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俞明|晏少翔||改琦人物作品










俞明|20世纪北京画坛工笔人物画的奠基人(50幅)

俞明

(1885~1936年),字涤烦,一字涤凡,居枫泾。俞氏尤善仕女画,其笔墨颇为沈着,意境清隽雅致。亦工肖像与花卉,所作秀逸有致。《榆园画志、清代画史补录》

俞明生性聪颖,幼年在上海曾习水彩画,后专学陈洪绶、任颐人物画,亦工肖像和花卉。

大约1914年,俞明北上到北京发展。当时著名画家金城倡议政府将盛京内库及热河行宫所藏金石书画移至北京,陈列于故宫武英殿,以供大众参观,继而又提议设立古物陈列所,以保存展览文物。当局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命他操办具体事务。1914年古物陈列所成立,金城为防止古画长期陈列损坏遗失,特延邀画家临摹副本。他想到了俞明这位才艺出众的30岁同乡,由此邀俞明北上。俞明到北京后就在故宫临摹古代书画。虽然具体细节已不得而知,但日夕面对唐宋元明清历代名迹,手摹心追,这种滋养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正是梦寐以求的事。

1920年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俞明与陈师曾、萧俊贤、贺良朴、陈汉弟等人一起被聘为“评议”,此职在画会中的学术地位最高,相当于导师。此时的俞明在京城已跻身于一流画家行列,受到同行的推许。除金城经常与其合作书画作品并为之推 延誉,俞明还受到另外一些著名画家如徐宗浩、陈汉弟等人的大力推崇。民初北京画坛鲜有人物画家,而山水、花鸟等画科人材济济,俞明到北京后可谓一枝独秀。

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之初,即把培养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画会的“评议”除了互相切磋交流外,还担当教师的职责,需辅导年青画家习画。每次集会将师生们的作品展示出来,现场品评。除集体讲评外,画会还鼓励名家招收入室弟子,以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形式培养人才。在北京期间俞明就收了多位弟子,这其中有日后成为著名人物画家的徐操。自此以后北方画坛人物画家人才辈出,因此称俞明是20世纪北京画坛工笔人物画的奠基人实不为过。

大约在1927年前后,俞明离京南归,来到他夫人叶氏的故里,上海的枫泾镇定居,求画者盈门。他性格孤僻,常闭门作画,不分晨夕。直到1936年过世。

俞明由于其晚年在枫泾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因而没有产生更大的影响,以至于后人渐渐忽视了他的存在。

俞明作品欣赏


一代宗师|晏少翔笔下的古典美人(90幅)

他12岁时就开始临摹《红楼梦》,大学时扇面画比齐白石的值钱,90岁时学习上网写博客。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和传承,在鲁迅美术学院从教期间与季观之、钟质夫、郭西河被画坛称之为“鲁美四老”。他一生成就无数,1957年创作的《红楼梦》四条屏受到广泛赞誉,多次再版。多幅画作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作品享誉海内外。

晏少翔

(1914—2014年)年生于北京,字晏翰,祖籍山东历城县。历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辽宁美术家协会顾问、湖社画会会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

|12岁临摹《红楼梦》

1914年晏少翔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中医。也许是因为从小感受到父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晏少翔十分热衷美术。早年受赵梦朱先生启蒙学画。12岁时就读于北京市五中,每到寒暑假去国立图书馆查资料,就已经开始临摹‘红楼梦’等绘画。

|画价高过齐白石

18岁考入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受教于赵万里、周作人、沈尹默等名家,同时他与季观之、钟质夫、金哲公、王心竞、金禹民、李珉等成立“雪庐画会”,定期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扇展和画展。据说,还在辅仁大学读书时,他的扇面人物画就以每幅银元五块(大约是当年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的价值出售,比同店销售的齐白石草虫扇面还多卖一块钱。

 

晏少翔的弟子、沈阳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禹称介绍,1934年晏少翔的大学毕业作品《梧桐仕女图》,被来辅仁大学演讲的胡适看中,据说理由是“那梧桐树下的仕女很像胡博士早年喜欢的小表妹”。胡适希望晏少翔能够把这幅画转让给他,而晏少翔从老师口中听说此事后则欣然相赠。

|任教于鲁迅美院

1938年以后,晏少翔结束了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院研究员的生涯,专心在“雪庐画会”教人物画。“雪庐画会”中不乏后来的知名画家,并且画会请来黄宾虹先生主讲中国绘画理论,晏少翔在其中潜心研究濒临失传的唐宋元工笔重彩的笔墨技法。

1956年开始,在沈阳的东北鲁艺专科学校(鲁迅美术学院前身)为加强国画方面的师资力量,从北京调来一批知名的画家作为老师,后来的“鲁美四老”都在那个时代受聘于鲁美任教。

|活到老学到老

音乐、摄影、戏曲等都是晏少翔延续多年的爱好,他不但喜欢传统音乐,流行音乐也从不排斥。“蔡琴的歌如唐诗、徐小凤的歌似宋词、邓丽君犹元曲。”禹称说,晏老曾经这样评价他喜欢的流行音乐。

晏少翔的大半辈子都在沈阳度过,晚年的晏老活动半径不大,比如学校附近的公园、商场,但他从来不排斥新鲜事物,九十多岁还会自己使用电脑,能自己扫描图片。

|幸福晚年

2008年由辽宁美术家协会,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省博物馆共同举办《晏少翔从事绘画艺术80年回顾展》,同年晏老获鲁迅美术学院成立70周年艺术成就奖。2009年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授予晏老“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年奖”,同年授予他辽宁省文联“文艺事业终身成就奖”。

晏老一生育有三子三女,晚年儿孙满堂。

2014年1月16日凌晨1时30分,晏少翔先生逝世,享年102岁。

晏少翔作品欣赏

晚清著名画家|改琦人物作品合辑(140幅)

他是清代晚期著名的人物画家之一,善画人物、佛像、花竹,尤以仕女画最为著名,数量较多。喜用兰叶描,仕女衣纹细秀,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创立了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曾画《红楼梦图咏》50幅,镌版行世,笔下仕女形象柔弱削瘦,别具风格。

改琦(1773-1828年) ,字伯韫,号香白,又号七芗、玉壶山人、玉壶外史、玉壶仙叟等。松江(今上海市)人,宗法华喦。代表作有《张夫人晓窗点黛图》、《元机诗意图》、《仕女别泪忧伤图 》等。能诗词,有《玉壶山房词选》问世。

改琦远祖为西域人,于元朝时入居中原 ,明清两代世居宛平(今属北京),祖父改光宗一度任松江(今属上海)参将,遂入籍于此。明清以来,松江地区文人荟萃,书画鼎盛,改琦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影响,青少年时就在艺术上取得一定成就。

稍长,结交地方名人,如王芑孙、李廷敬、李筠嘉等,诗、书、画上得到指点,开阔了眼界,名声渐著,慕名索画者接踵而至,作品不但在江浙一带备受推崇,而且还得到京师的王公贵族、官僚文人的赞许。与之交往的有钱杜、蒋宝龄、陈文述、陈鸿寿等画家、鉴赏家和文学家,相互唱和、切磋画艺。

先后到过上海、杭州、吴兴、苏州、常熟、无锡、金陵、宜兴、溧阳、当涂、扬州、袁浦诸地。外游期间,与所到之处的文人、画家均有书画应酬、诗词赠答,并游山玩水,领略江湖名胜,使其视野、胸襟得到了开拓和丰富,对其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其子改小芗、孙改再芗均能画,画风尚能相似。

|改琦与《红楼梦》

他曾画《红楼梦图咏》50幅,镌版行世,笔下仕女形象柔弱削瘦,别具风格。改琦的生年刚好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10年以后,那时候《红楼梦》算是流行读物,所以他也情有独钟,人物画作中自然少不了红楼梦人物,以至出版红楼梦人物画册,已印行的至少有《红楼梦图咏》、《红楼梦图》、《红楼梦临本》三种,其中以《红楼梦图咏》尤为著称。

这部《红楼梦图咏》成书比较早,可出版发行很晚。资料记载:该书从大约嘉庆二十年开始绘制,间隔了60多年。因为当时改琦以《红楼梦》图见示于住在上海的风雅盟主李荀香,荀香以为“珍秘奇甚,每图倩名流题咏,当时即拟刻以行世”。但道光九年,李荀香和改琦相继去世,“图册遂传于外”。到道光十三年,被改琦弟子顾春福复得,但不知为何又流于南昌,光绪三年被淮浦居士购得,直到光绪五年方才出版发行。

改琦作品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画家 改琦 人物画作品欣赏
俞明:北京画坛工笔人物画的奠基人
解析中国画-人物画
清-画家改琦人物画(1)
清代画家改琦人物仕女画作品欣赏
纤细清雅,开创“改派”仕女画风,清代画家改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