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好农信社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的思考

做好农信社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的思考

[标签]农信社

  随着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行,农信社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已基本步入正轨,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试就做好信贷资产分类管理工作阐述想法:

  一、存在问题

  (一)对分类核心定义掌握不一致。由于五级分类核心是对借款人还款能力有效性的判断,但依靠经验和定性因素决定形态的成份较大,尤其对损失率的估计很难界定清楚和准确,故对不良贷款发生高估或低估的情况还比较多,实际操作中,工作质量参差不齐,数据详实性存疑。

  (二)企业财务资料与实际时间不匹配。在五级分类工作中,由于每期的分类工作时间与财务报表的报告期不能统一,在分类工作中,所参考的财务数据不是本期的财务数据,也可能为上一期、甚至上二期的财务数据,这种情况不利于分类工作的动态管理作用的及时性、准确性,致使实际分类目标的经营状况要滞后。

  (三)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贷款五级分类建立在现金流量、财务和非财务及担保因素分析等分析方法之上,运作中知识面广、技术难度高,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经验和敏锐判断能力。而目前部分客户经理素质和知识结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类效率和质量。

  (四)调整不及时和分类不准确。由于农村信用社涉及的客户面较广,农户贷款金额较小、笔数多,信息不对称,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数据失实,因此不能正确掌握客户的资债情况,对客户资债情况了解不全面,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分类的不准确。另外信贷人员没有按季对信贷资产风险有较大变化、信贷合同变更、债务转移、借新还旧收回再贷等业务未及时重新分类认定,动态调整。

  (五)制度执行不到位,超过信用社分类小组权限的信贷资产分类结果未按季上报联社有关部门审定。根据《磐安县农村信用社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基本制度》认定权限,企业单户金额100万(含)以上(农户50万以上)下调至可疑类的贷款、下调至损失类的贷款(无论金额大小)、由下一级调至上一级的贷款(无论金额大小)、新发放贷款和当季新增后贷款余额累计超过500万的贷款等等,部分信用社未按季组织信贷人员进行讨论,对照分类核心定义和标准,确定分类类别,提出初分意见,未如实记录五级分类会议纪要,未按季上报联社有关部门审定。

  (六)文本资料填写不完整。部分信用社分类理由太过笼统,如用“按规定要求操作、存在明显缺陷、存在潜在缺陷”等一些概括性词汇来作为分类理由。存在分类理由与分类认定标准不匹配、文本使用错误、风险类别分类错误、文本要素填写不齐全、分类表格很多地方空白等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分类操作人员工作态度及责任心不强,另一方面是资料搜集、信息掌握不全。

  二、建议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风险分类管理一是遵循审慎经营的会计原则,通过正确分类方法来评价贷款的质量状况,才能真实反映信用社的盈亏状况,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充分提取损失准备提供依据。

  (一)严格标准和程序,保证贷款分类工作的质量。各信用社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把握贷款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及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而不要过分拘泥于条条框框,但不能人为扩大贷款风险,也不能随意缩小贷款潜在风险。严格按照联社制定的分类标准,严格政策,严格标准,严格条件,保证贷款五级分类结果真实、数据真实、报告真实,分类工作中各种文件、报表和资料,要指定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二)结合日常信贷管理,突出贷款分类整体效果。不良资产中心要与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工作相结合。信贷人员在深入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调查摸底的同时,对不良贷款和潜在的风险贷款,要进一步落实清收盘活和保全措施,保全信贷资产,清收活化不良贷款。其次要与培植优质客户群体相结合。在对客户基础信息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要督促借款人完善财务制度,及时准确提供财务报表,按照“扶优限劣”的信贷政策确定今后支持计划。再次要与控制贷款行业集中风险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对贷款行业进行风险分析,切实提高信贷工作的预警能力和前瞻性,做到“压大户”和“压行业集中”同步进行,有效分散贷款风险,优化信贷投向。

  (三)完善贷款管理制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各社要通过五级分类的实施,牢固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对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这才是分类的真正目的。一是要改变过去“一逾两呆”分类法存在的“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等管理粗放问题。今后对借款人的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等要提前到贷前调查和审查阶段,实现风险关口前移,科学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超前防范贷款风险。二是要认真执行贷后检查制度,做好贷款后续管理工作。贷款发放7日内,信贷人员要对贷款真实用途进行跟踪检查,了解是否按合同用途使用贷款,并定期对借款人检查回访。通过对借款人实时监测、动态监控的后续管理,对贷款的现实风险状况和偿还可能性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确定下一步贷款追加和稳步退出的计划和措施,从而对贷款风险做出超前有效的预警、防范和化解,全面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四)建立自控、互控和监控的内控机制。即信贷管理人员作出认定后,然后由信用社分类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审查分类的准确性,大额贷款分类认定上报联社风险管理部门审定,起到互控作用,最后由联社审计部门采用抽样检查和专项审计的形式,不定期地对信用社的分类情况进行审计,从机制上消除或降低分类的随意性,提调五级分类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
副主席在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首期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上的讲话-
不良贷款清收取得佳绩
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白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评价办法
二00七年度工作安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