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公山记

石公山记

(2015-05-20 10:56:19)

年轻时,每每路过上海人民广场东边的中国旅行社,眼球总会被橱窗中几幅精美的风景照吸引,那幅登峰造极的黄山天都峰巨照给人的震撼自不必多说,就是静静地安放在一角的那幅太湖水榭图,也可足让我入迷好久。技艺高超的摄影师利用黄昏暗淡的棕黑色调,让画面显示微风使太湖微微涌起一轮轮涟漪轻轻舔漾着湖岸。我当时不知道这座线条简洁的水榭位于太湖的那个位置,只觉得伫立湖边三面临水的它,在一波波自远至近的涟漪间显得格外静美安逸,自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摘自专业摄影师的作品)
 后来得知,此美丽水榭位于苏州西山岛的石公山湖畔。

这,真是一个令我神往的地方啊。
然而,尽管秀色可人的苏州离上海近在咫尺,我至今去的次数却并不多。而且,因为西山岛远远的独处一隅,石公山似乎总像蓬莱仙岛那样遥不可及。但,只要是心中神往之地,只要动了心,只要自己“许可”,那么,什麽距离都应该不是“问题”。正所谓“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五月初的一天,风和日丽,春色盎然,巴士一路风尘,开上西山岛。太湖竟难得地空气净明,远山和岛屿轮廓清晰可辨。
我终于来到了石公山。
石公山不高亦不大,山体最高处也不过海拔四十九米;整个石公山景区仅不足25万平米。但“麻雀虽小,五脏六腑俱全”,凡风景名胜区该有的,石公山几乎全有。但见满山苍翠,花草葱茏,巉崖和巧石天然浑成;小小景区内曲径处处通幽,山涧与古桥相映成趣;亭榭楼阁依山傍湖精心布局,更有古寺和佛教洞天香烟氤氲,传出阵阵钟鼓梵呗之声;而景区如一半岛嵌入太湖,三面尽是碧波万顷,极目均为水天相连,令人心旷神怡。

石公山之山名来历,源自山右本来挺立着的两块人形太湖奇石,称“石公”和“石婆”,差肩相守,似眺望着茫茫太湖,苦思着嫁到对岸东山的大姑小姑。可惜,历代战火和风吹雨淋都未曾伤及的“石公”“石婆”,传至1975年,千年风景胜地石公山竟荒唐地沦为采石场,“石公”和“石婆”也不幸砸成碎片,卖到不知何处当了铺路石。从此之后,此山再无“石公”身影,游人惟能听听昔日美丽的传说,却再也享受不到与“石公”“石婆”合影留念的乐趣了。

(石公山景区外的马路即景)

(石公山景区大门)
石公山普通门票为50元。每天开放时间为8时到16时半。因慕此为古今吴中文豪必到之处,游人如织。
进大门,一般游客多从右边游道登山。首先入目的当是石柱石顶筑就的橘香亭。此亭“原汁原味”,朴质无华,但只要留意左近山坡,就会发现橘林层层,如果是秋冬来临,则当会真正感受橘香四溢的氛围。“浸月冷波千顷雪,苞霜新橘成株金”,这也许就是古人对橘香亭的浪漫写照。

(橘香亭)

(山道)
 过橘香亭前行,即可见茫茫太湖之碧波浩渺。太湖广而不深,大部湖底仅不及2米,湖底淤泥较易受风浪影响起伏沉降,故无风平静时,湖水清澄发绿;而起风涌浪之际,湖水则微微泛黄。今日陆上几乎无风,湖边则明显风大,几乎吹落游人所戴之遮阳帽。
此处向西眺望,可见远处之西山明月古村。

(石公山西眺)

(奇石嶙峋,曲径通幽)



(御墨亭)
真正的御墨亭本应该是在包山禅寺的,石公山从来没有皇帝到驾或御笔题字的记录。相传清顺治年间,西山显庆禅寺(包山寺)主持山晓大和尚,应召进京主持顺治帝为董鄂妃葬礼而举行的佛事活动,受顺治赐御书“敬佛”二字,带回寺中,作为镇山之宝;光绪年间,因显庆寺衰落,西山的地方官太湖厅甪头司巡检暴式昭为保存古迹,将“敬佛”御笔刻于石碑,并移置石公山石公寺印月庵。1983年新建御墨亭,专供此碑。
不远处,能见到石公山的第一座山洞——归云洞。



(归云洞)
归云洞本是古代释家洞天,洞内刻有明代精美的送子观音石像,原先洞内洞外山壁上满布文字雕刻,可惜文革时悉数被毁。现在的“归云洞”题字是今人所为,观音像也是新刻的。归云洞更像是一座石窟,不大也不深,但外观之,巨石凌空垂悬,状如飞云,颇有点气象。




(烟雨山房)
烟雨山房有对联“涧雪压松多偃仰,岩泉滴石久玲珑”,系录自史可法诗,李一氓书。


(海灯法师陈列馆)


(浮玉北堂)
浮玉北堂本为山上石公庵接待香客之处,原是释家居士捐建。石公庵早已不复存在,北堂后存有大殿遗址。现重修浮玉北堂以现当年胜景。这里地处半山腰,观湖赏山,赏心悦目,有道是“眼豁湖山真面目,气吞吴越最精华”。再向前向上可达来鹤亭,向右则有小径通山下三面临水的小小水榭。那正是我心仪的太湖雅境所在。
细找水榭之来历芳名,有一说法,海灯法师1987年重游石公山时,曾为水榭题名“超然物外”。站在水榭平台上面对空茫辽渺的湖面和净明深邃的蓝天,这倒也颇有看破红尘,置身世外的意境。



(俯瞰曾让我梦系廻想的太湖水榭)

(印月廊)
眼前短短一段印月廊,却是石公山景区唯一留存的真正古迹。原来,文革时,整个景区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古迹几乎毁灭殆尽。更有傻逼提议把石公山改作采石场,竟然得到响应并付之行动,随之开山炸石,上演了一出“愚公移山”,真的铲平了几座小山丘。那些古洞,精美的石刻字画雕塑一概扫除,还被用作储存炸药。亏得当时此廊没有文字廊匾之类“炫耀”,“扫四旧”的傻逼们所以没把它当回事,得以孓留。今天人们看到的石公山“古建筑”,十有八九都是重建或新建之物,或是异地移建而来,印月廊显得格外弥足珍贵。
印月廊的“古老”,可以追溯到春秋。据说吴王夫差得到西施后,就变得少问国政,喜爱带着西施到处游玩。石公山成了这位昏君携美女常来赏月的地方,故有“印月廊”之称。

(断山亭和来鹤亭)
石公山比较有气势的,当数断山亭和来鹤亭一带断崖山岗。细细看来,这里确实是一幅幽美的风景画。这奇特的山石和断崖让石公山显得比实际高度高了不少。许多恐高的人竟以为登上来鹤亭会很吃力,殊不知其实只有几十级石阶而已。游客无不在此摄影留念。
那较小的四方亭为断山亭,石柱上刻有“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之对联,出自明大学士王鏊《归省过太湖》诗:“十年尘土面,一洗向清流。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落霞渔浦晚,斜日桔林秋。信美仍吾土,如何不少留。”
来鹤亭始建于北宋,据宋代范成大的《吴郡志》记载,信安郡王孟忠厚以西山黄桔酿酒,美其名曰“洞庭春色”,苏东坡饮后十分喜爱,专门写了一篇《“洞庭春色”赋》,使“洞庭春色”酒闻名一时。信安郡王为感谢苏东坡,在石公山上为苏东坡建此亭,在建亭时恰好有群鹤“从杭州西湖放鹤亭飞来”,众人大异,故为亭起名“来鹤”。
遗憾的是,苏州现在已没有洞庭春色酒可饮了。因为有与湖南洞庭湖重名之嫌,苏州的西洞庭山和东洞庭山已简称西山和东山多年。但近年橘子滞销,苏州人是否可以重拾古人经典,让宋代的洞庭春色酒重放异香呢?





(石公山水榭近景)
那座镶嵌在太湖中“超然物外”的小水榭我是一定要亲临一下的。大多数游人似乎并不在意这座水榭,他们不愿离开山腰那条游道下去登临一回,只是远远地张望。在他们看来,波光滟影的太湖才是主角,欣赏辽阔壮美的湖景远比注意这座小小水榭来得有趣。于是,这座空荡荡的水榭一时成了我一个人的水榭啦。




(在水榭上看石公山)

(在水榭上看太湖)

(湖边的小荷似浮萍般随波荡漾。)



(湖畔湿地和原生太湖石)



游罢水榭,再上山腰小道。
不远处,是石公山的“一线天”奇景。这道看似天然浑成的石缝居然也是由能工巧匠按山势地形凿山劈缝新造就的。原先石公山的确是有天然的一线天奇景的,但不在现址,而在石公山之东南小山峰之间。75年,随着愚不可及的石公山采石场的连连爆破声响,古老的一线天名胜随同那几座湖畔奇岩玲珑的小山峰及“石公石婆”一齐灰飞烟灭,化作一堆堆廉价的碎石装船运走远方,至今令人唏嘘不已。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从前的老游客留下的石公山老照片,是否还可以让我们一睹石公山原一线天和石公石婆原先的芳容。

(显然是别处移来的古贞节石牌坊)


(移影桥)

(利用桥下山涧砌筑的石梯)

山岩,袒露着自然之美。春风和熙,端的是“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在移影桥上看太湖)

(遥望附近的大山岛)
接下去,来到了夕光洞。远远看,像一扇矩形门洞。洞外石壁完全被绿油油的爬山虎占据。此洞内怪石犬牙交错,被人们根据各种形状起了想象中的各式东西的名称,什麽倒挂的宝塔之类。但在我看来,没有一件对得上号的。洞里就是那么一堆乱石而已。

(夕光洞远照)


(游客好奇地探望山洞)


(洞壁上有两个透光的小洞)
石公山有一处石景唤作“云梯”,据称高约30米左右(实地目测好像没有那么高)。陡峭的山石上似乎有梯级一样的突出,不知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采石时形成的。据说当年海灯大和尚来到此地,二话不说,施展轻功,身如飞燕,瞬间就顺着“云梯”登上了崖顶,一时传为美谈。不过,现在世上善于攀登的“蜘蛛人”越来越多,像这种“云梯”级别的石崖,在他们眼里,实在是小菜一碟。普通人但凡身手矫健,只要胆大心细,我看都能登得上去。当然,老头和小孩就别凑这个热闹了。

(云梯)

(览曦亭。这儿曾是日月双照名胜所在地。)

(传说中的日月双照湖景位置)
每年农历九月十三,傍晚时刻在此处可以欣赏到“日月同观”的天象奇景。即日落和月升同时展现,景象不同凡响。但届时石公山景区大门是否还让游客进入?景区内是否允许游人滞留?

(湖中一座开发不久的时髦旅游小岛——情人岛。)

(两艘交会的游艇)

(下山即是明月坡)

(远望像个大大的溜冰场)

(回廊)

(建在悬崖上的连云亭)



(简约的明月坡介绍文字)
据《苏州府志》记载,古代吴王曾携西施在此赏月,故名明月坡,为古吴遗迹。每当明月之夜,小憩于此,听湖水波涛击石,看湖面月光闪烁,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西山著名胜景之一“石公秋月”,为西山古八景之首。不过,从前石公山是没有围墙的,任何人都可自由出入,现在的“石公秋月”可不是随随便便能欣赏到的。“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每天十六时半一到,50元价格的门票即告失效,游客只能乖乖走出景区大门。
现在的明月坡大得像个广场,足可容纳万人集会。根据古书记载,古代的明月坡只是山间可以让文人雅士摆上八桌酒席赏月的小平坡而已。眼前这块“大坪”,实际上是“当代愚公”开山的战果,胡乱采石搬走了本来天造地设的峰麓奇石,留下了了这块光秃秃的显眼遗痕。愚公移山是为了开出一条通向外部世界的坦路,而傻逼采石于石公山则是毁坏了家乡优美的风水。现在,石公山主峰仍存,太湖水涛声依旧,遗憾的是石公石婆已永远一去不复回了。从卫星图上看石公山,过大的明月坡就像一块显眼的光秃秃的伤疤。
但愿人才辈出的姑苏后人能召集一些学者巧匠,要么塑造一座传世的石公石婆石刻雕像,要么根据旧照片恢复原形奇石于太湖之滨。没有石公石婆的石公山,总让人感觉一丝惆怅。

(赏月亭)

(上世纪疯狂采石后残留的岩基,说不定这里真是从前石公石婆伫立的地方。)

(五月,湖中小荷才露尖尖角)






(石公寺辑景)

(苍山巉岩作屏风的石公寺僧寮)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远方来的游人看着太湖水出神)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太湖水,浪打浪。太湖岸边好风光。太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

回望石公山,感叹一番“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草地)
(荷花池)


(花冠石)

(小路边的蔷薇花)

(山石上的蔓草)
过花冠石景点,便又回到大门处。
出门,可以逛逛石公山小镇的街市,感受一回西山岛上的人情风物。

石公山景区旁饮食店极多,吃饭很方便,且不贵。这与国内大多数景区物价奇贵的现象大不相同。进店吃点心时,我亲见店家招呼客人品尝太湖三白之一的白水鱼。鲜活的一条颇大的鱼,当场烧好仅售24元。据称,同样这一份菜,市区饭店要卖到40-60元!著名的银鱼炒蛋,满满一盆也只要24元。这里真是馋虫们的福地。
整个西山岛,到处都有酒店、旅馆和“农家乐”,石公山一带亦不例外。
将来国人会同发达国家一样,每年找一个风景地悠悠地休假一段日子,西山岛必定是一个理想优选之地。

(晒晒彩虹饮食店的价目表)

(吃一碗雪菜肉丝面)
但马路摊贩的商品价格则很难把握。这里流行漫天开价随地还价和以次充好,游客稍不小心就会吃进高价货和水货。所以,不懂一点当地行情的游客,最好多看少动。比如苏州西山岛虽盛产水果,价格却出奇的高。大多农产品比起上海来,一点也不便宜。蜂蜜大多是掺假的次货,却冒充“时鲜枇杷蜜”向不识货的游客极力推销。



(马路摊贩和各种土产)

(石公山码头)
石公山大门之北不远有很新的石公山码头,经营水上旅游。因为采用现代化高速游艇,所以船票价格不菲。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船游客数量的增长足以支撑游船公司的生意。细看水上游项目表,花样还真不少。


至此才晓得,石公山上所见之小岛,乃桃花岛和情人岛。当然,这都是当代的时髦产物,古时是不存在的。

(石公山码头港湾和防波堤。水平线彼岸是太湖东山。)

在石公山大门之西的停车场看石公山,只是郁郁葱葱的满山林木遮蔽下的一个普通小山包而已。

一五年五月十日游。此记。


(石公山地理位置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南行 地质公园石公山
登石公山,眺望太湖美景
姑苏城外故事多
(原创)太湖洞庭西山行(中)---湖山篇
姑 苏 · 石 公 秋 月
​七律别太湖西山[七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