椎间盘解剖位置
正常腰椎锥体结构
正常腰椎锥体结构
腰椎间盘突出示意图
椎间盘突出示意图
腰椎间盘突出的核磁共振图象
手术中取出的腰椎间盘髓核
如何自查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锻练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常会有腰部的侧弯,这种腰椎的一种保护性现象,当经过治疗以后,这种现象可以不治自愈。
腰椎侧弯的×光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椎管内,造成椎间盘中心位置的“真空现象”,并且突出物钙化和腰椎管狭窄
腰椎的神经分布和神经感觉区,当腰椎间盘突出以后,压迫相应的神经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症状。
腰椎的神经分布和神经感觉区,当腰椎间盘突出以后,压迫相应的神经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症状。
腰椎的神经分布和神经感觉区,当腰椎间盘突出以后,压迫相应的神经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并发症“椎管狭窄”的示意图
腰椎康复做好10节操
目前由于人们运动量少,致使腰背部肌肉松弛,轻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10节腰椎康复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后期和病程较长的患者都非常有效。
假如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期进行练习,采用适应性牵拉活动和放松活动来解除腰部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就可以促进炎症消除和防止神经根粘连;假如是在后期,则可以进行增加腰背肌力量和改善腰腿功能的锻炼,以矫正腰部不良姿态,增加腰椎的稳定性,预防复发。
对于病程较长,患侧下肢有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腰背肌力量有减弱或两侧不平衡的患者,也可通过这10节操来改善这些症状。
——床上运动——
第一节:伸腿运动。仰卧位,双下肢交替屈膝上抬,尽量贴近下腹部,重复10~20次。
第二节:挺腰运动。仰卧位,屈双膝,两手握拳,屈双手置于体侧,腰臀部尽量上抬,挺胸,缓慢进行10~20次。
第三节:后伸运动。俯卧位,两臂及两腿自然伸直,双下肢交替向上尽力抬起,各重复10~20次。
第四节:船行运动。俯卧位,两肘屈曲,两手交叉置于腰后,双下肢有节奏地用力向后抬起、放下,同时挺胸抬头,重复10~20次。
第五节:俯卧撑。俯卧位,两肘屈曲,两手置于胸前按床,两腿自然伸直,两肘伸直撑起,同时全身向上抬起,挺胸抬头,重复10~20次。
——竖立位运动——
第一节:颠脚运动。竖立位,双脚并拢,脚跟有节奏地抬离地面,然后放下,如此交替进行,持续1~2分钟。
第二节:踢腿运动。双手叉腰或一手扶物,双下肢有节奏地交替尽力向前踢,后伸。各持续10~20次。
第三节:伸展运动。双手扶物,双下肢交替后伸,脚尖着地,尽力向后伸展腰部。各持续10~20次。
第四节:转腰运动。自然站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上肢肘关节屈曲平伸,借双上肢有节奏地左右运动,带动腰部转动。持续1~2分钟。
第五节:悬挂运动。两手抓住单杠或门框,两脚悬空,腰部放松或作收腹、挺腹运动,尽量坚持,但不要勉强。
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腰椎体滑脱
腰椎体滑脱×光表现
腰椎体滑脱三维图象
几乎所有成年人都有过腰痛的经历,而五分之一的腰腿痛患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腰椎间盘突出症冶疗存在一些误区:
牵引术不一定都有效。牵引可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还纳,促进炎症消退,解除肌肉痉挛,恢复后关节正常对合关系。但假如突出的椎间盘在神经根内侧,则会愈牵愈痛,而且对中心型、游离型突出及巨大髓核突出者不宜采用。
推拿按摩不适合所有患者。按摩可对神经系统产生抑制调节作用,起到镇痛效应、能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四周炎症消退,解除神经根挤压,可能使突出髓核部分还纳。但是,严重疼痛的中心型突出和伴有椎管狭窄,一般不宜按摩。病程较长,疼痛剧烈,神经受压症状明显或迅速恶化的复杂病情者,不可勉强使用。
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适应症的选择有限。包括了髓核化学溶解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内窥镜手术,臭氧注射,激光气化等。这类方法优点是损伤小,见效快,恢复时间短,手术后遗症少。但是其缺点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非常严格,假如你的病情不是在该治疗范围,你做了都没效,而且会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需做手术(指常规开放性手术)者不超过10%。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已有60年的历史,但我国闻名骨科专家杨克勤教授说:“手术主要是切除突出物以达到减压目的,但又可带来下腰椎的不稳定和骨质增生等问题,术后症状能减轻到什么程度也难以预料,故不要一心追求手术治疗。”他又说:“必须明确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的不超过10%。”
哪些患者需要手术?
1.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超过半年,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并且症状加重。
2.首次剧烈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因疼痛难以 行动及入眠,被迫屈髋屈膝侧卧位,甚至跪位。
3.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排便排尿障碍。
4.中年患者,患病时间很长, 影响工作和生活。
5.经可靠检查证实全椎间盘退变或较大突出。
6.经非手术治疗有 效,但症状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超过3次以上,建议手术治疗。
7.椎间盘突出并有其他 原因所致的腰椎管狭窄。
讲了半天,究竟该怎么选择呢?是不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呢?是不是这病就治疗不好了呢?
不是的,这病轻易治疗。在我经过的患者中,不说100%一次治愈吧,但是一次就治愈的也可以在95%以上。这要害就在哪里呢?适应症的把握上!就是一句话: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视病情,你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不要逃避,不要有侥幸心理。假如你病情需要手术治疗方可,你就是逃都逃不掉。
在以上几类治疗方法中,都是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点缺点,各有自己的治疗范围。你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你很迷茫,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国家目前没有这样的专科医院,可以把所有的治疗方法综合在一起,配购所有治疗设备和专业人才,形成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超市”,使每一个患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可靠方法。但是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有网络。
补充:
椎间盘镜手术示意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常会有腰部的侧弯,这种腰椎的一种保护性现象,当经过治疗以后,这种现象可以不治自愈。
腰椎侧弯的×光表现。
椎间盘突出从椎间盘和神经的关系上分,可以有肩上型和腋下型两种。不同的突出关系,会导致不同的体征。
若突出椎间盘在神经外侧(肩上型),患者脊柱向健侧弯时无疼痛,若向病侧弯则疼痛放射到小腿;
若突出椎间盘在神经根内侧(腋下型),患者向健侧侧弯则有放射性痛,若向病侧侧弯则无疼痛;
假如突出椎间盘顶起神经根,或两者之间已有粘连,则无论向病侧侧弯或向健侧侧弯都有疼痛。
这个体征在临床上可以指导保守治疗方案和术前评估。腋下型进行腰椎牵引可以减轻神经根刺激症状,但如对肩上型患者进行腰椎牵引却会导致症状的加重。同时肩上型手术时对神经根的牵拉较少,腋下型损伤神经根和硬膜的手术风险大一些。
生骨散(祖传)
该方是来自一亲戚,因亲戚的的一个亲人祖辈在广西行医,后去世,因没有男丁传承。所以家人就把它的药书运回广东。我有幸目睹该医书,就找条
感兴趣的方子,据他家人说,该方子很好,治愈不少人。我是将原方不漏写出来。该方后面还有备注:写有光绪十一年(1885年)管镇乾验方。申请加分,才有动力继续有上好东西!
生骨散:【自制方】
功效:生骨
骨碎补一两、干地龙一两、虎胫骨一对(酥灸)、大牛七一两、自然铜一两【醋制七次】、川加皮一两、千年健一两、龙骨五钱、赤石脂五钱、水蟹壳五两【存性】、上血碣五钱、大田七二钱、川麝香一钱(后下乳均)
共研极幼末、每服钱、加正英国见嗹五厘、好酒开服、服此散顶心寻至两手两足、遍身、病人自觉骨力习习往来、遇病处则砜枫有声、遇筋断则续筋。遇骨断则驳骨、每日一服,量病上下、服至痛处、无声即止。
【虎胫骨现在已经很少,他说现用狗骨代替,可能有点贵,但效果很好】
胸椎正骨12绝(非常适用)
.立式端牵法
操作技巧:患者站立位,双上肢外展上举、屈肘、五指交叉环抱于后颈部,同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医者立其后,双手从患者腋下向前穿出、屈肘、掌心向上握其前臂,下肢外旋呈丁字步态。随其吸气,顺势向上端推,至呼气最深时,再稍施向上之力,即可听到弹响声,告复位成功。此法亦可坐位进行,操作技巧同上。
2.上肢提拉法
操作技巧:患者坐位,患侧上肢伸直上举,医者立于旁,双手紧握肘部,随患者吸气顺势上提,至吸足气时憋住气,再令其大口快速吐气,与此同时,突然行向上提拉之力,如闻弹响声即可,若未闻及,可同法反复操作数次,至复位为止。
3.端提法
操作技巧: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医者立其后,两手从腋下穿出,五指交叉,环抱于胸前,随其吸气亦行顺势端提之力,至吸足时憋住气,再令其大口快速吐气之同时,施向上顿错之力,也可以达到解除滑膜嵌顿,使受累关节恢复正常的效果。
4.掌按法
操作技巧:患者俯卧位,上肢置龄躯体两侧。医者立于旁,上肢伸直,腕部背伸,五指并拔,手掌根部按于病变椎体棘突处,另一手叠压于手掌背侧,运力于掌根,沿胸椎棘突排列的方向,向前下方按压,至适度时再稍施旋按之力,可听到清脆的小关节弹响声,告手法复位成功。
5.斜扳法
操作技巧:患者体位同上,医者立于旁,一手背伸腕关节,五指微屈,以掌根按于相应胸椎棘突部位,另一手从对侧腋下穿出,朝后内方向拉扳,双手同时交错用力,使病变部位得以康复。
6.推扳法
操作技巧: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内收屈肘,对侧下肢内收并屈钱屈膝,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托推肩关节后方,另一手按压屈位之膝部,双手向相反方向一推一扳,亦可听其小关节复位的弹响声。
7.顶拉法
操作技巧: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医者立其后,右足踏在坐位上,屈镜屈膝各90度,胫骨结节顶住病变胸椎棘突处,双手从腋下穿出,掌心向后,置于肩前方,上下肢同时一前一后交错施力,听到小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提示手法成功。
8.胸部按压法
操作技巧: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一侧,双手掌根重叠置于胸骨体部,令其作自然胸式呼吸数次,并随呼吸的节律调整用力的轻重,在呼气至最大限度时,施以突发之力,闻及弹响声,示胸椎小关节已复位。
9.扩胸牵引法
操作技巧:患者坐位,举双上肢、屈肘、五指交叉抱于后颈部,医者立其后,两手从肩前部穿下并扣于后背处,令患者吸气至最大限度时,先憋住气,再大口快速吐气,与此同时,医者双手施向上、向后牵提之力,亦可听到复位小关节的弹响声。
10.推拉法
操作技巧:患者站立位,屈肘、双手于胸前交叉分别抱肩,屈颈含胸拔背,医者立其后,一上肢屈肘,以掌根部顶推后凸或偏歪之胸椎棘突,另一手从腋下穿过,握拿对侧腋后方朝后推拉,令患者颈背向后仰伸,当重心落于医者向前顶推之掌根部时,再稍加施力,此时可听到弹响声或觉掌根下的棘突滑动感。
11.顶压法
操作技巧:患者仰卧位,双上肢屈肘,五指交叉抱于后颈部,医者立其头侧,略屈右下肢能膝关节,以大腿正前方置于受累胸椎棘突处向上顶,双手从其前臂穿出向下按压肩前方,上下同时用力,亦可使嵌顿的滑膜或错缝的小关节复位。
12.旋转牵拉法
操作技巧:患者半仰卧位于治疗床上,上肢置于躯体两侧,助手固定双下肢,起对抗牵引的作用,医者立其头侧,从腋下穿出两手并扣于前胸,先左右旋转脊柱,当向患侧旋转至适度时,再突施向远心端的牵拉之力,亦可解除疾病的痛苦,使疼痛顿时消失或减轻。
伤科方药(本人整理)
伤科方药
一:武林外伤秘方
雄土鳖12g、胆南星15g、血竭15g、没药24g、马前子九个微炒。
龙骨9g、当归9g、南红花15g、川恙活9g、螃蟹骨9g、净乳香30g、口防风15g、金丝毛24g、三七3g、白芷5克、七叶一枝花15g、菖蒲9g、川芎12g、升麻15g、冰片3g。
此方各味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以超级大国酒调敷患处,用唾味调敷更好,止血后用丸士林调成软骨用变可。敷药后五分钟可止血止痛而愈。未破者肿消痛止而愈,伤在手筋和脚趾,青紫未破者,脱去黑皮而愈。此方在外伤上变算是神方也。不管伤势多端片可行动如初。
二:“救死回生罗汉丹”
诗曰:十八罗汉显神灵,开关接气天下闻。若是死碰死,阎王面前打转身。不论你打得无精血,不是跌得无气出。罗汉丹镇心回生应有灵。有人识得其中意,起死回生效如神。
三:“十八罗汉丹”
乳香12g、草乌9g、琥珀7克、红花12g、没药12g、甘草10g、丹皮12g、杜仲10g、花粉10g、牛膝10g、当归10g、骨碎补9g、血竭10g、肉桂10g、土别10g、三七4g、广木香12g、川羌活10g。
此方是武者必备之品,用松节油或米酒放入瓶内浸泡备用。
在练武中扭伤手脚及其他部位,用药棉沾药酒擦处,如跌打严重者,可外擦内服。内服有两法。一是此方十领先味药材共研细末每次九克精米酒引下。一是十八味酒水各半煎汤服。另加使其效惊人。
四:一种吃了打不痛的草药
药名叫“了哥王”别名“南岭荛花”
此药在山路边随便可见,此药有小毒,不能多服,只能用服6g,用第三层皮,其根部之外皮赤黄色应用小刀刮去其色为洁白色,有纤维性,较韧可搓成绳状带子,平时系在腰里,伤时备用,用自己的小便冲服。“此方为古人交”。了哥王的赋人是一个能飞檐走壁的人,被扣后被迫交此药的用法,后来此人参加革命当为将军说,真此单的一味常草药,但威力无穷。
五:(外伤膏)
芙蓉叶90g、血竭50g、花粉30g、栀子30g、黄柏30g、大黄30g、冰片20g。
丸剂按照方药,将各种药物研成细粉末,调和拌匀,加密或米粉为粘料,制成大小不同的药丸、或用面粉煲成糊状调入药粉制作成药丸亦佳。
1:风伤丸:﹝验方)
川芎18g、归身24g、生地24g、党参24g、茯苓24g木香6克、砂仁6克、肉桂15g、沉香6克、三七9g桃仁18g、红花9g、续断6克、双鈎18g、乳香9g泽泻24g、牛膝24g、
其功能是活血定痛,舒筋壮骨,治一切跌打损伤,服法;以米酒冲服,每丸为(六克)早晚各服一丸。
2:跌打补骨丸:(验方)
三七30g、五加皮90g、杜仲90g、苏木60g、血结30g白芷60g、酒续断90g、归尾60g、桃仁60g、扁豆60g泽泻90g、骨碎补 90g、茯苓90g、川芎30g、白术90g枳壳60g、酒大王30g、木香60g、桔梗60g、无胡30g赤芍30g、醋然同120g、
其功能:去瘀活血,理气壮筋补骨,用於筋骨损伤中后期。每丸6g,用米酒冲服。早晚各服一至两丸。
3:养营丸:(验方)
枸杞240克、杜仲240克、维山180g、党参240克、北其180g、茯苓240克、白术90g、当归240克、白芍240克、熟地280克、三七60g、丹皮90g、枣仁90g、首乌240克、龙眼肉150g、
其功能是养血和营、理气散瘀,主治气血两虚者。
以密为丸,六克为一丸,早晚各服一丸,用开水送服。
4:补肾壮骨丸:(验方)(董方宏)
茯苓90g、白术90g、杜仲90g、续断60g、构杞90g、党参150g、熟地90g、酒当归90g、菟丝子60g、破故纸90g、
其功能是补肾壮骨,筋骨痰弱无力患者最适用,以密为丸,用开水送服。早晚各服一丸。
5:固精丸(验方﹞
茯苓90g、维山90g,丹皮90g、泽泻60g、次术60g、牡蛎150g、女贞子90g、以米90g、连米90g、熟地90g、龙骨150g、车前子60g、灯心草15g
其功能是:滋肾固精、肾水亏损,遗精,泄精的伤患者服用。以密配制,九克一丸,早晚服用一至两丸。
6:续骨丸:(验方﹞
制乳香60g、制没药60g、煅龙骨60g、煅礞石90g锻狗骨90g、锻硼砂150g、地鳖虫30g、(酒炒过﹞麝香3g、上玉桂15g、三七90g、木香60g
其功能:化瘀通络,理伤鎮痛,壮骨舒筋,骨折、脱位后期未复者合用。九克一丸、以密为丸,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服。
7:回生散:﹝验方)
三七90g、能胞3g、麝香3g、殊砂60g、血竭90g川连90g、琥珀90g、牛黄3g、山羊血90g、郁金30g续断90g、川贝90g、骨碎补90g、铁树拫150g
其功能是:活血、化瘀、去风鎮痛。远年重伤,凡蓬天气变化作风作水肿痛者,具服用。
(验方)共药研成粉未备用、早晚各用开水冲服五分一次,(孕妇忌用此药粉﹞
8:麝香七理散(验方)
制乳香60g、麝香15g、毕澄茄65克、草豆蔻65克丁香60g、三七90g、锻虎骨90g、龙涎香150g木香90g、沉香90g、人中白120g、槟榔90g
其功能是,行气散血、化瘀镇痛,久年陈伤或新重伤芬迷者具用,研末成粉备用,应服五分,(孕妇忌用、小儿感半服用)
9:八仙散:
醋锻虎骨60g、醋炒猴骨60g、制乳香18g、醋锻龙骨60g、锻然同90g、酒地蟞虫60g、血竭60g
功效是壮骨续筋,化瘀镇痛、骨折脱位中后期或骨痂生长缓馒者备用。
共研制成粉末开水或酒早晚各服六克。
以上药粉配合如下:上、中、下、部所伤的单方冲服,最好加米酒服。
A:上部方:
姜活3.5克、独活3.5克、泰艽9g、续断9g、乌药6g、赤芍9g、归尾9g、桂枝6g、木香3g、甘草6g紫荆皮9g、骨碎补9g水煎服。
B:中部方:
乌药6g、赤芍9g、青皮4g、挑仁6g、续断9g、陈皮4g、泰艽9g、甘草4g、柴胡4g、红花4g、骨碎补9g、制香胡9g、醋元胡6g水煎服。
C:下部方:
木瓜9g、杜仲15g、牛膝9g、乌药6g、续断9g、姜活4g、甘草3g、骨碎补9g、五加皮9g、威灵仙9g水煎服
10:顺气宽胸汤:
桔梗6g、枳壳6g、川朴4g、白芷6g、苍术9g、防风9g、甘草3g、
功效是开胸理气、镇痛、胸部挫伤、呼吸不顺、气滞痛感,水煎服用。
11:活血通气汤:
木香6g、赤芍9g、香附9g、川芎9g、砂仁6g、泽泻9g、党参15g、桃仁9g、当归9g、制没药4g、制乳香6g
功效是:活血散瘀、行气镇痛,胸腹挫伤气滞作痛,瘀阻宜用此方。(水煎服用加少米酒最佳)
12:补肾壮骨汤:
杜仲9g、枸杞9g、次术9g、狗脊9g、酒续断9g、骨碎补9g、破故纸9g、缎狗骨15g
功效:壮腰补肾、舒筋活络,腰部伤筋,肾气虚弱者水煎服用。
13方:化瘀通淋汤:
木通9g、泽坞9g、桃仁6g、续断9g、当归9g、防风9g、川芎4g、茯苓9g、赤芍9g,淮牛膝9g、制乳香4克、甘草6g、车前子9g、
功效:去瘀血、通小便、腰腹部损伤、湿聚瘀阻,小便不利者用水煎服
14方:壮骨舒筋汤:﹝验方)
木通9g、党参9g、枸己9g、续断9g、杜仲9g、川芎9g、泽兰9g、川朴6g、牛膝9g、白芷6g、孰地15g、防风6g木瓜9g、当归12g、西红花0.6g、穿山甲10g、
功效:益气养血、祛瘀舒筋,腰部慢性伤筋、瘀阻作痛者。水煎冲米酒服用。
15方:行气通淋汤(验方)
砂仁3g、泽泻9g、琥珀6g、白芍9g、续断9g、北芪9g、甘草3g、木通9g、连翘9g、防己9g、茯神12g广木香3、双钩藤9g、
功效:行气清热、化瘀通淋,腹部损伤小便不利者,(水煎服﹞
16方:活血镇痛汤(验方)
白芍9g、三七6g、防风9g、枸杞9g、续断9g、川芎9g、桃仁6g、生地12g、当归12g、茯神12g、制乳香6g、骨碎补10g、制没药6g、炙甘草3g
功效:养血舒筋,补肾壮骨,化瘀止痛,适用于骨折脱位初期瘀血作痛者。(用水煎加酒服用)。
17方:消炎退肿汤:(验方)
当归12g、川芎9g、木瓜12g、生地12g、砂仁3g,连翘9g、炙甘草3g、牛膝9g、制乳香4g、地骨皮9g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舒筋,骨折后皮肤红肿者。(水煎服用)
18方:退黄消肿汤:(验方)
川连6g、生地15g、知母9g、防风15g、黄柏6g、黄芩6g、泽泻9g、薄荷3克、甘草3g、灯心草9g、栀子6g、银花9g、地骨皮9g、地鳖虫9g、车前子9g。
功效:凉血、消肿镇痛、骨折伤筋后期或局部肿痛者(水煎服)用。
19方:跌打养营汤:
枸杞15g、当归6g、川芎4g、白芍9g、淮山15g、党参3g、木瓜9g、砂仁3克、甘草3g、续断9g、熟地15g、三七4g、骨碎补9g
功效:大补血气、健脾益肾、骨折中后期服用能促进骨痂生长、(水煎服)可加米酒调服。
20方:清热止痒汤:(验方)
木通9g、苍术6g:蝉衣3g、茯苓9g、银花9g、知母6g、荆芥6g、防风9g、甘草3g、白芍9g、连翘9g、泽泻9g牛蒡子9g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止痒,适用于过敏性皮炎者(水煎服)
21方:风伤伸筋汤:(验方)
独活6g、恙活6g、茯苓9g、甘草3g、木瓜9g、白芍9g、桃仁9g、续断9g、泰艽9g、生地15g、淮牛膝9g、五加皮6g、制乳香4g、桑寄山15g、制没药4g、地骨皮15g
功效:去风凉血,化瘀舒筋、软组织损伤后期,风湿性关节发炎者。
(用酒水各半煎服﹞
22方:安神止痛汤(验方)
淮山15g、白芍15g、连子18g、远志6g、黄芪9g、生地9g、三七3g、党参15g、甘草
3g、琥珀6g、醋元胡3g、茯神9g、制乳香4g、制没药4g、双钩藤9g、酸枣仁9g。
功效:安神定痛、重伤者极痛难受,夜寐不安者。(水煎服)
23方:通窍去瘀汤:(验方)
蝉衣3g、赤芍9g、当归9g、防风9g、琥珀6g、甘草3g、川芎5克、桃仁6g、沉香6g、朱砂6g、
菖蒲6g、麝香0.3分、双钩藤9g。
功效:疏风养血、通窍活血、重伤不省人事者。(水酒煎服)
24方:新伤跌打汤:(验方)
桃仁6g、红花6g、苏木9g、赤芍9g、泽兰6g、归尾9g、血竭9g、枳壳6g、木香3g、生地9g、
姜黄6g、制没药3g、制香附6g。
功效:散瘀定痛,行气理伤、新伤筋络作痛者用米酒水各半煎服。
25方:旧伤跌打汤:(验方)
田七6g、栀子6g、生地9g、姜活6g、独活6g、杜仲9g、防风6g、赤芍9g、穿山甲6g、五灵脂9g、制乳香3g
功效:疏风散瘀、凉血消肿、铁打旧伤瘀血肿胀者。
(酒水各半煎服)
26方:跌打捐伤汤:(验方)
归尾9g、赤芍9g、白术9g、生地9g、苏木6g、泽泻9g、荆芥9g、桃仁6g、红花4g、川加皮6g、制乳香4g、制没药4g
功效:活血散瘀止痛,跌打损伤蓄瘀者,大便不通者加大黄12g(水煎服。
27方:破血伤风汤:(验方)
川芎6g、蒿本9g、白芷9g、防风6g、荆芥6g、赤芍9g、薄荷3g、红花6g、蝉衣3g、菊花9g、
石斛9g、制乳香3g
功效:疏风散瘀、祛风邪,创伤后受外邪发寒发热,头痛者。水煎服
28方:宣痹汤:(验方)
防风9g、桂枝9g、苍术9g、制川乌6g、制草乌6g、以米25g、络石藤12g、
1:风性加泰艽、恙活各9g,2:风湿性加防杞、木瓜各12g,3:寒性加制附子6g、干姜6g、4:上肢痛风加桑枝9g、5:下肢痛风,加牛膝9g、木瓜12g、6:腰背痛者、加杜仲、桑寄山、各12g。7:瘀痛者加乳香、没药、红花、桃仁、各6g。8:气血虚者加黄芪18g、熟地35克,何首乌14克、
功效是:祛风散瘀、去寒湿、舒筋活络止痛、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性风湿痛。
29方:安胎和伤汤:(验方)
当归12克、生地9g、白芍9g、茯神12g、枳壳6g、白术12g、续断9g、朱砂6g、甘草3g、木香3g
功效:镇静安胎,和伤止痛,孕妇受伤用此方水煎服。
30方:增生汤:(验方)
泽兰6g、義术6g、木瓜9g、川芎9g、当归12g、生甲9g、草薢6g、续断9g、红花3g、制草乌3g、制川乌3g、淮牛膝9g、白花蛇一条、
功效:散瘀通络止痛,骨质增生,瘀痛者,(水煎服)
31方:壮筋补血酒(验方)
三七60g、当归25g、人参30g、枸杞90g、杜仲60g、首乌30g、熟地60g、虎骨60g、续断45g、沉香18g、木瓜60g、黄芪45g、恙活30g、独活30g、加皮60g、西红花9g、
功效:养血舒筋,补肾壮骨,袪风理湿。
骨折脱位后期筋骨虚弱无力者饮用(用60度米酒10斤沉用,此酒过三天后,加冰糖一斤水一斤半煎熱凉后入药酒内备用。
32方:五虎丹:
磁石15g、铜绿10克、蓖麻子30g、丁香9g、蟑螂15g
功效:刀铁入肉者,能吸出肌肉内异物,撒放伤口外敷作消炎膏用,(研成细粉未),
33方:消肿散(验方)
黄拍60g、侧拍15g、透骨草90g、穿山龙90g骨碎补90g、芙蓉叶90g,天花粉90g、缎石高200克、楠香18g、川黄连60g、紫荆皮90g、菊花叶90g
功效:清热凉血,消肿定痛,骨折脱位,伤筋初期,共研细未,用密水调湖贴之。
34方:舒筋散:﹝验方)
磁石60g、升麻60g、生川乌60g、大黄12g、白芷60g防半60g、丹皮60g、生草乌60g、血竭60g、泽兰60g红花60g、续断60g、五加皮90g、木香45g、苏木60g楠香240克缎然铜60g、独活60g
功效:舒筋活络,祛风理湿,化瘀定痛。
损伤肿痛,经久未愈,挟有风湿庳痛者,用酒水各半调成湖状敷用。
35方:跌打膏药:(验方)
乌药30g,白芷60g、首乌60g、灵仙30g、木通30g、桂枝30g、木瓜30g、杜仲30g、生地90g、大黄30g、川芎45g、泽兰30g、当归60g、郁金15g、苍耳叶30g、穿山甲60g、金银花30g、地榆皮30g、五倍子30g、五加皮60g、生川乌60g、生草乌60g生半夏 25g、淮牛膝90g、小茴香15g、破故纸30g炮山甲30g
共27味粗料,用茶油或花生油六斤桐油两斤半同入大锅内熬练,滤去药渣、再加以下十一味精细料,熬成膏药备用,麝香15g、血竭60g、三七60g、肉桂30g、沉香30g、朱砂60g、乳香75克、楠香60g、
川连30g、红花15g、北介子30g、(炒黄丹四斤,先入上27药熬黑后),
再加上十一味精药。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化瘀止痛,治一切跌打损伤症。
36方:骨疽膏:﹝验方﹞
生地150克、防风60g、荆芥60g、木香60g、桃仁60g、归尾60g、赤芍60g、山甲60g、青黛75克、白芷60g、红花30g、樟脑45g、缎象皮75克、五加皮90g、癞虾蟆60g、梅片9g、松香250克、麻油两斤、净茶油三斤、炒黄丹两斤、
功效:温经活血、散瘀化血,对损伤后感染成骨髓炎者,用膏敷贴。
(同制熬高药制作一样做法)
37方:舒筋止痛水(验方)
三棱18g、归尾18g、三七粉25g、生草乌18g、木瓜15g生川乌18g、生南星18g、淮牛膝18g、樟脑60g、
功效:祛风止痛,舒筋活血,消肿,用於一切跌打局部肿痛者用酒精浸泡备用涂擦患处:
38方:风伤药水:
归尾15g、牛膝15g、红花15g、防风15g、乌荮15g、泽兰15g、续断15g、三棱15g、義术15g、樟脑30g五加皮15g、桑寄生15g、两面针15g、威灵仙15g、络石藤15g、生川鸟15g、生草乌15g、白花风不动15g了哥黄30g
功效:祛风止痛、活血去瘀,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后期,关节酸痛者酒浸涂擦用。
用百份之七十酒精加三斤米酒浸用。
40方:伤疸丸(秘传首祖方之二)
古月12g、仓术12g、青凡120g、丁香12g、沉香12g、肉桂6g因陈9g、黑枣12g、灰面12g、密糖6g、加火祸捞6g
功效:治延久积伤,变黄疸黄肿症,即内伤肺痨症奇方。
42方:驳骨散:合成之四方(秘方)
大王150g、姜王150g、乳香120g,沒药120g、名異150g、黄拍120g、红花45g、生栀子150g、
续断120g、透骨草150g、穿山龙150g,锻然铜120g地蟞虫80克、
接骨续筋、消肿止痛、驳骨之主要用药。
共未成粉备用,接骨时加小公鸡一只,去毛骨槌烂配药粉、加米酒和姜汁、用适量的面粉调成湖、用火轻炒敷三天后取开、再用上药粉(不加小鸡)的再继续敷下去到病复原为止即可。
接好骨后服下方;
海马10g、归身12g、毛仁12g、碎补12g、麻王0.6分、川断9g、桂枝3g、田七6g另包、然同9g、乌药6g川加皮9g
功效:散瘀、活血、定痛、生新。配合以上十七、十八方服用更佳。
45方跌打上部方(汤方服用﹞以乳以上为上部:
川芎9g、白芷9g、归身10g、乳香6g、沒药6g、桃仁6g、生地12g、恙王9g、桔梗6g、恙活9g、
赤芍9g、防风9g、升麻4g、
功效:通血脉、散瘀活血理气、跌打损伤上部各位之用。
46方、跌打中部(汤方):
生地12g、熟地12g、青皮9g、乳香9g、沒药9g、赤芍9g、灵仙9g、桔梗9g、厚补9g、恙活9g、防风6g、甘苹6g
47方:跌打下部(汤方)﹞
生地12g:归身10g、车前12g、乳香9g、没药6g牛膝9g、木瓜9g、泽泻9g、恙活9g、防风9g
48方:跌打(汤方)之一
川芎9g、续断9g、碎补9g、红花6g、丁香6g、乳香6g没药6g、防风6g、恙活6g、独活9g、全交9g、加皮9g只壳9g、归尾10g、(上部伤加白芷9g、中部伤加桂枝9g、下部伤加牛膝9g)
49方:跌打(汤方)之二
全交9g、川芎9g、归尾9g、碎补9g、续断9g、红花6g防风6g、海马14g、木香6g、恙活9g、独活9g、加皮9g、丁香6g、积实9g
上述上中下部各方均为新伤配用药汤方、主功效是散瘀血,止痛、活络、舒筋。
50方:黄疸伤积丸(应验方)
古月27克、双术27克、玉桂15g、丁香27克、沉香27克青凡60g、茵陈27克、黑枣90g、木香27克、续断27克碎补27克、川芎30g、加皮27克、元胡25g、只壳32克三棱27克、归身25g、峰密糖180g
功效:是内伤、去积、散瘀,推陈生新:
制法是研成粉料和密为丸备用,加米酒早晚送服。
51此方平时可随便饮服保身之用极佳。(青老佳可饮用﹞
沙参45g、白芍27g、玉桂10g、茯苓45g、防风27克杞子30g、牛膝30g、大茴18g、木瓜27g、恙活18g续断20g、甘草27g、当归 45g、枣仁45g、大枣45g独活27g、北其30g、川芎27g、党参60g、陈皮18g、泰艽30g、杜仲30g、首乌45g、孰地65g、巴戟 25g黄精30g、砂仁25g、马胎45g、附子30g、桂枝25g松节25g、加皮25g、玉茸25g、大黑豆斤半、炒以米85克、草决明45g、北鹿筋20g、
共三十七味药
功效能补血气、强筋骨、去风湿、舒筋活络。
制法上药用60度米洒、沉三天三夜后、加峰密三斤待日早晚服用。(伤风感冒时停用此酒)
52方:练武大力酒:(秘方)内服
枣仁30g、川芎30g、当归25g、白芷25g、生地25g,熟地45g、灵仙30g、加皮45g、木瓜45g、桂枝18g续断30g、泰艽18g、松节35克、恙活35克、独活18g防风20g、大枣35克、荆芥18g、巴戟30g、故子15g玉桂18g、北芪25g、白芍50g、寄
生15g、元参25g玉容60g、茯苓35克、丝餅18g、仓术18g、牛膝50g杜仲60g、附子60g、风藤30g、鹿筋60g、桃仁18g制川乌18g、制草乌18g、黑豆一斤、黑芝麻一斤、花皂膠18g
40味药入60度米酒沉备饮、
功效:保血、保气、强身、力壮。练功饮用最有精气力,平人也可饮用。
53方:练功榜﹝沉手大力外用酒﹞(不能入口)
大黄90g、牛银90g、加皮90g、续断90g、乳香90g没药90g、升麻90g、虎骨90g、川芎90g、草乌60g南星60g、半夏60g、栀子 60g、恙王90g、恙活90g独活90g、防风60g、沙苑45g、泰艽60g、生地60g、象皮30g、田七90g、川连30g、然同60g、红花 30g山虎90g、桃树皮90g、紫京皮60g、石留皮30g、瓦上青台60g、熊掌一对、鹰脚一对、大梅片30g
共33味加60度米酒和90度酒精各半沉数天后备用、也可作跌打榜酒用。
功效:是消肿定痛、散瘀舒筋活络、增强手力。(孕妇忌用﹞
54方:活络丹:(特效方)(内服)
白花蛇25g、乌花蛇25g、麻王6g、防风25g、炙草12g官桂25g、草豆蔻25g、恙活20g、元参30g、天麻30g扑香20g、首乌30g、川连25g、黄芪30g、熟地35克大黄20g、细辛20g、赤芍30g、诛砂水飞25g、丁香20g没药18g(去油)、疆蚕20g、竹黄25g、龟板 30g、丁香25g、虎骨25g、乌药25g、青皮30g、附子30g、白蔻30g、碎补30g、茯苓35克、当归35克、沉香25g全蝎25g、葛根 30g、灵仙25g、血结30g、犀角25g麝香15g、地龙25g、川芎30g、牛黄6g、片脑6g两头尖12g
54味为细末加适量面粉研为丸、每丸3g、备内服用。
功效:畅通气血、舒筋活络、去风祛湿。
主治:风湿诸痹,眼斜嘴歪,半身不遂,筋骨拘攣、手足疼痛等难证。(特效秘方,但成本极贵)。
55方风湿性对口性关节炎(验方)内服方
山白芷30g、两面针15g、千斤拨30g、豆鼓恙18g、五指毛桃30g、黑老虎18g、桑皮30g、鸡血藤30g、
三桠苦30g、痛为主加(宽筋藤)25g、痹为主加(络石藤)18g、
功效:去风、活络止痛,﹝全用草药功效神速)
56方:全身血脉被重击打伤用方:
巴豆根9g、独断9g、碎补9g、猪节蛔9g、木瓜10g龙杲10g、百解15g、乌药9g、草边救12g、了哥黄6g配万名跌打药丸冲服、
57:关於人神脉尽位:
子跨、丑腰、寅目、卯面、辰头、巳手、午胸、未腹申心、酉背、戌头、亥股、之称。
五行脉位分、春、夏、秋、东、四季之论,小心认辨为是。
1:春季脉到之位:
子时两脉行在两边手睁。辰时血行脉在两边手上部。
辰时血脉在两边手上部。辰时一脉行在头部雷顶上。
巳时脉在两边身腌尾位。卯时两脉亦行在两边雲精。
子时头两脉在两边眼尾。巳时一脉在胸部正心窝位。
子时两手合谷也是脉位。巳时尾一脉在背正心窝位。
丑时两脉在两脚泉湧位。申时正心窝亦属危险穴位。
丑时两边驳岗肩上脉位。酉时脉在臆下三关所之位。
卯时两脉在大腿窝根位。亥时两脉在两边胫窝之位。
卯时两脉在大腿窝根
夏季脉行到之位
子时两脉在两边月背。巳时脉在胸下三关位。
子时两脉在两边胫窝。午时脉在胫窝正内位。
子时二脉在两大腿窝。午时脉行在胸正心窝。
子时两太阳穴亦为险。午时脉在背后正心窝。
丑时两脉在两边手睁。申时脉在头部正雷顶。
寅时脉在两边的腌尾。亥时两脉在两边手背。
秋季脉行之位
丑时二脉行在头雲精。申时二脉行在两边腌尾。
卯时二脉行在前胫窝。申时二脉行在头正雷顶。
辰时二脉行在两手背。申时二脉行在胸正心窝。
辰时二脉行在两手睁。未时二脉行在两边合谷。
辰时二脉行两腿根窝。未时二脉行在头正雷顶。
巳时二脉行胸正心窝。未时二脉行在两边腌尾。
午时二脉行胸正心窝。亥时脉行在正后背心窝。
午时二脉行两边脚背。
冬季脉行之位
寅时二脉行在前面颈窝。午时二脉行在头正雷顶。
寅时二脉行在两边颈窝。申时二脉行在胸正心窝。
辰时二脉行在两边手背。酉时二脉行在手的合谷。
辰时二脉行在两腿窝根。戌时二脉行在两边脚背。
巳时二脉行在两边云精。亥时脉行在两臆下三关。
午时二脉行在两边手睁。
跌打外伤圣药:贼方 (用于刀.枪.外伤.颈椎病.) 本人用了十几年的方子
清末北京某王府护卫一次夜间巡查,见一黑影在墙头一晃,顺手发镖将黑影击落,遍寻不见,最后在毛厕中搜得。贼人腿部中镖,但已涂上药粉。护卫问:“药从何来?”贼答:“系随身所带。”并说:“你们再来迟片刻,伤口即能止血止疼,行动如初,你们就休想捉住我了。”说话间,果见伤处血流已止,创口愈合。护卫十分震惊,忙问:“所涂何药?”答:“是武术家秘传,不向外露。”护卫说:“传出秘方,即可获释,否则,送衙门先赏你四十大板,再下水牢。”飞贼万般无奈,于是传出秘方。其内容如下:
雄土鳖12g、胆南星15g、、制马前 九个。龙骨9g、当归9g、南红花15g、川羌活9g、螃蟹骨9g、、防风15g、金毛狗脊24g、三七3g、白芷15克、七叶一枝花15g、菖蒲9g、川芎12g、升麻15g。(这4样一起打,血竭15g、没药24g、净乳香30g、冰片3g,)都打完后才合在一起用!!
以上各味在中药店叫他们用打粉机打成细末贮瓶备用(我是使用跌打万花油来开成糊状用的,把药调成软膏备用)(买药时一定要问他们有没有打粉机才买药)。敷药后皮肤破者五分钟可以止血止疼而愈,未破者肿消痛止而愈;伤在手指脚趾青紫未破者,脱去黑皮而愈。
给急性腰椎扭伤的患者外敷。半小时后患者感觉有效,一小时后患者感觉大有好转,三到四天就痊愈。
扭伤的患者敷上此药,10分钟疼痛大减,30分钟后活动自如。三天就痊愈。
一剂要二十多元左右,可以用很多次了。
上方经本人屡次试用,均奏奇效。因系贼人传出,故名“贼方”。在此,特拿出来献给与本网站有缘的中医爱好者。望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ps: 有些人用是会过敏发痒现象的,只要用热水洗洗就行,停一天用一天。每天换一次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伤科秘方集锦
常用方剂 — 活血剂
全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 一、石氏伤科
独门伤科秘方集锦
伤科妙方汇总
第23章 伤科内服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