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显章:要重视大学文科建设
要重视大学文科建设---胡显章
2004-8-30 16:13:05
    胡显章 1939年生。清华大学教授。现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及部委哲学社会科学和教育研究课题,获国家级与北京市奖多项。
近几年来,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在以不同方式加强文科建设,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走向正如教育部长周济所说,当今世界文理兼融的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将成为高校新的增长点,高校领导要抓住机遇,有战略眼光,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同步发展。下面着重结合清华的实际谈点体会。
清华历史上有很强的文科,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科学科主体不复存在了,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外语教育和学生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等文科教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的文科教育和学科建设都受到严重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拨乱反正过程中,当时清华的校领导刘达、何东昌基于对建国以来重大的失误主要发生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以及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文科人才的认识,呼吁要重视高校文科建设,并领导清华迈出向综合化回归的最初步伐。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20世纪80年代学校缺乏对文科发展的总体规划,文科建设主要出于教学的需要,学科建设虽有布局,但很有限,难以受到今天这样的重视和支持。
1993年清华暑期干部会明确提出2011年,即建校一百周年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同年秋天,方惠坚书记组考察美国一流大学的文科。对建设文科的必要性以及建设怎样的文科有了新的认识,直接推动了当年年底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建立,这是清华建设综合性大学的重要步骤。建院之初我兼任常务副院长,1996年兼任院长,在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清华文科发展不适应形势的要求,需要学校上下对文科的发展形成共同而清晰的认识。 1997年《科学技术管理》发表的中国大学1995年评估材料表明:清华的整体实力已走在国内大学的前列,而文科排名为122位,远远落后于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甚至在一些同样是理工为主体的非重点院校之后,尽管这种评估有其不够完善之处,但是这一总体位势使我深感到在清华发展文科任务的重大而艰巨。从当时的状况看,清华文科与建设一流大学总体目标是很不相称的。
1997年暑期清华干部会上我就文化素质教育作了发言,提出了发展文科要做到三个 “认识一致”,即:对文科在国家建设和清华实现总体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区别于理工科的特点的认识;对清华文科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目标包括文科的结构、规模和侧重点的认识;对文科发展的方针政策的认识要取得一致;当年秋季学期,王大中校长、贺美英书记十下人文学院等文科院系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文科发展的意见。1998年寒假学校领导班子务虚会着重讨论文科建设,听取了关于文科的汇报,并达成重要的共识。认识到作为一流大学要推动国家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车轮前进,要适应大学科综合发展的需求,要培育适应形势发展和人自身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建设一流的文科是很难实现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的,就如同一只木桶,其水容量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过弱的文科必将制约学校学科的整体水平和人才的质量。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明确了建设一流文科的目标。在当时学校财经状况并不宽余的情况下,明显加大了对文科的投入;并且分析了以往文科发展的经验,明确关键在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决定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一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继而,在国家建设一流大学的985计划支持下,清华文科的发展跨入快车道。现在,清华文科已有六个学院,整体实力有了明显增强,而学校亦转变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清华领导班子对文科的重要性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这不仅仅体现在清华这样以工科为主体的学校,就是在一些综合院校中,也存在文科的地位与作用未被充分认识文科的发展得不到应有支持的问题。1996年暑期在大连召开综合院校文科校长会,我有幸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这个会议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便是文科的发展未被重视带有普遍性。一位著名综合性大学文科校长在会上忿忿地说,在学校领导班子讨论工作时,有同志称:文科有什么用?不就是读读《红楼梦》吗?当时,一些同志在会上提议给中央政治局写信要求从中央做起,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现在,情况已有很大的改变。党与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同样重要性,强调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在 2003年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可以预料,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包括高校文科正在迎接一个繁荣绚丽的春天。
文科在高校的地位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的萎缩或繁荣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近现代意义的大学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育人为目的,几乎是文科的一统天下。从18世纪后叶至19世纪前叶英国工业革命后,大学的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从关注宗教、伦理转向关心普遍的知识,关心科技、经济;特别是德国教育家洪堡倡导教学与研究相合。使大学成为既是教学中心又是学术研究中心,后来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提出大学教育应当直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这样使大学的功能发展成三个方面,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大学教育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发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特别在这个被称为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加上“知识就是金钱”,大学所具有的知识优势,不仅使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到社会的中心,而且,也成为大学维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大学里人文与科技的地位此消彼长。
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功能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一个总的趋势:在以重工业的发展为重点的时期里,与工程技术相关的学科受到充分的关注,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由于“左”的路线的影响,无论在客观或主观上,文科的发展都受到约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引发了思想的大解放,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显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威力。改革开放为文科的发展带来了生机。由于一个时期里,强调以经济为中心以及依法治国,与经济、法制相关的应用学科有了比较迅速发展。而作为文科的基础和关系着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史、哲等基础学科长期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我国经济获得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一方面,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提高,要求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另一方面,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都需要综合学科的力量才能解决,加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流冲突和“软力量”的较量有上升的趋势,文化力和国民素质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这些都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越来 越突出的需求;同时,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所有这一切都统一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和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五个高度重视”就突出地提到各级党政领导面前了。这为大学文科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教育是一个体现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需求的事业,大学理念的发展也应当体现这种需求。而一种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理念总是同已经过时的旧理念相斗争的过程中发展的。在工业经济时代,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片面价值判断和思维定势,导致社会的教育观念和风尚以及国家的教育理念、政策和实践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失衡状态。
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以来,重理轻文的现象就一直存在。偏爱科学技术已积淀为一种群体心理,乃至化为一种集体潜意识。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正是这种心理和意识的最直白的表达和反映。中学的文理分班,大学的文理工分校和过分的专业化,又加剧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与割裂。在这种功利化的背后,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都缺失了。在这一背景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理念都难免带有片面性。重理工、轻人文,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而忽视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忽视起着基础作用的文化素质和灵魂作用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得人的潜能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滞后于物质文化建设,并制约了社会精神文明滞后于物质文明现象的有效转变。
这种教育理念的片面性也反映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设定和评估指标上。例如,尽管清华历史上文科有过辉煌,但是近30年文科学科的中断和工科的强势,使得学校对文科的重视程度受到影响。特别是,清华的领导班子几乎都出自理工科,文科不容易成为天然的兴奋点。在确定世界一流的目标时,一个流行的观点就是:清华成为世界一流不是靠文科。一个典型的说法是:建世界一流如同从高树上打枣,取决于最长的竹竿,这只能靠理工科。这就是所谓的“水桶与竹竿之争”;经过交流,基本上统一在“水桶”、“竹竿”都要,而且文科也应出“竹竿”的认识上。而且,对一流大学的建设不能过于功利化,认为有一批学科进入一流的行列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了。还必须认识同时建设一流理工科和一流文科,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需要,也是学科综合发展的需要,只有适应这样的要求,才能真正建成一流大学。清华文科自1998年校领导班子务虚会后的加速发展,便是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提高认识的结果。当然,这个认识过程并未完结,学校上下的认识达到 “四个同样重要”、“五个高度重视”的境界尚需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
在工科强势学校发展文科,会受到重理工轻人文的困惑,工科的强势容易屏蔽文科的发展,但是,强势理工的基础,有利于学科的综合发展和交叉学科的新生长点,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在工科环境下养成的务实和团队精神以及较高的效率无疑是有利于文科发展的积极因素。我们还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清华文科学科发展的中断,一方面它削弱了清华文科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却较少包袱和旧理念的束缚,在几乎一张白纸上可以画更新更美的图画;我们的任务就是科学规划,扬长避短。我想,其他缺乏文科基础的学校发展文科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恢复发展文科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认为,老清华文科的传统与经验是今天清华发展文科的重要精神财富,但是由于时代与清华的实际都发生重大变化,清华文科不可能回到过去的模式;清华文科的发展要认真借鉴国内外一流综合性院校的经验,但是,也不能按照同样的模式去跟踪发展。以刚刚举行十周年院庆的人文社科学院为例。在学院建立初期,在总结前辈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古今贯通,中西融会,文理渗透,综合创新”的范式,并比较好地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传统;在发展思路上,先是提出“小而精,高水平,有特色”,继而在98年后,调整为“打好基础,突出应用,注重交叉,进入主流,形成特色”和“有重点,分阶段,上一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些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明确的发展思路。今天,其他院校发展文科,也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目标、规模、结构与层次进行实事求是的规划与定位,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和攀比,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尽可能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社科学院成立前后的二三事
院系大调整!多校官宣,振兴文科!
人文十年·访谈录 |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人文学科要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
一个理工科大学却评选出18位文科资深教授,他们的底气从哪里来?
2020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北大最强,师范院校表现突出
清华校长:正是这个学科的发展,清华才成为真正意义的综合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