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组玉佩概述(中)——春秋晚期至西汉中期

组玉佩,又称玉杂佩,即由多件不同种类的佩饰穿缀在一起的玉器组合。《诗·郑风·女曰鸡鸣》所记:“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文中的“杂佩”就是指的组玉佩。本期拟对春秋晚期至西汉中期组玉佩的特征进行概述。

一、春秋晚期、战国时期

春秋晚期以降,组玉佩的佩戴方式及形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和东周时旧制度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的历史潮流是合拍的。在佩戴方式上,此期组玉佩均不再套于颈部,而是系在腰间的革带,并垂至下肢。在形制上,构件中的玉璜被珩类器所替代,且新增加了玉璧、玉环、玉管等器类。

组玉佩中的璜、珩易混淆,下面有必要进行简单分辨:《说文·玉部》释“璜”为“半璧”,西周时期组玉佩中的弧形片状玉器就是璜,在佩戴时通常两端翘起,从而凹面向上、凸面朝下。春秋晚期以来的弧形片状玉器,同前期璜的形制极其接近,但其大多于中脊处钻有一孔,串缀于组玉佩中则凸面向上两端下垂,恰作磬形。根据《国语·晋语二》韦昭注曰“珩形似磬而小”;以及清代学者孙诒让注《周礼·天官·天府》所记:“衡(通珩),上隆而下窐,与横磬略相同”,可知这些佩戴起来凸面向上的璜形玉实为珩。

西周玉璜

西周玉璜

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有五件表面墨书“珩”字玉龙佩,可明确为珩,它们中部拱起之处皆钻有孔,佩戴时恰作凸面向上,这不仅证明佩珩方式就是如此,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玉龙佩亦可充当玉珩在组玉佩中出现。此外,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亦曾考证“璜”为古字,而“珩”是春秋以后的新字,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东周组玉佩中珩对璜的替代。

东周玉珩

东周玉珩

东周玉珩

二、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

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组玉佩的构件中又增加了玉舞人、玉冲牙以及其他形制的玉佩饰。

1.本公众账号致力于弘扬传统玉文化,每日更新古代玉器鉴定、收藏、投资的相关原创文章,并提供海量古代玉器照片、知识供藏友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组玉佩概述——丁哲
古玉的艺术风格——西周
战国时期楚国组玉佩研究
听说这种玉佩,一般人不能戴?
【赏石视频】《玉石传奇》——诸侯之礼(四)
西周三晋玉器之组玉杂佩照眼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