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疑难病症秘方(3):子雨禾私藏秘方大公开
userphoto

2022.07.17 广东

关注

疑难病症秘方(3):子雨禾私藏秘方大公开

21、效验灵方-----民间五根汤治儿童发烧感冒之良方 

主方:葛根 6克,板蓝根6克,山豆根6克,芦根6克,白茅根6克,藿香6克,红花3克,大黄2克。

用法:水煎服二次。每次煎成70毫升,1日分2-3次服。

主治:小儿伤风感冒,流行性感冒,扁桃体发炎(乳蛾证),猩红热,无名高热。 

最近在读山西老中医郭博信的新作《中医是无形的科学》时,看到了其中一篇推荐“五根汤”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深思。

“五根汤”是一首治疗小儿外感发烧的良方,我临床运用多年很有效,大有爱不释手之情。

此方为民间方,系内蒙古老中医李凤林所创,我是20年前从《中国民间疗法》杂志上看到的,又经山西太原周大夫介绍于我后,反复运用于临床效果显著,而自留秘囊之中的。据收载此方的《疼痛妙方绝技精粹》一书作者说:李凤林这个方子,是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琢磨着创制的一个药方,以不变应万变。既能治疗小儿因感染所致发烧,又能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症,自然调节虚实寒热而研制出的闻名遐迩之“五根汤”。经过30年10万多患者的临床应用,实践证明“五根汤”不仅具有消炎杀菌、抗病毒作用,而且还可以不分季节,也不管患儿发热还是恶寒、恶风,一律使用“五根汤”。特别适用于小儿伤风感冒、扁桃体炎、猩红热所致的发热,还可解无名热等症。下举一例示之:

某患儿,1岁,女,感冒发烧3天,家长很是着急,经西医挂水治疗,不愈。用药期间烧退,一停就反复。来诊时,患儿高烧近40度,精神有些蒌靡不振,饮食尚可,小便黄,大便略溏。处方五根汤加减:葛根10g板兰根10g山豆根6g芦根30g白茅根10g滑石30g生石膏30g,三剂,每天一剂,水煎频服,温饮。一天后烧退,三剂服完痊愈。疗效神速。加生石膏和滑石,一走表散热,一走里泻热。

由于此方的疗效肯定,已成了我手中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扁桃体炎的专方。此方还可以据不同症状适当加减,疗效更好,俗话说活法在人。

通过临床运用,我(郭博信分析)认为此方配伍巧妙:盖葛根辛凉,轻扬发散,最善解肌退热,是解湿热时疫第一要药。

凡发热之病,退热当为首务,热不退,余症何解?发热而致咽喉肿痛,则热重而毒亦成矣。

山豆根苦寒,清热解毒,为治咽喉肿痛的第一药,可谓直取咽喉要地;辅以板蓝根,因其甘,既能清热,又能解毒,尤长于凉血利咽消肿,血不凉则肿何以消?此三根可为作战主力,又加两根者,以其热必伤津。芦根甘寒,清热生津,又其生于水底直出水面,性凉而又善升,古方治大头瘟(痄腮)常用其为引经药,所谓行军作战不能无向导也。再用白茅根,以其甘寒,既能清热生津,又能凉血利尿,热从小便而出也。由是“五根汤”成矣!

 又虑及此症多发生于春夏流行性感冒之际,故加藿香芳香化浊、发散表邪,使外感之邪从皮毛而;大黄攻下肠胃壅滞,使内热之邪自大便而出。

凡肿痛又必有瘀血,故加少许红花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使敌营自内部瓦解,以利攻战速成。

此“五根汤”药虽仅8味,然表里内外,面面俱到,紧扣扁桃体炎之中医病机。真乃好方也。非但治小儿发热,治大人外慼发热,亦可常变通应用之。

验案:梁某某,女,48岁,农民。于2011年7月15日来诊。患者于一周前,在田间劳作被雨淋湿,回家后又用冷水冲洗,第二天即恶寒发热全身疼痛。在本镇乡村医生卫生所诊治,测体温40度,经过肌注和静脉用药,即汗出热退。至晚上十一点钟以后又热至40度,如此反复三日,不得好转,后又到另一个乡村医生诊室诊治。情况如前。医生嘱其到卫生院治疗。经卫生院的四天诊治,病情同样是没有缓解,都是每晚十一点后发热40度以上。病人遂来我诊所求治。舌淡苔薄带黄,脉弦浮,余按五根汤之主证治之。方中各药用量加倍。并加重用岗梅50克,山芝麻15克。水煎服。当晚不再发热。二诊再投上方二剂诸证悉除。《来源于禅医斋》 

22、医案启示------腰椎间盘突出症 

吕某某 女 76岁,腰腿痛长达半年,现已佝偻直不起腰。曾住院治疗,拍片和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造成腰腿疼痛。住院期间曾予牵引治疗无效,因为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故也未能手术。出院后又到某盲人诊所进行了推拿按摩,不但不起效,疼痛又加重,无奈经人介绍转诊于余。

刻诊:人胖白晰,弯者腰,不敢活动。舌淡苔白,脉浮滑略数,尺不足,饮食二便基本正常。辨为年老体弱,肾精不足,外感寒湿,经脉瘀滞。治以补肾强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处方:平痛壮腰丸,一日三次。一个疗程。

十天后患者家属电话告诉我,吃了一周后就不疼了,但还是酸困无力,腰略为能直起一点了,老人很高兴。我说继续用,坚持把一个疗程(50天)服完。后病人电告,吃了一个月后腰就彻底不疼了,人也有劲了,腰又直起来,可扬眉吐气了,问还需要再吃药么?答曰不用了。可以食疗经常多吃红烧龙骨。

古道瘦马按: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比较多见常见,年老的有,年轻的也有,我基本上都是以此药《平痛壮腰丸》治疗,效果都很好。原先此症是用汤药,要求服一段时间,但是很多病人嫌药难喝,不能坚持,所以我就将汤药精化为水蜜丸,这样一来吃起来方便,所有人都能接受,只要坚持一个疗程,都能收到如期效果。此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以名方独活寄生汤为主加减而成。该方集补肾强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于一体,标本兼治。其主要成分:独活45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麻黄  秦艽  茯苓  肉桂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土元  干地黄  骨碎补  金毛狗脊30g  上等血竭  鹿茸各15g  小白花蛇5条。 

23、医案启示------银屑病案

莫某某 女35岁 全身红斑,皮肤不厚,脱屑,脉细数,舌质红,苔薄黄。以前用了不少药也没效果。这次在别处治了三个月无效,转治于余,这次用了11副药,好了一大半。方如下:

当归25g 川芎15g  红花15g  川羌活25g  独活15g 苏叶40g 芦根40g 鸡血藤40g 猪牙皂3g 土茯苓40g 元参15g 木通15g  荆芥15g  防风30g  麻黄10g  苍术25g  胡麻仁5g  蝉蛻25g  苦参40g  白藓皮50g  甘草25g,一日一付,水煎,早晚空腹温服。要求服药期间及愈后百日内,忌食鱼、蛋、肥脂、辛辣、生冷。

二诊,已见大效,患者高兴无比,要求继续治疗,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略是调整如下:

当归25g  川芎15g  红花15g  苏叶40g 芦根40g  鸡血藤40g  猪牙皂3g  土茯苓40g  元参15g  木通15g  荆芥15g    防风30g  麻黄10g  苍术25g  胡麻仁5g  蝉蛻25g  苦参40g  白藓皮50g  甘草25g  紫草20g  茜草15g  蛇退9。共七剂,一日一付,水煎,早晚空腹温服。

七副吃完,彻底治愈,皮肤完好如初,病人大喜。

按:这是我的学生李中文先生,根据我的指导独自治疗的一例成功案例。该案方中川羌活、独活、荆芥、麻黄、防风、苍术、苏叶解表疏风,宣通腠理,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活血通络;苦参、白藓皮、蝉衣、蛇退、木通、胡麻仁、猪牙皂、土茯苓、芦根、甘草泻热解毒,清营润燥。故诸药可奏活血疏风、清营解毒之效。其中既有我的经验,也有老中医的经验,还有学生自己的经验。中文先生将其融会贯通,据证用药,故收效较速,真乃青出于蓝胜于蓝也。

24、医论杂谈——血府逐瘀汤是治怪病之灵方 

近日读书看到吴文鹏老中医的几则医案,颇有同感。吴老在谈到运用血府逐瘀汤时说:“通过有关病历的观察,凡内科杂病治之不愈者,皆可考虑有关瘀血之凝滞,根据笔者数十年临床经验,确药简效宏,很值得探讨。”

这是一个行医五十年多年的老中医之真言。我治医近四十年,对运用血府逐瘀汤亦有同感。在治疗各种杂病中,遇到一些疑难怪病时,在百法不灵,百方不效时,起用此汤后,常常是柳暗花明,出奇致胜。

我的心得体会是,对有些疾病,患者症状诸多,查无实据者(即各种理化检查,均正常,西医认为无病),中医又分类不明时,就用血府逐瘀汤,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运用此汤时不一定非要有瘀血指征,可以考虑从怪瘀多瘀的理论治之。实际上此类病多是西医上说的神经官能症,对这个病的治疗,血府逐瘀汤是很有效的,也就是说其有调整神经官能症的作用。再强调一下,使用此方的关键是:1.症状诸多,查无实据:2.多方不效,方证不明。下面举例示之:

案1:周某,女,36岁,石家庄桥西区市场街某厂化验员。

【主诉】低热延绵数月,经医院多方检查,已排除肺结核、风温、尿道感染及肝疾病患者引起的低热。同时,在治疗上也用了各种方法,俱不见效,后来我所就诊。

【查体】唇痿,舌青苔薄白,面容消瘦,无力,时有口干感,饮而不解,腹痛,外表正常。

仲景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瘀热内阻,气血乖逆,故低热,腹满,口唇舌为血华之处,唇痿、舌青是血脉瘀之证候。

【治疗】血府逐瘀汤加马鞭草,服至5剂后加生石膏,又服10剂,热退,腹满亦消,他证悉除而告愈。

病案2:赵某,女,34岁,桥东副食厂工人。

【主诉】经来淋漓10余天才净,二三年经量渐多且伴有全身不适,如乳房发胀,腹痛,经来有块,色黑紫,平日潮热。烦躁,曾用归脾汤、柴胡疏肝饮、逍遥散等交替治疗,均无效。因血海本有蓄热,归脾太早,则滞而不化。

【查体】患者脉紧而弦,舌红紫,苔薄。

【治疗】非王氏妙法不可奏效,故选用血府逐瘀汤,加生地黄、柴胡连服十余剂而愈。

案3:章某,女,34岁,石家庄某医院护士。患者因面部色素沉着,经内科检查无明显阳性病症发现,而转入我所治疗。

【查体】患者脸容黧黑,如蒙灰尘,暗晦不泽,乃瘀阻窍络所致,故证兼痛经,手心热,口干,多梦。

【治疗】。用血府逐瘀汤加水蛭粉(吞服),颇见效,脸部黑色渐退化,连续服药20余剂痊愈。

病案4:刘某,男,35岁,省某建二处干部。

【主诉】顽固性失眠数年,每于夏季尤剧,有时彻夜不眠,初服安眠药尚见效,日长则无效,近头部觉有异物笼罩,思想不易集中,压力甚大,影响工作和学习。根据以上情况,“阳气不能下达阴血之分,故目不瞑”。

【查体】脉弦涩,舌紫。

【治疗】瘀滞窍络,夜不能睡,用安神养心药治疗不效,方用血府汤,原方血府逐瘀汤加远志6克,炒枣仁25克,瓜蒌9克,茯神9克,水煎服,10剂向愈。(《五十年行医心得》——吴文鹏编著)

25、医案启示------阑尾炎案 

赵某某,男,37岁。患急性阑尾炎,发烧,右下腹麦氏点,鼓起一拳头大的包块,不敢按压,疼痛很厉害,血象检查白细胞1.9万。在医院住院打针一周,仅烧退了,其余症无变化,院方要求手术,患者害怕,不愿手术,于是寻求中医治疗。刻诊:舌暗红,苔白厚,脉弦滑有力,口苦,饮食基本正常,大便偏少,不溏。处方四逆散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柴胡30g 枳实30g 白芍60g 生甘草30g 苡米60g 败酱草30g公英90g 连翘60g 忍冬藤100g 白花蛇舌草45g 红藤45g 麻黄5g 七剂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右下腹包块已消失,按压麦氏点仅隐痛。效不更方,上方忍冬藤减为30g,续服五剂痊愈。

按:此案比较单纯,中医谓肠痈,西医称急性阑尾炎。西医一般主张手术,因患者害怕,未能成行,故转求中医。此证治疗起来比较容易,只要抓住时机,大剂清热解毒,散结活血即可。此案用四逆散行气散结,公英、连翘、败酱草、忍冬藤等清热解毒,红藤、白芍、麻黄等活血止痛。全方一气呵成,力大药专,故收效较速。此案亦可用大黄牡丹汤,但我临床喜用四逆散加减,效果更好更稳妥,也算殊路同归吧。

26、效验灵方------及弟胶囊

主治:考试紧张的学生和压力大的职场人士。

功效:聪明益智、镇静缓压,有提高免疫力、耐疲劳之功。

组成:西洋参50克,人参20克,辽五味子80克,龟甲30克。上药混合磨粉(80目),装“0”号胶囊。

每日1-2次或睡前一次口服。每次4-6粒(剂量自己调整)。其中洋参补气降火,人参能提高耐力,五味子安神补脑。

验案:孙某,男,16岁,初一、初二时在班中成绩一直是中等以下,一问也基本都会,而一考试就出错,后来服了“及第胶囊”,3个月后从三十多名一跃到前十名,初中毕业时排在6名以内;进人重点高中后,开始也只是十几名,到高二变为前五名以内。这期间一直服用“及第胶囊”。

27、医案启示------全身酸痛 

张某某 男 64岁。全身酸痛不已,数月不愈。本人亦为一退休西医生,用多种药物治疗不效,甚为懊恼。一日在书店翻阅医书,看到本人写的《杏林薪传》一书,甚喜,认为我是一研究性质的中医,肯定有办法解决他的疑难病症,于是按图索骥,通过QQ找到了我出诊的地方,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诉说,别无他症,就是全身酸痛不已,已经几个月了,吃过多种止痛药,只能解决一时,不能除根。脉呈浮滑中略涩,舌嫩薄白苔,饮食二便基本正常。特别提示,房事后和遇风寒天时严重,出汗后略轻。此病说重不重,说轻不轻,整天把人搞得什么事也做不成。四诊毕,我说此病易治,三五付药,一发汗就好。处方:桂枝汤加减。

桂枝45g  白芍45g   生姜10片  甘草6g  大枣6枚   麻黄10g  苍术15g   羌活15g  当归15g   五剂,水煎服 ,日三次。要求吃完药覆被取汗,勿再受风。

结果,两剂后酸痛止,五剂完痊愈。数月之痛楚几副小药就解决,快哉。

按:此症在西医说来是顽症,在中医来看却是小病一桩。此乃伤寒论中六经太阳病也。荣卫不和,兼有风湿。用桂枝汤加减即可。桂枝汤调和营卫,麻黄、苍术、羌活祛风除湿,当归养血和营。抓住病机,用准方药,即可药到病除,不难也。嘻嘻。

28、医案启示------胆癌黄疸 

刘某某,女,73岁。胆管癌手术后,引起高度黄疸(TBil:396umo/L),西医治疗降不下来,又因龄大,预后不良,令其出院,因不愿坐以待毙,故从干里之外,青海赴陕寻求中医治疗。刻诊:人清黄瘦,面灰黄,眼结膜尤甚,脉弦细滑数,舌尖边红,苔白腻。纳差,脘胀,乏困,小便不很利,大便尚可。好在精神不错,因家人未告之患有胆管癌。现家属要求先解决黄疸,而后再治疗癌症。辨为湿热郁阻,血瘀脉络。处方茵陈蒿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茵陈90g  梔子15g  生大黄6g  虎杖25g  桃仁12g  红花12g  当归15g  川芎12g  赤芍30g  生地30g  桔梗10g  怀牛膝12g  柴胡12g  枳壳18g  郁金18g 生黄芪45g  公英30g 丹参30g  青陈皮各15g  太子参30g  生甘草15g  15剂  水煎服 日三次。

半月后,如期复诊,黄疸退净,化验TBil:16umo/L,病人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很是高兴。现已能正常吃饭,脘腹不胀,大小便正常。黄疸已解决,又为其处方,调养身体,治疗癌症。

按:此案治疗比较顺利,一是主证单纯,二是方药对证。故见效较快。此案大多数医生都会想到用茵陈蒿汤,但用量均小,不符合张仲景原方。二两大黄十四梔, 茵陈六两要先煎。身黄尿短腹微满, 一泡大尿法最灵。这是我自己编的歌诀。其中茵陈六两是关键,一两按柯雪凡教授的考证,取整数为15克,六两就是90克。故用仲景方要遵循原意,才可取得好的疗效,这是我的体会。经常看我医案的同志,老觉得药量大,其实我是遵循柯教授的考证而定的,没有什么新意。

治疗黄疸,一般分阳黄阴黄,其实临床上还有血瘀发黄一证。此案就阳黄兼有血瘀,血瘀也可能是手术造成的,但不排除其它原因,先不管这些,只要有瘀血之症,就用祛瘀之方,有是证用是药嘛。此案血瘀之症有两点,一是手术,二是舌下静脉曲张。

29、医案启示------崩漏一月 

刘某某,女,40岁。这是一例电话远程指导治疗的病例,患者在黑龙江,崩漏一个月,经血淋漓不断,时多时少,人也虚弱无力,连上下楼的力气都没有了,头晕,心悸,纳少,恶心,大小便尚可,脉舌象不明。西医西药止血无效,很是恐慌,经人介绍不远干里电话求治。崩漏这么长时间,尽管没有面诊,根据口述症状,基本可以判断为气血虚亏,拟补气敛涩,双管齐下,处方:

生黄芪60g当归30g 生地30g白芍100g 藕节30g生地榆60g 生龙牡各30g仙鹤草50g 乌梅30g 三副 水煎服 日三次。

三天后电话复诊,告之,吃完药,下血稍有减少,但恶心呕吐,小腹下坠。令其加姜半夏30g生姜10片,再服一剂,后来述,仍然恶心,想吐,吐不出来很难受。我认为是虚的太厉害,胃气偏弱,药轻病重,又易方:

生黄芪120g当归30g 白芍100g桑叶30g 生地榆60g红参15g 仙鹤草50g乌梅30g 大枣10(切)二副 水煎服 日三次。

两日后再诊,言之,血大量减少,但还不净,时有时无,量不多,人稍有精神。说明此方已见效,略为调整,击鼓再进,上方白芍减量为60g,毕竟偏寒,再加海螵蛸15g,进一步固涩,陈皮10g炒三仙各15g生姜6片,调胃。二副 水煎服 日三次。两日后电告于我,血已完全止住,无血了。但人还是虚,没劲。此为虚亏的时间大长,气宜补,血难复,令其将人参归脾丸合左归丸,加一倍量,坚持服一个月,善后。

按:此患者无疑属于崩满,即西医称的功血较重的病了,西医止血药无效,欲行清宫术,病人未允,求治中医,八副药就解决了,充分显示了中医的优势。

此案采取的是气血双补加收涩,因病重,故大剂重投,所以很快收效。但是由于病人虚不受补,中间出现呕吐,小腹下坠,又加调胃止呕之药,此亦很有必要,否则难以受补药,血就很难止住。所以在治疗主病时要适当兼顾副症。

30、医案启示------苦热梦遗 

张某某 男41岁。自诉最近几个月,夜间梦遗频繁,一周3-4次,搞得人白天无精打彩,心神慌惚,记忆力下降。西医无药治疗,求助中医。刻诊:舌微红,苔薄白,略显干。脉弦细有力,尤其是尺脉更甚。问诊:口苦,眼差,腰痠困,特别是手脚心常年发烫,心中烦躁,面有轰热,饮食二便基本正常。中医辨证,肾阴精亏,虚火外透。处方:知柏地黄汤合三物黄芩汤加减。

知母l5g黄柏l5g生地45g山萸肉30g山药30g茯神30g泽泻30g丹皮l5g锁阳50g金樱子30g生龙牡各45g珍珠母45g龙齿25g苦参15g黄芩l5g地骨皮30g枇杷叶15g苏子15g夜交藤60g七剂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大效。服药后,一周仅梦遗一次,睡眠多梦有所改善,手脚心发热减轻,脸已不红热,效不更方,上方减杷叶、苏子续服七剂,诸症消失。

此案辨证并不困难,一般中医都不会误诊,关键在于用对用好用足量方子和药。此案,知柏地黄汤滋肾阴,清相火;三物黄芩汤专治手脚心发热;枇杷叶、苏子、丹皮、地滑皮降火下行,去面热发红;锁阳、金樱子,生龙牡敛阳固精;珍珠母、夜交藤镇静安神;龙齿清心镇神。全方针对病机,丝丝如扣,故收效较速。特别指出的是锁阳、金樱子,生龙牡敛阳固精量一定要给足,小了不行,这是我的经验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疑难病症秘方(1):子雨禾私藏秘方大公开
医案启示
医案启示汇编
医案启示---------阳痿不振 古道瘦马的博文
中医是这样炼成的
为什么一些祖传的秘方不再灵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