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阊门——好一个凯旋门,寻一段归家路


七里山塘,从这里开始;

这里还是文艺青年们都知道的曹雪芹笔下

“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这里就是阊门

在很多老苏州的心目中,阊门,代表着苏州,代表着家,从前多少外出远游的人从水路在码头登岸,看到老阊门的时候,都会滋生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来。


“吴趋自有史,请从阊门起。”这是陆机在《吴趋行》里提到苏州的第一句话。阖闾元年(公元前514),伍子胥筑吴都,阊门便是这座城池“气通阊阖”的首门,因此有人说,苏州古城的历史有多久,阊门的历史就有多久。

固若金汤的阊门,终究还是破了

阊门,有段时间,不叫阊门,叫破楚门。当年吴国的大军出兵伐楚,都是浩浩荡荡从这里出发,最后然是胜了,破楚门被老百姓亲切地叫成了胜利之门,有点像拿破仑的凯旋门。


不过,看似固若金汤的城门,却敌不过一纸禁令。 南宋末年,蒙古人的铁蹄踏上了中原,元军下令拆毁城墙并永禁修复,一旦发生暴动,就能立即入城镇压。

(姑苏阊门图)

城墙拆了,城门毁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苏州“一马平川”。直到1351年,才开始重建,张士诚据苏称王,不但加固城墙挖深城濠,还在各城门瓮城内增设月城,用来藏兵守卫。这就是《姑苏繁华图》里那个老阊门了。

较之元政府的苛政,张士诚先后实施了减少田赋,奖励蚕桑,兴修水利,疏浚白茆江等措施,苏州百姓安居乐业。难怪后来朱元璋所部大兵压境围城,苏州城整整坚持了十个月,其中少不了全城百姓的支持。


但,固若金汤的阊门,终究还是破了。

成于阊门,败于阊门

成也张士诚,败也张士诚。而对于后来很多人来说,阊门,更成了一种家族的图腾。

一场大迁徙,因张士诚起,从阊门出发,40万人,携家带口,远赴苏北,600年后,却成了人们寻根的一个终点。


据说是因为大明朝是建了,但苏州老百姓还对张士诚念念不忘,朱元璋觉得自己的政权受到了威胁,于是,下了一个命令,迁苏、松、杭、嘉、湖诸府之民4000余户至临濠垦田,又移江南民14万户于凤阳府。

无数苏州人背起行囊,踏上一条不归路。从此家乡成了陌路,阊门,成了游子们代代相传的故乡的象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洪武赶散。

据说,如今苏北扬州、泰州、淮安、盐城等地区,大概有70%以上的居民都称自己祖籍苏州阊门,祖上是因“洪武赶散”而迁到苏北的。

如今,在新修葺好的阊门边,有一个小广场,里面有个八角亭,这是一个纪念馆,就是给那些当年从苏州迁出去的移民姓氏寻根的,对于偶然走到这里的游客来说,说不定,你的祖先就是那一个当年那个被迫离乡的游子。

阊门,仅仅只剩了一个家的回忆

1860年5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打苏州。当时的江苏巡抚徐有壬和总兵马德昭出了个馊主意,接连颁布三道命令,烧毁城外商业区,以巩固城防:“首令民装裹,次令迁徙,三令纵火”。


曾经繁华盖世的阊门外,直到枫桥寒山寺,转眼化为灰烬,数十万苏州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阊门对于他们,仅仅只剩了一个家的记忆。


洪武赶散中的老阊门人据说后来为苏北两淮地区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留下的老阊门,则继续着它的辉煌。


明清时期, 包括城外呈放射状的南浩街、上塘街、山塘街,以及城内的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与这些街道平行,又有外城河、内城河、上塘河、山塘河分别从五个方向汇聚于此。


乾隆年间的名画《姑苏繁华图》将盛极一时的阊门至枫桥的十里长街、万商云集描绘的淋漓尽致。据记载,当时阊门内外各种店铺多达数万家,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各省会馆纷列期间。清朝的孙嘉淦在《南游记》里这样描述阊门:“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

今天的阊门内外,逐渐恢复起了明清时期的盛况,山塘街商贾繁荣游客入织、老阊门码头酒肆林立。新年点心店、姚记豆浆、老陆家汤包都是苏州百姓最喜爱的小吃红店。

十年和昌,继“城”苏州。

寻觅城门故事,共享城市美学!

这一站,阊门。

本文系广告

头条苏州综合整理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姑苏后裔有了溯源地 阊门新增寻根纪念地
姑苏 姑苏
阊门,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的山塘街,有“姑苏第一街”之称!
山塘街 - 姑苏第一名街
🌹姑苏山塘街(苏州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