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珣《伯远帖》以偏锋侧毫书之,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今天来聊聊王珣的《伯远帖》。

王珣,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玡(今山东临沂)人。其祖父为东晋丞相王导,其父为王羲之的族弟王洽。他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司马昌明,做过左仆射、征虏将军、车骑将军。其书学有家范,他本人善草书、行书,而尤以行书著称于世。

《伯远帖》为王珣所书纸本真迹。行书。五行共四十七字。真迹宋时曾入内府,后屡经流落,至清乾隆时又入内府。乾隆以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中秋帖》合称“三希”,置存于“三希堂”中。清末从宫中流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以重金收回,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伯远帖》是公认唯一传世的晋代法书真迹。它是所谓东晋书法尚韵的艺术典型。它所反映的是东晋书法中风流潇洒、生动华美的艺术风貌。明人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评此帖是“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甚为恳切。

此帖在用笔上,继承了王羲之《兰亭序》的用笔法则,以偏锋侧毫书之,故其形态俊俏,变化多姿。所不同的是,王珣用笔更加精意。笔画或为浓重、或为纤巧,于起笔、中节和收笔皆交代得清楚完美。其中的变化更透视出他刻意追求的节奏与韵律感,因而能给人以更加骏厚与老成练达的神韵。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此帖笔画方利峻峭的姿态,竟然是源出于侧锋用笔。传统观念多主张中锋行笔,甚至有笔笔中锋之说。中锋行笔固然能收到遒劲浑厚的艺术形象,但侧锋用笔也非一无是处,若出于大家之手,它同样也可显示出潇洒华美的艺术风姿。

王珣《伯远帖》,是侧锋的典型代表。在起笔与转折勾挑等处,笔画形态具有极强的立体感。若非侧锋用笔,是难以表达如此峭峻、如此形象丰富的艺术趣味。

在结构上,王珣与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有相通之处。他们结体皆以奇侧取势而姿态生动活泼,重在表现形体张扬洒脱的华美。此帖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连绵牵转者少。它多采用笔断意连的表现手法,使字体具有一种清朗疏散的古澹之气。它在姿态上的风流与华美,给人的感觉是银瓶乍裂与珠落玉盘,不同于献之书法气势酣畅流动的风格。浓重者如“珣顿首”,纤巧者如“志”、“不”;小如“之”、“自”、“出”、“意”,大如“游”、“获”;纵伸者如“群”、“申”,开张者如“以”、“如”;密如“胜”、“实”、“羸”,疏如“伯”、“优”。可以说每个字都不相连,各具独特的艺术形象。其神情顾盼、相互照应而错落有致的结体与章法,唯见灵动犀利而无板滞之气。

如果对书法学习和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维知书法”,维知每天给您带来书法知识和名家书法欣赏。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书法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书法艺术水准。愿与广大书法爱好者一起弘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笔方法简述
书法中什么是“中锋”、“侧锋”、“偏锋”?
什么是中锋、侧锋用笔?
微头条
初学行书应怎样训练笔法?
王义军谈书法:中锋的陷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