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培养孩子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之二

 

培养孩子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之二

家教观念和复制的经验不匹配

——为什么复制的教子经验不见效之一

为人父母需要琢磨教子经验,有机会了解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常见途径。于是,出现了家教讲座的火爆、家教图书的畅销、育子博客的流行,这些都反映了家长渴望学习与交流教育经验的诉求。许多兴趣班、学习班、培训班一期一期地应接不暇、人满为患,更是家长群体相互引荐、相互模仿的结果。家长苦思冥想、苦心经营,不惜消耗人力、物力、财力这么做的原因,都是出于一个朴素而善良的愿望:别人这么做,已经产生成功的典范;我也这么做,最有可能复制一个成功。

事实上,最终复制出来的成功并不多,其原因不是别人的经验不对,也不是自己没有努力,而是别人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匹配,正如《晏子春秋》所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和生长的本土环境,教育也是一样。很多很好的教育观念和做法,生硬地移植过来就会“水土不服”,造成复制的经验不见效的结局。

择校是很多人的成功经验,汪女士和马女士是同事,住在郊区的同一个小区里。两位妈妈说起为孩子择校的事情。

女士:“我想让儿子到城里上学。”

女士:“太远了,怎么接送呢?”

女士:“在城里租房呗,平时在城里住,节假日再回自己家住。”

女士:“花钱太多,太折腾,我家女儿就在小区就近上学。”

汪女士:“城里的教学条件好,郊区哪里比得上?”

女士:“小学的教学内容简单,孩子在学校跟老师好好学,家长有时辅导辅导就够了。”

汪女士:“我觉得家长还是得给孩子创造学习的好条件。”

马女士:“那你带儿子进城吧,我们就先在家里好好管教。”

三年以后,结果不管学习成绩还是学习习惯,马女士的女儿都比汪女士的儿子好。造成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择校,而在于家教。汪女士认为家长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自己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到了,学好学不好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进城上学之后,汪女士每天按时接送,但晚上喜欢逛街、看电视、玩牌,儿子的作业检查、学习辅导以及试卷、背书等需要家长配合老师监督和签字的事情,她平时一概不管,成绩不好了就打骂孩子,造成母子关系对立和学习兴趣下降。马女士则为女儿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女儿需要她的时候,她就给予耐心的帮助,女儿不需要她的时候,她就看书,后来还渐渐喜欢上了编织和十字绣。马女士管理孩子的态度和节奏始终如一,而不是对孩子关心一阵子、冷淡一阵子,紧张一阵子、松弛一阵子。

汪女士择校失败的原因不是汪女士不该择校,不是所选择的学校不好,也不是孩子不喜欢新学校,关键原因是家长存在家教误区,是与良好的学校教育不相匹配的家教观念与方法。上学以后,学校、老师和同学成为影响他成长的重要人物,但是家庭和家长的影响力丝毫没有减弱,而且通过多种途径对孩子产生深刻和长远的影响。所以,精心择校离不开搞好家教。如果家长觉得为孩子精心选择了一所理想的学校,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进而忽略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可能会对孩子择校产生反面影响。

其一,错误的家教观念。在一些家长的思想意识里,上学和学习的概念比较狭隘,例如上学=学习=学习成绩=分数=排名,他们对孩子的关心也越来越狭隘,考察孩子上学和学习情况就以分数和排名为衡量标准,较少关心孩子学习的其他方面,如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方法,更少关心孩子情绪情感、心理素质、品德个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兴趣太狭窄了,孩子就会觉得上学没意思,学习也没意思,而这种“欲速则不达”的效果是家长精心择校所没料到、也不愿意看到的。

其二,错误的家教态度。有的家长对孩子没有持之以恒的教育态度,平时不想管孩子,喜欢享受自己的生活乐趣,孩子出现马虎、懒散等不良情况也视而不见,等考试成绩出来了、开家长会了、有老师通知或者同学告状了,才严加管教孩子;在一时严厉的态度下,孩子会害怕、会收敛一时。但实际上孩子在长期生活中已经不自觉地摸索到家长的态度变化特点,他知道平时没事,就懈怠下来;知道关键时刻到了,就紧张一阵子,这些都是做给家长看的。可见,这样不易使孩子养成稳定、自觉的学习态度。

其三,错误的功利心理。不少家长为孩子精心择校,是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如果孩子实现了家长的期望,那么就皆大欢喜;否则,有的家长就该数落孩子了: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家长为你上学花了多少钱,你知道吗?妈妈天天那么辛苦地上班,不都是为了你吗?全家人为你求人上学、求人租房,容易吗?反正妈妈为你创造了好的学习条件,学不好是你自己的事,不行的话,长大以后扫大街吧!家长对择校要求孩子回报、兑现的功利心理,会给孩子增添很大的心理负担。刚上学的时候,孩子不会反驳,只好默默地忍受着委屈和怨恨;以后表达能力强了,他可能会说:谁让你们为我择校了?以后扫大街就扫大街,不关你们的事!可想而知,错误的功利心理增加了亲子的心理负担和亲子的情绪对立。

 

  

孩子情况与复制的经验不匹配

——为什么复制的教子经验不见效之二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孩子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思嘉从小生活在家长的夸奖和赏识之中,如今是一个快乐的阳光少年,可是爸爸妈妈渐渐发现问题了。几次考试下来,爸爸妈妈问他:“你感觉自己的成绩怎么样?”思嘉总是说“挺好的。”再看看孩子的作业,写得乱七八糟,老师还特意批注:“写作业要认真!”妈妈让他解释怎么回事?思嘉说:“某某的作业比我还乱呢!”“老师总是批评某某,我还没有被老师批评过呢!”“某某的考试分数比我少多了!”爸爸妈妈说孩子总是感觉自己特别好,如果指出他的毛病,他就跟比自己差的孩子比,只字不提比他好的孩子。爸爸妈妈苦笑着说:“夸奖和赏识的经验对付小孩子还行,大了就不管用了。”

再好的经验最终都要落实在孩子身上,同样一种方法会因为孩子的情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其一,孩子的年龄变化影响教子经验的效果。表扬、夸奖与赏识作为正面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形成积极自我的重要因素,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这一作用越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孩子小时候还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家长的评价,家长夸他是好孩子,他就认为自己就是好孩子,并树立了做个好孩子的自信心。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越来越有能力客观地认识自我,家长也要锻炼孩子独立认识自我的能力,不再总是依赖别人的娇宠,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形成全面的自我意识。因此,夸奖与赏识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家长单纯依赖这种教子经验不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其二,孩子的个体差异影响教子经验的效果。夸奖与赏识经验在现代社会颇受提倡,不是因为现在才发现它有什么特效,而是因为长久以来它在很多家庭的缺失。有些家庭存在家长制,存在专制严厉的亲子关系,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观念,导致孩子丧失自我、自卑封闭,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这种家庭亟需给孩子播撒赏识的阳光。还有的孩子性格内向、退缩胆怯,有的孩子甚至属于弱势群体,也是亟需夸奖与赏识来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主动成长的动力。一旦这些孩子得到夸奖与赏识,就会爆发出蕴藏的生命潜力,特别彰显夸奖与赏识的价值。而生活在正常的、普通的、温馨家庭中的孩子,单纯依赖夸奖和赏识的教育方法未必就会产生如上处境不利孩子的“特效”。

 

 

操作方法与复制的经验不匹配

——为什么复制的教子经验不见效之三

有家长传授经验,未来社会对成功人士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是领导力,而领导力应该从小培养,尤其是当班干部最能锻炼孩子的领导力。开学之后,帆帆的爸爸妈妈向老师表达了一个愿望,让儿子当个班干部,以培养他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一个学期过后,儿子确实比较自信,但也滋长出一点霸气,喜欢指挥和领导同学,不善于接纳同学的意见;管人比较大胆,但是自己也常常犯规,有的同学就不服气了,向老师告状。

有的家长重视教育结果而忽略教育过程,以为孩子当上了班干部,就可以在这个岗位上锻炼和发展了。其实不然,如果家长缺乏配套的具体的指导方法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其一,没有培养孩子的目标意识。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学习和做事的目标意识不强,做到哪儿就是哪儿,没有一个目标来统领整个过程;即使有了目标,也不容易坚持到底,常常中间忘了目标,或者“中途变卦”——目标变了。而目标意识只能在行动过程中锻炼和培养,所以家长最好不要通过成人之间的关系为孩子当班干部“铺路”,他轻而易举地当上了班干部,反而不知道珍惜,也失去了为努力达到这个目标而促进自己不断提高的锻炼过程。

其二,没有鼓励孩子的学习意志。树立了目标以后,就应该考验和锻炼孩子的意志了,因为锻炼与学习过程伴随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争取当班干部也是这样。跟孩子一起分析当班干部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怎么做才能符合这些条件,当孩子健忘或者偷懒的时候,就拿这些条件提醒和鼓励孩子。孩子在这一努力过程中培养了意志,这不但对他当选班干部有意义,对整个学生生涯都很有意义。

其三,没有调节孩子的心理平衡。当选班干部需要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与推荐,大家的看法差别很大,有的评价是肯定、鼓励和表扬孩子,孩子的心理会感觉阳光灿烂;有的评价是否定、批评孩子,他的心理会感觉阴霾沮丧。孩子遇到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有调节心理平衡的能力,不管是别人的表扬还是批评,孩子都要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孩子既能赢得起又能输得起的健康心态,这是当班干部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甚至是比当班干部本身还重要的心理素质。

总之,成功的教子经验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好方法加若干条妙招,也不是单纯的几个因素决定了整个家教过程,而是一套个性化的经验系统,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家教观念、家教方法、亲子关系以及孩子的个性特点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发挥积极的综合效应。

 

注:摘编自晏红的《为什么复制的教子经验不见效》,原载《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第4期。

摘编、责编:弓立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http://www.cycs.org/Article.asp?Category=1&Column=96&ID=1617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操作方法与复制的经验不匹配
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下)
你真的会夸奖孩子吗?家长必须要看的那些窍门!
教你怎样才能“夸”出好孩子3
微头条
家长夸奖孩子话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