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脓与未成脓

成脓与未成脓

问曰:《金匮要略》中怎样鉴别肠痈病“成脓”与“未成脓”的证候,该如何治疗?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有“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又有“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两则条文,前者为肠痈病脓已成,治宜薏苡附子败酱散;后者为脓未成,治宜大黄牡丹汤。根据原文分析,区别脓成与未成的鉴别要点主要在腹诊的表现、发热的有无和脉象的差异。

脓已成者,热毒壅滞营血,结聚于肠内,气血郁滞于里,故腹皮紧张拘急。肠痈脓已成,故按之濡软犹如肿状,但无明显的肿块坚实感,故曰“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热毒聚结于局部,已化成脓,热邪不再外散,故“身无热”。热毒结聚,热盛肉腐为脓,脓成则血燥,气血已伤,故脉数而无力。脓已成,不可下也,当治以排脓消痈,通阳散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重用薏苡仁(十分)为君,排脓利湿;败酱草(五分)清热解毒,破瘀排脓;少佐附子(二分)助阳扶正,辛热散结。“小便当下者”,有疑为错简,如魏念庭认为“小便者,气化也,气通则痈肿结者可开,滞者可行,而大便必泄污秽脓血,肠痈可已矣”,由此可见,有形之痈脓应当从大便排出而愈。又陈纪潘主编的《金匮要略》第二版教材认为本方重用薏苡仁,有利小便、排脓血作用。故服是方后,除解毒清热排脓外,当会有小便增多,这是正常现象,邪热可随之而出。

脓未成者,热毒聚结壅滞于少腹,故“少腹肿痞”。气血郁阻,不通则痛,故按之则痛,疼痛放射迁延至前阴部,则“痛如淋”。热在肠而未及肾与膀胱,故小便自调。热郁营血,正邪交争,故发热汗出,营卫郁滞于肠,卫气不能行于外,汗出后表气更虚,故汗出而恶寒。脉迟紧,是脉虽迟而紧急有力,是热积血瘀,营卫阻滞,尚未成脓之象,可下之,治以大黄牡丹汤。大黄泄热以下瘀血,芒硝润结以攻积热,牡丹皮、桃仁破血逐瘀,瓜子排脓祛瘀,诸药同用,泄热逐瘀,破血排脓。

其中在脓未成时腹证有“痛如淋”的表现,既然像淋证,那为何又会有小便自调呢?《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七条有“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由“小便如粟状”,后世将本条归纳为石淋的症状。淋病的发生,《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脉证并治》有“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痛”,《诸病源候论》言“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下焦湿热,煎熬膀胱水腑,尿液为热所灼,久则结成有形的固体物质,阻塞尿道,小便则涩而难出;砂石小者随尿液排出,故“小便如粟状”;热结气滞或砂石阻滞尿道,阻碍气机,不通则痛,膀胱居小腹,邪犯膀胱则小腹拘急疼痛,甚或牵引脐中。仲景此言“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是将肠痈触诊后,病人所感受到的这种放射状牵引性疼痛,等同于淋病“痛引脐中”的疼痛,意在说明两者的疼痛在感觉上之相似。然肠痈病位在肠,非肾与膀胱,不影响水液的汽化,故仲景补续“小便自调”以作区分,亦可旁衬肠痈之病不在气分而在血分。正如《金匮玉函经二注》所言:“肠痈而少腹不可按,阳邪下,部位牵引也。按之如淋,形容痛状,情所必至。夫血病而气不病,故小便自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国医经典解读第16讲: 急慢性阑尾炎的防治
【《金匮发微》曹颖甫】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季光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经验撷菁
陈慎吾讲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郭生白传习录精要(5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