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文脉与文明多样性

——城市文脉的一个本真性问题

我国城市化已高速推进了近20年。在席卷全国的空间拓展、大拆大建中,中国城市、城市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成就与问题交织的快速城市化,面对承载人们综合记忆、具有综合功能的诸多传统建筑、历史街区、生活样态、城市记忆等的不断消失,人们日益发现:城市化应该是一个创新与传承相统一的过程;一个不重视文脉传承延续的城市很难良性可持续;一个没有自身文脉特色的城市在竞争中很难形成具有比较优势;一个没有合理文脉的城市不会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一个可阅读的城市、一个人文与生态兼备的城市。文脉是标示城市特点的重要变量。文脉承载着历史,展开于现实,并通达未来。城市文脉与文明多样性内在关联。确认文脉的本真特质,厘清文脉营建中的可能问题,把握文脉营建的基本原则,对于城市社会的合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文脉是一种通达性的人文空间

文脉是空间与人文的统一。文脉往往具体呈现、对象化为某种空间,或为某个建筑、某个院落,或为某段城墙、某片街区、某个地点,等等。但不管文脉的具体形态或空间呈现方式如何,其本真内容都是这些空间对象所承载的人性底蕴、文化基因、社会内涵。作为文脉的空间之所以成为文脉,是因为这些相对稀缺的历史建筑、街区、地点等,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当下的非当下性,可以让人们穿越时空,让人们在体验、情感、理性等层面开启、确认自身存在的总体性、可能性、超越性。也就是说,文脉在具有历史性同时,也深具当下性、未来性。文脉是一种穿越性、超越性、通达性存在,一种贯通过去、现实与未来,打通自我、群体与世界的人文空间、城市故事。

一座有良好文脉的城市,恰如一篇好的文章。一篇好的文章,需要观点鲜明、文献充实、线索清晰、让人思考、给人启发。一座好的城市也是如此。多种空间布局清晰,多样历史建筑星落其中,天际线错落有致;人们聚集其中,可以快节奏工作也可以漫步沉思,可以热闹相聚也可以安静独处。这样的城市,也就是有文脉感、通达感的城市。正如好的文章各有特点,不同的城市其文脉也是各有特色。在理想的意义上,有多少种城市,就有多少类城市文脉,每座城市都应该生成有自身特色与个性的城市样态、城市肌理、城市故事、城市灵性、城市文脉。城市文脉深具区域与文明多样性。

一座有良好文脉的城市,又如一个健康的肌体。雅各布斯借用生物学的概念,认为城市是一种复杂有序性存在、文化生命存在。一个好的肌体,一个健康的人,是体格与精神全面健康的人。人的身心健康,既与遗传、基因有关,更与后天的社会教化与自我规训有关,是个体与社会进行自觉营建的过程性结果,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不同的基因加上不同的肌体训练方式会创造不同样态的健康肌体,具有不同起源与发展经历的城市,也会形成不同样态的城市特色、城市文脉。所谓城市文脉也就是城市在其起源、变迁、演进过程中所积累、留存,并以文化空间等形式呈现的城市基因、城市特色。城市文脉具有起源与变迁意义上的文明多样性。

一座有良好文脉的城市,更如一首好的音乐。列斐伏尔把城市比作音乐。好的音乐必然有和谐的韵律。有文脉感的城市一定是有韵律的城市:不同时期的多样建筑,不同种类的植物,不同区域与背景的人群,不同样式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聚集在同一个空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激发、相互支持,汇成一曲总体和谐的文明乐章、城市乐章。在这个意义上,城市文脉也就是多样文明要素和谐互动的线索、肌理、节奏。正如音乐有不同类型,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韵律,不同的城市或区域其韵律、文脉也会各有特色。对现代大都市而言,其文脉往往具有非唯一性、多样性。能否包容、融合多样社会群落所营建的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城市故事、城市文脉,对现代大都市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管是把城市比做文章、肌体还是音乐,文脉说到底是一种“人脉”,是不同类型的人群以城市为场域所营建、传承的具体文化空间、多样城市故事。城市文脉是人以文化空间、城市故事等方式建构身份归属、确认自身存在的重要方式。城市文脉是一种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可能性、通达性存在,具有情感、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综合效用。

二、城市文脉保护与营建中的几个问题

重视城市文脉,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标示着城市化开始从粗放推进进入精细发展的阶段。作为一种通达性存在,城市文脉具有深刻的文明多样性。理解与营建城市文脉尤其需要自觉的多样性思绪、共在性思维、总体性思维。目前的城市文脉营建,可能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1.文脉保护的博物馆化。博物馆是呈现文脉的重要方式。但传承文脉的根本方式不是建博物馆。把文脉保护等同于建各类博物馆化,其问题在于:忽视了文脉的整体性与当下未来性,把营建文脉等于回归过去甚至守旧;忽视了文脉的过程性,把文脉理解为固化的物理空间;忽视了文脉的多样性,把文脉等同于某些文物或旧建筑。其实,城市文脉不是固化的过去,而是内涵于、贯通于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文脉是合理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本身。

以名人故居为例。诸多名人故居当然是传承文脉的重要载体。但那些曾经在此居住的名人的生活与故事才是文脉的更重要内容。名人故居的更好存续方式,是这些故居作为当下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仍然有人生活、有人工作,既讲述、传承过去的故事,也在生成新的文化、新的故事。城市文脉在本质上是一种有文化底蕴、文明内涵的绵延、持续的城市生活。以博物馆这种相对单一的方式传承城市文脉,其结果是可能营建了一种没有生命的形式化的文脉,而不是有生命与灵性的文脉本身。

2.文脉营建的房地产化。反思城市史,商业是城市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动因,财商文化是城市文脉的重要构成。把文脉与房地产等经济活动相结合,借助商业和资本的力量营建、保护文脉,对城市文脉的保护与营建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把文脉保护等同于搞房地产,或者把保护文脉作为搞房地产的借口,则可能导致文脉传承的异化、片面、抽象,甚至导致文脉的破坏与丧失。

在人们日益注重地产的文化含量、文化价值的今天,如果房地产的开发与运行主体,没有自觉的文化意识、文脉意识,则其所进行地产开放与经营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风险。比如,在有重大历史问题的人物曾经居住的区域周边开发的楼盘,其升值空间往往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即使从房地产本身而言,它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商业行为,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树立自觉的文脉选择与文脉营建意识,对城市经济、房地产本身的良性发展,具有基础意义。

3.文脉传承的精英化。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集,现代城市日益成为诸多异质人群都可以找到自身归属与文脉、实现自身权利的包容性存在。但在现实的文脉营建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保护、传承精英阶层的文化空间、城市故事。这实际是把文脉传承、文脉营建等同于维护特定精英的城市权,把文脉感等同于精英感,把文脉的主体等同于特定的精英。在文脉保护的背后,其实是城市权如何配置的问题,是具有不同的地缘、财富、语言、宗教等背景的人群的城市权如何配置的问题。

精英是文脉的重要营建与传承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城市权的总体平衡,是所有类型的城市主体都可能拥有相对平等的安全、繁荣、意义等城市权。正如《全球城市》的作者沙森所认为,现代城市特别是现代大都市,既需要现代金融等产业,也需要诸多传统产业,既需要精英阶层,也离不开普通民众。这样,现代城市营建文脉时,就尤其需要关注、保护非精英阶层的历史空间、文脉载体。现代城市文脉,是一种多样文脉并存的格局性存在,一种多样历史空间、历史文脉在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有序并存的状态。

三、立足文明多样性 合理营建城市文脉

从构成与样态看,文脉是多样文化空间与历史空间的共存,一个没有空间等文明多样性的城市是一个没有深层文脉感的城市。从作用与功能看,文脉具有社会与安全、经济与繁荣、政治与秩序、美学与心灵、心性与宗教等综合多样文明效用。营建城市文脉,尤其需要关注文明多样性,确立自觉的城市意识、营建意识、心性意识。

1.注重城市性与人性的深层关联。文脉、城市、人性是一种内在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性是城市、文脉的深层本质,城市是人的创造性的具体实现,城市文脉是人性的标志性呈现;另一方面,城市是实现人的创造本性、营建与传承文脉的核心场域,城市为人性与文脉的实现、传承提供了现实条件、综合可能。从文明变迁的趋势看,城市是文明的方向,是文脉的真正存续之地;从总体趋势看,对大多数人而言,城市才是真正的生活家园、扎根与寻根之处。

在一定的意义上,文脉也就是一种乡愁,但这种乡愁的本真内容却不是乡村生活,而是城市或准城市生活。乡愁是一种群体性、社会性、城市性情绪,在本质上起源于城市,是人们遭遇和批判城市问题时所进行的意象性建构。而解决乡愁的真正途径也不是回归臆想的乡村,是营建更为合理健康的城市生活。现代城市、特别是现代大都市比乡村更有条件与可能包容、容纳、传承不同类型的传统与多样文脉。营建城市文脉,尤其需要树立自觉的城市意识,确立对城市的敬畏与热爱,克服那些自觉不自觉的逆城市甚至反城市的情绪与思维。

2.注重传承与创新的具体统一。面对大量传统建筑、历史空间、传统街区等的消失,传承与保护当然是营建城市文脉的重要选择。但问题在于,文脉是否就意味着怀旧,营建城市文脉是否就等于保护传统建筑、历史空间。从文脉的实在内容与生成方式看,文脉源于人的创造与营建,是不同区域的人们根据其特定的人文地理历史等条件不断进行营建、打磨、维护、更新的结果,而文脉的重要价值正在于可以为现实的人们提供本体性的归属感、安全感,为人们进行新的创造提供历史依据、心理基石。也就是说,文脉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把文脉等同于怀旧甚至守旧,恰恰有悖于文脉的本质。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周庄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回忆旧江南的一个文脉之地,不仅是因为周庄曾经是一个富庶繁荣之地,保存了诸多旧建筑、旧街区;更因为它顺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市场、社会与政治潮流,适应了新的时代风尚。而今日的乌镇之所以在诸多古镇中独领风骚,则是因为它把传统古镇同当代互联网革命、现代经营业态、现代政治进行了比较好的对接。可以说,文脉营建,在形式上似乎是在回归过去,其本质则是以面向未来的态势把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效的对接。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把现代技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空间、传统文化等进行有机融合,对文脉营建具有重要意义。

3.注重城市故事与城市心性的具体统一。城市文脉当然需要历史空间、文化空间等物理载体,但城市文脉的更重要载体与传承方式则是城市故事,城市文脉通过城市故事得以传承、传播。一个没有故事的城市,很难讲是有底蕴的,有文脉的。一座没有故事的老建筑,很难成为真正的历史建筑,很难成为城市文脉的一部分。而一个没有新故事生成的建筑、街区、城市,则很难形成面向未来的可传播、可传承的文脉。

人是城市故事的主体,也是城市文脉的主体。正是在城市中以及与城市相关的“各色人等”共同创作着城市故事、城市文脉。城市文脉说到底是一种“人脉”,是以城市为语境、舞台的诸多异质性人群的生活过程、所思所想、喜怒哀乐。城市文脉是空间,是建筑,更是生活,是我们自身,是我们的心性。城市是人的造物,而每个人也都是一座城市。外在的物理城市与人自身的心性城市,这两个城市相互生成、相互内化。文脉生成、传承于物理城市与心性之城的相互作用中。这样,注重人之自身,人自身之城、心性之地的培育、教化、规范、合理化,就成为营建城市文脉的重要本真路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历史街区复兴与城市更新
上海,高颜值文化空间标示高品质生活追求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文脉传承下的沈阳城市遗产评估
【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中的活化利用之道
在城市更新中让历史文脉“活”起来
(好句子)历史文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