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投专题 · 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影响

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影响

今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汽车产业链受到明显冲击。本文主要探究目前产业链供需现状,以及行业复工复产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3月底汽车产销已出现明显下滑,其中销量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分车型看,商用车受影响更为明显;新能源汽车一季度保持高速增长,3月增速开始放缓。分地区看,一季度吉林、广西等地区汽车产量受影响较为明显。

预计二季度行业将遭受更大冲击,其中4月表现尤为突出。主因上海地区作为汽车产业链重镇,封控之后除了本地整车厂生产受限,相关汽配企业面临无法生产、产品无法运出等问题,间接影响国内及部分海外车企生产。同时,疫情导致终端出现提车周期延长、消费信心不足等问题,间接影响销售端。

在复工复产政策有力推动下,吉林地区汽车产业基本实现全面复产,上海地区汽车相关产业复产率在持续提升。而物流在保通保畅政策支持下,国内货运指数情况持续改善,预计5月中下旬汽车产业链将逐步好转。

    一季度影响初见端倪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在一季度末已经开始显现。据中汽协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汽车产销分别为648.4万辆和650.9万辆,同比增长2%和0.2%,从总量来看并未出现明显下滑,但是增速下滑较为明显,一季度增速比1-2月回落6.8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

3月的单月数据下滑表现尤为明显,3月国内汽车产224.1万辆,同比下滑9.1%;销223.4万辆,同比下滑11.7%,销售端受疫情冲击更大。分不同车型看,乘用车3月产量为188.1万辆,同比-0.1%;销量为186.4万辆,同比-0.6%。商用车3月产量36.0万辆,同比-38.0%;销量37.0万辆,同比-43.5%。

整体来看, 3月份疫情的影响开始显现,3月我国汽车产销均出现明显下滑,其中疫情对销售端影响大于供应端,对商用车影响大于乘用车。

新能源汽车受疫情影响稍弱,环比和同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22年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4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9.3%。2022年3月,产销分别达到46.5万辆和48.4万辆,环比增长25.4%和43.9%,同比增长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7%。

受去年高基数效应影响,今年3月新能源车产销增速下滑明显。今年3月产量增速为121.4%,去年同比为237.7%。3月销量增速为114.16%,去年同比为326.42%。

分车型来看,3月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增长,其中一季度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03.6万辆和100.7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6万辆和2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倍和2.0倍,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增速更为明显。

一季度国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汽车产业受影响更为明显。今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增速低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2.5个百分点。3月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7.5%,降幅高于同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

我们统计对比了国内汽车产量排名靠前的生产情况,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吉林、广西、湖北地区今年3月产量同比下滑明显,其中又以吉林产量下滑最为明显。2021年吉林省3月汽车产量为29.51万辆,2022年3月产量为12.83,降幅超50%。据乘联会统计,今年3月,全国28个涉及汽车生产省份中,有15个省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占比超过半数。

二季度冲击更加明显

如果一季度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冲击是牛刀小试的话,那二季度汽车行业则面临真正的考验。

上海作为中国最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除了拥有上汽集团、特斯拉等数家全国知名整车厂与主机厂外,更是聚集了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企业超过700家以上,其中即包括大部分全球零部件龙头企业,例如博世、采埃孚、麦格纳、弗吉亚、法雷奥等等。

也包括一些本土行业龙头公司,如华域汽车、科博达、动力新科等市值超百亿的上市汽车配件公司。另外随着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启用,近两年又聚集了宁德时代、均胜电子、璞泰来等300多家新能源企业,涵盖发动机、动力电池、芯片、车身内外饰等多个领域。

在4月初宣布全市进入封控管理之后,一场针对汽车产业链的供应危机便由此展开。上海整车货运流量指数自3月12日起开始下降,4月3日之后更是在20以下波动,这意味着上海的货运流量对比2019年同期下降80%左右。上海地区由于严格的封控政策,4月中上旬货车进出上海的阻力都很大,程序繁琐,货运能力大幅下降,运输成本显著提升,汽车零部件及配件难以送达整车制造企业。

一辆汽车由一万多个零部件构成,任意零件的缺失都将导致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行。车企零部件库存周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考虑到汽车企业仓储能力有限,无法保证每个零部件都能够存储一个月以上,因此国内部分车企实质已经面临减产威胁。除此之外4月日本三菱、本田、马自达等车企宣布减产,亦是受上海疫情导致零部件采购和物流受到影响。这场波及中国及海外汽车业的蝴蝶效应开始显现。

除了对供应产生明显冲击外,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首先,作为新能源汽车销量领先的长三角地区销量直接受到影响。理想汽车因上海疫情直接关停的零售中心和展厅共11家,江浙沪地区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营业的共有108家,占全国总量22%;特斯拉在上海因疫情不能营业的体验店和展厅共27家,占全国总量的11%,小鹏汽车在上海因疫情不能开业的体验中心也高达23家,占全国总量6%。

其次,车企带来的产能下降导致提车周期延长,也将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以特斯拉Model Y为例,目前交付周期均需16~20周,相较2021年11月的10~14周大幅延长,小鹏汽车P7系列也由今年开年的8~9周大幅提升至12~21周。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具有一定滞后性,预计整个2季度汽车销量下滑明显。

最后,疫情对封控地区的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也造成一定的冲击。据中汽协最新统计,预计22年4月,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117.1万辆,环比下降47.6%,同比下降48.1%;2022年1-4月,销量预计完成768万辆,同比下降12.3%。

复工复产推动行业边际改善

进入5月,汽车行业至暗时刻似乎已经过去。

一方面国内另一汽车重镇吉林复工复产工作在全面推进,一汽解放4月17日启动生产,5月2日大部分员工开始“点对点”通勤,长春基地全线开工,实现全面复产。一汽红旗蔚山工厂、一汽—大众、一汽丰越复产后迅速实现整车下线。

另一方面,上海地区目前上汽集团、特斯拉等整车企业已经实现整车下线,产能逐步回升;斯凯孚、安波福等零部件厂商也在陆续复工,协调供应商和物流公司保证原料进厂,维持生产;半导体公司安森美提交的复工复产申请已经通过,正落实相应的防疫要求准备复工。

自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后,目前第一批660多家白名单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90%。其中,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达200多家,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占比32%。

物流保障问题持续改善。

4月18日,工信部和交通运输部均传达了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具体措施包括会同相关部门对货车司机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通用,对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体温检测正常的货车司机,各地要直接放行,不允许再“层层加码”,对在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穿行,或停留不超过4小时的货车司机,不允许赋码“带星”。

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的推动下,经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全力协同,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浙江-上海)正式投运。该中转站由上汽集团安吉物流有限公司承担建设与运营,推动省际重要生产物资进站流通,打通长三角区域货运“血管”,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物资跨区域互联。

目前来看自4月中旬起,全国货运流量指数呈回升状态。而在物流和零部件供应障碍打通后,预计五月中下旬,汽车产业将得到明显改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 | 师建华:商用车后市场发展大有可为
新能源车3月产销两旺,6股生机勃勃
疫情危机下,2020年将会是汽车行业的大考之年
4月汽车产销受缺芯及季节性因素影响增速回落
逐步恢复!
中汽协产销数据:6月车市强势反弹,销售250.2万辆劲增23.8%;上半年汽车产销呈现“U型”走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