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溺爱——家庭教育的隐形杀手

                   溺爱——家庭教育的隐形杀手

                     本文作者:高泽林

颜氏原文: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颜氏如是说:

我看到这个世界上,有的父母不讲教育而只是溺爱子女,往往不能这样做(指上文所述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吃喝玩乐,放纵他们,让他们随心所欲,本来应该训诫的,反而夸奖,本来应该呵斥的,反而面露笑容,等到孩子懂事时,就会认为按道理本来就应当是这样。骄横傲慢的习惯已经养成了,才开始去制止,就是棍打鞭抽把他打死也树立不起威信,愤怒一天天增加,却只能增加孩子的怨恨,直到孩子长大成人,终究是道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就成为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俗话又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子女要在婴孩时。”这话很正确啊!

 

他山之石

1

溺爱结苦果,“忤逆墓”的故事。

在山西省侯马市曲沃县金沙村,有座著名的“忤逆墓”,坟墓的主人是元末明初人王进。王进的父亲是一个秀才,50多岁时才生了他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欣喜异常。老秀才把王进视为掌上明珠,百般溺爱,好吃的让给他吃,漂亮的衣服让给他穿,他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对他百依百顺。

这样的教育,当然只能教育出自私自利、骄横跋扈的孩子。于是,小小年纪的王进好吃懒做,终日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他不尊重父母,只是把父母当做给他提供吃喝玩乐钱财的奴隶。一不如意,对父母非打即骂。

有一天,老秀才受人之托,为一家人操办婚事,由于走得匆忙,没带王进去。王进知道父亲有酒喝却没带他去,心里非常不满,破口大骂,并扬言父亲回来后要杀了父亲。后半夜,老秀才回来了,妻子把儿子要杀他的情况告诉了他。老秀才不相信儿子真的会杀他,以为是他气愤之后说的愤激之词,但他对儿子的脾气很了解,决定试一试儿子。于是,他取了一只葫芦,用棉衣裹好,放进被子里,伪装成一个入睡的人的样子。他自己却躲地旁边观察。

不一会儿,王进果然持刀偷偷摸进了老秀才的房间,朝“人头”猛砍一刀,“扑”的一声,似乎砍中了。慌乱之中,王进来不及拿上刀,就匆忙逃走了。老秀才在黑暗中亲眼看到儿子要杀他,惊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以为犯了杀人罪的王进逃到异乡,隐姓埋名,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日子。由于平日娇生惯养,他没有任何的生存本领。举目无亲的他,只能靠讨饭为生。处处遭人白眼,受人凌辱之后,才念及父母恩情,痛悔不该杀死父亲。此后,他立志重新做人,拜师求学,发奋读书,习文经武,练骑学射,终于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有用人才。时值元末农民起义,王进参加了朱元璋的军队。由于他善骑射,性英勇,屡建奇功,明太祖朱元璋晋升他为金带都指挥。有一次,他在征战途中路过家乡,才知道他的父亲刚去世不久,他并没有杀死自己的父亲。

王进的亲身经历让他明白了溺爱的危害。为了教育子孙、警醒世人,他公开了自己的罪过,并且留下遗嘱:“吾曾忤逆不孝,理应死无葬身之地。吾死后应掘一深井,系棺于铁链上,天地不着。俟吾罪消孽完,铁锈链断,棺木落水,幽灵方得慰籍。”

后来,王进在征讨陈友谅的战事中阵亡,他的子孙遵照他的遗嘱,掘井系棺,建墓立碑,并称之为“忤逆墓”。

千百年来,“忤逆墓”给世人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对天下的溺爱子女的父母,警钟长鸣。

  

凿玉台:

溺爱的危害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所谓百依百顺,就是溺爱。溺爱,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不幸的人,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这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的。因为道理很简单,“惯见一切事物都屈从于自己的儿童,一旦投身社会,到处碰到的尽是违逆自己意思的事情,从前以为世界上的事可以随心所欲,现在这个世界竟沉重的压倒了自己。”

在溺爱的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在人格上会有很多缺陷。

专横任性。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的思维便定势为,一切事物皆是以自我的意志为转移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孩子思考问题常常以自我为核心。其性格特点当然地是唯我独尊、自以为是、骄横跋扈、为所欲为、固执己见等。

没有责任感。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而受溺爱的孩子,往往会没有责任感。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应当的,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他们知道享受爱,却不懂得付出爱;他们知道让父母尽责任,却不会对父母尽责任。对父母如此,对社会和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这样的孩子,社会责任感差,对人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关心和体贴别人,不懂珍惜别人的感情。

自治力差。被溺爱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少,生存本领低下。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差,独立生活的技能低,不善与人交际;一旦碰到困难、挫折,不会克服,更没有毅力,只能茫然无措、灰心丧气;生活上工作上不能吃苦,贪图享受;思想上有一种依赖性,无法实现真正的独立。这样的孩子,读大学了还不会洗衣服,让母亲陪读,给他做佣人;上大学了还不会在医院买药,感冒了,母亲背飞机给他送药去。这种事,不知道生活中发生了多少。

自制力差。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脆弱,禁受不起失败的打击。小小的失败,他就以为世界末日来临。考试没得第一名,就跳楼自杀,这种事,一点也不新鲜。心理脆弱还表现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出现失控的现象。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他们会为一点小事与别人大动干戈,造成无法想像的后果。

此外,受溺爱的孩子还有很多恶习。

由于缺少劳动锻炼,懒惰成性、好逸恶劳;由于缺乏做事的经验,遇事缺乏主见;由于关注自己多,自私自利、追求享受、不懂宽容、不会忍让;由于动手动脑的机会少,智力开发滞后。

不过,绝大多数家长都知道溺爱对孩子是有危害的,从内心里讲,他们也不想溺爱自己的孩子。可是,生活中的溺爱是比较普遍的,我们不妨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琐事,立此承照,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是不是溺爱孩子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还小。

有了这种思想,孩子出世没几天,家长就会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抱着他走,摇动,抚拍,甚至半夜三更的时候抱着他到处走;三四岁了,走路摔倒了,急忙把他抱起来,还一边骂地面、打凳子;七八岁了,还追着他喂饭;十四五岁了,还不让他洗自己的衣服,甚至一双袜子……

物质条件丰富了,满足孩子的愿望,让他过得更幸福。

孩子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最好吃的让他吃,最漂亮的衣服让他穿,用的东西任他挑,电视频道任他选,一句话,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的话无异于“圣旨”。对孩子的愿望过度满足,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挫折,提出的愿望从来没有不被满足。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进公园要把所有的项目玩个遍,即使天黑了也不回去;看电视随便看到什么时候,上网想上多久就上多久;吃零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玩具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买多少就买多少;零花钱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过度地关注和保护。

总以为孩子小,做什么事家长都不放心。倒水喝怕烫手;自已忧盛饭怕打破碗;洗衣服怕洗不干净,怕弄湿了身体患感冒;过马路怕汽车;买东西怕买错;去学校怕走错路;郊游怕出事。似乎孩子做每一件事,家长都不放心。生怕孩子没吃好喝好,小小年纪补钙补铁又补锌,补完肌肤补大脑。生怕孩子学得少,书法绘画唱歌跳舞钢琴电脑还加演讲。过度地保护,过度的关注,过度的照顾,过度的担心,让孩子真以为除了他地球都不转了,他就是宇宙的核心。

孩子是自己的乖。

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是乖孩子,与其它孩子闹矛盾,总以为是别人的孩子有错,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即使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错,也庇护纵容。对孩子的不良品德和习惯不批评、不教育、不帮助,反而包庇护短。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就懂事了。

孩子不用做家务。

孩子的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做也不让他做。小到吃饭穿衣,大到整理房间,做饭做清洁,洗衣服被褥,所有家务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想干点什么也不行,只让他读书。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帝王般生活。

其实,这些都是溺爱孩子的表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个性的教育基本上要在三岁以前完成,这以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再教育的问题了。”这与颜氏的教育孩子要从早抓起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民间有一说,“三天细娃儿娘惯坏”,意思是说,孩子生下三天,母亲如果溺爱孩子,就会让孩子养成一些坏习惯。上文所说的,有的婴孩,父母晚上要抱着他遍地走,正是这种现象。即使初生的婴孩不懂事,但是,他至少是生物,条件发射现象是绝对存在的。

心理学家们做过试验,证明刚生下的孩子,确实会受外界的刺激而养成一些习惯。比如睡觉的习惯,大小便的习惯,吃奶的习惯等,完全可以很快就培养出来的。

因此,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存在溺爱现象。

教育孩子,要“小时严,大了宽”。小时候严格要求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大了就不用再多加管教了。相反地,小时宽,没有严格要求,养成了坏习惯,大了就不容易改过来了,“捶挞至死而无威”。有的家长抱怨,孩子长大了,“管不住了”,正是这种原因。

爱,要有个“度”,要有个“分寸”。“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要长远地爱,不要鼠目寸光地爱。

给他一点挫折,让他吃一点苦头,何尝不是爱的表现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六句话
家庭教育的20条金科玉律
读《颜氏家训》感悟
和年轻父母谈家教(十题)
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养成的8个习惯,终身受益!
父母眼光多远 孩子就能走多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