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心炒作!关于心理咨询效果研究证据的红牌预警 | to咨询师
userphoto

2022.06.08 湖南

关注

上两期的炒作清单主要关于心理咨询市场的营销宣传,除了这13条相对容易辨别的预警信号外,有些疗法的伪装手段更加“高明”,往往需要带着研究视角,才能发现其中的猫腻!这份清单为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14

实证支持不充分,报告只呈现有限内容或遗漏治疗效果信息

支持该疗法有效的证据,仅满足较低水平的证据标准;只说有N项研究证明了其疗效,却对批评或不支持其疗效的证据闭口不谈。

比如,通过两项随机对照试验来证明接受该疗法的治疗比不治疗的效果好,研究报告中不报告患者的纳入标准、脱落率、追踪数据等。



15
改变机制缺乏科学依据,提出的理论性治疗机制与现有科学知识之间缺少连通性

要么没能为治疗改变的机制提供一套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要么确实提出了一个理论解释,但与现存的、被广泛认可的科学证据之间存在冲突。

比如,能量疗法的倡导者称,精神疾病是由不可见且不可测的能量场阻塞所导致的,这显然有悖于公认的物理定律。



16 
反复使用不合理的“临时假设”来解释负面结果

经常用各种借口或漏洞来解释不支持该疗法有效的研究结果,治疗干预的理论基础成了一个“移动靶”。

比如,在未经检验的情况下声称,“治疗失败是因为没有严格遵循治疗手册”,“EMDR与固定眼动的治疗效果相当,是因为眼睛自己想动”。



17 
对照组设计不合理

不与“真实治疗”或“预期有效的治疗”比较治疗效果,而是将“被稀释的”或“有意失败”的治疗作为对照组,来证明其比其他疗法有效。

比如,Foa等人在比较延时暴露与应激接种训练(SIT)的治疗效果时,就省去了SIT的第三个干预阶段(以此来凸显延时暴露的疗效)。


18 

未考虑或不承认潜在的忠诚效应和衰退效应

不承认该疗法的积极疗效可能得益于咨询师和研究者都忠诚于该疗法;也没有意识到随时间推移,某个特定疗法的治疗效果会因研究设计更严格、研究者更公正等因素而缩减;这会导致某个新疗法的治疗效果看起来优于某个“过时”的疗法。

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抗精神病性药物的疗效相较早期,均有所下降。


19 
未考虑不同治疗组之间疗效差异的可信度,也未考虑非特异性因素的作用

不能给替代治疗组或对照组的被试提供与自己所拥护的疗法一样可信的治疗原理,导致不同治疗组之间的期望效应存在差异;也不承认治疗同盟、期望效应、安慰剂效应等非特异性因素的治疗作用。

比如,不会对治疗期间的工作同盟或关系质量进行持续测量(但其实部分治疗效果是由工作同盟带来的)。


如果看不懂,不要紧!

你只需要记得,即便某个疗法的拥护者罗列了一大堆的证据,来证明它多么有效,尤其是相比其他治疗有多好,你也要擦亮眼睛,多想一想:“真的吗?我来查查文献。”

“渡渡鸟效应”告诉我们:所有以治愈为目的的治疗方法,都同样有效。但是,这只适用于那些真正的心理干预,也就是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实证研究证据支持的那些治疗干预。

这三期的炒作清单,不仅是对当事人的提醒,更是对咨询师的提醒,因为我们都是潜在的消费者,也是潜在的“收割对象”。其实某些营销手段挺常见的,但我们竟浑然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这份清单就是为了提醒大家:再“高大上”、再“权威”、再“科学”的疗法,都需要我们审慎对待。




最后,问题来了,这项清单,能信吗?

你可以相信它!但是,你不能只相信它!

Meichenbaum和Lilienfeld归纳这项清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培养健康的自我怀疑意识。拥有自信但不盲目自信,保持自我怀疑但不过度怀疑自己,可帮助咨询师提升咨询效果。

这种自信源于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掌握了弥补缺点的最佳办法——预先警告,预先准备;自我怀疑则是对自己的偏见和局限,以及对自己所选疗法和技术进行的深度自我反思。

就像Nissen-Lie说的,“作为一个人,你要爱自己;作为一个治疗师,你要怀疑自己。”

Meichenbaum和Lilienfeld也强调,这项清单是临时的,会根据建设性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因此,对伪科学和其他可疑疗法的大肆推广和营销、对未经证实的治疗方法的过度炒作,都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保持怀疑!

毕竟……

三期以来,我们梳理了关于心理咨询的19条炒作内容,并制作成图片供大家回顾,欢迎点击查看!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参考文献:

Meichenbaum, D., & Lilienfeld, S. O. (2018). How to Spot Hype in the Field of Psychotherapy: A 19-Item Checklist.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49(1): 22-30.

文|介若楠 审核|黄逸林 编辑|李丹阳 闫玉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慰剂效应:为什么“假”药也会有“真”效果
红牌归来!
抢裤。红牌罚下!
07
一个犯规,7张红牌
如何评估和应对自杀风险?| 咨询师案头必备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