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永新: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自由王国——教师要懂的心理学
userphoto

2022.12.13 湖南

关注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育是一首诗 音乐: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诗

 

教师要懂的心理学

——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自由王国

作者|朱永新

来源|大夏书系 

教师,应该学一点心理学。具备心理学常识的教师,才能更顺畅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效果,教师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自由王国,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2018年,大夏书系《教师月刊》的主编林茶居曾经问我这样的问题:

记得一九八一年您还在上海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的编撰工作,还一度被认为是“朱老先生”。在心理学方面,您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著述颇丰,尤其是推动了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方法在国内的“落地”与发展。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如果现在请您来给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们写(编写)一本普及性质的心理学图书,从人类已有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成果当中,您会抽取哪些心理学的思想、理论、方法、工具?

我在回信中说:

的确,我是从心理学转向教育学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在上海师范大学读书的班级叫“教心班”,顾名思义,就是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那个时候,我们就非常清晰地认识到,教育是人的科学,要全面地了解人,才能真正学好教育学,做好教育工作。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人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存在,关于人的心理的科学是极为复杂的科学,需要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科的支撑。我们的老师,既有教育学方面的教授,如陈科美、陈桂生等,也有心理学方面的教授,如李伯黍、燕国材等,除此还有生理学、哲学、统计学方面的课程。

当时,我用力最多的是心理学。之所以用力最多,一方面的确是因为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更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对象是人,了解人应该从心理学入手,心理学是教育工作中最实用的基础学科;另一方面是因为受燕国材教授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系统研究中国心理学史。

吴非:认识你面对的学生


要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就必须全面了解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了解心理学的流派与体系,了解心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当时一边学习,一边做了大量笔记,还写了一本科普小书《心理世界窥探》。这是我的第一本著作。后来虽然以中国心理学史为主攻方向,但是在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领域也做了大量研究,到现在为止,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重点教材《管理心理学》仍然是我主编的教材。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随着先后担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苏州市政府副市长等职务,尤其是本世纪初我发起新教育实验以后,我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与工作关系更为直接更为紧密的教育学,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到区域教育发展研究,再到新教育实验的理论研究,我与心理学界渐行渐远。但是,我一直关注着心理学科的最新进展。

如果让我来给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们编写一本普及性质的心理学图书,应该把哪些心理学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工具介绍给大家,这的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用一本书的篇幅,来为教师全面讲述心理学,是有很大难度的。在我主持研究推出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中,就至少收录了十五本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帕克·帕尔默)、《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斯奈德、沙恩·洛佩斯)、《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英海尔德)、《思维与语言》(列夫·维果茨基)、《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证》(科尔伯格)、《儿童发展》(贝克)、《动机与人格》(亚伯拉罕·马斯洛)、《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埃里克·埃里克森)、《爱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教育心理学精要:指导有效教学的主要理念》(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多元智能新视野》(霍华德·加德纳)、《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罗森塔尔,雅各布森)、《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约翰·布兰思福特等)、《奖励的惩罚》(埃尔菲·艾恩)。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教师专业阅读地图: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



这个书目,是我们从数以千计的心理学著作中反复精选出来的,包括了与教师生活相关的主要著作和主要领域。而且,这些心理学方面的经典图书,是在假设教师已经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学习过心理学史、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等主要课程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如果想真正了解心理学的相关情况,建议老师用一到三年的时间,把上述著作细读一遍。

当然,有难度并不意味着不可能。编写一本教师用的心理学基础读物,关键还是要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

所以,如果我来主编一本面向中小学和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学作品,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关于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任何科学归根到底都是历史的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认识自己的历程漫长而缓慢,作为研究人自身的学问,远远落后于其他科学。但是,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对于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已经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前面我们推出的书目中选取的基本是西方的经典心理学著作,但在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部分,我会介绍中国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介绍中国人对于世界心理学的贡献。同时,通过对不同心理学派如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等流派及其在教育上的主张的介绍,帮助教师了解心理学是如何深刻地影响教育实践的。

二是关于普通心理学或者心理学基础。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的一般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包括人的感觉、知觉、思维等认知过程,情绪、情操等情感过程,动机、决定、执行等意志过程,以及兴趣、性格、自我意识等个性心理特点。普通心理学是所有应用心理学的基础,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学习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与教育。

三是关于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幼儿园和中小学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与青少年。不了解儿童与青少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好的教育。无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还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我们了解儿童发展的阶段性都非常有益。这个部分主要介绍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成长的特点与规律,如七岁前儿童大脑的快速发育期、儿童的生理断乳期与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等。

四是关于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关于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心理、关于道德形成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品德心理、关于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的差异心理、关于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的教师心理、关于如何了解与评价学生和学业成绩的心理测量与评价等。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有许多著名的实验,如遗忘曲线、皮格马利翁效应等,在教育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可以介绍给老师们。在这个部分,还要特别介绍如何观察和研究学生,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等。

总之,如果我编写这样一本心理学书籍,我希望它是一幅心理学世界地图。通过这张地图,能够知道最美的风景在哪里,有哪些交通工具可以抵达那里,等等。

教师,应该学一点心理学。具备心理学常识的教师,才能更顺畅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效果,教师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自由王国,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教师要懂的心理学》朱永新 何源 主编

本书是朱永新等多位老师集体合作的成果,是一本专门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编写的心理学基础读物。

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上和校园里的问题,以及解决好生活上和家庭里的问题,是教师拥有人生幸福的工具书。

具备心理学常识,助力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本书分为“认知自我篇”“了解学生篇”“教育与教学篇”“管理与沟通篇”,囊括了普通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校园以及生活和家庭里的问题。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学术顾问,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教育论文400余篇,著作被翻译为英、日、韩、法、德、西班牙、阿拉伯等28种文字对全球发行。先后被评聘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当代教育名家、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等,2020年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爱阅人物奖,2022年获得全球最大教育奖“一丹教育发展奖”。2000年发起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8300余所学校860万师生参与,正在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何源:主编,博士,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医学人文学术学科带头人,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20余项课题,发表SCI、SSCI、CSSCI等学术论文60余篇,撰写多部学术专著和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同行评议专家、《医学与哲学》编委。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感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位从教30年校长的36条教育感言
教育的“不是”与“是”
(理工附小)中小学教师十不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箴言(100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