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一位领导朋友写的序(随笔)

  《好风景其实就在路上》(随笔)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这是一个冬日的早晨,窗外,阳光明亮。我正在看书,电话响,是陈恩德先生。他说:我的书,已经编辑完备,分为5个部分。他简单介绍了5部分的内容。之后,他又说:我想请你给我写个序。我说:这个,恐怕不大合适吧?他说:这有啥不合适的。我就是想请个文化名人,你是省作协会员、市作协副主席,还是市县两级政协委员。我说:这些头衔,都是朋友们帮衬。他说:我跟你,谁跟谁啊,你就不了谦虚了。我说:你的序,我觉得要么你自己写,要么你找个官位高的人给你写。我一介平民,给你的书写序,从哪方面说,也不对头啊!他说:官位高的人,肯定有,我不想让他们写。也有人玩笑,要给我写,我婉拒了。我的书,又不是正式出版,我就是自费印一些,送给亲朋好友们看。我说:这个,你是不是能再考虑一下呢!他说:既然给你打电话,我就考虑好了。当然,如果你实在不感兴趣,就不麻烦了。我说:按理,你安顿的事,我必须做。这样吧,你的书,有纸质稿吧?如果有,你给我带过来,我看一下,找点儿感觉。我尽全力,至于写出来,你能不能看上,用不用,就是你的事了。他说:你把邮箱发过来,我先把电子版发过去!

  晚上编《胡杨》的稿子,进邮箱,看到了恩德先生的稿子,点进去,很大,是图片文件。下载,花了不少时间。还好,我的电脑,能打开,是排版稿。粗略看了下,有前言,有后记。仔细阅读前言,他对出书目的,交待得很清楚。并对5个部分,进行了阐述。我突然觉得,他让我写这个序,有些多余。看着看着,对他的书名,产生了点想法。他的书,名为《心声与足迹》,我觉得,这两个词儿,应该倒过来好。早到办公室,打他电话,很快接通。我说了自己的建议,他说也考虑过了,可以再斟酌一下。我说:你有了前言,就不用我写了。他说:骨子里,我对文化有一种莫名的敬重,找你,也是这个意思。我说:文章我写,我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

  和恩德先生相识,还是他在民勤当副县长时。某一日,我们校长电话,说你来我办公室。去了,才知道,是恩德先生要找我。第一次有这么大的官找我,实在有些诚惶诚恐。县政府大楼,我可从来没上去过。当我在楼道里轻手轻脚时,心里还是很胆怯。然而,在他办公室里,我竟然发现,原来他是个非常好说话的人。他找我,就是让我参与编辑《民勤民俗风情》。那本书,在他主持下,进展很快。书编成后,我希望他作序。他让我执笔,我写出来,他却说高度不够。后来,他亲自动手了,让人耳目一新。跟文化局的领导说起这事,珍文局长说:你以为呢,陈县长人家也是耍哈笔杆子的。这本书出来,有人曾当着我的面说:这是第一本能完整体现民勤民俗风情的书。

  正式读恩德先生的文章,是他的《南洋纪行》。有一次跟他闲聊,他提起了这些文字。我说能不能发表出来,让大家分享。他说我写是写了,还没想到发表。终于,这些文字在《武威报》上出现了。读之,才发现,他的文笔是很好的。这些文字,后来我在《甘肃日报》也读到了。我觉得,他对语言,有一种很敏锐的领悟力。

  知道恩德先生出书,是一次偶然。那是一个下午,我在小区巷子口碰上了他,跟他喧了一会儿。他说:工作之余,写了一些诗歌。不过,我的诗歌,其实是不能算诗歌的,至多也是顺口溜。有人建议,让我出个集子,我很犹豫。我想把我的诗,打印出来,让你看看,不知道你有没时间?我说:只要你打出来,我就看。然而,他的这个说法,始终没能兑现。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在武威,不方便跟我联系。后来我到武威开政协会,几次遇到他,他都这样说。谈起诗歌,他总说他的诗,不合平仄。我说:传统诗,不过是个形式,现代人完全可以旧瓶装新酒。不合平仄,只要意境好,能押大致相同的韵就行了。这样的诗,我也写了不少。

  本来说好了,他书稿的纸质版,要托人带过来的。那天,我从天盛公司采风回来,刚要休息,他打电话来,说已经到民勤,一会儿过来。在家里,和他喧了一阵。他说了他出书的想法,还建议我,也抓紧时间出一本,希望我站在成果之上创造成果,不要压着成果创造成果。跟他说起他的人生,才了解了他的官路历程。送走了恩德先生,我就翻他的书。这么厚的一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他的自叙,篇幅极大。要我看,就是自传。琢磨了下,这本书,抓紧时间翻,也得一个礼拜。不过,既然答应了他的事,就要做好。自叙开头,他写的是小时候的生活。尽管他年龄比我大,可都是乡村人,那些生活场景,读着很熟悉,也很亲切。

  坦率地说,他自叙里的文字,并不以描写取胜,尤其是写到他的官场之路。然而,毕竟是亲身感受,条理却很清晰。正如他说所说:我是怎么做的,就是怎么写的。我不用散文笔法,只是以记实为主。这部分文字里,自己的生活除外,更多的是对一个时代的折射。它让我看到的,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是一个勇于进取的人,一个诚实可信的人。尽管他也调侃,他当官,绝大多数时间被称为领导干部,却很少离开过一个副字。他的家书,让人想到杜甫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时代,虽然没了烽火,但家书的价值,不何小觑。他在这一辑里,写自己家乡,写爷爷奶奶,写父亲母亲,写妻子儿女,写他对子女的教诲,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一个有责任的男人形象。是节文字,感情饱满。他的家庭是幸福的,他的人生是成功的。他的政论,选的不多,都是在各类刊物发表了的。他当过政研室主任,写这些东西,自然得心应手。这些文字,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在当时,能发表出去,那就绝对有它存在的价值。反过来想,材料能写到这份上,领导能不刮目相看!

  和恩德先生谈论他的游记,他说:我的游记,自我感觉还行,除了《旅欧日记》,别的,都发表了。我说:你的《南洋纪行》,我读过。《旅欧日记》,一定不错。他说:这个,本来也能发的,由于某种原因,我压下了。我随手翻了阵,说:天天都记,不太容易。他说:出国那些日子,大部分时间,花到做记录上了。欧洲诸国,我只是从地理书上了解过。读《旅欧日记》,他的介绍,很详细。一路下来,我似乎也到欧洲走了一趟。日记中引用了不少资料,看得出,他为了写这个,花费了不少心血。读过之后,不觉在想,若我们的官员,出国考察,都能像他一样,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该多好啊!可惜太多人,只会游山玩水。

  恩德先生的诗,在他的集子里,占的篇幅还不少。先生为诗,有古体诗,有长短句,有现代诗。他的诗,不重形式,只看内容。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作为一个官员,闲暇之余,能有此爱好,实属难得。读他的诗,总觉得他的心态很阳光,他的人生取向很积极,绝非无病呻吟之辞可能比。在此,顺便说一句,恩德先生为官,我不能评价。因为我这个人,从来就是闲云野鹤的心态。政治上不求进步,也就与官走得远。在他之前,我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县教育局长。那还是因为调动工作,有人引着去的。他指定由我来编《民勤民俗风情》,这是我第一次单独与官员打交道。也由于这本书,我在学校里的处境,有了一些改善。

  读恩德先生的书,突然想到了一篇文章中的句子:季节的转角处,觅一处静好,将心停靠。指上的光阴,静默不语;心上的阳光,与爱同在。流年,安之若素;记忆,温暖而绵长。若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无论繁华与落寂,都是过眼烟云,留下的是看风景的心情,有时候,让我们念念不忘的,也仅仅只是路过的风景。他的书,让我深受启发:人生的路,可以是笔直的大路,也会有纵横交错的小路;会经历风霜雪雨,也会有艳阳高照;会邂逅花的灿烂,也会有枯黄的凋零;会有细水长流的陪伴,也会有物是人非的薄凉;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也会有不得不别的风景;会有曲折多险的阻挠,也会有柳暗花明的转机;会有世事纷扰的困惑,也会有对未来的憧憬。

  恩德先生已经正式退了。他的书,也要正式和读者见面了。在此有几句话,送给他:光与影交错的瞬间,总有些欣喜,如手指轻轻拈起蝴蝶的羽翼,触手可及。盈一份感悟,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轨迹,以心态如菊的方式,微笑着和过往说别离,做时光最从容的过客。因为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作者介绍

  

  刘新吾:中学高级教师。自由写作者。省作协会员。在市县内,有几枚头衔,比如说主席、副主席、副会长、副社长、副主编之类。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不过,后面这些,都是临时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世镗先生自叙诗
自叙文 + 读书随笔(五)
《诗总闻》二十卷(内府藏本)
书家必看的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清代笔记稀见骈文序跋:印雪轩随笔序
6+1读书民刊新目录|读书民刊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