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宝一开始尿地毯,后来居然尿茶杯,只因爸爸犯了一个错误

毋庸置疑,早期育教的主要阵地在家庭,早期育教的主角是孩子和父母。

我不赞同早教课程的讲法,因为一提“课程”两个字,几乎注定无法突破,至少也是难以完全突破课程模式的条条框框,而孩子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特点根本就不适合装进特定的模式去成长。早期育教可以叫作活动,也可以叫作游戏,对孩子来说活动和游戏才是适宜的好形式,对父母来说与孩子有效的交流和智慧的互动才是科学的早期育教。

在针对早期育教服务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研究的那些年,为了保证各项服务能够适应家庭实际,我们曾经选取了几十个家庭进行入户走访,深入采集父母的需求和问题,并后续跟踪服务的效用和效果。下面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在走访中见到的,因为生动和贴近家庭生活,引起过很多父母共鸣。

小宝的家在北京三环路边上的一个小区,小区不是很大,按照父母提供的地址和指引,我们很容易就找上了门。那是一套中等大小的三居室,进门后右手边是餐厅,餐厅接着厨房,左手边是客厅,客厅有20多平方米,三人沙发的前面一个中等大小的茶几,木地板上铺着一块不小的地毯,除了家具外,客厅里全是小宝的玩具,有小推车、积木桶、各种玩具车、大小不等的球等,看来这是小宝的主要游戏场所之一。三居室中还有一间儿童房,除了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到处也堆满了玩具,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看过小宝的生活游戏环境之后,我们落座在客厅沙发,妈妈搬了把餐椅坐在我们对面,姥姥在餐厅忙着沏茶倒水,两岁多的外孙围着姥姥转来转去。

姥姥很热心地将刚冲好的茶水端过来,逐一摆在我们面前,只听小宝妈妈指着其中一个茶杯转头说:“妈,您别给客人用这个茶杯呀!”姥姥道:“嗨,我都刷过了,得得。”一边说着一边拾起满杯的茶水,返回餐厅又重新倒了一杯。妈妈就着茶杯解释道:“不好意思,那个茶杯这几天被小不点儿当成尿壶了。”

“用茶杯当尿壶?”同行的老师立马来了兴致。“说起来既可气又好笑,是这么回事,”妈妈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您先看看我们这块地毯。”我们随着妈妈的手指向地下一看,这深蓝色暗花的地毯上有许多“地图印”。

“这都是小宝尿的?”同行的老师追问道。“可不是嘛。其实小不点儿还不到1岁半时大小便就知道叫人了,在我们院的孩子里应该算最早的,我们都特别骄傲,就上上星期,他在客厅可能是玩儿忘了,蹲在地毯上就给我来了一泡,”妈妈用手指着靠近沙发边上的地毯一角,“这不,就是这块儿,我们叫它第一张图。当时我跟姥姥都在,发现晚了就也没说什么,只是给小不点儿把裤子换了,然后我拉着他到一边玩儿,姥姥用抹布擦了老半天,当时想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晚上,他爸下班回来,姥姥就说起小不点儿画地图的事,结果他爸就把儿子揪过来,说‘臭小子,你干坏事了吧,我这么高级的纯毛地毯让你给毁了,是不是该打屁股’。我知道他也没真生气,闹着玩儿似的笑嘻嘻地啪啪拍了两下屁股,结果这小不点儿还挺美,主动撅起屁股,他爸就一边说打屁股一边又啪啪几下,这小东西还咯咯地乐……第二天坏事了,他明显是故意往地上尿,而且还不一次尿完,一泡尿换了三个地儿。

“晚上爸爸回来又一顿打屁股,当然一点儿都不重。我估计可能跟他爸打屁股有关系,孩子一点儿都不在乎,第三天接着来,这次他爸打完屁股拽着他到地毯上,特别严肃地说不许在地毯上尿尿,要不然会重重打屁股,跟着就加力啪地给了一下,小不点儿当时愣了一下,马上转身去拿地上的车,他爸就蹲下去陪他玩儿了会儿。第四天开始,我和姥姥无论谁在家都会紧盯着孩子,不让他往地上尿,就这样好了几天。”

听妈妈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一直注意观察小宝的反应,他时而到这边拿件玩具再回到旁边的餐厅跟姥姥玩儿,但显然他相当地留心着妈妈在讲什么。

“就大前天,他爸晚上又提起尿尿打屁股的事,说小子这几天表现不错,不淘气就不打屁股。我猜一定是爸爸反倒提醒他了,前天开始问题严重了,他虽然不再往地上尿了,但是往别处尿,什么洗脚盆、积木桶、垃圾桶,连我们给他熬粥用的小锅放地上都被他尿了,结果这回他爸是真生气了,也真的揍了他一顿,闹得那一晚上他都只赖着我,不找爸爸也不跟奶奶。

“就昨天小不点儿又变招了,我们一天都没发现什么情况,晚上他爸回来拿起茶几上的剩茶喝了一口,问我这茶放了什么,说味道不对,我接过茶杯闻闻,这小子哧溜一下跑里屋去了,我就知道是他往茶杯里尿尿了。但我当时没敢跟他爸直说,打个马虎眼就给倒了,私底下跟姥姥说了,得全面紧盯不放……就是刚才我让姥姥换的那个茶杯。”

妈妈一口气把故事讲完,示意我们喝点儿水,然后开始问我:“您来得太及时了,我又怕他爸知道了真打孩子,又怕控制不住小不点儿再惹祸,您快给指导指导吧。”看得出来,妈妈是有备而来,如果不先解决她的问题,恐怕后面我们要做的调查她也难有心情积极配合。

“其实,到处尿尿的事虽然没有那么普遍,但是类似的淘气现象还是非常常见的。”我先定个调,就是希望妈妈不要太过紧张,接下来我们一步一步地分析了事情演变的过程,特别是小宝在这个故事发展中的心路历程……“这么讲你们能认可吗?”我平静地问妈妈和姥姥。“您说得对,这一说我们就明白了。”妈妈和姥姥异口同声地回答。

通常,在提供具体的建议指导之前,我都是先要就事情的来由跟父母达成共识,然后再列举原则方法,这算是保证咨询指导有效性的经验之谈吧。面对这种情况,像爸爸那样的惩罚,就好比是洪水来了忙不迭地去堵,结果要么是堵不住,要么是堵住了这一头而水又流向那一头,闹不好还会把问题弄得更加复杂和棘手。

接下来主要采取三个原则:一是预防,二是淡化,三是鼓励。有时我还会根据父母的情况加上“限制”的原则。讲清楚原则之后,又举例说明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专家观点:

惩罚演变成变相的鼓励,不良行为越罚越严重

一般来说,对好的行为大家比较容易达成共识,比如孩子懂礼貌,讲卫生,吃饭好,爱整洁……都会被认可是好的;针对另外的行为则既会有共识也可能会有分歧,比如发脾气、打人、说脏话等容易被认定是不良行为,而好动、拆玩具、到处涂画等就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区分行为好与坏,父母自然会搬出自己的标准,这些标准有些来自社会规则,有些来自个人喜好,有些来自对孩子的认知和比较。规则不同,对行为的判断也会不同,有的父母把谦逊文雅看得很重要,若孩子与他人争执或挑起冲突就会被评判是不良行为,也有的父母喜好勇敢和积极竞争的表现,上述的行为不但不会被贴上“坏”标签,甚至还会加以赞赏。

有没有客观的标准可以检验出孩子的不良行为呢?简单而言,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被归为不良行为:

可能伤及自己或他人的健康或安全的行为;

严重违背社会公认行为规范的行为;

被父母明确告知和禁止但仍然出现的行为(行为本身不一定绝对不好,但漠视禁令的本身是有危险的)。

孩子对行为本身天然是不带偏见的,也就是在孩子眼里,行为本身最初并没有好坏之分,他们是通过行为的结果来进行评价的。孩子对行为结果的认识首先来自亲身体验,比如抢小朋友的玩具,如果总是大有收获,孩子就认定是好的;如果经常被人家反戈一击打败,孩子就知道这样的行为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其次,孩子还会通过重要他人的态度来评判行为,重要他人包括主要抚养人和孩子认同的权威,如果抢玩具总是被父母制止和训斥,他们就会把它归入不好的行为。假如亲身体验和父母的态度是一致的,孩子就很容易给行为定性,判断出行为或好或坏的性质;但当自身感受和父母态度相左的时候,他们就难免陷入两难的选择,比如吃糖很享受,但却总是遭到父母批评和禁止,这时候孩子就需要反复甄别,内心也不免会斗争一番。

无论行为好或者不好,不断地重复就会渐成习惯。行为的自我强化通常源自行为带来的利益的推动,比如孩子通过看书总是得到有趣的感受,他们就会喜欢上阅读;行为还会经由外部的反馈得到强化,比如孩子讲礼貌总是得到夸赞和奖励,他们就会养成讲礼貌的习惯,这个叫作正强化。

还有一种情形叫作负强化—为了避免遭到父母的训斥,孩子提醒自己每次游戏之后都会把玩具收拾整齐,这样也能够促进习惯的养成。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行为的自然重复,因为简单方便和易于实施,孩子也会不断重复某种行为。

相对而言,防止孩子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或许比起建立好习惯更加重要,尤其是在早期,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比较难于改变。限制不良的行为有一些通行的办法,包括转移、淡化、惩罚等。转移,是不让行为持续下去;淡化,是不给反馈从而让行为变得无聊和无趣;惩罚,是将负面结果与行为绑定从而逼迫孩子放弃。从父母的实践来看,转移常常不容易成功,淡化往往自己按捺不住,而惩罚则较难把控火候和尺度。

小宝的爸爸试图用惩罚的办法抑制孩子随处小便,但他起初的做法不仅没有带给小宝压力、损失或痛苦,反倒让小宝感到有趣和富有刺激,结果表面的惩罚演变成了变相的鼓励,正如妈妈所讲,似乎爸爸的做法起了相反的作用。后来爸爸的惩罚有了实质的内涵,遗憾的是因为前后未能保持一致,结果导致惩罚失效,小宝只是转了个弯子变换了手法,哪知其实换汤不换药,这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关,父母不该就此责备孩子。

要限制孩子的不良行为,除了前面讲过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以外,非常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应该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不可以摇摆不定;再有,就是每一位父母都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和标准对待孩子的行为,不能各自为政,更不能互相拆台,否则不仅难以控制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对于孩子社会性发展也会造成困惑,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作者冯国强系早教专家,现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脑潜能和玩教学具开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本文选自《冯国强0~6岁身心智发展实用全典》,2016年1月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超级爸爸获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刊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表明老打屁股孩子更淘气
16万被“打屁股”儿童数据提醒你:别打孩子屁股!
在国际不打小孩日,六六被打了。。。
打小孩屁股会引起性问题?不要轻易打孩子的屁股
日本明年立法禁止父母体罚孩子 打屁股、不给饭吃都违法
3天不打上房揭瓦,这种孩子到底该不该打?4条理由给你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