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暴力沟通》丨感情好不好,吵一架就知道


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

亲爱的小伙伴们,晚上好,今天是《非暴力沟通》共读的第六天。


非暴力沟通真的是一本可以帮助你有爱的好好说话的书,让你拥有善意的语言,当你开始运用它,你的善心会自然而然地流露。


弱弱的问你两个问题,非暴力沟通的前面两个精髓,你还记得吗?我们要如何才能准确把他表达出来呢?


你只需要记住这样的表达连词,把这些成为你的口头禅,充满爱意的表达将会自然流入。


这些词就是:


“我看见---”说出你的观察。


“这让我觉得---“说出你的感受。


接下来就要来到第三个精髓了,紧接着说: “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我需要----”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你已经来到了非暴力沟通的第三阶梯,说出具体的需要。这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在这里,你可以收获一个全新的世界。




昨天我们品读了第三章《区分事实和评论》,它的意义就是在于要让自己知道:


当我们使用了任何字眼去暗示别人是错误的,是有问题的时候,其实都是一种对我们自己以及他人内在生命的一种伤害。


不过你可能会问?什么是需要?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提及的需要,是什么需要?


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水和空气,需要吃饱穿暖,来维持生命安全,所以如果累了你就会需要找个地方休息,渴了你会拼命去找水喝。


维持两个人的人际关系,也会有需要。我们需要对方接纳你,欣赏你,体贴你,尊重你,支持你等等,我们有好多需要来维持双方情感的安全。


我想问你,渴了你会找水喝好让自己解渴,可是当你有了强烈的内在需求,你有跟对方清晰的表达过吗?


与不带评论的观察一样,与说出具体的感受一样,在说出自己的需求的时候,我们也会有类似的障碍,因为这不是我们人习以为常的习惯。


打开这本书的第53页,我想为你讲述讲解这一段,标题叫作《难以承受的痛苦》。




其实传统的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的需要,我们总是会践行一个成语叫“忍辱负重”。


特别是很多的女性朋友,传统文化告诉你要更多的学会自我牺牲,你要多付出,要暂时忽视个人的需要。


马歇尔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很多的女性朋友工作辛苦,回到家里都要做饭洗碗,但是很多人都不敢说出她的需求“我累坏了,我晚上想休息”。


取而代之的都会开始不断的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我一整天都没有休息过,我把衣服都洗了,我还准备了午餐和晚餐,我做了这个做了哪个。”


用这种不太明确的语言来表露自己的心声,但是你会发现别人并不理解你。


如果你不看重你自己的需要,那么别人也可能不会看重你的全部,如果直接说出需要,就有可能获得对方积极的反应。


马歇尔继续讲了他母亲的故事。


有一次他的妈妈也作为听众来参与她的培训,讲到一半,他忽然发现妈妈不开心的离开了,回来的时候脸色苍白,然后向大家分享了她小时侯的记忆。


马歇尔的妈妈小时侯家里很穷,不敢向父母索取任何东西,因为只要有这种念想,哥哥姐姐就会教训他“家里这么穷,怎么还这么贪心,你以为家里只有一个人。”于是她总是不敢说她需要什么。


有一次她的妹妹因为做了阑尾炎手术,所以家里人给了妹妹一个钱包作为安慰。此时此刻,马歇尔的妈妈多么想要这样一个漂亮的钱包。


但是她丝毫不敢讲,为了要到这个钱包,只能同样假装肚子痛,妈妈只带着她到处看医生,医生没有办法做出诊断,于是也把她的烂尾也切了,最后她如愿以偿获得了一个同样的钱包,这个代价真的有点大。


手术结束后,护士来到了病房来检查她的体温,让她咬着一个温度计,没有办法说话。


就在这个时候,她的妈妈竟然把钱包递给护士看,护士很惊讶说“嗯?这是要给我的吗?谢谢“拿着钱包就走了。


妈妈也傻了,但是妈妈也不知道要怎么告诉那位护士,她不敢说”我不是这个意思,请把钱包还给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会是多么痛苦。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小时侯,我小时侯并没有近视,视力非常好,但是非常羡慕那些带眼镜的同学,觉戴着一个眼镜真的很好看。


所以我开始千方百计的在家里装自己是近视眼,开始模仿那些近视的人眯着眼睛看电视,看书写作业的时候假装要凑的非常近,妈妈带我去检查,医生说我并没有近视。


回来的路上我哭了一路。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可笑,那个小时侯的我,我的需求是什么?


或许不是那个眼镜,是需要父母不要工作总是那么忙,我需要被关注。这才是这件事情的真相。


在这里我要与你分享一个观点,好的表达有很多的标准。


我认为,最好的标准就是要让它竭尽所能的接近真相:事实的真相,感受的真相,需求的真相。


之前我们总是会喜欢那种带着主观偏见的评价让对方一下子就激动,总是会喜欢用用暗示性的语言让别人猜看不到我们真正的需求,真的很不可取。


有些人经常问我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有时候会控制不住的生气想说他几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这件事情的本质其实是你有一种需要,希望对方变好,不过这有一个大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大多数人不愿意从自己的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在不顺心的时候,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直接的去批评他,而不去告诉他你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总是喜欢用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常常就会反击辩解或者很不情愿,根本没有办法收到效果。


如果孩子把衣服扔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会说她是懒虫。


你为什么会生气?你的需求就是在于让他可以尝试着把衣服自己整理好。这个是你的需求,你为什么不直截了当的说呢?


马歇尔博士在书上说:


“不幸的是,我发现极少有人善于表达它的需要,相反对于批评,侮辱之类的沟通倒是很在行,而这些沟通方式让人与人迅速产生了隔阂。结果原本可以轻易解决的冲突也变的无法解决了。“


是啊,当我们开始了争论,我们总是喜欢去在乎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我们应该表达各自的需要,因为是你们各自的需要还依旧存在,才发起了这样一场沟通。如果没有这个需要,或许你们根本就不会探讨这个问题。


所以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去说出需要呢,说出你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呢?




翻开这本书的第52页,马歇尔为我整理一些可以用来清晰的表达需要的词汇。


一旦你能主动的开始谈论需要,而不去指责对方,我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需要。


接下来我们与你分享的是,我们不仅要自己说出需要,也要引导别人说出她的需要。善于问对方这样一个问题“你的需要是什么?”


别人气急败坏的一直跟你絮絮叨叨,你只需要淡定下来,反问他“你刚刚说了那么多,那你需要我做些什么呢。”


让我们总结一下吧,凡是有沟通,就是有需要,需要被满足,危机便化解


当你开始对一件事情愤怒的时候,记得慢下来,别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对别人的评价,转而把关注点放在你的需求,问自己为什么会愤怒,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你为什么会对爱人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很晚迟迟不归而愤怒,不是因为他迟迟不归这个行为,而是因为你有一个安全感的需求。为什么不把这些告诉对方呢?


今天的领读就到这里,我想再为你重复这句话:


“凡是有沟通,就是有需要,需要被满足,危机便化解。”


你愿意和我们一起来培养表达需要的能力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长】马歇尔博士谈《非暴力沟通》,一起学习成长!
理解和尊重对方的立场,非暴力沟通实战应用
《非暴力沟通》由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编著 他认为,用非暴力沟通
读书笔记vol.1《非暴力沟通》:“怼天怼地对空气”这事儿,咱别干了!
夫妻间的沟通很重要,而爱,就是沟通最好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的精华都在这里,看了讲话有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