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关于真诚的问题
什么叫真诚?真诚就是人类向善的经验积淀于内心,受到外界触发而热切的涌现出来的要表达于对象的一种意绪和情感。它不带功利,不可量度,充满理想,言行一致,绝不自欺欺人,笃实守信,几近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诚。诚,《说文解字》与信转注。《荀子·天论》开头就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不苟》又说:“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常,就是不变之则,就是规律,就是守信,就是诚。张岱年先生解释孟子的诚说:“大概即是真实不欺之意。”(1)解释《中庸》的诚也说:“即真实无妄。”(2)看来诚就是真,所以现在真诚是一个词。    这样说来真诚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心中,只不过我们不能免俗,整天忙忙碌碌,和它缺少交流。其实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们呼吸着最自然流畅的气息,意念抱元守一,真诚就油然而生,充盈我们的内心、甚至屋宇。这时你感到和真诚特别亲近,了无间隔,如沐春风,如浴秋月,你会意思到人不能一日无真诚,无真诚就无我、无家、无社会,无生活的意义和情趣。这时你会赞美自己,正是因为真诚,才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3)风雷迅烈而色不变。    中国有句古话“王道即是人情”,人情即是生活,生活中就处处有真诚。正因为如此,高明广大不离日用的中国先哲们,很重视真诚一念,谈了很多。如果我们抱着学习态度,而不是老抱着“批判”态度,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金玉良言,度人金针,对我们认识真诚,培养真诚,真诚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据传孔子之孙子思所作《中庸》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子思门人的门人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4)如果我们不从本体论角度说,只当成是强调诚的重要,还是很对的。不过相比之下还是明朝的哲人李贽说得切实,他说:“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5)真心一失,可不就只剩下被物欲蒙蔽啃啮后的一具臭皮囊了吗?再想恢复真心,难上加难。不仅如此,如果失去真心,“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6)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安身立命,有情有义,有机会还能干出一番事业,开拓一片天地,最低也是一个社会有用之人,就是因为我们有真诚,真诚在约束、鞭策、激励、鼓舞着我们,用生活的平安幸福颂扬着我们。    真诚就在我们周围,那么真诚对我们及社会有哪些作用呢?    一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自然与人精神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价值观,被看成是认识和修养上的最高境界。我国传统文化和欧洲文化对自然的态度、角度是有很大不同的。一是从情感角度,一是从理性角度,欧洲文化不论是赞美、保护,都是站在自然以外,甚至是君临自然,去欣赏它、怜惜它、保护它,基本是怜香惜玉的心态,但一怒之下,也可以摧毁它。而我国传统文化主张和自然融合,甚至认为人就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不分彼此,连融合也是不必,从精神健全角度看,我们是更胜一筹。所以《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与天同道,不违自然。顺便说一句,心中没有自然,又没有别人对自然的认识的高度和热爱的强度,到山中和河边去了一趟,既不能体验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又不等于热爱自然、拥抱自然、认识自然,从积极的方面说,你休闲了,从消极的方面说你对自然进行了破坏。    二是尽性,也就是尽量发挥人及各种物的本性、作用、能力。人类认识、征服、改造万物及人本身,其实就是尽性,不能尽性,人类社会就不会发展。所以《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也就是说只要真诚,就能尽人之性、物之性,就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参与世界进化,积极推动世界朝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而尽量减少或消灭消极因素。如果做不到真诚,人在世界进化当中就发挥不了主观能动性,只能消极的听凭必然世界的摆布,永远也不能达到自由的境界,既不能认识必然规律,又没能力应对偶然力量,人不但不能成为自然的主人,甚至想与自然合一,和睦相处,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望自然而兴叹,那也就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了。    其实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刻也没有离开真诚,一刻也没有离开尽性。我们百行百业,上自政治家、科学家,下至我们这些普通劳动者,我们孜孜矻矻,经年累月,不辞艰险辛苦,甚至为一项任务、工程,几代人前赴后继,矢志不移,不就是真诚吗?不就是尽性吗?我们可以想象没有我们的真诚,就没有科学昌盛、人民幸福、社会繁荣,人类可能还在茹毛饮血、穴居皮衣。我们这些普通劳动者,不必去究天人之际的真诚,我们勤勤恳恳,敬业爱岗就是真诚,就可以参与进化与天地并列。    三是无真诚就无善。有一种说法说善是有用的,这不错,但不能逆推,善主要看动机,不能只看结果,动机真诚而又有用才是善,而有用又不能只停留在物质上。嗟来之食的故事我们都熟,对饿人来说,食,可以挽救他的生命,但饿人不食,因为施舍者不是出于真诚,所以不善,所以饿者宁死不食。王莽的故事我们也熟,他在篡位前,做了很多好事,但都是为行不义做准备,不是出于真诚,所以不善。有人为此感叹,王莽如果在篡位前暴病身亡,很可能历史上多了一个贤臣,对王莽来说死晚了不是好事。    如果我们出于真诚,对处于危险和困窘之人,千金和一个微笑没有本质区别,如果不是出于真诚,有志之士不会接受。由此联想到现在社会救济援助体系,有些方式、做法缺乏深层考虑,从受惠一方来说,尤其指名道姓的一对一结所谓对子,是很不足取的。从施惠一方来说,曾国藩生怕受惠者知道施惠者是谁的考虑,是爱之深,是善,是真诚。真诚一念至深至广,行之不易。古人区分“行仁义”和“仁义行”,是很精微的,其实区分也很容易,《大学》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这自欺与否就是标的。    四是只有真诚才能感动人,才能达到与人共善,同真诚,实现教化。我们常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孟子·离娄上》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菜根谭·一零一章》说得更形象:“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贯,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这里拿邹衍六月飞雪,孟姜女哭倒长城来证明致难致曲之事,只要我们抱着真诚的念头,就没有表达不出的真情,就没有不能昭雪的沉冤。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积极方面就更多了,如申包胥救楚、三顾茅庐等。    真诚不是只为自己,重在推己及人,就是教,使天下之人都能做到真诚。靠什么?就靠自己的真诚感动、感化别人,一而百,百而千万,使整个社会都真诚起来,这样很多不好的事就不会发生了。如果自己不真诚,可能导致整个社会就会是李贽所说:“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7)这样的状况,真诚的人、事、语言、文章,被假的东西淹没也就理所当然了,导致杀身之祸也不足为奇。面对这种状况,恐怕不是一句“悲哀”就能了的吧!看来真诚还得从我做起。    待天下人要真诚,待家人朋友就更要真诚了。这是推己及人的第一步。从自己的角度说,真诚不要回报,但从对方说,真诚是双方的,就像施恩不图报和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都是义一样。而我们现在真诚的人和事又有多少呢?不但虚假之人之事甚嚣尘上,更为严重的是,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居然褒扬起本该鄙弃的虚假来,致使虚假之风大行于世,这恐怕是早该出离悲哀、甚至愤怒了,更令人无法表达的是,真诚之士无可奈何,只能坐死愁城。写到此,我真想放弃成熟、老道、矜持、文雅,而崇率真。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国家领导人及一些学者,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起而较之,大力推行真诚教育,弘扬真诚观念,尤其对青少年的真诚教育抓得很紧很实,可望不久真诚之风,就能化育万物,深入人心,使人们恢复真诚,找到真诚。如此者,人人幸甚,国家幸甚!真诚不光是立人之本,更是立国之本,《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这话确实大而当,更愿行之以恒。无论什么事,只有恒才有功效,不能做到恒,则不如不行,也不提。    古人常拿天道作根据,其实所重还是人道,我们就以人道看,何可一日无真诚?真诚作为品质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习修养得到的,尤其要品质坚定,历久弥新,那是非下大工夫不可。    一是慎独,所谓慎独,就是要警惕谨慎四无人声独居独处之时,不自欺也。这是修养真诚的关键的第一步,因为有人之所以敢虚假欺骗,就是想别人可能不知道,心存欺人心理,而慎独釜底抽薪,从不自欺做起。《中庸》开头就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是不会显露的,所以君子要特别谨慎那些不容易听到看到的地方,不要忘记真诚一念,天知地知之说近此。同样的意思,《大学》也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真诚主要指对别人真诚,但要从对自己不欺入手,要想不欺骗别人,首先得不欺骗自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骗,则无所不骗,所以当其独处之时,真诚要如灯如火,如黄钟大吕,心地明亮,心存警惕。    二是要固执,不是故步自封,僵化保守,而是坚定执守,执着追求,从品质上说比见异思迁、朝三暮四所谓头脑灵活者不知强多少倍,而现在社会上所赞扬的恰恰是后者。看来当一个社会失去了评断能力,舆论也是靠不住的,这不能不令有高贵秉性的固执者扼腕呜咽,悲叹不已也。而真诚就恰恰需要固执,所以《中庸》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北宋周敦颐《通书·三十一》也说:“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主要是说在修养上要自强不息,制私忿止私欲,改过向善,才能成为一个真诚君子。尤其要把真诚终身奉行,没有固执笃定的功夫肯定是不行的。    三是反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在追求奉行真诚的过程中,受到认识修养及事物复杂性的影响,难免有一时恍惚疏漏之处,这是常情,但要通过反省检查,认识错误,坚决改正,加强注意,在不断反省中砥砺自己,就像水经过提炼,越来越纯一样,人也会在反省中越来越纯净而自觉。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反身观照的经验和感受,我们能反身观照,就说明我们没有失去真诚,是一个真诚的人,这是值得庆贺的。    以上是我对真诚,对真诚的你的真诚颂扬,同时探讨了有关真诚问题,至于颂扬得不够热烈,谈论得肤浅,那是因为我的学识浅陋和表达能力不足所致,还望大家看在我的真诚份上给与原谅。    注释:    (1)、(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第328、331页    (3)《孟子·尽心上》    (4)《孟子·离娄上》    (5)、(6)、(7)李贽《焚书·童心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斋中庸讲义卷三
任蜜林:《大学》《中庸》不同论(大学言心,中庸言性)
中华国学300句(中)
中庸研读第12讲:第21-23章解读
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
中庸之道的精髓指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