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 第一集 只要主义真
   
  

第一集  只要主义真

 

 

    1919年冬天,一位当过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叫陈望道的年轻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从寒冬到次年早春,他在自己的卧室里,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送走了一个又一个长夜,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

    《共产党宣言》只有28000多个汉字。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回忆说,正是在1920年,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以后,他开始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谈话中他也深情地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江泽民同志回忆他在上海交大读书时谈到,他曾经晚上打着手电筒在宿舍里读《共产党宣言》。胡锦涛总书记多次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经变得平淡?曾经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将怎样成为我们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沿着信仰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

 

信仰的选择

 

    这条建成于上个世纪初的古驿道,是当时连通海丰与广州的重要通道。驿道两旁这些有百年历史的潮汕风格的店铺,见证了这里自古以来的热闹与喧嚣。80多年前,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这里的楼房被刷成了红色,一个苏维埃政权、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在此建立。

    【同期】海丰县彭湃小学学生读书声:磊落奇才唱大同,龙津水浅借潜龙。愿消天下苍生苦,尽入尧云舜日中。

    就在这棵大榕树下,这首诗的作者,一个26岁的青年,穿着从长工那里借来的破旧短褂,怀抱着德国产最新式的留声机,给农民宣传他的信仰。

    【同期】彭湃次子、核潜艇专家彭士禄:他是个大地主出身,海丰数一数二的。

    然而就是这个富家子弟,宣称“我即贫民”、“我即制度的叛逆者”,要发动农民起来革命。他的名字叫彭湃。这座巨大宅院,是彭家富有的象征。

    【同期】彭湃孙女彭伊娜:从书上看到的和我的父辈们说,彭家在解放前,特别有钱,在海丰可以算得上最大的地主,就是现在桥头走过老街的店铺都是我们家的,那一大片的房子也是我们家的,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就是乌鸦都飞不过的田产。

    这是个拥有1500多名佃户的大地主家庭,平均下来,30多个佃户养活一个彭家成员,可以想象,彭湃从小过的是多么富裕优越的日子。然而,走出彭家大院,当时的中国却是另外一种样子。

    从19世纪中叶起,在与外国列强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章程之后,中国,已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随时亡国的危险之中。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一次次奋起抗争,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年轻的彭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1917年,祖父同意21岁的彭湃出国留学,并在他身上寄托了“谋官爵、耀门楣”的厚望。然而,在他炽热的内心里洋溢着的,却是另外一种热情。

    当时苦闷彷徨的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寻找着各自的信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好人政府、联省自治……令人目不暇接,到底哪一个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呢?这一年11月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让共产主义这个在欧洲游荡的幽灵,进入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视野。

    【字幕】(《共产党宣言》内容)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与既往一切信仰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想体系。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图书馆里,彭湃读到了《共产党宣言》,激动不已的他,感觉自己触摸到了救中国的真正良方。

    1921年,彭湃学成回国。和众多一般的留学生只拿了张毕业文凭回来“谋官爵、耀门楣”不同,他心里装着的是沉甸甸的信仰和理想。受压迫被剥削的工农群众必须翻身,这是不容怀疑的真理,问题在于什么人和用怎样的方法,把人们团结起来成为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彭湃用了一种最直接、最直达肺腑的方式,去冲破一个富家子弟与农民兄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棵大榕树下,当着一万多农民的面,彭湃将一箱子田契铺约一张张烧毁,而随着那一把火烧掉的是彭家折合成今天每年近4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在烈火中闪耀的,是与传统剥削和压迫制度决裂,动员农民起来革命的信仰之光。

    在农会成立大会上,彭湃有意问道:“农友们!天下怎么才会太平呢?”当时,台下众口一词地大呼:“我们的彭湃当皇帝,天下就太平了!”面对农民们这种传统的期盼救世主的心态,彭湃说道:“彭湃不能当皇帝,天下从此不能有皇帝,我们农友真正当家作主,天下才能太平!”随后,在广东海陆丰一带,参加农会组织的农民达到20余万之众。

    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是自古以来很多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但被这些虽然年轻却找到了信仰真谛的革命者弃之如敝屣。

    【同期】彭湃孙女彭伊娜: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批先行者很多都是出身于富有的家庭,知识分子,我觉得这是跟知识分子他本身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他们更关注“大我”而不是“小我”,所以他们是为了实现一个“大我”去寻找信仰,去践行信仰,放弃他们自己的财富也好,他们自己的才华本来可以做官,或者成为艺术家等等这样“小我”的实现也好,他是为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和振兴。

    事实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能够指导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兴业路这个狭小的房间成立,这时,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各路政治力量相比,它看上去是那样的身形清瘦、势单力孤,它的成员只有区区50多人,但是,它的手中,却握着最有力的精神武器;它的心里,装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的感召和支撑下,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一道,揭开了现代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坚守信仰的路上,铺满了荆棘,更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责任编辑:单晓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读经典①:《共产党宣言》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思想星空』(23)
文学角 | 回望历史之路唱响初心之歌——读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望道》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三篇【精华版】
【理上往来】《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3000字 四篇(2)
深刻认识《共产党宣言》的重大理论贡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