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一窺3位名醫的私房養肌秘訣!
2019-02-23 早安健康編輯部
瀏覽數35,076
「肌」不可失,肌肉是抗老防病關鍵!不想再當弱「肌」一族,從培養運動習慣開始。這篇文章整理最適合每一個人的「增強肌力懶人包」,教你從日常累積肌肉實力:大肌群集中在下半身,鍛鍊CP值最高;一起學會吃對營養,雙管齊下,養出健康美麗的身體,沒有想像中困難!

  • 減脂:八分吃、兩分練
    想要甩掉脂肪的人,首要之務是「控制飲食」。史考特醫師建議,飲食以優質蛋白質及纖維質等天然食物為主,並少吃加工食品。

  • 增肌:八分練、兩分吃


    增肌則與減脂相反,史考特醫師指出,若是認真鍛鍊,就算飲食沒有特別大的改變,大概也能得到80分的效果。「當然若是瘋狂鍛鍊,飲食卻也吃得少導致營養不足,對肌肉的生長也是有限。」

在家就能練!史考特醫師教你CP值最高運動法



史考特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住院王思恒醫師)指出,人體下半身的肌群佔了全身肌肉質量的2/3以上,所以非常關鍵。如果我們只練二頭、三頭、胸肌等上半身肌肉,而忽略臀腿,等於只練全身上下約20%的肌肉,那就只會得到20%的好處。另外,「肌少症」患者常常是下半身肌肉萎縮,導致走路速度減慢、無法爬樓梯,甚至沒辦法從椅子上站起來,年長者鍛鍊肌肉主要目的是能行動自如、不會坐輪椅或臥床,維持下半身肌力顯得更重要。

30、40歲推薦訓練動作:後弓箭步



史考特醫師說明,後弓箭步是將全身重量分布在一隻腳上,就能提升訓練強度。

  1.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2. 挺胸收腹並往後跨一大步,後腳的膝蓋往地面彎下,前腳的小腿盡可能保持與地面垂直。

  3. 當後腳膝蓋輕微碰地後,大腿與臀部發力將自己撐起,回到原先站姿。


小提醒:下蹲時動作放慢,避免讓後腳膝蓋大力撞擊地面,造成受傷。

50、60歲推薦訓練動作:椅子深蹲



史考特醫師指出,由於有椅子的保護,安全性比較高。即使肌力、平衡感衰退,或膝蓋有些不舒服的人,也很適合在家鍛鍊。

  1. 站在椅子前方,距離椅子大約半隻腳的距離。

  2. 如同坐椅子般,臀部先向後推,膝蓋慢慢微彎下蹲。

  3. 當臀部碰到椅子時,再以臀部的力量讓自己站起。


宋晏仁醫師這樣吃避免肥胖、遠離肌少



肌少症成因複雜,其中也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飲食不均衡造成肥胖,就可能侵占肌肉的空間。自己也甩肉將近20公斤,宋晏仁醫師分享親身經驗表示,肥胖的成因絕對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雖然最後結論,不外乎就是少吃多動,但怎麼樣叫少吃?」他指出,有些人會說既然要少吃,那就節食、斷食好了,但它們雖然能做為減重過程的策略之一,卻不是長久的生活之道。



飲食tips


  • 蔬菜:全穀:蛋白質= 2:1:1(每餐份量)

  • 選擇原形食物,避免加工食品

  • 調味料少用,善用辛香料調味

  • 油炸物少吃:反式脂肪酸容易使身體發炎,造成肌肉減少

  • 餐餐必備蛋白質,一顆蛋大概就算一份蛋白質,一餐最少有2份蛋白質。


侯鐘堡醫師的「養肌午餐」



有一句名言:"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短期內可能看不出飲食之於我們身體的影響,但如果你拉長時間,以年份來看,其實有沒有吃對食物就能從外表看得出明顯差別。選擇飲食就跟避免延遲性過敏的概念相同。立即性的食物過敏你知道如何避開,因為一吃完可能立刻會出現眼睛腫、嘴唇腫的症狀;但延遲性過敏可能要等兩周後才會發作,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吃了什麼讓你過敏。

吃東西也一樣,我們應該先思考,當下的飲食習慣會對幾年後的自己會造成什麼影響?你希望自己未來的身體狀況如何,就得從現在就著手改變你的飲食習慣。好的時候就開始保養,一定勝過身體變壞時才補救。



侯鐘堡醫師很少吃早餐,多半只喝黑咖啡或喝茶,採取「間歇性斷食」。他表示,將一整天的進食時間限制在6~8小時內,對於控制體重、身體健康,還有情緒及精神的穩定都有一定幫助。「有些人會選擇不吃晚餐,我自己是習慣省略早餐,可以視個人生活作息調整。」

  1. 由於採取間歇性斷食的方式,午餐就會吃得比較多,但多以蛋白質及蔬菜為主。

  2. 如果在家就會自己開火下廚,也會做像是橄欖油清炒菇類義大利麵、簡單的湯麵等。

  3. 若是外食,通常會吃自助餐,菜色的選擇同樣以蛋白質及大量蔬菜為主。若店家有提供,則會優先選擇糙米飯、十穀米等替代白米飯。


由於本身也是三鐵選手,侯鐘堡醫師說,自己會比一般人再攝取多10~15%的蛋白質,「有在健身或參加賽事,不吃肉會覺得沒力氣。」他也表示,如果有固定的運動習慣,身體就會告訴你它需要蛋白質,因此應該順從身體的感覺,回應它的需求。

侯醫師避吃的食物


  • 勾芡料理:容易造成肥胖。

  • 飯不淋湯汁:湯汁很下飯,不知不覺就會吃太多澱粉。

  • 麵包:台式麵包多半過油,且含有反式脂肪,尤其像是菠蘿麵包中含大量酥油及糖,熱量高又不容易有飽足感,容易一吃就停不下來。

此為《早安健康》3月號《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萊爾富、OK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運動後該怎麼吃,才能攝取養好肌肉的最關鍵營養?下一頁告訴你!
養肌防病!吃對營養是關鍵

  • 有氧運動後最佳的補充比例為「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3 : 1 ∼ 4 : 1」

  • 若肌力訓練則可調整為「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2 : 1 ∼ 3 : 1」


運動後補充的黃金組合


  1. 無糖豆漿+香蕉1 根或中型地瓜1 個

  2. 新鮮柳橙汁+茶碗蒸

  3. 一份水果+兩顆蛋


不想囤積脂肪、流失肌肉,每天吃得營養均衡很重要。說到養肌的材料,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蛋白質」,不過要維持、甚至增加肌肉,除了蛋白質外,還有哪些必需營養素?而吃錯什麼又會讓脂肪一步步侵占肌肉的空間?

養肌必備原料:蛋白質



如果把肌肉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看到許多肌肉纖維,而這些纖維有很大部分的內容是蛋白質,因此想要運用飲食養肌,首要之務就是提供身體充足的原物料──蛋白質。與醣類和脂肪並列為生命三大營養素的蛋白質,具有提供熱量、修復組織和調節生理機能等功能,也是培養肌力不可或缺的黃金營養素。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可分為動物性和植物性。
  • 動物性:蛋、奶、肉類、魚類、家禽類。

  • 植物性:豆類、核果類、五穀根莖類。


國健署表示,蛋白質營養價值,除了量的多寡外,品質也要考慮。當食物中的蛋白質品質好、量也足夠時,就稱之為高生物價蛋白質。一般而言,動物性食品多為高生物價蛋白質,相較之下,植物性食品就比較低,所以建議選擇兩種以上的食物一併攝食,就能提高飲食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近年來,重訓增肌減脂的風潮興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知道運動完要補充蛋白質,日常生活中飲食也特別著重蛋白質的攝取。雖然蛋白質對於生理功能運作非常重要,但吃太多卻沒運動,或運動強度不足,仍然會「胖」。

攝取蛋白質有訣竅



除了份量要注意,蛋白質也有更佳的攝取順序。根據最新修正的每日飲食指南,蛋白質攝取順序由原先的「豆→魚→肉→蛋類」修正為「豆→魚→蛋→肉類」。國健署說明,近年研究多顯示,蛋的攝取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及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不相關,加上蛋營養豐富,因此攝食選擇時優先於肉,年長者也不用再害怕吃蛋。

而許多人會好奇,要攝取蛋白質是集中一餐吃,還是分散在三餐吃比較好?陳亮恭醫師在其著作《真逆齡》中提及,分散比單一餐來得更好。他引用研究說明,如果一次吃過量的蛋白質,反而會超出最佳合成肌肉的比例,若能分散攝取,合成效率會較好。

養肌肉!6大營養素也不可少



碳水化合物:提高肌肉合成效率



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相同,能夠提高肌蛋白的合成效率,還能防止肌蛋白的分解。同時可刺激胰島素分泌,加速胺基酸進入骨骼肌細胞,增長或修復肌肉組織。

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家驊表示,碳水化合物是運動必備的關鍵營養成分,若缺乏其刺激胰島素分泌,就算有原料(蛋白質),也無法製造產品(肌肉)。因此,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互相搭配的增肌效果,會比單單攝取蛋白質來得更好。郭家驊教授指出,醣類與蛋白質的理想比例應是4:1至3:1。

富含優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地瓜、糙米飯、豆類、蔬果。

脂肪:促進肌肉生長激素分泌



很多人增肌減脂時,常常不吃油,脂肪甚至被妖魔化為肥胖的源頭。事實上,適度的脂肪對人體而言是必需營養素,我們要避免的應是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人工反式脂肪」,包括常見的精緻糕點、麵包、薯條、炸雞等,而非完全不吃油。

若完全沒有攝入脂肪,體內激素將不平衡,進而影響肌肉的生長、骨密度及脂肪的分布等等。因此,日常油品可以考慮使用「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類,像是橄欖油、玄米油等。

富含好油的食物:酪梨、堅果、魚類等富含omega-3 和omega-6的食物。

維生素D:維持肌肉功能



維生素D為脂溶性維生素,其重要功能為調節鈣、磷的吸收及骨骼鈣化作用,維護骨骼與牙齒健康。也因其機轉與細胞核內DNA調控有關,近年許多研究指出,足量維生素D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率 。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表示,近年來發現維生素D在維持肌肉功能、強度及身體功能表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年長者血液中的維生素D若偏低,其肌肉質量、強度及生理功能表現通常也較差,且有較高風險發展為肌少症。

POINT:維生素D雖然能從飲食攝取,但想獲得足夠的量還是得透過適當日曬。一天15分鐘,避開正午太炎熱的陽光,選擇紫外線較溫和的時間點,露出雙手和臉去外面曬曬太陽,即可在體內生成充足的維生素D。如果在室內窗邊,光線穿透玻璃則無法達到效果。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鮭魚、鰻魚、牛奶、優格、雞蛋、蕈菇類、苜蓿芽。

維生素B:代謝蛋白質重要輔酶



日本髖關節名醫石部基實表示,維生素B群都是輔助體內酵素代謝的輔酵素,其中B6更是負責將蛋白質代謝為胺基酸的重要物質,協助肌肉合成並防止其流失、維持神經系統健康。雖然維生素B6普遍存在於新鮮食材中,但是因為水溶性及不耐熱之故,在料理過程中相當容易損耗,使得很多人攝取不足而不自知。除了要避免將食材水煮之外,減少加工手續及烹調時間也成為了攝取維生素B6的關鍵。

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全穀類、豆類、蘆筍、堅果類、牛奶、蛋黃、瘦肉、海藻、深海魚類及深綠色蔬菜。

鈣:維持骨骼健康



鈣是存在體內最多的礦物質,除了可預防骨質疏鬆,也是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維持正常血壓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 骨骼與肌肉會互相影響,因此維持骨骼健康也與肌力相關。林口長庚營養師吳宜真於《長庚醫訊》指出,人體老化過程中,腸胃道吸收鈣質的能力會逐漸下降,若轉存於血液中的鈣質不足,身體就會透過副甲狀腺作用提取骨頭中的鈣質,造成骨質流失。

POINT:鈣需要與其它營養素一起攝取才能有效吸收,因此均衡攝取不同營養是最好的方法。促進鈣質吸收的因子如:乳酸、維生素D、蛋白質、鎂以及維生素C。

富含鈣質的食物:芝麻、豆製品、乳製品、深綠色蔬菜、木耳、海藻、紫菜、蝦米、鮭魚、沙丁魚。

鉀:促進肌肉收縮



鉀具有抵消鈉的作用,能夠排除體內多餘鹽分、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並幫助控制體內液體、保持肌肉順利運作。營養師陳怡潔說明,鉀在身體內的分布範圍很大,最主要是在神經與肌肉中,若鉀離子的分布或濃度異常時,會影響神經訊息的傳遞及肌肉的收縮,嚴重時可能會造成肌肉痙攣。有些人運動後容易抽筋,也有可能是因運動過程中流失過多的鉀離子而造成。

富含鉀離子的食物:馬鈴薯、地瓜、豆類、蕈菇類、酪梨、菠菜、芹菜、香蕉、奇異果、番茄、柑橘類、香瓜、哈密瓜、葡萄柚、桃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長壽的琉球人
運動後聰明吃,加速減重
原來多年來我認為運動後的用餐容易被吸收
運動後何時吃?
糖尿病食疗2
痛風患者飲食大全(正體字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