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性的思考
 世间万物各有其性,天有天性,地有地性,人有人性,兽有兽性。人之所以称之为人,自然有其固有的本性或属性,即:人性。

    究竟什么是人性,如何看待人的本性,各流各派,各有高论。佛教将人的本性视为佛的圣界,强调佛在人心中,人人心中都有佛,要脱离尘世的烦扰,潜心向佛;道教将人的本性视为人的本来真性,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追求所谓返哺归真;西方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一生必须向主忏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所谓人性,是指正常的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个区别主要在于社会性的劳动。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笔者尤为支持这一观点。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原本是善良的,但由于受生存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人性在潜移默化,这种转化,包括好与坏两个趋向。“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典故昭示人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后天影响对人性的改变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由于劳动工具的进化、劳动成果的增多,人们萌发了私欲,出现了私有制,进而产生了阶级,人的本性随之发生了或善或恶的变化,呈现出了爱恨情愁、悲喜忧伤等复杂心态,以及贪图享乐、利令智昏、杀人越祸等有悖人性的丑恶心理。从此,人性或在道德与法的范畴内得以张扬,或在私利和贪欲的怂恿下发生曲扭。

    一方面,类如尊老爱幼、丈义疏财、扶贫济困、救人于水火等善良之举,成为倍受尊崇的一种美德;一方面,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坑蒙拐骗、欺诈争斗等丑恶行径也相伴而生。更有甚者,强抢掠夺,手足相残。此类,古来有之。三国时的曹丕为了残害其弟曹植而夺得父位,下令在堂中设下一口大油锅,令曹植七步之内必须作诗一首,否则,将其扔进油锅。万般无奈,曹植含泪吟唱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流传至今、催人泪下的“七步诗”,总算保住了性命。唐朝李世民与皇太子李建成为争夺皇位,兄弟间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李建成曾多次设计加害李世民,都未得逞。这天夜里他请李世民喝酒,把一杯毒酒敬过来,李世民毫无戒心,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结果口吐鲜血,剧痛难忍,幸好淮安王李神通在场,把李世民背回西宫得救,逃过此劫。不难看出,一旦人性沦丧,人就将变得冷酷无情,甚至比毒蛇猛兽还要凶残!

    人性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但又不能失去理性。达尔文主义宣扬“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站在发展的眼光审视这一观点,哲理非浅,令人信服,正所谓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不过,人类在求生、求胜的进程中,如果丧失理性,泯灭人性,尊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那么人这等高级动物与其他动物比较起来,也就没什么根本上的区别了。人类道德底线也是人性最直接的体现,有没有人性,讲不讲人性,最后要看是否冲破了道德底线。无视道德、毫无理性的人,从伦理上讲,已经没有了人性。德也,亦为道也。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厚德载物”,这是人性的基本法则,违背了这个法则,必将受到人类自身的惩罚。二战时希特勒宣称,要在德国公开培养“严峻、苛刻和残忍的青年”,这种反人类、反人性的法西斯分子最后终于众叛亲离,遭到了历史的严惩。

    人性往往在物欲中“走火”,却又难以摆脱物欲的左右。佛家有句话笔者十分赞赏,称“空即为有,有即为空”。虽不能完全解读其意,却也有与之相近的感悟:许多事,看是失实为得,看是得实为失。芸芸众生,物欲横流。人们在物欲的苦海中拼争,往往被眼前的浪花蒙蔽或迷惑,陷入近乎鼠性般贪得无厌的旋涡,最后不能自拔、自掘坟墓,这正是那些贪赃枉法、见利忘义者最终悲剧的写照!

    善良是人性的种子,自私是人性的天敌。托尔斯泰说过:“上帝有三个去处:其一是天堂,其二是在善,其三是在同情者的心里”。善良和同情是人性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正因为有了善良和同情,才有了爱,有了和谐、有了人间冷暖。有人常把善良作为软弱的代名词,自私自利,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一提到良心、关心就反感:良心多少钱一斤?我关心别人谁关心我呀?孰不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总有好报,恶人不得善终!

    当然,讲善心也要讲原则,“农夫与毒蛇”、“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不能重演,常言道:是狗改不了吃屎,是狼改不掉野性。对那些心怀叵测、用心不良的人,当然要睁大眼睛,毫无善良可言。

    人性的演变,总是要朝着抑恶扬善的方向发展。尽管人世间还充斥着贪婪、自私、嫉妒、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等腐朽龌龊的东西,但一切善良、同情、仁爱、诚实等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终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向往和主旋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濬芝札记之史诗感后篇
好书推荐|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
人性的本质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哲学问题。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何为成长,成长是对过去的自己的否定吗?
妙解《内经》21:光怪陆离的浮华乱象,你能hold住内心吗?
人性中最大的“恶”是人的“本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