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上断案高手、法医界鼻祖——宋慈
userphoto

2019.01.21

关注

记忆中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那部相当出彩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是否还记得起剧中烧掉《洗冤集录》时宋慈的无奈,是否还记得我们看过之后的感受?

在这(《大宋提刑官》)剧中,命案错综复杂、疑团重重,宋家父子审案断狱可谓是悉心翼翼、探知真相,以不冤枉无辜作为要旨。宋家父子两代推官的不懈追踪着蛛丝马迹,使得一个个疑案都水落石出、真相显见。断狱达到无冤也并非易事。想想宋慈的父亲宋老推官一生断案无数,三十年来也不曾出现过一件冤案,谁知自己年过花甲了却马失前蹄,原因在于检验勘察有错而误入歧途导致铸成一起误判错杀命案。依照常理而言,宋老推官有着昔日断案之辉煌,人们也许会宽宥他那仅有的一次差失;然让蒙冤者赴死,既悖离天职又违背良知。使得老推官终究不肯原谅自己,哪怕自己仅仅依次错误而甘愿以死谢罪。也就这样的一件事情,给宋慈留下的也不仅仅是悲痛,也让他心底里面深深地刻下了“司法决不能有冤”的烙印;是呀,这也是老推官用生命给自己儿子打下的心灵印记。

随着(《大宋提刑官》)剧情的发展,当宋慈真正成为了提刑的断狱推官时,审起案件来慎之又慎,每每遇到人命关天的案件都仿佛觉得父亲站立其身后,时刻给予警醒自己要记住人命关天、切莫大意。抑或,但凡是身处这个世俗世界,而非真空的净洁环境;宋慈也难于畅意地游走这盘根错节的官场,在查案过程中得罪权势落得个身陷囹圄。即便如此,宋慈面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岳父的软硬兼施,却依然能够怀着一棵滚烫的纯正良知以及永远挺直的脊梁,最后整件事情还是以法律的取胜而告终的。由此可见,宋慈查案是认案不认人的,是以洗冤涤屈及伸张正义为己任。整个剧情让我们可以知道或明白,宋慈对每件命案都能够说明其前因后果,弄清来龙去脉并做到了证据环环相套、丝丝入扣;在自己经手的几百起案件里,都能激浊扬清,即使被诬身陷监狱中,仍能以办案无冤来宽慰自己。

那首主题词《满江红·狂风沙》写的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讨论这首词的,或长篇大论,或寥寥数语,各抒己见。我觉得这首词就是在用朦胧的词语表达朦胧的感情,很多感情或感觉是无法用言语词语表达清楚的,对着首词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就像那句名言的说的: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附: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

空怅望,人寰无限,丛生哀怨。

气血蝇虫笑苍天,孤帆叠影锁白链。

残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

滂沱雨,无底涧。

涉激流,登彼岸。

奋力拨云间,消的雾患。

社稷安抚臣子心,长驱鬼魅不休战。

看斜阳,照大地阡陌,从头转。

但是我们在品读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宋慈的人生并非完全剧中的所描绘的样子,真实的是什么样子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说说历史中的他——中国历史上断案高手、法医界鼻祖。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他的祖上是唐朝著名的宰相宋璟。其父宋巩曾任广州节度推官(节度使幕府掌管刑狱的官员),家境小康。宋慈从小受学于父,对刑狱方敏便颇有了解。10岁时从学建阳县学者、朱熹的高弟吴稚,并得到吴稚的同窗黄干、李方子等名人指教。他重视实践,力求真知。南宋时期,他进京入太学,深得太学博士真德秀的赏识,于是拜其为师。因一些缘故,他最终嘉定十年(1217年)才开始走上仕途。南宋时期的赣闽地区,民贫、地狭、人稠,人民处水深火热中,民反和兵乱频频发生。安抚使郑性之慕其有拨乱反治才,延入幕府参预军事。刘克庄饯别宋慈时写下《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一词。当时,江西南部三峒里少数民族发生变乱,赣南数百里地方都很混乱,刘克庄在词中不仅希望宋慈尽快平定叛乱,好快点回家。也劝友人不要残酷镇压起义的峒民,而应采取招安的措施,需要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宋慈听后当场允诺。

后来宋慈参与了平定“三峒贼”的战役。他先赈济六堡饥民,又率兵三百大破石门寨,俘获敌酋,因战功卓著而“特授舍人”。任期届满,江西提点刑狱使叶宰聘宋慈为幕僚。

不久,在真德秀推荐下,宋慈又进入福建路招捕使陈韡幕府,参加平定闽中叛乱。宋慈“提孤军从竹洲进,且行且战三百余里”,就连久经锋镝的主帅也对他刮目相看,称赞他“忠勇过武将矣”。在军事谋划方面也多咨访于宋慈。

因得到陈赏识,绍定四年(1231年),宋慈被任命为长汀知县。宋慈得任长汀县令。县境百姓苦于盐价高昂,从海口溯闽江,盐运至长汀,要隔年才能运到。他莅任之初,改从潮洲沿韩江、汀江而至长汀,往返仅3月,大大节省运费。官府将盐廉价出售,百姓无不讴歌载道。

宋慈恰恰不是文将,而是武将。宋慈在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为官清廉,生活朴实,一生无其他嗜好,惟爱收藏异书名帖,喜金石刻。晚年更加谦虚谨慎,爱惜人才,虽是后生晚辈,凡有一技之长,皆提拔引荐。他年老有病在身,一切公务,犹亲自审察,一丝不苟,慎之又慎。

宋慈在法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唯物主义倾向。在对尸体的具体检验方面,即给死者诊断死因,技术性很强,在一定程度上难于为活人诊病。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必须具备深厚的医药学基础,把握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儒者出身的宋慈,本无医药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为弥补这一不足,他一方面刻苦研读医药著作,把有关的生理、病理、药理、毒理知识及诊察方法运用于检验死伤的实际;另一方面,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以防止“狱情之失”和“定验之误”。在多年的检验实践中,力求检验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在此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仅从流传至今的《洗冤集录》一书来看,其中所载检验方法之多样、全面,其精确度之高,都是前无古人的。这也是书中科技含量较高的、最精彩的内容。

所以宋慈文而勇武,兼有谋略,由主簿而知县、知州,多所历练,所以清人陆心源作《宋史翼》将宋慈列入《循吏传》,并将其与辛弃疾媲美。而且法律自古就是用来惩恶扬善,断狱也应洗冤禁暴。宋慈不但做到了,而且根据自己办案经验编写出法医检验专著《洗冤集录》,成了流芳千秋的不朽经典,也成为了传承为现代刑侦法医坊间的必读之书了。时至今日,我们的现代刑事诉讼理念中,保障无辜的价值居于了首要地位,无罪推定原则为无冤提供了基础性保障。那么,无冤止于至公,乃断狱之大道;“无冤”有时被描述为现代司法追求的目标,意义也就在于我们永远不能至却不弃地求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慈是提刑官,为什么又说他是法医鼻祖
中国法医鼻祖宋慈的故事:“能让死人说话”
“法医学鼻祖”的法医检验之道
只是提刑官的宋慈,如何写出《洗冤集录》,成为法医界鼻祖的?
法医断案类《洗冤集录》刑侦鼻祖,宋慈罕见奇书
国剧天花板《大宋提刑官》,法医鼻祖推理断案,5小时直接看过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