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尤昭玲教授应用时空观辨治卵泡发育异常经验浅析
[摘要]尤昭玲教授临证潜心研究卵泡发育异常多年,创新性地运用中医药进行辨卵调泡助孕,治疗不孕症疗效显著。在分析卵泡发育的时空特征、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对排卵的时空调控机制及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总结老师应用时空观对卵泡发育异常的辨治经验:(1)择期治疗、标本兼治;(2)整体辨治、协调泡膜;(3)择时综合治疗、乐育助孕。为卵泡发育异常提出了病、症、期、时相结合的整体诊治新思路。
时空观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任何物质的存在和运动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之基本形式;任何一门科学,均与时空紧密联系。《内经》中注重时间、注重循环的具象时空观,对其后的中医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1]。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尤昭玲教授,在诊治不孕症过程中,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之优势,抓住肾藏精、主生殖这个根本,借助基础体温、阴道B超等检测技术,归纳总结卵泡异常发育的6种类型,充分运用时空观的思维特征,结合子宫内膜的消长规律,诊断卵泡异常发育,创新性地运用中医药进行辨卵调泡助孕,在治疗不孕症方面取得显著疗效,被广大患者亲切地称为“送子观音”。笔者作为重庆市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对象,有幸在“国家名中医尤昭玲妇科工作室” 随师门诊,深感恩师对卵泡发育异常研究之深透,从其临证中领悟出时空辨治思维,受益匪浅,深受启发,现不揣浅陋,应用时空观分析和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经验,以餐读者。
1.   卵泡发育的时空特征
卵泡是卵巢的最小功能单位,是卵子发生、贮存和排放的场所,是合成和分泌性激素的内分泌器官,是控制孕与不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完整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H-P-O)轴的调节功能和卵巢的旁/自分泌活动的微调节下,卵泡发育随卵巢周期在时空限定内有如下特点:(1)有速度、数量、大小、形态及位置的动态变化,发育生长经过窦状卵泡(直径<10mm)、生长卵泡(10mm﹤直径﹤15mm)、优势卵泡(15mm﹤直径﹤20mm)至成熟卵泡(直径﹥20mm);(2)发育过程中需要其増长、塑形等必备的精微物质,从窦状卵泡开始有卵泡腔形成,卵泡腔里充满了大量清澈的卵泡液。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卵泡液急剧增加,卵泡体积显著增大,卵泡表面张力增大,类似球形,向卵巢表面突出;(3)优势卵泡向成熟卵泡发育过程中,需借助输卵管伞端的蠕动、张合、抚压、柔按、吸拉等力量增加泡壁的血流,向卵巢皮质移动,并最终破巢而出。
2、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对排卵的时空调控机制
排卵是妇女受孕的必备条件。祖国医学虽未明确提出排卵的概念,但在历代许多妇科医著“嗣育门”中所提到的“氤氲之候”,“的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排卵期极为相似[3]。现代研究认为中医理论中的“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与现代医学中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功能相似。《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从中可知肾-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中心环节,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彼此互相影响,不可分割,构成一个功能和实体相结合的具有时空特征的生殖轴,成为妇女性周期调节的核心。
2.1肾阴肾阳消长转化,促进卵泡发育与排卵。中医学认为肾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肾藏精,主生殖,“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所藏之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肾精所化之气是机体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成熟和衰退。精,包括水谷之精和生殖之精。水,包括机体出入之水和内在之体液。肾的精气包含着肾阴肾阳两个方面,所谓的肾气盛,包含肾阴肾阳的充盛、和调,彼此互相依存、互为制约、互相消长,以维持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完成其主生殖的生理过程。月经周期中肾阴、肾阳双方,总是此消彼长,此进彼退,不断地运动变化着。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阴阳的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排经后血海空虚,肾阴要不断滋长,以化生阴血,补充血海,滋养卵泡生长发育,为下次月经来潮做好物质准备,是一个阴长阳消的过程。随着月经周期的推移,肾阴逐渐积累、充实,约至周期的13-16天,阴长到“重”的阶段,卵泡成熟就会转阳(排卵);排卵后阳长阴消,阳发展到“重”的阶段,就会转阴(排经),开始一个新的月经周期。阴长过程要消耗一定的阳,而阴的积累又会补充阳;阳长过程要消耗一定的阴,而阳的积累又会补充阴,如《傅青主女科》所说:“是阴之中有阳,阳之中有阴,所以通于变化”,反应了肾阴肾阳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复杂的能动性,体现了促进生化的基本能力。
2.2天癸至竭有期,月经盈亏有时。天癸为维持妇女月经和胎孕所必须的物质,马玄台注释云:“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这说明天癸是属水液、阴液的一种物质。在肾气旺盛时期,肾中真阴不断充实而化生并成熟,天癸即先天之精。天癸的“至”、“竭”由肾气盛衰所主导,但其在后天的发育,仍有赖水谷精微的滋养(即后天之精),得养者才能如期而至,如期而竭。天癸在机体发挥调控生殖功能作用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1)至竭时限性。《内经》中对女性天癸的描述:“二七”至,“七七”衰,符合女性卵巢的生命时限,约35年。(2)状态性。天癸是一种物质,有着量的变化,有或高、或低的盛衰状态,在功能状态上就有着或亢进、或低下的不同表现,即天癸的状态性。(3)节律性。天癸有各种形式的节律性,如年节律、季节律、月节律、日节律等。女子血海盈亏有期,每月按时行经,即是天癸月节律作用于胞宫的外在表现。每一个月经周期,为阴阳消长转化的月节律,应视为一个天癸的生殖周期,这与女性卵巢的月生理周期是一致的[4]。
2.3 冲任气血通盛,有益排卵。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胞脉又系于肾,冲为“血海”、“十二经之海”;任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其功能是蓄藏,调节脏腑十二经的气血,孕育鼓动气血的动力。冲任的主要特征:一是冲任二脉与月经、孕育息息相关。张景岳认为冲脉是“月经之本”,《医学衷中参西录》明确地指出:“是以女子不育,多责之冲任。......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任脉具有妊养胞胎之作用。二是冲任二脉的作用特点是旺盛与流通,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任脉通,太冲脉盛”,王冰说:“冲任流通”。冲任二脉的旺盛与流通调节着全身的阴阳气血,主司月经、孕育的正常进行。三是冲任气血活动为排卵提供条件。排经后肾阴逐渐滋长、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须依赖于冲任气血的活动才能转化为阳,亦即才能出现排卵的现象。前人对“氤氲之候”的一些现象的描述,表明了此期存在着显著活动的特点。在这个时期中,冲任气血的显著活动,才能调节“重阴”的不平衡状态,促使阴转为阳。这一生理过程,表明了冲任气血活动是排卵的条件。四是冲任二脉与肾相通,受肾气之资助,王冰说:“肾气全盛,冲任流通”,只有肾的精气盛,才能任通冲盛,从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4 胞宫藏泻有度,经泻有期。肾不仅主宰着“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协调,还通过胞脉直接作用于胞宫,而胞宫的生理功能为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故有“经水出诸肾”、“肾主生殖之说”。在肾气、天癸、冲任、气血、脏腑的控制与调节下,胞宫发挥着“奇恒之腑”的功能,“藏泄有节,蓄溢有度”,子宫内膜呈现周期性“藏”(增厚、蓄积)“泻”(剥脱、溢泄),以便月经生理正常,经泻有期,胎孕顺利。
以上表明,肾在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的生理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妇女月经周期中肾阴肾阳的消长转化,维持了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肾阴逐渐滋长、积累,并能发展至“重”的阶段,是排卵的基础,保证了肾主生殖功能的正常运行,推动了月经周期的发展。同时肾与其他脏腑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在肾阴逐渐滋长、化生的过程中,必依赖于其他脏腑特别是心、肝、脾三脏资助与协调配合。如《辨证录》指出:“盖肾水之生,不由于三经(心、肝、脾),而肾水之化,实关于三经也”。心、肝、脾正常的生理活动,对排经后肾阴顺利的滋长与化生起了促进的作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性周期这个轴的物质供养,有赖后天水谷精微不断补充,故曰:冲脉附丽于阳明。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夫冲任血海皆属阳明所司。”脾肾为卵泡的増长、塑形等提供必备的精微物质。胞络下系于肾, 上通于心, 故心肾在空间结构上的水火相济, 对月经周期性的阴阳转化, 具有重要意义。而其间又离不开脾的转输和统摄、肝的疏调和藏蓄, 上下往复, 升降蒸腾[5],这种脏腑功能的空间变化与协调,有利于成熟卵泡的排出。
3.卵泡发育异常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
在卵巢周期的有限时间内,卵泡在发育过程中,任何内、外因素如影响生长卵泡的生长能力、优势卵泡迅速增大的能力、成熟卵泡排卵柱头的形成的三大能力之时,均可引起卵泡发育异常[2],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速度、数量、形态、位置等时空方面的异常:一是卵泡生长速度慢、卵泡数量少、小卵泡、扁卵泡等生长发育不及;二是卵泡生长速度快、卵泡数量多、大卵泡等生长发育太过;三是成熟卵泡排出障碍。恩师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总结,发现卵泡的这些异常变化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卵巢功能减退和卵巢早衰(POF)等病症。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均可影响卵泡不能完成从卵巢内破膜而出,导致排卵功能障碍,成为众多妇科生殖病症如月经不调、不孕、未破裂卵泡黄素化、ART失败的基础。
卵泡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少时多,或月经延后,或闭经、不孕等症状,而月经失调的病机是阴阳不和,这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早有论述。如《内经》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王子亨更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衰盛所致。”所谓阴阳衰盛,反映了阴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阴阳的消长转化失去了规律性。肾阴不足,排经后不能随月经周期的推移而逐渐积累和充实。阴不能“长”,更不能“重”,因而不能转化为阳,亦即不能出现排卵现象。阴不可以无阳,非气无以生形。排经后肾阴的恢复,又赖肾阳以资助,如肾阳不足,“孤阴”不能生化和滋长。所以肾阴肾阳的虚衰,则会影响排经后肾阴的滋长和排卵过程,以致不能为排卵奠定基础。肾阴不断的积累和充实,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仍不能转阳时,是由于不具备转化的条件-冲任气血的正常活动。冲任气血失于流通畅达,不能调节此时阴阳的这种不平衡状态,从而阻碍了由阴向阳的转化,不能排卵。心、肝、脾等其他脏腑的病变,亦可致排卵功能失调,但就其病理机制,必波及于肾与冲任二脉,影响阴阳正常的消长转化。如五志过极,心火亢盛,可下及肾阴;肝失疏泄,郁而不畅,肝血不能资助肾阴,或肝郁化火,耗竭肾阴;以及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不能消化吸收运输饮食水谷精微来补充化生肾精,都会影响排经后肾阴的滋长。此外,肝气郁结,气机不利,又会使冲任气血瘀滞,从而破坏阴阳转化的条件。
4.以时空观辨治卵泡发育异常
恩师通过阴式B超监测所得卵泡的多少、形态、位置及内膜厚薄、分型等信息,结合基础体温分析所得卵泡的生长速度、黄体期的长短等信息,遵循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的时空规律,捕捉生长卵泡,结合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对月经周期的时空调控机制, 抓住肾主生殖这一关键环节,中医治疗的切入点是为生长卵泡提供必备的精微物质,促进其具备生长、发育、逐渐成熟的潜力,为优势卵泡的迅速增大提供必备的精髓液质,促进成熟卵泡排卵柱头的形成,使卵泡具备球形、充满卵泡液、弹性好的三维特征,从而完成排卵。为此,给予卵泡发育异常确立了如下病、症、期、时相结合的整体诊疗新思路。
4.1择期治疗,标本兼治:主要适用于既有卵巢功能不良,又有明确诊断的一种或多种痼疾者,分月经期和卵泡生长期治疗。
4.1.1月经期:主要在行经期1-6天,胞宫气血由满而溢泻渐至空虚,肾气天癸相对减弱,是阴长阳消之时,此期是调经、种子、消癥的基础阶段。针对原发痼疾或病证,以辨证治疗导致卵泡发育异常的各种痼疾、障碍、瑕疵等为主,以调理气血,因势利导,使胞宫脉络通畅、盈满之血依时而下进行辨证治疗为辅。调治定位在病症所涉及的脏腑、经脉及部位,重视肝、心二脏。因肝藏血而主疏泄、为调血理血之脏;心主血,为胞宫脉络所络系之脏。遣方用药,用逍遙散作底方加减; 如有郁热,用丹梔逍遙散作底方加减。选择配以成药金凤丸、或盆炎丸等有效解决月经量异常、痛经和宫寒等问题。选耳穴内生殖器、盆腔、心、肝四穴,按压2次/天,5~10分钟/次。
4.1.2卵泡生长期
4.1.2.1治疗原则及思路:治疗的时间在月经周期的第7-16天。治疗定位在脾、肾,以益肾健脾,暖巢增液,宣散脉络,助泡养膜,促泡速长为调治原则。因卵泡生长源于、依赖于先天肾之精津禀赋与供养,需后天脾胃水谷精微液汁的充填与滋养,泡要速长,膜要柔韧,亦需脾肾津髓充养;泡欲成柱,非通经活络之品速达,需冲任、胞宫脉络及缠脉、孙络气顺血畅,方能凸突离巢而出。常以石斛、沙参、莲肉、山药、百合、玉竹、黄精、首乌、桑葚子、菟丝子等滋肾填精之药以助泡成形;以覆盆子、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等温肾阳之药暖巢、化气,为阴转阳(排卵)奠定基础;以三七花、胎菊米、代代花、绿梅花、月季花、木槿花、百合花等花类药物以宣散,使冲任气血流通,以改善卵巢血供,促进卵泡成熟与排出。并配以成药如金凤丸、定坤丹,以解决卵泡生长宜暖、需量、适散等问题。此期注意药食禁宜,因卵泡生发长养,需迅速增大,顺势凸突,破膜而出,故禁食酸涩收敛和寒凉之品,如乌梅、山茱萸、旱连草、锁阳等;宜食虾皮、鸽肉、乌鸡、鹌鹑肉及蛋类。并给以辅助治疗:一是服用石斛鲜汁,以鲜铁皮石斛2~3根榨汁,或加鲜桑椹4颗榨液,1次/天,100ml/次;二是耳穴贴治,选贴心、肝、肾、脾四穴,按压1~2次/天,5~10分钟/次,以助卵泡生长。
4.1.2.2辨卵调泡六法:针对异常卵泡发育的6种不同表现,恩师总结出增泡、灭泡、加速、减速、调泡、促泡六法。
1)卵泡数量少:阴式B超监测所得卵泡数量<5个,常用以下药物以增泡,如无柄紫灵芝-紫石斛、菟丝子-桑葚子-覆盆子、山药-莲肉-黄精、巴戟天-何首乌等,并配以成药暖巢煲、养泡煲、金凤丸、定坤丹治疗。
2)卵泡数量多:阴式B超监测所得卵泡数量>12个,常用以下药物以灭泡,如栀子-莲心、金樱子-山茱萸、枳实-葛根-石榴皮、黄精-黄芩-知母等,常用成药知柏地黄丸。
3)卵泡长速慢:在月经周期第16天,阴式B超监测所得卵泡大小<15mm,常用以下药物以増速,如野山参-炙黄芪或西洋参-炙黄芪、三七花-代代花、桑葚子-菟丝子-覆盆子、紫石英-巴戟天-仙灵脾等,常用成药如暖巢煲、养泡煲、金凤丸、定坤丹等。
4)卵泡长速快:在月经周期第9天,阴式B超监测所得卵泡大小>15mm,常用以下药物以减速,如金樱子-山茱萸、桑葚子-菟丝子-栀子,黄柏-知母等,配以成药知柏地黄丸等。
5)扁卵泡:阴式B超监测所得卵泡的长短径差>3mm。常用野山参-炙黄芪-白术、沙参-石斛、黄精-首乌-玄参-百合、三七花-代代花-绿梅花、菟丝子-枸杞子-桑葚子、肉苁蓉-巴戟天-紫石英等药以调泡,配用成药金凤丸、金凤煲、暖巢煲、养泡煲等治疗。
6)卵泡位置居中:阴式B超监测所得卵泡位置居中,偏离卵巢皮质。常用野山参-炙黄芪、菟丝子-桑葚子-覆盆子、木槿花-金桔叶--三七花、巴戟天-仙灵脾-紫石英等药以移泡,常配用成药金凤丸、定坤丹、暖巢煲、养泡煲等治疗。
恩师总结出的卵泡异常发育的6种类型,在时空方面主要表现为发育速度、数量、形态、位置等的太过、不及及排出障碍。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及“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的论述中得到阴、阳、精、气、味、形之间的化生、气化及转归关系的启示,对临床表现为卵泡生长速度慢、数量少、小或扁卵泡、位置居中及内膜薄等形不及者,属阴精不足,不能“重阴”,致阳的气化不力,无以生形;卵泡生长速度快、数量多、大卵泡或空卵泡及内膜厚等形太过者,属阴精不足、虚火内生,致阳的气化过度。根据“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治疗时恩师始终抓住补肾精这一关键环节,补之以厚味,药食同服,使精髓逐渐充实。形不足者,配益气温阳之药以鼓动之;形太过者配合滋阴泻火、酸涩收敛之药以抑制之。
4.2整体辨治,协调泡膜
在卵巢功能正常情况下,卵泡与内膜长养同步兼容,即两者的生长速度兼容,卵泡大小与子宫内膜的厚薄兼容,卵泡大小与子宫内膜的分型兼容。针对卵泡发育与月经周期时限、子宫内膜三者的不协调性,从卵泡的数量、大小、形态、速度、位置及内膜的厚、薄,决策施治时是舍泡从膜还是舍膜从泡,或泡膜兼顾,需要病症结合,整体辨证施治。
4.2.1泡膜生长失衡兼治
依据阴式B超判断子宫内膜的分型,A型:环形内膜,即三线征;B型:中央孤立回声,即宫腔中线欠清晰;C型:内膜中线消失。如患者无孕育要求,对C型内膜进行辨病调膜;如有孕育要求,则对C型内膜进行经期辨病调膜,经后养膜助孕。
阴式B超检测子宫内膜的厚薄,从内膜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限时点的状况,判别内膜的厚、薄。对内膜薄者,即月经周期第12天时内膜<6mm,常用药物为莲肉-山药、百合-玄参-沙参、补骨脂-肉苁蓉-黄精、紫石英-紫石斛-紫河车、覆盆子-桑椹子-菟丝子、三七花-木槿花-代代花等;对内膜厚者,即月经周期第12天时内膜>13mm,常用知母-黄柏、 生麦芽-山楂-荷叶、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乌贼骨-石榴皮-金樱子等。
4.2.2扁卵泡与内膜薄并见。多见于卵巢功能不良者。治疗时以塑形为主,助膜为辅。塑形用山参-玄参-石斛、西洋参-阿胶-玉竹、桑葚-石斛-沙参等;助膜用补骨脂-肉苁蓉、三七花-胎菊米-阿胶、山药-莲子-百合等。
4.2.3卵泡长速慢、扁卵泡、内膜薄并见。以PCOS、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等疾病多见,卵泡兼有两重异常,治疗以助卵为主,疗膜为辅。常用野山参-覆盆子-石斛、西洋参-菟丝子-玉竹、桑葚子-巴戟天-石斛等助卵长养;用补骨脂-肉苁蓉、三七花-胎菊米-阿胶、山药-莲子-百合等助膜生长。
4.2.4卵泡长速快、内膜厚并见。以PCOS、LUFS等病人多见。治疗以抑制内膜为主,减缓卵泡长速为辅,抑膜用生麦芽-荷叶、山茱萸-乌梅、乌贼骨-龙骨、金樱子-石榴皮为主;限制卵泡生长速度主要用知母-黄柏、莲子心-栀子、石斛-玄参-玉竹等药物。
4.2.5卵泡长速快、扁卵泡、大卵泡、内膜厚等三重异常情况同时出现。空卵泡的可能性较大,LUFS、EMS病人多有此类表现。治疗时以限制卵泡生长速度为主,塑形为辅,舍膜从泡,用山茱萸-沙参、山茱萸-乌梅、乌贼骨-龙骨、金樱子-石榴皮等以限速;用菟丝子-覆盆子-桑葚子、石斛-玄参-玉竹、山药-百合-莲子、阿胶-三七花等塑形。
4.2.6卵泡位置居中、扁卵泡、大卵泡并见。多见于LUFS、EMS、PCOS等病,治疗以促移为主,塑形为辅。促移多用野山参-炙黄芪、西洋参-炙黄芪、胎菊米-三七花-月季花等;塑形常用山药-莲子-百合、桑葚子-石斛-沙参、沙参-沙参-玉竹等。
4.3择时综合治疗,乐育助孕
择时治疗是根据卵泡的生长时空特点和女性月经节律的生理特点,结合卵泡发育异常及月经节律失常的病理、胞宫气血阴阳盛衰的变化等而选择最佳时间给予综合治疗。《素問·六節藏象論》“时立气布......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及《济阴纲目》中在调经种玉汤方后记有:“临卧时服,待经至之日起,一日一剂,药尽经止”就是择时治疗的最好例证。前人早已观察到在一月一行的正常月经中,有一日与现代所说的排卵期相似的“氤氲之候”,对于有孕求的卵泡长速慢者,恩师常在特定时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促成“的候”,指导患者乐育。对于PCOS患者,一是在月经周期第5至第9天,每天晚上9点以后服用氯米芬50mg或来曲唑2.5mg以促进卵泡的生长;二是在月经周期第10天监测排卵,进行排卵期的预测,然后择时治疗。不同时期的卵泡生长速度不同,直径超过10mm的生长卵泡每天以1mm左右的速度生长。直径超过15mm的优势卵泡,每天增长速度为1.5-2.0mm生长。超过18mm的成熟卵泡排卵后方有受精能力,卵泡在20mm左右排出时受孕成功率最高。当卵泡在20~22mm时,当日、次日各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0U,以促进卵泡成熟及排出。三是由于排卵后卵子的最佳受孕时间为12小时,故嘱咐患者注射HCG的当晚,保持良好心情,夫妻连续两天各同房一次,以提高受孕机率。四是配合食疗,主张药补不如食补,药疗不忘食疗。根据卵泡发育异常和兼并症情况, 在月经周期第5和第9天用暖巢煲(黄精、山药、乌鸡50g等)煲汤; 于第7天和第10天,用养泡煲(石斛、黄精、山药、莲肉、百合、乌鸡50g等)煲汤,1次/天; 于月经周期第1~16天用金凤煲(金凤丸20粒、山药、黄精、乌鸡50g等)煲汤,1~2次/周。以上三个食疗煲根据具体情况在月经同一周期单用或两种分不同时间间隔使用。
结  语
恩师潜心妇科临床数十年,发现和总结出了6种卵泡异常发育及泡膜生长失衡兼症的种种临床表现及病因,结合卵泡发育的时空特征,认为其病理机制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对排卵的时空调节机制失灵有关。在辨治卵泡发育异常过程中,以时空为背景,中西汇通,审因论治,辨病循症,病症结合,整体辨证施治,既重视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又择期、择时而治之,通过补肾而达泌天癸、补冲任、调经助孕的目的,恩师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效若桴鼓。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提示,补肾药能调整垂体和肾上腺的功能,并可使紊乱之神经、体液调节机能趋于正常。实验结果均表明“肾”与现代医学中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这一生殖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补肾法可明显改善该生殖轴形态及功能的异常。吾辈在辨证施治时,需抓住肾藏精、主生殖这一中心环节,掌握好调补肾阴肾阳之法,灵活掌握病、症、期、时相结合的整体治疗思路,卵泡发育异常综合征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整理:叶秀英,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首届杰出女
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对象,重庆市高级访美学者。
冯桂玲,在校博士研究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名中医尤昭玲谈人生的“第一套房”——尤氏“巢宫论”
女性生理中西面面观
中医药助力生殖有优势
尤昭玲教授临床诊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经验
B超在排卵监测中的运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辩证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