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瘀”专家王清任血府逐瘀汤,瘀郁并治,“通”治百病

王清任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曾被视为离经叛道,为一些正统人士所不齿,故现今流传下来的资料比较有限。但时间是无情而公正的,作为中医药学中活血化瘀学派的开山鼻祖,他的医学成就正日益引起世人的瞩目,活血化瘀方药的应用范围之广,对现代医学的启迪之深,实在令人激动不已。仅就血府逐瘀汤而言,其临床新用案例愈来愈多,大有令人应接不暇之势。

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字勋臣,清代直隶省玉田县(今河北省玉田县)鸭鸿桥人。自幼喜好拳术,曾在当地任武庠生。后来开始学习医学,精研歧黄之术,20岁左右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先是在当地医名渐盛,以后在北京行医数十年,享誉京城。王清任是清代一位颇具革新思想的著名医家。他不迷信古人,勇于冲破旧论,创立新说,历时42载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以往中医学著作中的诸多错误,成为中医学发展进步的一个里程碑。他强调补气活血与活血逐瘀两个临床治疗原则,据此变化出几十首活血化瘀的方剂,血府逐瘀汤就是其中之一。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一书中说:“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这就是王氏所谓的胸中血府。王氏指出,“胸中血府”极易产生瘀血,出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治宜活血化瘀,故创血府逐瘀汤。

王清任的血府说有三个要素:第一是血府的解剖认识;第二是血府血瘀、胸中血瘀的病理认识;第三是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王氏血府说的错误只在于对血府的解剖认识上。他虽未明确反对“夫脉者,血之府也”,却臆造了一个“胸中血府”。然而正是这一错误,使王氏将注意力集中于胸部,提出了“胸中血府血瘀”。既然我们已知王氏的认识有误,不妨去伪存真,将“胸中血府血瘀”当作“胸中血瘀”。事实证明,胸中血瘀是极易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这一病理认识合乎中医脏腑学说,并与《内经》合拍,故用活血化瘀为法也就理所当然了。因此王清任的血府说之三要素中,其二血府血瘀、胸中血瘀的病理认识是正确的,其三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也是正确的。所以王氏以脏腑机能、气血生化为依据创制的血府逐瘀汤可获佳效。

唐宗海《血证论》卷8:“王清任着《医林改错》,论多粗舛,惟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血活套方也。一书中惟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纂祥,并采此语为印证。

【血府逐瘀汤中有这几条症状】

一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淤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副血活热退。(她耐寒不耐热,手脚长年冰冷,即身外凉,而喜吹风,冬季喜往外跑,即心里热)

二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副可好。(她情志一抑郁,就胸闷气短,不能展颜舒畅)

三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副必好。(你说她性情平和,却仍有酸胀难受的病痛,即在此)

1978年,第一次读到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在我的印象中,王清任这位清代医生,医术十分高明,他不盲从经典而有创见,我尤其注意他的“血府逐瘀汤”。

首先,这一剂活血化瘀方,能够治疗头痛、胸痛、心里热,饮水即呛、不眠、心跳心忙等那么多病症,给人启示是:许多种疾病,究其实质,都同气滞血瘀有关。

第二,令人称奇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病症,居然用血府逐瘀汤这同一剂药而得救治。第一个病例是江西某巡抚,他74岁,夜晚躺下必须坦胸露腹,方能入睡,盖一层薄布也断不能入眠。他患这个怪病已经七年,召王清任诊治,用“血府逐瘀汤”五副而痊愈。第二个病例是一女子,22岁,夜晚躺下,需令仆妇坐在她胸口上方能入睡。她患此病已经2年,王清任同样用“血府逐瘀汤”,三副而愈。

一个是胸不任物,一个是胸任重物,两个完全相反的病例,用“血府逐瘀汤”都可治愈,说明他们的病因都同血瘀有关。现代研究发现“血府逐瘀汤”可治疗神经官能症,这位“胸不任物”的江西巡抚和那位“胸任重物”的女子,究其病源,或许都是一种神经感觉系统错位所至,虽然表现各异,但病因都属于神经官能症之类,故能同一剂药而治愈。

服用血府逐瘀丸(汤)最明显是消化系统,不管你吃了多少饭菜,多少油腻,一丸血府逐瘀下去,根本不用怕消化不了,吸收不了。

凡有肚腹胸胁疼痛,用药一丸,迅速止痛。

给两腿增力:我曾饭后服用血府逐瘀丸,然后骑自行车去南岗,感觉上坡蹬车,腿部十分增力,轻松如飞。记得此方中有牛膝一味,也许是它的引血下行之功吧。

止呃逆:我曾偶然用血府逐瘀丸一味,止住了呃逆,当时惊喜不已,认为这或许是一个新发现。后翻阅《医林改错》,方知王清任早已将呃逆归于血瘀,他说:“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付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更重要的是,每服此逐瘀丸,顿觉呼吸通畅,似有补氧之功。它的作用,不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局部作用,而是一种全身的、整体的良性调节。试想,经常性的活血化瘀,使气血畅通,川流不息,岂不可以防止百病!

我认为,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不但是病良药,亦是老年人的颐养良方。人到老年,气血日渐瘀滞,导致百病丛生。经常服用“血府逐瘀丸”,可以行气活血,逐瘀生新,调整脏腑,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清任是一个谦虚务实的医家,他在书里写:“病有千状万态,不可以余为全书。”“古人立方之本,效与不效,原有两途。其方效者,必是亲其症,屡验之方;其不效者,多半病由议论,方从揣度。”(以上为杨新民经验)

【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牛膝,桃仁,红花,赤芍各9克,柴胡,枳壳,桔梗,川芎,甘草各5克。共11味。用法:水煎服,分两次服 。来源:王清任《医林改错》

加减化裁:若瘀痛入络,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血瘀经闭、痛经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酌加丹参、郁金、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症化滞。

功效:宽胸理气,活血去瘀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主治病名:三叉神经痛、眩晕、流产后腰痛、血瘀性头痛、胸痛、乳癖、痛经、产后发热、输卵管积液、惊恐征、老年性室性早搏、食不知味、低热、自汗、矽肺、药物性皮炎、臁疮、慢性荨麻疹、皮肤搔痒症等等,据说还有人将其应用于癌症的防

方解:血府逐瘀汤乃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枳壳易枳实)合方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化瘀;四逆散行气疏肝解郁;桔梗入肺经,开胸理气;牛膝引血下行。全方气血兼顾、活中寓养、升降同施,能促进气血运行,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

【配伍特点】

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 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歌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少腹逐瘀桃牡丹,元胡灵脂芍茴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种子第一方。身痛逐淤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血府逐瘀汤是治怪病】

行医50多年的吴文鹏老中在谈到运用血府逐瘀汤时说:“通过有关病历的观察,凡内科杂病治之不愈者,皆可考虑有关瘀血之凝滞,根据笔者数十年临床经验,确药简效宏,很值得探讨。”

【经血淋漓】赵某,女,34岁,桥东副食厂工人。经来淋漓10余天才净,二三年经量渐多且伴有全身不适,如乳房发胀,腹痛,经来有块,色黑紫,平日潮热。烦躁,曾用归脾汤、柴胡疏肝饮、逍遥散等交替治疗,均无效。因血海本有蓄热,归脾太早,则滞而不化。脉紧而弦,舌红紫,苔薄。治疗:非王氏妙法不可奏效,故选用血府逐瘀汤,加生地黄、柴胡连服十余剂而愈。

【顽固性失眠】刘某,男,35岁,省某建二处干部。顽固性失眠数年,每于夏季尤剧,有时彻夜不眠,初服安眠药尚见效,日长则无效,近头部觉有异物笼罩,思想不易集中,压力甚大,影响工作和学习。根据以上情况,“阳气不能下达阴血之分,故目不瞑”。脉弦涩,舌紫。治疗:瘀滞窍络,夜不能睡,用安神养心药治疗不效,方用血府汤,原方血府逐瘀汤加远志6克,炒枣仁25克,瓜蒌9克,茯神9克,水煎服,10剂向愈。在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注解中这么说道:“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此方若神。”又曰:“夜睡梦多,是瘀血,此方一两剂全愈,外无良方。”可见血府逐瘀汤能让血瘀体质的失眠患者,酣然入睡梦乡甜。

【脑内伤头痛】 患者,男,36岁。4年前有头部内伤史,后常感头痛,时轻时重,每发与气候、情绪、睡眠有关,痛如针刺,固定不移,伴烦躁易怒,夜不得眠,服止痛药效差。查面色暗滞,舌紫暗,脉沉涩。此乃脑内伤致气血凝滞,瘀血阻塞络脉所致,不通则痛,故治以活血祛瘀为主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牛膝12g,柴胡10g,生地黄12g,桔梗10g,甘草6g,乳香6g,枳壳10g,丹参12g,全蝎3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服,6剂后头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守方20剂,症状悉除,停药1年,未见复发。

【 神经性头痛】 患者,女,42岁,头痛病史3年余,经多家医院各种物理及化学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每因情绪紧张或劳累而头痛发作。刻诊:头痛较剧,表情苦楚,伴失眠健忘,心烦易怒,舌暗红有瘀斑,苔白,脉弦涩。症属病久气血运转不畅,瘀血阻窍所致。方投当归12g,生地黄12g,桃仁12g,红花10g,甘草6g,枳壳10g,赤芍15g,柴胡10g,牛膝15g,川芎12g,桔梗10g,蜈蚣1条,全蝎3g,白芷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5剂诸症减轻,头痛大减,继服6剂诸症基本消逝,守方6剂,头痛悉除。

【长期发热】徐某,女,65岁。发热恶寒,肢节酸痛,在当地按感冒治疗后一直发热不退,体温38.5℃左右,最高可达38.9℃。刻诊:发热,无咳嗽,大便偶有便秘,口干咽燥而不欲饮,面色苍白而黯滞。舌质黯红,边尖有瘀斑,脉细涩。证属内有瘀血,郁热蕴结。治宜活血祛瘀,清解郁热。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丹皮、桃仁各10g,赤芍、川牛膝、当归、白薇各12g,生地15g,川芎、桔梗、枳壳、红花、蜜甘草各6g。5剂。水煎服,每日2剂。服药后热退至37.5℃,药中病所,继服7剂,体温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王修善医案】

1、一妇,因男人外出五六年未归,小女又亡,抑郁悲伤,渐渐饮食减少,寒热往来,喉咙似疼非疼,口干舌燥,舌根稍疼,饮食下咽涩滞,发烧不定时,引镜自照,舌根后面肉疱很多,类似菀豆高梁之红粒,脉象弦数。舌为心之苗窍,此有瘀热故也。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射干、牛蒡子,二剂愈。此方加射干,牛蒡子泻热解毒,散结消瘀,非无足轻重者也。

2、一妇偶患食道不畅,饮食入口慢慢委曲才能下咽,如有物塞之,人多谓噎膈。余曰:非也,此妇正当年富力强,非患噎膈之时,况寸口脉实大,是气逆食道有瘀以致如此。以血府逐瘀汤去柴胡,加旋覆花,生赭石,一剂胸膈豁然。

3、一农民患胃脘膨胀,饮食下咽,胃中且烧且疼,打咯忒,满闷欲绝,缠绵数月,身体嬴弱,脉沉而有力。劳碌之人,难免饥饱不节,用力过度,致胃脘血瘀气逆,仍用血府逐瘀汤加生赭石、丹参、竹茹而安。

4、某、前二年偶得一疾,每发作时,觉胃上脘及胸膺间如有一物呼呼上冲,浑身血液振动,微麻木,视物不正常,心中躁扰,脑筋闷疼,难受异常。发作过后,他病虽已,惟脑后疼痛,如痴如呆,苦于健忘,心中无聊,发无定时,犯无定数,过后恢复正常。脉象寸关弦洪。审证察脉,知为气逆,血亦随气上干头脑,故有种种见证。方用血府逐瘀汤加生赭石研末分冲、焦栀仁,数剂愈。

5、一壮年男子,因食油糕咽急,把喉咙擦破,从此食道如有物填塞,疼痛难堪,饮食难下,并且短气。以血府逐瘀汤加旋覆花、生赭石,一剂病减大半,三剂后食道豁然。此是青年人,如老年人恐演变成噎证。因悟噎证,食道内有瘀血结核,切不可用辛燥之品。

6、一少妇患呃逆,俗名打呃忒,经年时轻时重,时停一月二月。其轻时饮食下咽亦无大妨碍,其重时呃逆之声咯咯,阵紧阵慢,不欲食,强食即吐,以致经血不调已数月矣。脉像沉而有力,此气逆血瘀而然,投以血府逐瘀汤加柿蒂四剂,竟无呃逆痛苦,而经亦调矣。

7、一妇带下,头晕眼珠逼胀,晚上短气,舌根后起红疱,状如高梁,心跳不安,饮食乏味,脉寸关弦数。投以血府逐瘀汤加射干、牛蒡子二剂愈。

8、一女十五岁,素有发烧病,入夜则剧。近来忽得一疾,人都谓奇。有时熟睡中忽然胡言乱语,有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有时詈骂不避亲疏,如此一二小时才能清醒。众皆想知其因,余曰:此证并不奇怪,因被抑郁,心情不畅,肝气怫逆,致气血郁甚,郁生热,热生痰,有时痰热壅滞,神识不清,病即发也,此癫狂之渐。方用血府逐瘀汤加苏子、半夏、青皮、木通,一剂愈,再无反复。

此方曾治一妇人发狂一年余,加胆南星而愈。如火盛者,加黄连;大便燥结者,加酒军;狂甚,加石菖蒲。

9、曾治一妇,体格丰隆,素来康健,惟有一小恙数年难愈,此妇鼻准微肿,色紫红,无痛痒,每逢经前,红肿较甚,经行则轻,有时稍觉难受,用针刺破,流紫黑色血稍觉轻快,甚觉奇怪。余曰、此名酒糟鼻,虽云胃火薰蒸,又外受风寒凝结而成,总责之血瘀,瘀去其病自愈。予以血府逐瘀汤加麻黄、生石膏,外用颠倒散,徐徐而瘳。

颠倒散: 硫黄、大黄各等分,研细末,凉水调如稀面糊,昼夜涂之,以多日为妙。此方屡试屡验。

经曰:三阳结谓之膈。以小肠、膀胱二腑热结燥至贲门,则贲门枯槁,故不纳谷,为噎。此证以活血祛瘀润燥为主,切不可用参术及辛燥之品,始得之宜及早治疗,迟则唾白沫,便如羊粪,治亦无益矣。治以血府逐瘀汤加瓜蒌泥、旋覆花、生赭石,间有得生者。

10、一妇眼疼年余,云翳遮满黑珠,双目失明,头痛连脑,红肿尤甚,眼皮外青肿,羞见日光,被褥遮头,则觉轻松,否则,痛不可忍,叫哭连天。凡此皆因风热上攻,治之不善,往往如是。治以血府逐瘀汤合拨云散加减:桃红四物汤加柴胡、枳壳、蝉蜕、蛇蜕、蒺藜、白菊、蔓京子、防风、木贼、青葙子、车前子、盐水炒、焦栀仁、黄连酒炒、黄芩酒炒

按:此方斟酌施治,疼止肿退,云翳亦随之而退。若红肿疼痛俱退而云翳不退去,则无望矣。实践既久,无不得心应手。凡治暴赤眼痛,云翳遮满黑珠者,只要红肿疼痛,投以此方。

【滔滔而来的读方笔记】

【读方笔记之一】此方由桃红四物汤、四逆散、桔梗甘草汤组成的。因此它有去瘀、调理气机、止咳化痰、宣肺排脓的功效。桃红四物汤去瘀,四逆散调理气机,桔梗甘草汤止咳化痰、宣肺排脓。

【读方笔记之二】既然此方由桃红四物汤、四逆散、桔梗甘草汤组成,很显然,它是以治瘀为主的,所以用桃红四物汤。但它却又是以胸肋部针样刺痛为是主要特征的,所以要用的四逆散(或小柴胡汤、逍遥丸)。

【读方笔记之三】如果要归到六经,很显然是少阳阳明合病。它以口苦、咽干、胸肋刺痛为主要特征,这是少阳病证。它脉洪有底,口渴,这是阳明病证,但又还没有发展到“胃家实”的程度,但又有痛证,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很大程度上属阳明病瘀血。因此用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甘草汤以加强去瘀的力度。

【读方笔记之四】既然是少阳阳明合病,则可有大柴胡汤,合桃红四物汤。

【读方笔记之五】王任清是个治瘀专家,他所创下的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通窍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均是非常有名的药方,以活血化瘀的桃红四物汤为基础,针对不同的情况而进行灵活变化。如补阳还五汤,是针对气虚的,所以在桃红四物的基础上,加入大剂量补气的黄芪;血府逐瘀汤是针对胸肋刺痛的,所以在桃红四物汤的基础上,合四逆散;通窍活汤汤是针对身体窍孔的,所以加入通窍的麝香,解表的老葱;膈下逐瘀汤以治腹痛有定处的,所以加入通瘀止痛的失笑散、玄胡等,同时中加入宽胸理气的香附、枳壳等;少腹逐瘀汤是针对少腹的,所以加入去瘀止痛的失笑散、玄胡、没药,同时加入茴香、肉桂等药;身痛逐瘀汤是针对周身各部疼痛的,所以加入去瘀止痛的没药、五灵脂,同时加入去风除湿的秦艽、羌活、香附。总之,以桃红四物汤为主,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加减变化。

【读方笔记之六】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蔡华松擅长用血府逐瘀汤(桃仁12克,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枳壳、柴胡各9克,甘草6克),治疗眼底出血、水肿、眶内假瘤、麻痹生斜视等属于气滞血瘀者。本人认为,眼属肝,故眼部之瘀血,可用血府逐瘀汤治之。

【读方笔记之七】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张丽蓉擅长用血府逐瘀汤(生地、牛膝各15克,当归12克,赤芍、柴胡、枳壳、桃仁、红花、桔梗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抗精子抗体阳性所致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等。本人认为,四物汤为妇科圣方,运用十分广泛,如有瘀血,当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而肝生血,血病往往又与肝有关,因此配合使用四逆散,当是十分高明的办法。

【读方笔记之八】云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永康擅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赤芍、生地、川芎、红花各9克,柴胡15克,枳实各9克,甘草6克,党参、茯苓各15克,桂桂、细辛各9克),主治胸部软组织损伤,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及头痛日久。这是用血府逐瘀汤来治疗伤科的案例,一方面,四物汤确实是伤科的基本方,另一方面,四逆散对治疗胸胁因受伤等引起的气机不畅有很好的效果。

【读方笔记之九】长春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张文秦擅长用血府逐瘀汤(桃仁、川芎、当归、牛膝、赤芍、三七、乳香、没药、续断各15克,大黄、红花、甘草各10克)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初、中期,以跌打闪挫、瘀血积聚、肿胀疼痛为指征,尤其以胸肋部操作效果更佳。这个方其实是桃红四物汤与通络效灵汤的结合。如果是胸胁部疼痛的话,恐怕还要结合四逆散更佳。实践证明,四物汤确实是治疗伤科的基本药方,加上通络效灵汤更妙。我的母亲在骨折住院期间,我曾使用四物汤合通络效灵汤,止痛效果及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读方笔记之十】有人用血瘀逐瘀汤加龙骨、牡蛎、酸枣仁等治愈自汗、盗汗,其道理是用四物汤来补血固津,用四逆散调理气机,用龙骨牡蛎收敛。

【读方笔记之十一】有人用血府逐瘀汤加三棱、 莪术、蝉蜕、乌梢蛇为基本方,关节肿痛加羌活、独活、秦艽、鸡血藤;热象明显加黄芩、黄柏、黄连,治疗银屑病有奇效。凡皮肤病,多为风病,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用四物汤加蝉蜕、乌梢蛇,是加去风之力,中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以加强通瘀之力。

【读方笔记之十二】用血府逐瘀汤加泽兰叶、生蒲黄治疗宫外孕有很好的效果。其道理也在于“通”,用桃红四物汤补血通瘀,用四逆散调理气机。

【读方笔记之十三】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痛经,其道理也在于“通”,用桃红四物汤补血通瘀,用四逆散调理气机。

【读方笔记之十四】用血府逐瘀汤加菟丝子、续断治疗阳萎,有很好的效果,在“通”的基础上加补肾之药。

【读方笔记之十五】用血府逐瘀汤治乳腺增生,其道理也在于“通”,以桃红四物汤补血通瘀,以四逆散理气舒肝。

【读方笔记之十六】总结一下,血府逐瘀汤主要是由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组成的,因此,其功效是补血去瘀、抒肝理气。补血去瘀是为了“通”,舒肝理气也是为了“通”,因此其宗旨就是一个“通”字,知此理则一方可治百病。

作者:秦越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名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拾遗
第五百五十一篇: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汇集(二)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治验(二)(转)
血府逐瘀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汇集(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