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超长发挥,需要良好的考试状态

什么是良好的考试状态?

  所谓良好状态指的是人的身心都处于良好的情况下。这里的状态我们应该理解为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统一。

  一个人的生理活动、生理机能正常运转,他的生理状态就是良好的。一个人发着高烧、血压过高、脉搏过快、大汗淋漓、双手发抖、腿发软走不动路、眼睛发花、眼前一片金花,这些都不是良好的生理状态。

  人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一个人说话颠三倒四、什么东西也记不起来,思维不连贯、精神委靡不振等也是心理功能不正常的表现。

  人在活动过程中,不同的活动要求人有不同的状态。考试是一种活动,它也要求人有适应这种活动的状态。

考试良好状态的判断

  怎样的状态才是考试的良好状态呢?除了生理功能正常运转外,在心理上还要求考生要具有下面的心理特征,并全部都基本具备才能算是良好的。

  1.有信心

  一个考生对考试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考出自己的水平,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也相信自己能考出水平。这就是考生具有考试的信心,也是构成考生良好状态的重要组成因素。

  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发展变化的。在良好的状态之内,它也有量的区分。考生在考前基本上相信自己的力量,在复习的过程中又充实了自己的学习实力,他的信心加强了,这就是信心的变化。整个状态也是一样,它也是在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2.情绪稳定而饱满

  考生在考前和考试中处在良好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情绪比较稳定、比较饱满。

  情绪稳定而饱满是保持良好生理状态的重要条件。考生如果情绪高度紧张,就会引起血压上升、脉搏加快,甚至全身颤抖。这说明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有助于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和稳定,如果情绪高度紧张和情绪波动过大,就会引起生理功能产生大的波动,进而引起生理功能的失调。反过来也是一样,生理功能的变化也会引起心理功能的变化。

  一个考生大汗淋漓,就会进一步引起考生心理上的紧张,甚至恐慌。一个考生觉得自己心跳过快,心都快跳到嗓子眼那去了,这也会让他的惊恐情绪加重。

  情绪状态如何,对考生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都有重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情绪状态在整个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中起着一个协调、中介、枢纽、控制的作用。因此,考生要特别重视在考前和考中的情绪状态。

  考生在考前复习中与高考中,如果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状态就可使考生的各种心理功能正常运转,这也有助于考生的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考生在考前考中保持一个情绪比较饱满的状态,就有助于考生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保持一个较佳的状态,有一定张力和紧张度的状态。这对提高人体心理功能和状态的效应作用是很大的。

  3.注意力集中

  所谓注意力集中就是将注意力能集中到该做的事情上来。考生在考试前,该复习的时候,注意力应该全用在复习的活动上去;该休息、该玩的时候,注意力就应该用在玩的事物上来。

  有的考生在考试前复习时,脑子里想的是考不好怎么办,考不好暑假怎么过,考不好别人怎么冷眼对待我。眼睛虽然盯在书本上,脑子里想的却是与书本毫不相关的事情,这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我们所说的心不在焉。这样的考生该玩时也没有玩好,他注意力也不是放在玩上,脑子里还想,哪门课还没复习,哪门课还有好多题没做。

  在考试当中,注意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考生进入考场后东张西望,眼神不由自主地从一个事物转到另外一个事物上去,从一个人的身上转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去。其实,这是考生紧张、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表现。在考试当中也不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试卷上,时而想起与考试本身无关的事情上、想到考试的后果上来。考生只有在考前的复习过程中与考试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才能充分发挥智力效应、充分发挥出水平。

  4.精力充沛

  有的考生考前挑灯夜战,显得很疲劳,经常无精打采、精力不足,复习功课效率很低。甚至有的考生上课时,9点以前尚能打起精神听课,过了9点就无精打采,眼睛睁不开,时而打盹,更有甚者,干脆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这样的精力状况怎么能提高复习效率呢?

  当然,在高考考试过程中,由于高考事关重大,极少有考生在考场上困得睡着了。但也确有些考生由于连续复习,过于疲劳,在考场上精力不足,感觉疲惫,这对高考的发挥是极其不利的。

  5.智力活动正常

  考生在考试前的复习过程中与考试过程中智力活动正常,是考生进入状态的重要的表现。一个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动手能力都保持正常运转的状态,就可认为是智力活动正常。

  考生智力活动失调,主要表现在考试过程中,有的考生在考试中看错题、看漏题,这是观察力失调的表现;有的考生平时熟悉的知识在考试中从头脑里提不出来,这是记忆能力失调的表现;有的考生在考试中感觉思维不流畅、思维不连贯,甚至思维中断,这是思维活动失调的表现;有的考生在做题中缺乏想象力,这是想象力失调的表现;有的考生在考试中手发抖,有的动作过慢,这都是动手能力失调的表现。

  考生智力活动的失调,将直接影响考生的发挥,直接影响考试成绩。

  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进入了状态才能确保自己知识的正常发挥,才能确保高考的好成绩。因此,考生及其家长要高度重视状态,特别要重视考试状态。

平时要多观察自己的状态,看看自己在构成状态的五个要素中,哪几个要素已经具备了,哪几个要素还差一点,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逐步使自己的状态进入良好之列。

 

进入考试状态的作用

  比赛前特别是比赛中的状态对运动员成绩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一个运动员有良好的竞技状态,就能发挥出他的水平,甚至能打破纪录。而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就算他曾经取得过良好的成绩,但如果比赛中没进入状态,照样获得不了好的成绩。

  高考也是一样,考生进入了良好的考试状态才是高考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考取得成功的基础。一个考生如果高考时没有进入状态,情绪高度紧张,对高考失去信心,心惊肉跳、满头大汗、双手发抖、注意力不集中,想的是考不好的后果,该记的东西记不起来,看题经常看错,这种状态肯定会给高考带来严重影响,这也是导致高考失败的基本原因。

  一个考生在高考中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来,情绪平和而饱满,注意力高度集中,精力充沛,智力活动正常,这就为高考成功奠定了基础,为充分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提供了良好条件。

  考生在平时学习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谁的高考状态好,谁的高考成绩就好。即在学习实力条件相仿的情况下,状态如何是高考成功的决定因素。

  有这么一个例子:甲乙两位考生是同桌,平时的学习实力基本相仿。在2002年的高考中,甲考生考试状态良好、心平气和,没有感觉高考是特别的事情。他们家离考场骑自行车需要30多分钟,他妈妈说:“需不需要我骑自行车送你去?”他对他妈妈说:“高考是自己的事,谢谢妈妈,不需要您送。我自己能处理好一切事情,您就放心在家吧。”孩子上考场耐心情比较好,进入考场后也感觉状态不错,发下卷子之后,聚精会神地去答题,没有任何杂念,考得总的说来成绩不错。

  他的同桌乙考生在考试前心里就感觉紧张,就怕发挥不了自己正常水平。考试那天,他更加紧张,心跳加快,怕考不好,甚至还想到考不好复读的事情;考试当中也感觉紧张,有时看题时感觉眼花,由于状态不佳,考得很不满意。高考分出来之后,两个人的成绩相差70分左右。

  据分析,这70分的差别主要是两个考生高考时的状态不同而造成的。正常的、良好的状态能使考生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不良的状态会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甚至降低考生的成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焦虑心理辅导
七招助你克服心理紧张和生理不适
高考前十大问题建议
高考动员讲话
高三如何将自己调适到最佳心理状态
《高考临战策略》之心理调节(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