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脏腑有问题,舌头先知道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是五脏之首,是人体的君主。心主血脉,它能够配合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推动血液输送全身;心藏神,统管全身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中医称“心主血脉”。主,有主持、主宰的意思。心通过自身的搏动和血管构成的闭合回路将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各处,为全身器官提供活动时所需的养分,并带走其活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就是说,心的功能旺盛则全身组织器官得到的营养就充足;反之,全身组织器官就会因营养不足而导致功能减退,甚至衰竭。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人的心气。心气旺盛,才能使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不出差错;如果心气不足,就会使心血管系统内部发生动乱,心律不齐、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都会来找麻烦。

  怎样发现自己的心有问题呢?《灵枢·五阅五使》载:“舌者,心之官也。”也就是,心在窍为舌,也可以说心开窍于舌,心的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变化可以从舌的变化上知其所以然。

  很多人去中医院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医生诊完脉后还要看看舌头,这是因为中医诊病特别重视舌头,认为“舌为心之苗”。当然,这个“心”不仅仅是心脏,人体五脏六腑的变化都会在舌上相应呈现。

  一般来说,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即: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呢?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并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望舌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体:包括舌色(淡红、淡白、红、红绛、青紫),舌形(荣、枯、老、嫩;胖、瘦;点、刺;裂纹等),舌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舌下脉络(观其长度、形态、颜色、粗细、舌下小血络的变化等)。

  舌苔:看苔质(薄厚,润燥——润、滑、燥、糙,腻——垢腻、黏腻、滑腻、燥腻,腐——脓腐、霉腐,剥苔与类剥苔——前剥、中剥、根剥、花剥、镜面舌、地图舌等),苔色(白——薄白、厚白,黄——浅黄、深黄、焦黄,灰黑)。

  舌诊内容较多,医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老师的指导才能逐渐掌握。临床根据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处方遣药。有的患者经常自己对镜望舌,又不能确定其中的变化信息,反而凭空增添了许多烦恼和担忧。

  如果舌出现了以下几种变化,就要注意了!

  ① 淡白舌:舌体颜色浅淡,有时全无血色。这可能是脾虚运化无力或阳气虚弱所致。

  ② 红舌:舌呈鲜红色,多见于各种发热性疾病,如火热内生、外感热邪等。

  ③ 绛舌:绛舌比红舌颜色还要深,绛舌表示热度更重,程度更深。

  ④ 紫舌:紫是一种红中带蓝的色彩。如果红的成分多,呈绛紫色,多代表体内有热;如果蓝的成分多,多代表体内有寒。

  ⑤ 青舌:舌表现为暗青色,多见于瘀血和寒证。

  通过对舌的颜色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身体内部情况,然后再行对症治疗之法。

  有些异常舌象可以自己调养。

  苔厚,口中有异味:一般提示胃有点小问题。如无不适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入手。如生活规律,情志舒畅,吃易消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不喝酒、不吸烟。经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苔黑黏腻:如仅舌苔异常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为“染色”现象。但胃病较重者有黑苔时则要警惕,如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就诊。

  舌有裂纹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无需治疗,如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身躯肥大,舌体胖大,舌边有齿印,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为太过肥胖所致。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其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舌红,苔黄厚,便秘,口臭,此属胃火盛,可服清热泻火中药,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问:我最近总感觉心慌,气短,自汗,胸闷不适,浑身无力,面色苍白。医生说我是心气虚,只要补一补就行了。请问如何来补呢?

  答:心气虚是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您这种症状就是心气虚的症状。心气虚进一步发展,出现畏寒、肢冷时,则属于心阳虚。一般来说,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平时应避免大量出汗,因其可导致“气随液脱”,并进一步加重气虚症状。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症状时,可用西洋参3~5克泡水饮用。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要积极配合心理调摄,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来自网络

 

1

喜欢

0

赠金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益康段老师每天一分钟教你学舌诊(一)
一套极简的中医舌诊的方法,八十二岁老中医教你掌握
纯干货~看舌知病!中医舌诊大全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七)
这些舌诊图谱
舌苔,裂纹舌辩证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