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呻吟语卷一之存心(二)

呻吟语卷一之存心(二)

(2012-03-04 07:52:20)

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只大公了,便是包涵天下氣象。

士君子作人,事事時時只要個用心。一事不從心中出,便是亂舉動;一刻心不在腔子裡,便是空軀殼。

古人也算一個人,我輩成底是甚麼人?若不愧不奮,便是無志。

聖、狂之分,只在苟、不苟兩字。

余甚愛萬籟無聲、蕭然一室之趣。或曰:「無乃太寂滅乎?」曰:「無邊風月自在。」

無技癢心,是多大涵養!故程子見獵而癢。學者各有所癢,便當各就癢處搔之。

欲,只是有進氣無退氣;理,只是有退氣無進氣。善學者,審於進退之間而已。

聖人懸虛明以待天下之感,不先意以感天下之事。其感也,以我胸中道理順應之;其無感也,此心空空洞洞,寂然曠然。譬之鑑,光明在此,物來則照之,物去則光明自在。彼事未來而意必,是持鑑覓物也。嘗謂鏡是物之聖人,鏡日照萬物而常明,無心而不勞故也。聖人日應萬事而不累,有心而不役故也。夫惟為物役而後累心,而後應有偏著。

恕心養到極處,只看得世間人都無罪過。

物有以慢藏而失,亦有以謹藏而失者;禮有以疏忽而誤,亦有以敬畏而誤者。故用心在有無之間。

說不得真知明見,一些涵養不到,發出來便是本象,倉卒之際,自然掩護不得。

一友人沉雅從容,若溫而不理者。隨身急用之物,座客失備者三人,此友取之袖中,皆足以應之。或難以數物,呼左右取之攜中,黎然在也。余歎服曰:「君不窮於用哉!」曰:「我無以用為也。此第二著,偶備其萬一耳。備之心,慎之心也,慎在備先。凡所以需吾備者,吾已先圖,無賴於備。故自有備以來,吾無萬一,故備常餘而不用。」或曰:「是無用備矣。」曰:「無萬一而猶備,此吾之所以為慎也。若恃備而不慎,則備也者,長吾之怠者也,久之,必窮於所備之外;恃慎而不備,是慎也者,限吾之用者也,久之,必窮於所慎之外。故寧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余歎服曰:「此存心之至者也。《易》曰:『藉之用茅,又何咎焉?』其斯之謂與?」吾識之,以為疏忽者之戒。

欲理會七尺,先理會方寸;欲理會六合,先理會一腔。

靜者生門,躁者死戶。

士君子一出口,無反悔之言;一動手,無更改之事。誠之於思,故也。

只此一念公正了,我於天地鬼神通是一個,而鬼神之有邪氣者,且跧伏退避之不暇。庶民何私何怨,而忍枉其是非腹誹巷議者乎?

和氣平心發出來,如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何等舒泰!何等感通!疾風迅雷,暴雨酷霜,傷損必多。或曰:「不似無骨力乎?」余曰:「譬之玉,堅剛未嘗不堅剛,溫潤未嘗不溫潤。」余嚴毅多,和平少,近悟得此。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

天下國家之存亡、身之生死,只系「敬」「怠」兩字。敬則慎,慎則百務脩舉;怠則苟,苟則萬事隳頹。自天子以至於庶人,莫不如此。此千古聖賢之所兢兢,而世人之所必由也。

每日點檢,要見這念頭自德性上發出,自氣質上發出,自習識上發出,自物欲上發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識得本來面目。初學最要知此。

道義心胸發出來,自無暴戾氣象,怒也怒得有禮。若說聖人不怒,聖人只是六情?

過差遺忘,只是昏忽,昏忽,只是不敬。若小心慎密,自無過差遺忘之病。孔子曰:「敬事。」樊遲粗鄙,告之曰:「執事敬。」子張意廣,告之曰:「無小大,無敢慢。」今人只是懶散,過差遺忘,安得不多?

吾初念只怕天知,久久來不怕天知,又久久來只求天知。但未到那何必天知地步耳。

氣盛便沒涵養。

定靜安慮,聖人胸中無一刻不如此。或曰:「喜怒哀樂到面前,何如?」曰:「只恁喜怒哀樂,定靜安慮,胸次無分毫加損。」

憂世者與忘世者談,忘世者笑;忘世者與憂世者談,憂世者悲。嗟夫!六合骨肉之淚,肯向一室胡越之人哭哉?彼且謂我為病狂,而又安能自知其喪心哉?

「得」之一字,最壞此心。不但鄙夫患得,年老戒得為不可。只明其道而計功,有事而正心,先事而動得心,先難而動獲心,便是雜霸雜夷。一念不極其純,萬善不造其極。此作聖者之大戒也。

充一個公己公人心,便是胡越一家;任一個自私自利心,便中父子仇讎。天下興亡、國家治亂、萬姓死生,只爭這個些子。

廁牏之中,可以迎賓客;牀第之間,可以交神明。必如此,而後謂之不苟。

為人辨冤白謗,是第一天理。

治心之學,莫妙於「瑟僩」二字。瑟訓嚴密,譬之重關天險,無隙可乘,此謂不疏,物欲自消其窺伺之心。僩訓武毅,譬之將軍按劍,見者股慄,此謂不弱,物欲自奪其猖獗之氣。而今吾輩靈台,四無牆戶,如露地錢財,有手皆取;又孱弱無能,如殺殘俘虜,落膽從人。物欲不須投間抵隙,都是他家產業;不須硬迫柔求,都是他家奴婢,更有那個關防?何人喘息?可哭可恨!

沉靜,非緘默之謂也。意淵涵而態閑正,此謂真沉靜。雖終日言語,或千軍萬馬中相攻擊,或稠人廣眾中應繁劇,不害其為沉靜,神定故也。一有飛揚動擾之意,雖端坐終日,寂無一語,而色貌自浮。或意雖不飛揚動擾,而昏昏欲睡,皆不得謂沉靜。真沉靜底自是惺憽,包一段全副精神在裡。

明者料人之所避,而狡者避人之所料,以此相與,是賊本真而長奸偽也。是以君子寧犯人之疑,而不賊己之心。

室中之鬥,市上之爭,彼所據各有一方也。一方之見皆是己非人,而濟之以不相下之氣,故寧死而不平。嗚呼!此猶愚人也。賢臣之爭政,賢士之爭理,亦然。此言語之所以日多,而後來者益莫知所決擇也。故為下愚人作法吏易,為士君子所折衷難。非斷之難,而服之難也。根本處,在不見心而任口,恥屈人而好勝,是室人市兒之見也。

大利不換小義,況以小利壞大義乎?貪者可以戒矣。

殺身者不是刀劍,不是寇讐,乃是自家心殺了自家。

知識,帝則之賊也。惟忘知識以任帝則,此謂天真,此謂自然。一著念便乖違,愈著念愈乖違。乍見之心歇息一刻,別是一個光景。

為惡惟恐人知,為善惟恐人不知,這是一副甚心腸?安得長進?

或問:「虛靈二字,如何分別?」曰:「惟虛故靈。頑金無聲,鑄為鐘磬則有聲;鐘磬有聲,實之以物則無聲。聖心無所不有,而一無所有,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渾身五臟六腑、百脈千絡、耳目口鼻、四肢百骸、毛髮甲爪,以至衣裳冠履,都無分毫罪過,都與堯舜一般,只是一點方寸之心,千過萬罪,禽獸不如。千古聖賢只是治心,更不說別個。學者只是知得這個可恨,便有許大見識。

人心是個猖狂自在之物、隕身敗家之賊,如何縱容得他?

良知何處來?生於良心;良心何處來?生於天命。

心要實,又要虛。無物之謂虛,無妄之謂實;惟虛故實,惟實故虛。心要小,又要大。大其心,能體天下之物;小其心,不僨天下之事。

要補必須補個完,要拆必須拆個淨。

學術以不愧於心、無惡於志為第一。也要點檢這心志,是天理?是人欲?便是天理,也要點檢是邊見?是天則?

堯眉舜目、文王之身、仲尼之步,而盜跖其心,君子不貴也。有數聖賢之心,何妨貌似盜跖?

學者欲在自家心上做工夫,只在人心做工夫。

此心要常適,雖是憂勤惕勵中、困窮抑鬱際,也要有這般胸次。

不怕來濃艷,只怕去沾戀。

原不萌芽,說甚生機。

平居時,有心訒言還容易,何也?有意收斂故耳。只是當喜怒愛憎時,發當其可、無一厭人語,才見涵養。

口有慣言,身有誤動,皆不存心之故也。故君子未事前定,當事凝一。識所不逮,力所不能,雖過無愧心矣。

世之人何嘗不用心?都只將此心錯用了。故學者要知所用心,用於正而不用於邪,用於要而不用於雜,用於大而不用於小。

予嘗怒一卒,欲重治之。召之,久不至,減予怒之半。又久而後至,詬之而止。因自笑曰:「是怒也,始發而中節邪?中減而中節邪?終止而中節邪?」惟聖人之怒,初發時便恰好,終始只一個念頭不變。

世間好底分數休佔多了,我這裡消受幾何,其餘分數任世間人佔去。

京師僦宅,多擇吉數。有喪者,人多棄之曰:「能禍人。」予曰:「是人為室禍,非室能禍人也。人之死生,受於有生之初,豈室所能移?室不幸而遭當死之人,遂為人所棄耳。惟君子能自信而付死生於天則,不為往事所感矣。」

不見可欲時,人人都是君子;一見可欲,不是滑了腳跟,便是擺動念頭。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此是閉目塞耳之學。一入耳目來,便了不得。今欲與諸君在可欲上做工夫,淫聲美色滿前,但如鑒照物,見在妍媸,不侵鏡光;過去妍媸,不留鏡里,何嫌於坐懷?何事於閉門?推之可怖可驚、可怒可惑、可憂可恨之事,無不皆然。到此才是工夫,才見手段。把持則為賢者,兩忘則為聖人。予嘗有詩云:「 百尺竿頭著腳,千層浪裡翻身。個中如履平地,此是誰何道人。」

一里人事專利己,屢為訓說不從。後每每作善事,好施貧救難,予喜之,稱曰:「君近日作事,每每在天理上留心,何所感悟而然?」曰:「近日讀司馬溫公語,有云:『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予笑曰:「君依舊是利心,子孫安得受福?」

小人終日苦心,無甚受用處。即欲趨利,又欲貪名;即欲掩惡,又欲詐善。虛文浮禮,惟恐其疏略;消沮閉藏,惟恐其敗露。又患得患失,只是求富求貴;畏首畏尾,只是怕事怕人。要之溫飽之外,也只與人一般,何苦自令天君無一息寧泰處?

滿面目都是富貴,此是市井小兒,不堪入有道門墻,徒令人嘔吐而為之羞耳。若見得大時,舜禹有天下而不與。

讀書人只是個氣高,欲人尊己;志卑,欲人利己,便是至愚極陋。只看四書六經千言萬語教人是如此不是?士之所以可尊可貴者,以有道也。這般見識,有什麼可尊貴處?小子戒之。

第一受用,胸中乾淨;第二受用,外來不動;第三受用,合家沒病;第四受用,與物無競。

欣喜歡愛處,便藏煩惱機關,乃知雅淡者,百祥之本;怠惰放肆時,都是私欲世界,始信懶散者,萬惡之宗。

求道學真傳,且高閣百氏諸儒,先看孔孟以前胸次;問治平要旨,只遠宗三皇五帝,淨洗漢唐而下心腸。

看得真幻景,即身不吾有何傷?況把世情嬰肺腑;信得過此心,雖天莫我知奚病?那教流語惱胸腸。

善根中才發萌蘗,即著意栽培,須教千枝萬葉;惡源處略有涓流,便極力壅塞,莫令暗長潛滋。

處世莫驚毀譽,只我是,無我非,任人短長;立身休問吉凶,但為善,不為惡,憑天禍福。

念念可與天知,盡其在我;事事不執己見,樂取諸人。

淺狹一心,到處便招尤悔;因循兩字,從來誤盡英雄。

齋戒神明其德,洗心退藏於密。

常將半夜縈千歲,只恐一朝便百年。

試心石上即平地,沒足池中有隱潭。

心無一事累,物有十分春。

神明七尺體,天地一腔心。

終有歸來日,不知到幾時。

吾心原止水,世態任浮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子語類卷第一百一十四  朱子十一
二程粹言
知言
呻吟语卷一之 礼集 [性命、存心、倫理、谈道]
朱子語類卷第四十四 論語二十六
格言联璧--处事 接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