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堰古镇:深闺的寂寞

何时恢复旧时容颜

“张堰有太多好地方。”南社纪念馆相关负责人、张堰古镇姚家传人姚昆渝感叹。如今68岁的他,几乎一生都在张堰生活,曾经历过张堰的繁华,也见到如今的沉寂。

翻开金山历史,记载张堰曾有八景,“这八景,我小时候都见过,现在几乎一个也没有了。”姚昆渝一边说,一边摇头,“太可惜了。”

姚昆渝带记者一路探访这些已经消失的美景。“这里过去是板桥”,板桥曾是张堰最大的一座古桥,桥高七米,书中这样形容“板桥夜眺”的景色:入夜登桥远眺,灯火通明,桥如金龙,河如玉带。然而,古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拆除,后来新造了一座水泥公路桥,桥下的张泾河也已拓宽。

“那里有一座庙,叫湿香庵。”姚昆渝站在张泾河边告诉记者,“湿香牡丹”也是张堰八景之一,庵中多花竹盆树,牡丹尤甚。如今庵还在,但已改为民居,牡丹早已没有了。

八景之中,如今唯一尚能辨得依稀面目的,是“洞桥春色”。洞桥是一座小巧的石拱桥,桥附近原先有东城隍庙、觉海庵等,也曾是古镇的集市之一。如今,洞桥横跨在一条疏通不畅的小河上,周边已建起新式小区和普通厂房,石头桥拱仍在,暮色里倒影与桥身合成一个圆,但所谓春色已无处可觅。

“这些景色应该恢复不了了。”姚昆渝遗憾地说,由于缺少规划,部分古镇风貌已被破坏,但如今仍有很多历史建筑,应趁破坏尚小,赶紧保护起来,修复原貌。他就花费了三年时间,将南社纪念馆修缮一新。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取“操南音,不忘其本”之意,时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盛誉,也是姚光故居。如今,齐齐整整的老墙、砖瓦已恢复原貌,沿老宅狭长的木梯上楼,木窗、木门、梁柱、走廊等透露着清幽气息。

“现在,我最关心的就是钱家祠堂了。”姚昆渝说,钱家祠堂是钱氏家族连续五代长达100多年从事古籍刊刻的地方,如今已被列入历史保护单位,但迟迟未能启动修缮,“就怕台风暴雨天,这些老古董实在经不起折腾了。”

在这些张堰研究人士看来,张堰的保护和开发一定要对现有建筑实地考证,做好规划和设计,恢复其当年风貌,“不要全都修成新的,不伦不类,还不如不修。”只有保护好历史建筑,才考虑按古镇旅游开发。

旅游路线图渐渐浮出

拥有如此众多的旅游资源,张堰也希望得到更多慧眼的赏识。

一条“我看张堰古建筑”的旅游线路已初具规模,串联起多处老建筑,其中,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作为金山党派活动主要场所的陈家老宅已得到保护性修缮,相传明代海瑞年少曾读过书的吴家花园也变身张堰公园开放,更多老建筑将陆续得到修缮,并恢复其原貌。

记者在政安弄看到修缮后的陈家老宅,这是“回”字结构老建筑,是具有明清风格的江南民居,距今约130年,共600多平方米,两层楼房设有12间大小厅和房间。这种有南方走马楼式建筑,如今在张堰仅余两座。此次修缮中,保持了原建筑砖墙木梁结构、飞檐藻井等风格,以及二楼四周可通行的走廊,多个房间还保留了百余年前进口的彩色刻花玻璃。

另一重要建筑张堰公园,也于近期重新改造开放。张堰公园曾是元代吴家的私家园林,张堰吴家先世吴充,福建崇安人,是北宋神宗时期宰相,与王安石是儿女亲家。明代海瑞与吴家是亲戚,相传他年少时曾在吴家花园读书。去年张堰公园进行了全面修缮改造,园内保留了两株银杏,均250年以上树龄。

张堰镇目前还有不少历史建筑,如广西太平知府吴梁所立的三命坊,始建于清末民初的横港天主堂,以及张堰最古老的弄巷和街区石皮弄等。据悉,有关部门会逐步推进保护修缮和开发,并将这些历史建筑串联成一条“古镇游线”,让更多游客能感受张堰的人文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渝路上老码头,切·格瓦拉到访地 | 椑木
姚黄古镇(完整版)
屠呦呦旧居市价约1.5亿元 尚不是文保单位(图)
杭州城西千年古镇名曰留下
【记忆】“建筑可阅读”联盟成立!今天一起感受古猗园的建筑魅力
春分,神游泗泾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