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忍者为王 ——浅论曾国藩处世之道之“忍”的现代意义

忍者为王

——浅论曾国藩处世之道之“忍”的现代意义

【摘要】 在我国历史上,灿若星河的历史人物中,曾国藩是近代史上一个具有独特地位而又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然而,也正是这一原因,曾氏的思想之精华在现代社会也显得大放熠彩,极其具有研究价值。曾氏的处世之道得益于其成熟之修养,他在处事上非常讲究“坚忍”二字,正是曾氏的这种“坚忍”的王者风范造就了其后来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作为我国政治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曾氏成功的关键——“坚忍”的处世之道对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新青年具有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性的进步意义。

【关键字】 曾国藩 坚忍 王道 转型社会 发展

时势造英雄,波澜壮阔的十九世纪的中国,大清在内忧外患的风雨飘摇中遥遥欲坠,作为晚清骁将,曾国藩为国为民耗尽心力,整个十九世纪的中国历史,曾氏在其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其一生可谓功过掺杂,人们对其评价也是毁誉不一,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此乃常有之事。本文独就贯穿其一生的处世之道的指导思想“坚忍”来粗浅地进行现代意义阐释。

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即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是家中的长子。其祖父岁虽文化程度不高但阅历丰富,其父是一名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优良的伦理教育。曾国藩并非天资聪颖,但却在其父辈的“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气”、“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等人生之道的教化下,孜孜不倦地努力奋斗,终成大器。他在诗中写道:“莫言书生终龌龊,万一雏卵变蛟龙。”他自视极高,幻想自己成为栋梁之才,并立志向圣贤看齐。其学术研究从历史、古文到书法、理学,及各种典章制度,无不涉猎。其一生在治政、治民、治家等方便皆有很深的成效。

曾氏的“处世之道”得益于其成熟之修养,他在处事上非常讲究“坚忍”二字,他说:“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决……余庚戌年间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己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正所谓“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这是曾氏处事的准则。曾国藩虽去世一百余年,但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乃我国古已有之的做人处事之道,从古至今,“忍”在中国人的行为处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1世纪的今天,“忍” 仍然留存于国人心中,研究曾国藩的“忍”之王道的现代意义具有相当的价值。

以下将着重论述笔者对曾国藩的忍者风范的两个方面的现代意义的一些见解。

一方面,对青少年做人处事之道的现代意义。

独生子女盛行的当前中国,无数青少年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从出生起即被视为家庭的中心和至上,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很多青少年过于自私自我,过分追求自我个性的张扬,不懂得为他人考虑,缺乏换位思考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缺失。在身边、在媒体的报道中,无数事实证明这样的中国新青年远远不在于少数,且已酿成了诸多本可避免的悲剧。

在西方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相碰撞、相融合的大背景下,倡导个性自由发展似乎成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潮流。但国人应该认识到,移花接木还需考虑水土是否相符。很多中国父母让孩子自由即使对其过分溺爱,这直接导致相当数量的中国孩子将自由与无限制划上等号,过分放纵自我,缺乏公共约束力,完全不懂得克制自己。

曾国藩认为,在日常的处事中,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换做今天,曾氏的这种思想可转而理解为要懂得克制和约束自己,不要将自由的定义无限扩大化,要懂得换位思考,有集体观念,理解和懂得公我意识。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而又都是处于这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的社会中,故“忍”即懂得克制和约束,懂得换位思考,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让人在社会中实现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对经济发展之道的现代意义。

在经济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一个名词是GDPGDP总量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的可靠指标。而人均GDP则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国人都知道,去年即2011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这意味着在西方大部分国家陷入欧债危机、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发展势头良好,将吸引更多外商来华投资,一定程度上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前发展。此乃令国人振奋不已的消息。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楚的意识到,11年我国的人均GDP世界排名第93位,比10年仅上升了两个排名。这意味着我国人民生活状况依然不佳,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老百姓并不富裕。致使我国GDP总量排名靠前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巨大的贫富差距,我国人民收入总体呈金字塔形,极少数的人控制着国内极其庞大的财富,造成了国富民穷的现象。

最近有网友发帖子这样呼吁:“祖国啊,母亲,请放慢你GDP的增长速度,等等你的子民吧!”没错,改革开放后,转型时期的中国,GDP增长速度过快,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连锁反应。尤其近些年,我国房价一路飙升,各类物价连年上涨,基尼系数一路超过警戒线,2001年起国家统计局就没再公布过数据,想必真实数据不容乐观。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养老难,等等一系列问题是中国人民始终背负着的沉重包袱。每天大型医院里总有人在排着长队,有的人甚至专门住进医院数日至月就为了等待一次治疗;无数人们看着一路飙升的房价只能望洋兴叹,一二线城市有相当一部蚁族每天为了生计劳苦奔波,却没有一个可以安居的场所;无数学子上学成大问题,校园本该为繁杂尘世中的一方净土,但校园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分化和严重的不公平现象;而养老问题则始终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病,时至现在,中国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养老金制度,覆盖的公民数量少,不仅没有覆盖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体,城市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覆盖到。

古代社会中我国就有辩证法大师阐述了“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哲学思辨的道理。现在我国的经济状况是,我国有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的经济数据和科技发达水平,但也有了整个我国古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骇人听闻的一诸多爆炸性事件。很多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和获取更多红利,短时间内偷工减料做出了很多豆腐渣工程,酿成了很多祸患和悲剧。无数黑心商家为了谋取暴利,在食品里面添加对人体极度有害的物质。幼儿园为了节省耗资,超大量运载学生,最后造成了残忍悲剧的发生。这一系列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事件的发生表面看似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的背后有着连环的深层次原因,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相信每个国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理解,但我在此呼吁:请每个国人都仔细思考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步入现代化步伐的中国,基本安全却成为了奢望。正如海派清口周立波在节目中所言:“当我在做这档节目的时候,我在反省:是不是我太苛刻了,太愤怒了,我是不是该温和一点。可当那些让人恶心的,让人痛心的,然人毛骨悚然的的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我想任何人都无法淡定。我们的要求很简单,我们只是希望,睡在家里,不用担心房子会倒下;走在路上,不用考虑桥梁会塌倒;坐在办公室里,不用费心污染过重;相聚喝酒,不用害怕饭菜有毒。如果说这样的也算是过分的话,我想请问,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什么尊严可言?我们老百姓每天努力工作,认真加班,按章纳税,难道连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无法获得吗?古人云:安居乐业。没有安居,哪来乐业?当我们没有太多选择,我们生长在这里,我们成长在这里,我们无条件的爱这个国家,爱这片土地,我也希望它也能同样地爱我们,保护我们,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温暖。”

这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扬曾氏的“忍的精神”,放慢片面追求GDP总量增长的步调,等一等你的子民。多投一点资金,加大监管力度,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建让人民放心的工程,供应让人们放心的食品,让百姓有钱敢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少有所学,住有所居。

总结:人,前行得太快,则易忽视身边美丽的风景,缺乏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食粮,造成道德败坏,缺乏良知,丧失正义感等一系列问题。一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则会引发商家一味逐利、社会责任感缺失、物价飞涨等不良经济现象,官场唯政绩至上,唯上级马首是瞻,行政效率低下,百姓生活堪忧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马哲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进步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生产力的推动、需要和利益的驱动、人的能动性创造活动。生产力的发展是由人的需要、利益和能动的创造活动造成的。人的需要、人的素质和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马克思深度阐释了人在整个人类历史向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关键则是人的良性需求和较高的人的素质,这样才能使人向上向前发展。在经济发展过快、人们的需求日益膨胀、高压顶在人们头上的转型时期的中国,浮躁成了人的素质的体现,同样成为了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现象。此种背景下,我们的国民,我们的经济生活,有必要反思和发扬百余年前的曾国藩老先生的“坚忍”之精神,追求人与经济的平稳良好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 孙良珠 编著.曾国藩全传.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

[2] 张海雷等编译.曾国藩家书文白对照全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3]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氏家训
曾国藩的当官术有何启示
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
战胜自己才是好汉
浅论人与道!【哲理图文】
涤旧生新 重头再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