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養生三層次 養身、養氣、養心(歡迎分享收藏) | Giga Circle

廣告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瞭,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裡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隻能起輔助作用。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欲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與其相信藥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瞭)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
  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饑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傢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瞭,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瞭。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系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瞭,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多嗔傷肝,多性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蕩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凡人欲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能靜則仁,有仁則壽,有壽是真幸福。
  一切修身修心法門,隻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隻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
  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
  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

  子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
  睡時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午時屬心,此時可靜坐一刻鐘,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
  靜養法:安坐在床上,把身心一齊放下,自己渾身如融化,不許用一毫氣力,好像沒有這個身子相似。呼吸順其自然,心也不許它用一點力,一起念便是用力瞭。把心安在腳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氣血順暢。
  為瞭養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到底怎麼回事?是因為太愛惜自己的身體瞭。怕受辱,怕受寵,怕吃虧,怕上當,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擔驚受怕,患得患失……這樣,他那顆心整天縮成核桃樣,怎麼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修道的人能夠長生。沒想到長生,反倒能長生。一心想著長生,反而死得快。長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隻是修道的附帶現象。
  人有病,人還不以為有病,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天天三更半夜還在網上的人,本身就是養生的大忌。
  不要天天想著吃什麼補陰,吃什麼壯陽。記住瞭,運動就可以生陽;靜坐就可以生陰。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用。
  什麼是悟性?什麼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處理、看待一切事物。繁和簡其實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兩個方面。聰明的人看到的是簡單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復雜的一面。
  事實上講,沒有治不瞭的病,隻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從心生,一切病從心治。隻要你還活著,你就有生機。找到瞭這個生機,對癥而治,你就會康復。 ,,順應自然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生下來,他的命運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數的。他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如果能順著他的運數去做,就會平安無事。有悟性的人會發現、知道自己的運數,知道他應該幹什麼,不應該幹什麼。所以養生絕對不是簡單模仿,人雲亦雲。不要去羨慕別人,要從自己的心裡找到自己的悟性。要做到順外面大自然的自然,還要順自己內在命運的自然,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部分內容已經隱藏,請按「繼續閱讀」來繼續瀏覽

廣告
  真正的科學是什麼?就是因緣果報。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學。
  當人們掌握瞭健康的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但願您也能和我們一樣擁有這份自信。
  學問深時意氣平,心定則氣平。所以對於一個得道的人來說,觀察一個人,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也是相隨心轉的結果。

  名為五欲之最難破者,色次之,財又次之,食與睡更次之。
  中庸,是養生的根本原則。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所以,隻有氣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人隻有悟到什麼是“自然”瞭,才算是得道瞭。知道自然,然後能順其自然,這個人就是神人。懂得陰陽瞭,懂得順其自然瞭,你就一定會成為良醫大德瞭。
  什麼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任何事物都要經過生、長、收、藏的過程。你順應這個過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調節病人的平衡,怎麼會治不好病呢。
  簡單和復雜是一對陰陽,越是復雜的事情,往往用最簡單的辦法就可以解決。同樣,看似最簡單的問題,你往往解決起來並不容易,你付出極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決得瞭。這就和剛柔一樣,柔極能克剛,剛極柔不防。所以,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有這個思路,遇到復雜的問題要去找簡單的方法解決,遇到簡單的問題不要忽視它,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就和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就是對問題給予藐視,對過程引起重視。
  吃飯睡覺有幾個人能順其自然,有幾個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瞭,為什麼?因為它太簡單瞭,正因為太簡單瞭,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這就是辯證法。

  什麼是平衡?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怎麼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經常處於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陰陽之道就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任何一對矛盾,如果一方脫離瞭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約瞭。那它離消失、滅亡就不遠瞭。你看,陰和陽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個事物的出現,總有另它產生的因素,但同時總會出現另一因素來制約它。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道理。所以養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瞭,總有一個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時也會有一個制約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藥存在一樣。
  什麼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瞭,失去陰的制約瞭,所以其下場畢竟是……,同樣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這就是失去陽對他的制約瞭。
  如何具有大智慧,沒有博大的胸懷,哪來的大智慧。
  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也要應時,到什麼年齡就要學他這個階段應該學的東西,否則就是不應時,不順其自然。小時候應該學什麼,應該學德,學孝道,接著學識字斷句,再往下學如何做事。到青年學如何優生優育、傢庭幸福。到瞭中年,學習養生之道。到瞭老年,學放下心態,安享晚年。繼續教育學什麼,就是要學這些。
  情志跟疾病的相關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藥物治療,治來治去都不好,對於這類疾病,解鈴還需系鈴人。五志能夠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養生有一條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陽氣不足,陽氣不足,死神就會找到你。這就是道傢所講的,修煉人要有英雄的氣質。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你還感到她是那麼博大精深,深不可測,那是你還沒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隻見到茂密的樹葉,而沒看到她的根本,這時候你還是處於“有”的階段,沒有達到“無”的境界。一切離不開陰陽,萬事萬物離不開陰陽。這個根本就是陰陽。知其一,萬事畢。 ,,凝神定氣,物我兩忘。養生的真諦。

  五行相生相克的應用:凡是因五臟太過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對治。同樣,凡是因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決。這是運用五行的根本原則。
  現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質生活方面下工夫,這種追求的後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們對於物質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一旦這種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們的就是無止境的痛苦。其實,物質能帶來的享受,精神也能;藥物能治療疾病,心理療法也能做到。所以,我們用一生來追求財富,不如用一生來培養出一種好的心態,讓我們的精神達到一種超凡的境界。
  當人們掌握瞭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願我們都能擁有這份自信。
  很多重病或絕癥,都隻有一個理由:恨。當這恨沒瞭,病也必一起消失。這世間最難解的是綿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開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故求長壽無病,常強肉身。欲強肉身,當調伏精氣神。欲調精氣神,當拒絕擾亂之賊。欲杜此賊,當先攝心。欲求攝心,當化貪嗔癡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學心戒。但空口言戒,無益於事,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欲求開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學靜坐。


睡前喝水到底好不好? -(你一定要收藏)
你為何天天掉頭發?
三個秘方打造迷人“小腰精” -(歡迎分享)
常食枸杞 可助您延年益壽 -(請分享出去)

歡迎加入養身保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900155420000309
繼續閱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劉逢軍養生論
养生三大层次:下士养身 中士养气 上士养心
112歲老中醫的臨終宝贵饋贈太重要了!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道家养生的三个层次,先养身,再养气最后养心
养生的三个层次:养身、养气、养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