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是神经症(神经功能性疾病)中最常见的1种,是由于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脑力劳动者劳逸结合长期处理不当,病后体弱等原因所引起。该病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主要有精神疲劳、神经过敏、失眠、多疑、焦虑、忧郁等。此病在药物治疗方面西医常选用一些镇静、安眠药和营养神经的药物。本病在中医学中主要属于“不寐”范畴,尚可涉及“健忘”、“惊悸、怔忡”等范畴。中医认为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血虚肝旺、心虚胆怯、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有关。因此防治此病证的药膳,常选用具有补益心脾、交通心肾、运牌和胃、清热化痰、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等功能的药物与食物相配伍。常用的品种有:灵芝、酸枣仁、茯苓、山药、百合、枸杞子、龙眼肉、芡实、莲子、薏苡仁、麦冬、磁石、黄连、丹参、半夏、竹沥、远志、大枣、核桃、猪心等。
枣 仁 粥
【处方来源】太平圣惠方
【处方】酸枣仁60g,粳米400g。
【制作方法】将酸枣仁炒熟,放入场锅内,加清水运量,煎煮15~20mi,取汁备用。将粳米淘净,与药计一同入锅内,用武火煮20mi,转文火炖至米烂成粥即可。
【特色及功效】此粥带有枣仁香味。具有养肝,补心,安神等功效。
【应用及用法】适用于心脾两虚的心烦不寐等症。可作晚餐食用。
【方解】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临床常用治多种原因引起的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亏口渴等症。《金匮要略》有酸枣仁汤,以酸枣仁为主,配茯苓、知母等煎汤内服治血不养肝、虚火扰心引起的虚烦不眠,惊悸多梦。《局方》有宁志膏,以酸枣仁配人参、朱砂等,炼蜜为丸,温酒化下,治心脏亏虚,神志不宁,恐怖惊惕,常多恍惚,易于健忘、睡卧不宁及梦涉危险等一切心疾。现代研究报道,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改善智能、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功能、镇痛、抗惊厥、降温、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强免疫功能、耐缺氧等功能。本品也是传统抗衰老药物中的一种。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粳米补中和胃,同酸枣仁煮粥更有利于调治老年人神经衰弱诸症。
小 米 龙 眼 粥
【处方来源】家庭药膳
【处方】龙眼肉30g,小米100g.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龙眼肉与小米同煮成粥,粥成加入红糖即可成。
【特色及功效】米香纯正,味道甜美。具有补血养心,安神益智等功效。
【应用及用法】适用于心脾虚损所致气血不足,失眠健忘,惊悸等病证。可作早、晚正餐食用。
【方解】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常用于老年人气血不足,体质虚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现代研究报道,龙眼向具有一定的抗自由基作用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还有一定的抑制肿瘤、止痛、降血脂、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增强体质的作用。中医用龙眼肉治疗惊悸失眠健忘,主要取其健脾生血,补心养血的功能,使心血充足,心神得养故可安神益智。临床治疗心脾两虚所致气短心悸,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的归牌丸,其中
龙眼肉占有很大比例。治疗老年人食欲减退、神疲健忘的龙眼酒,单用龙眼肉泡酒常饮。还有治疗老人贫血虚弱方,单用龙眼肉开水炖服。《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玉灵膏,能大补气血,力胜参芪,此膏就是由龙眼肉加白糖制成。此外,中医还认为龙眼肉具有延年益寿之功。《神农本草经》曰:“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清代宫廷有延缓衰老的松龄太平春酒,其中就有龙眼肉。小米能益脾胃,养肾气,除烦热,利小便,本品与龙眼肉配伍,对于脾胃虚弱、胃气不和所致的心烦失眠健忘有一定防治作用。另有黄米(古称秫米)与小米同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子,是粟米中之粘糯者。能益牌和胃、安神、止泻。用于胃气不和,夜不得眠,或脾胃虚弱,久泻不止。本品较粘滞,不宜常食。
八 宝 粥
【处方来源】粥谱
【处方】芡实、薏苡仁、白扁豆、莲肉、山药、大枣、龙眼肉、百合各6g,粳米或大米100g,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前8味混合洗净,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文火煎煮40min,然后加入大米煮烂成粥,再加入冰糖煮沸即成。
【特色及功效】粥味香甜,营养丰富。具有健脾开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等功效。
【应用及用法】适用于失眠及体虚乏力、虚肿、泄泻、口渴、咳嗽少疾等病症。可作早、晚正餐食用。
【方解】芡实补肾固精,补脾止泻。临床主治肾虚滑精,脾虚泄泻。中成药健脾增力丸,有芡实、茯苓和山药等,治疗脾肾虚弱,腹胀久泻,食欲减退、精神倦怠等症。老年人常见脾肾两虚,由此引起的虚烦惊悸不眠可选用之。薏苡仁补中益气,利水渗温,健脾止泻。临床常用治脾虚泄泻,水肿等症。现代研究报道,薏苡仁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机能、降血糖、抗菌、消炎、抗病毒、解热、降温、镇静、镇痛等功能。白扁豆补脾和胃,为和中益气佳品。现代研究报道,有抗菌、增强免疫功能和解毒等功能。龙眼肉的功能见本节小米龙眼粥。莲肉、百合的功能见本节莲子百合煨瘦肉。山药补肺益气,健脾补虚,固肾益精,益心安神,强志增智,滋润血脉,宁嗽定喘。临床用治脾胃虚弱,肺气虚损,肾精亏损、遗精、健忘等病证。现代研究报道,山药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肿瘤、抗关节炎、降血糖、降血脂、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山药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也是一味传统的抗衰老药物。近代名医张锡纯称赞山药为“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大枣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临床用治脾胃虚弱,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等症。现代研究报道,大枣具有增加白细胞、抗变态反应,镇静、催眠、降血压、保肝、增加肌力、抗肿瘤等功能。以上诸味均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之功能,此外尚有几味直接具有安神作用。此药膳特点是药性平和,可以较长时间应用。对于脾胃虚弱的神经衰弱老人作常适宜。
茯 苓 饼
【处方来源】百病饮食自疗
【处方】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份。
【制作方法】以上3味加水适量调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极薄的煎饼。
【特色及功效】气味焦香甘甜。具有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等功效。
【应用及用法】适用于心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等病症。随量正餐食用。
【方解】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临床常用治脾胃虚弱,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水肿尿少,痰饮眩悸,水湿停滞等病证。现代研究报道,茯苓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利尿、强心、保肝、调整胃肠功能、镇静等功能。《中国药物大全》记载以茯苓为主制成的健脾糖浆,用于治疗脾虚湿滞,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健忘等,有较好疗效。此外,历代本草文献对服食茯苓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方法记载颇多。将茯苓或用牛乳制,或用酒制,或用蜜制等,久服可使百病消除,延年耐老,面若童颜。茯苓药性平和,适于老年人长期服用。神经衰弱,脾胃虚弱的老人最为适宜。
来源:健康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