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城论坛
第八讲
多疑与心理疲劳
一、我是不是得了大病?
李阿姨今年刚六十出头,先生是当大领导的,儿子女儿也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得很好,平时在家没什么事可让她操心的,而且一年总有几次国内国外的走走看看,朋友邻居都羡慕她是个有福之人。但最近半年来,李阿姨却觉得自己胸闷背痛,胃酸胃胀时有发生,家人带她去多家大医院看专家门诊,但医生都没有查出什么器质性病变。但她还是担心自己患上大病了,整天焦虑不安,烦躁恐慌,感到度日如年。她睡眠也非常不好,吃了安定也不见效,一个晚上要起来好几次,而且早上又很早醒了,白天睡也睡不着。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来到了我们的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家点评】
进入老年期,人的各项脏器功能开始衰退,心脑血管疾病,胃,肝脏疾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各种疾病开始频频“光顾”老年人,这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危机感。部分老人因为腿脚不便,还丧失了与社会及周围人的交流,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绝症大病的老年人群也不在少数,内心时常感到害怕,恐惧和悲观。此外,人是有想象力的动物,当人们从电影、电视上看到那些濒死者的挣扎、呻吟和亲属的痛哭……往往会联想到自己身上,这种对痛苦的害怕,不免会转移到恐惧死亡上。
另外,躯体的不适有时候也是老人表达不满,希望得到家人更多关注的一种方式。很多老人特别是女性,希望老伴、子女能关心她,安慰她,多陪她聊聊家常,但又不习惯表达出来,转而用生理疼痛来表达自己的担心,焦虑和抑郁,甚至有些老人会假装坚强地说:“你们忙你们的,不要担心我,我没什么,只是身体不好,也没办法!”尽管他们不承认内心有不快,其实他们的内心也很矛盾,一方面,他们渴望家人因生理疾病来关心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频繁看病会给家人造成负担,而多次看病无果又使他们变得更脆弱,更敏感,于是失眠也成为困扰他们生活的主要问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本身就会比年轻时下降,而象上述案例中李阿姨那样因为担心自己身体状况的老年人群则更易发生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入睡困难等现象。
【专家建议】
李阿姨的情况在心理学上属于多疑现象,指的是一种怀疑和忧虑的情绪状态,通常表现为整日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以致头昏脑胀、失眠、身体消瘦,严重时还会出现神经错乱。
老人如果多次看病而无临床表现,可适当减少看病次数。否则,不但会给家人造成精力、时间的巨大负担,而且看不好病,还可能使自己更沮丧,心态更坏。建议可适当去看心理门诊,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来缓解躯体反应。
同时建议家人要多理解老人需要关心,渴望关怀的情绪,与老人多沟通,千万不能疏远老人,更不能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象李阿姨这样容易多疑的老人,很可能与她早年形成的多疑偏执的人格基础相关,所以家人要多理解她,耐心地帮助她共同克服多疑带来的生活困扰。
建议老人要树立“独立,少依赖”的养老新观念,男的,要学习做家务;女的,也要练习男人做的事,越是能自己照顾自己,越可以过好老年生活,不受限制。同时,老年人也要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与社会保持接触,有适当的社交活动,就容易获得一个幸福的晚年和保持一个开朗的心境。
至于失眠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改善: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每天做适当的运动;睡前两小时不进食,不吸烟,不喝浓茶;卧室安静、室温适宜、尽量减少声、光的刺激;睡前用温水洗脚避免过量脑力劳动等。
2. 限制在床上的时间。例如每晚在床上8小时,平均睡眠6小时,那么治疗第1周设定睡眠时限为6小时。当睡眠效率超过85%,床上时间可增加15分钟到20分钟,当睡眠效率低于80%,床上时间则减少15分钟到20分钟,而睡眠效率在80%~85%之间,则维持不变。但规定在床上的时间每晚不少于5小时。
3. 床和卧室只用于睡觉,不在床上或卧室里阅读、看电视、发愁冥想;打瞌睡时上床,15分钟~20分钟不能入睡即下床到别的房间去;每天早晨同一时间起床,不管前夜睡了多少。白天可任意瞌睡,只要不超过1小时且在下午3点以前。
4. 不要对睡眠需要的期盼过高,如每晚必需睡8小时;不要扩大失眠的后果,如白天没精神就认为是由于没睡好。
当然象上述李阿姨的失眠问题是由对疾病的担心紧张焦虑引起的,则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作相应治疗消除疑病情绪后,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她的睡眠质量。
二、干不完的家务活
赵大妈今年60多岁了,自从退休在家后一直任劳任怨地照顾着年迈的婆婆和还在上班的老伴及儿子、儿媳的所有生活起居问题。两年前结婚多年的儿子儿媳终于为她生了个小孙子,赵大妈特别高兴,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小孙子的重担。但两年来每天除了买烧、洗衣拖地就是围着婆婆和孙子转的生活使她倍感疲乏,请了几回钟点工,不是这里不满意就是那里不舒服,家务活没减轻却增添了不少请钟点工带来的烦恼,可是家人还说她太难弄,吃苦受累是自找的。儿子儿媳每天上班都要很晚才到家,周六周日不是出去就是在家对着电脑,不知道忙啥?赵大妈满心委屈无人述说,近半年来更感体力不支,精力不济,还时常出现头痛、眩晕、食欲减少、消化不良以及失眠等状况。她说,生活真的好累!
【专家点评】
赵大妈的状况俗称“心累”,在心理学上称为 “心理疲劳”,它与因连续工作而致使肌体能量消耗的生理疲劳不同,它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伴随着肌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心理疲劳常常带有主观体验的性质,并不完全是客观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

上述案例中的赵大妈是由于长时间从事单调、乏味且繁重的家务活动,又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安慰、关心帮助,致使兴致索然、情绪低落、活力降低、举步维艰而烦躁懒散、疲惫无力。心理疲劳往往是不知不觉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它不会一朝一夕就致人于死地,而是到了一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疲劳量",才会引发疾病,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对于产生心理疲劳的人,常常从厌恶、逃避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开始,发展至出现抑郁、神经衰弱、强迫行为以及诸如开始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改变的现象,进而引起心因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不好、失眠、怕光、怕声音等。因此,防止心理疲劳是一个重要的心理保健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专家建议】
心理疲劳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要解除心理疲劳,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对自我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估计和要求,不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过急,凡事要讲求一个适度,根本办不到的事不要硬拚蛮干,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象赵大妈可以通过请专业钟点工及让儿子儿媳共同承担照顾教育孙子的责任,这样既可以帮助减轻自己的家务量也有利于孙子的健康成长。
2. 当人心理疲劳时,心包经的功能就会紊乱,进而会引起全身的植物神经失调。所以用对侧的拇指按压劳宫穴,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3. 要注意劳逸结合。家务活也要合理安排时间,重视积极性休息,适时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社区活动,经常和邻居老友聊聊家常,交流交流信息,从而避免因整日在家干活过于单一而产生单调、消极的心境。同时,每天尽可能保证68小时的睡眠,这对消除疲劳有明显的效果。
4. 要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学习将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与家人分享,从而得到家人更多的理解与支持。经验表明人只有生活在融洽、快乐的气氛中,才能有愉快的心境、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身,才不易产生疲劳,即使感到疲劳也容易很快消除。
5. 沉思冥想法。即利用每天早晚5分钟的时间,在舒缓的音乐声中缓慢深呼吸,想象令自己愉快的场景或记忆。美国耶鲁大学外科医生柏涅·赛戈乐认为:沉思冥想是松弛思想的一种特殊运动,这种运动能够防治多种疾病,包括被视为绝症的艾滋病和癌症。哈佛大学医学家赫伯物·本林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一个人身心过分紧张,会削弱体内免疫系统的机能,冥思遐想带来的完全松弛,会减缓身体的紧张,是防治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让心灵充满阳光》讲义
第九讲 寻找快乐

一、金色夕阳更美好
朱老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从表面看,他一生过得不错,退休前有一定的职位,现在八十好几了,身体也还算好,生活和医疗都有保障,但他还是有排遣不去的苦恼……
老人是二十多年前退休的。刚退休的日子还算充实,在一家公司当着顾问。上班时间随意,有事出出主意,无事有相当的自由。公司还专为他保留一间办公室,老人每天都去班上转转,看看资料,也同人聊聊天,既受到尊重,又不太劳累。到了七十来岁,顾问自然不当了。回到家中也并不闲着。他开始整理多年积累的各种资料,陆续出了几本书。那些年他和老伴身体尚好,常常一起外出旅游,或近或远地玩玩走走。特别是子女正当壮年,忙于工作,照顾年幼的孙子使老俩口的生活充实又有乐趣。渐渐的,孙子也长大了,上大学、工作也离开了老人。但老两口的日子还是不错。逢年过节子女们纷纷看望,大病小病吁寒问暖。平日里他们坚持锻炼,晚饭后只要不是太热或太冷,都要到外面散散步,碰到熟人邻居彼此打打招呼,也有时会停下来聊一会儿天,算一种不是社交的社交。
日子就这样幸福而平静地过到了八十多岁。几年前,老伴重病撒手而去,将老人独自留下。
老人告诉我,按照一般的眼光,他应当很知足了。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照顾。但毕竟是两代人,彼此没有太多的话可说。天气好的时候还好,能出去走走,和老人们打打牌说说话;天气差了,刮风下雨或太冷太热,就只能待在家里。就说练书法吧,也只是捱时间罢了,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了。也想过再找老伴,又觉得并不现实。毕竟年龄不饶人。老人说,我这个岁数,已到耄耋之年,经不起风吹草动的。若找个年纪相当的,首先是双方性格能否合得来,若合不来岂不自寻烦恼。再者,若对方身体不好,到时又怎样相互照顾?还想过住养老院,但子女们不放心,且到了那里和子女相处的时间会明显减少。想来想去,都不妥当。老人说到这里长叹一声:就这样“熬”着,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专家点评】
说实在的,这番话确实让人难以应答。人生在任何时候都会遇到问题,即使在这样的老年,也还要寻找生命的意义。老人的苦恼实实在在,寂寞可以理解。面对这样明智的老人,一般的言语难以安慰。
中国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过去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八十、九十都不希罕。老年人怎样面对老年,怎样安排老年的生活,怎样寻到老年生命的意义,安然而健康地度过晚年,是全社会都应当关心的大事
【专家建议】
人从出生到老年,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每个过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人老了,一方面会收获很多果实,比如说人生的成就,子孙后代,恬静的生活,要能好好享受这些果实,会享受就是老年人的悟性与福气。在这方面,该做悟性高的而不是悟性低的人。另一方面,衰老本身也是生命不可抵抗的流失,这时唯一该做的就是面对现实。许多年轻时能做的事,年老了就不能做了。对这一点要安然,要承认生命的变化。不承认,会平添不必要的烦恼。而敢承认敢平心面对,这又是老年人的悟性与福气,因为这样少烦恼多快乐。对于八十多岁的老人,现在最大的一个任务就是健康地活着,你健康了,子女可以少操心,你长寿了,可以给子女很大的心理支持。这意义非常重大。子孙两三代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影响。
建议老人从现在起把健康长寿当做一项“事业”,无论是散步、打牌、练字,包括吃饭穿衣这样一些琐碎,都当成一种“修炼”,总结生活中有关健康长寿的各种经验,把它当作一门高技术含量的学问来探求总结,总结的结果既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后人。这样想了,无论做什么一定都会有好的心态。
那些父母还健在的子女,可以将这样的意思转告父母。当老年人把健康长寿当成“事业”来做,他们一定会收获更多快乐!
二、“黄昏离”是快乐生活的开始吗?
王阿姨性格活泼,喜欢参加活动,和老伴早年是包办婚姻成的家,吵吵闹闹过了几十年,只是因为儿女的养育,个人或家庭的声誉以及工作方面的原因,一直维持着这段婚姻。现在儿女都长大了,客观的压力大大减轻,王阿姨开始萌生追求新生活的愿望,最终和老伴离了婚。本以为从此可以远离争吵,一了百了。但王阿姨发现生活似乎变得陌生起来,一切都象没有着落一样,没有熟悉的东西可以依靠,儿女忙于自己的工作,也不能经常来看她,再找一个老伴又觉得周围没什么合适的人选,时间久了,孤独寂寞之感油然而生,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如何安排?
【专家点评】
的确,“黄昏离”的现象在今天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日益突显,很多老人在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忙于工作和家庭琐事,而忽略了与老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又常常计较那些非原则性的生活琐事,不停地挑剔对方的毛病,导致彼此感情淡薄,甚至相互仇恨,于是在子女长大或成家后选择了离婚,以为可以一了百了,从此解脱,殊不知这种家庭成员关系的改变,经济的重新分配,使离婚双方及子女都面临重新建立新的相处模式的问题。而再婚又因为子女和经济的考虑,往往不能成功。
于是老人们在此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莫明的孤独寂寞,烦恼抑郁不能自拔。
【专家建议】
老年人不要轻易选择离婚。不妨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化解彼此的矛盾和隔阂,尽量弥合分歧,尝试建立和谐的相处模式。
1. 老年夫妻要相互尊重
夫妻双方不论职位高低和能力大小,在家庭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别老是把自己放在主宰的位置,大事小事一人说了算,还强迫老伴去做其不愿意做的事情,使夫妻关系沦为主仆关系。
2. 老年夫妻要学着经常沟通交流
老年夫妻退休后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明显多于以前,要学着积极观察配偶的情绪变化,妻子烦了,丈夫主动关心,说一些安慰话,帮她做一些事情,丈夫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妻子应避免干扰,破坏丈夫的兴致。有了矛盾,能开诚布公,不要闷在心里,打肚皮官司,也不要借题发挥,在别的事情上出气。当矛盾开始尖锐化时,就要求有一方作出适当让步,不可在一方气愤之时,再针尖对麦芒,一句还十句,理智的办法是暂时回避,等冷静下来再慢慢交流思想。
3. 老年夫妻要相互尊重隐私,彼此信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即使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一方不应该乱翻另一方的抽屉,书信和日记,丈夫有了过错,妻子不要再揭短;妻子不愿说,丈夫也不必非要刨根问底,各自的志趣和习惯,不必强求一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人总感觉不舒服却查不出毛病?这种“矫情”可能是…
唠叨心理排除孤独
舆论:社会学家细解老人婚姻
单身老人找老伴 59%希望不结婚搭伙过
迁徙老人应定期回老家
黄昏恋调查报告:逾3成老人望得到适当性满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