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厨刀与钢材

鲔包丁(金枪鱼刀)

正夫(柳刃)

厨刀,不只是用来切割食材,更会对食物的口感与风味产生细微的影响。

因此,厨师无不渴望拥有一把好刀,或者说一把合适的刀。

所谓合适,与你从事的料理类型、要用来分切哪类食材息息相关。

然而,先别说日式、西式、中式料理的刀具分类令人眼花撩乱;即使是同一种刀具,采用的钢材不同,用起来的感受也不一样。但如今市面上还找不到中文版刀具专书,网路资讯又纷杂混乱,于是NOM Magazine 特别邀请到刀具专家王俊贤(Aluba) 以专业角度出发,一次解说必备的知识与观念,教你选择顺手合用的厨刀。

日、西、中式厨刀分类

鲔包丁

【日式传统刀具】

日式厨刀,又称为和包丁,与中华菜刀、西式厨刀相比,分类极为精细,各种食材都有专用的刀具,开蛤蛎、杀鳗鱼、切大型鲔鱼、切荞麦面……都有专用的刀具,因应各地区文化不同,每种刀具又延伸出无数种变化,很难一语道尽。「认识必须知道的大分类就好。」王俊贤说。

七世纪中期,天武天皇颁布「 禁止杀生肉食之诏」,使得大多数日本人认为食用兽肉是不洁的行为,避吃鸡、鸭、牛、猪等家畜,鱼肉成为主要肉类,因此日本传统刀具也以海鲜为主。

其中,最常用的鱼刀莫过于出刃和柳刃;正常程序是先用出刃将鱼肉从鱼身整片取下,再用柳刃切片。从外形上看,出刃刀身较厚而宽短,柳刃薄而细长,因此更为锋利,能让食材切口更为平滑。去日本料亭坐在板前时若是看到师傅片鱼,通常就是使用柳刃。

出刃

由厚到薄,分为本出刃、相出刃、柳出刃(又称身卸)、舟行出刃几种。后两者刀身厚度十分接近柳刃,一般用来处理比目鱼、鲷鱼等鱼身较薄的鱼种,只是柳出刃较细长,舟行出刃较宽。

柳刃

源自关西,据说因为当地爱吃白肉鱼,为了切出薄片,而设计出前端尖锐的柳刃。柳刃大致上有三种,「正夫」最为普遍,「剑型(又称切付)」刀刃弧度趋近于直,也适合用于切菜,「先丸」的前端略往上削,外型独特美观,但是不易打磨,因此较少人使用。此外,同样切鱼片,关东则受到食用红肉鱼的文化影响,发展出「蛸引」,广义也属于柳刃,只是没有锐利刀尖,而是像西瓜刀般的方头,但因使用与研磨皆不易已鲜少看到,如今以「正夫」蔚为主流。

薄刃

日本传统的切菜刀,关东与关西造型不同,分别称为东型薄刃与镰形薄刃。

鳗裂

裂是打开的意思,顾名思义是专门用来杀鳗鱼的刀具。以特别突出的刀尖刺进鱼身,从头滑到尾就可以打开鱼身,最后再用平面的地方把内脏刮掉。

必须了解的观念是,不论何种刃物,传统的日本料理刀具比较少有双面刃的。在食鱼文化下,日本传统庖丁都只有单面刀刃,因此没有刀刃的那面可以贴着食材却不会切到,相当适合用于鱼鲜去皮或切片,以及切萝卜薄片的前置作业——桂剥き等。

日本各种包丁

日本本烧仪式包丁

日本本烧仪式包丁

¹ 双刃指的是刀子两面都有刀刃,单刃则相反。

▲ 上图由上而下为柳刃、出刃、薄刃。下图由左至右为切付、正夫、先丸。

【西餐厨刀:欧式vs.日式】

NOM Magazine曾于〈刀子到底怎么选?该拥有几把刀?一次了解入门知识!〉一文中,列出西餐厨师必备的基本刀款,包含主厨刀(chef's knife)、削皮刀(paring knife)、切片刀(slicing knife)、去骨刀(boning knife)的用途。当然,种类不只这些,因应不同需求,也发展出专门削椭圆形马铃薯的小弯刀(tourné)、面包刀、起司刀、各种刨丝器、削皮器……。

而在日本,1872 年明治天皇颁布肉食解禁令后,日人开始吃肉,再加上西式厨刀流入日本,发展出一套「日式的西式厨刀」,近年来深受世界各地西餐厨师喜爱。但是,日本刀到底好在哪呢?

「日本人觉得西式厨刀太厚了,不够利,所以把它改薄了。」王俊贤说,更准确地说,欧系刀具靠近把手处比较厚,往刀尖处慢慢变薄,而日式则是从头薄到底,切割时贯穿性更高。不仅如此,一般欧式厨刀使用的钢材的含碳量往往不如日本泛用钢材,但含碳量却是决定硬度、锋利度和持久度的关键因素。

以闻名世界的德国刀来说,最常见的钢材1.4116 钢²,虽含有大约14% 的铬³,抗锈效果优秀;但是碳含量和日本常用不锈钢材VG10 相比,却连一半都不到,虽然比较好磨,但硬度相对自然比较低,大抵来说,较适合一般家庭使用。和包丁刀身薄,所以贯穿性强,而且使用高碳的钢材,相较于欧式厨刀,使用上有鲜明差距。很多欧美厨师一但用过日本刀,就很难再回头。

²每种钢材有专属代号。

³镍铬合金=俗称的不锈钢

在日本,西式刀具称为洋包丁,并自有一套分类,较常用的款式包含:

牛刀

功能和西式主厨刀一样。

菜切

菜切和薄刃都是切蔬菜专用,不过菜切为双刃刀,属于现代化的刀具。菜切多为业余使用,专业日式料亭仍以薄刃为主。

筋引

类似西式切片刀,刀身细长,经常用于修除肉筋、油膜,亦可用于切片。

骨刀(サバキ,发音为sabaki)

サバキ的意思是骨,主要用于取肉,关东、关西发展出各种不同类型。在日本,サバキ和筋引也会用来屠宰畜产,比如和牛屠宰工厂就经常使用,前者的用途是大分切(从屠体上取肉),后者则是小分切(片状)。

洋出刃

刀身特厚,除了可以杀鱼,也非常适合切螃蟹、冷冻食品等。

▲ 由上而下是牛刀、菜切、骨刀、筋引

【中华菜刀】

主要分成上海和广东两大类,上海式的前缘呈现圆角状,一般来说可以参考香港陈枝记刀庄的分类。」,中式菜刀长得都一样,但是依厚薄度不同,有不同功能。而日本的杉本中华菜刀也做的相当不错,知名很高。

剁刀

又称武刀,厚度最厚,重量也比较重。适用于剁骨、拍打等大力动作,刀背可以用来砸碎蟹脚硬壳。

文武刀

厚度次之,兼具剁刀与片刀功能,能剁、片、切,是一般家庭最常使用的款式。

片刀

又称文刀,刀身薄,重量轻,适用于切片、切丝等细腻工法;但不可用于剁骨,或是切割偏硬的食材,否则容易造成刀刃缺口。

除了上述三种,还有许多特殊刀具,包含九江刀、桑刀、拍皮刀、烧腊刀、片鸭刀、猪肉刀、劈刀、扦刀、开肚刀、毛刀等,「像拍皮刀就是没有刀锋的中华片刀,专门用来将虾饺皮推压成圆形。」

认识钢材

【破解迷思】

同一种刀具,可能使用不同的钢材制成。钢材不同,刀具的锋利度、耐久度都不同。

国外有一个网站只要输入钢料名称,就会显示出合金比,甚至可以同时比较不同款钢料,但里面的钢材大概有一万种,更重要是热处理⁴是最大关键,再加上冶金方式每年都会进化,讲不完啦!

⁴ 以机器制刀来说,流程为:钢料厂炼钢、制造钢板→ 刀具厂切割加工→ 委外热处理→ 打磨成形。其中,钢料虽然内含合金比,但原本是不具硬度的,经过热处理逐渐升温,再急速冷却的过程,钢材才会有硬度。

因此,他只谈最基本的观念,以及如何选刀。

第一,金属元素决定了刀具的硬度与强度。硬度由「碳」或「钨」决定,强度则看「铬」、「钼」和「钒」。

第二,硬度决定了「可以磨到多锋利」、「耐久度(变钝的速度)」,强度则决定刀子是否耐操。

将钢材分为四大类来看:

高碳钢

钢材基本上可粗分为高碳钢与不锈钢两大类。高碳钢⁵含碳量高,非常锐利,且不易变钝。但是容易生锈,且因为太硬脆,不经意的碰撞容易导致缺损,需细心使用与保养。

⁵ 一般来说,碳含量0.6%~2% 称为高碳钢。

讨论高碳钢,经常会提到日立金属株式会社制造的安来钢,冶炼精纯度与含碳量由低至高分成黄纸3 号、银纸3 号,接着是白纸、青纸依等级分为1 、2 号。

不锈钢

铬含量超过14%,即为不锈钢。其优点是具备不锈性能,强度也高,较不易碰撞缺损。缺点则是含碳量少,硬度较低,研磨程度有限,比不上高碳钢锋利。

在众多不锈钢材中,由日本武生特殊钢研发的VG10 近年备受讨论,其含碳量达到1%,铬含量15%,另含钼及钴,因此锋利度比一般不锈钢好得多,防锈效果也不错,目前广泛用于制造日系优质厨刀。

另外,日本爱知制钢研发的AUS8,硬度稍微低于VG10,比较不容易崩口。

粉末冶金:粉末碳钢&粉末(不锈)钢

粉末钢只是统称一种冶炼钢材的方式:将各种金属材料磨的很细再加压,使得融合更均匀。

因此,也可以分成高碳与不锈两类。

粉末钢由于分子更小,可以研磨得非常细致。至于有哪些种类,「不用特别探究,只要知道一般市面上以SG2(又称R2)、ZDP189⁶ 两种为主流。此外,M390 具有厚度,适合当作户外刀具(outdoor knife)。」王俊贤说。

⁶ SG2 为日本武生特殊钢出品,硬度极高;ZDP189 的合金成分包含3% 的碳与20% 的铬,不同于一般常见钢材,不但锐利度惊人,也具备一定韧性;两者皆广泛应用在高阶料理刀具。

值得注意的是,由细腻分子组成,再加上热处理,造就粉末钢拥有极高硬度,但也因此不好打磨。

容易磨出锋利度:碳钢因为铬含量低的关系,会比不锈钢刀具来得锋利。

「一般来说VG10已经是很好的钢材,应求中庸,比如说到最新的第三代粉末钢,分子是第二代的1%,质地更细密,硬度、耐久度、强度更高,但也很难打磨。这种钢材拿来做户外刀具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能拍拍拍,蒜什么男人……
品味名刀,刀具爱好者入门篇
工具篇| 如何组一套属于自己的好厨刀?
说说菜刀
*世界著名军刀【30P】
日本厨刀钢材介绍 | 如何选择日本厨刀钢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