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发热怎么办

对于小儿发烧有不少的家长急急忙忙的送孩子上医院,都希望医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将孩子的体温降至正常。有的孩子经医生治疗后体温有所下降,但家长仍不放心,认为发热会烧坏孩子的大脑,就不顾一切的自己外购一些药物给孩子退热,甚至有的人滥用激素,使孩子的体温在短期内突然下降,造成体温不升,出现虚脱的现象,这样会使病情加重。

小儿发热原因:

1,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气温过高(中暑),穿衣太多,喝水过少,水份丢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 

2,疾病因素:

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常见,如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感染等.除发烧外,还伴有各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

 而小婴儿各系统的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等现象,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发烧越要去看医生.

 引起发烧的疾病还有很多,如长期发热可见于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应注意观察孩子发烧的规律和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治疗.

小儿发热分几期:

在发热过程中,由于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发热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前驱期:许多发热疾病可无此期症状。此期症状持续时间,根据发热疾病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主要表现:全身不适、疲倦乏力、腰背及四肢痛、头痛、食欲减退、精神不稳定、低热;有些发疹性疾病,在全身皮疹出现前,可有前驱疹,如麻疹前驱期时,口腔粘膜可出现费克氏斑。  
    (2)体温上升期:此期的特点是产热多而散热少,因此产热占优势,故体温升高。致热原进入机体后改变了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使患者皮肤血管收缩,排汗减少,同时由于体内代谢增强,以及因寒冷感觉,而反射性地引起竖毛肌收缩,并使肌肉群收缩形成寒战等均可使产热增加。临床上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鸡皮疙瘩”,触摸患儿皮肤有冷感;如发生寒战,预示将发生高热。幼儿在此情况下,可出现惊厥现象。在寒战期间,体温多在38℃以上,并多数在数小时内达到高热极期,如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药物反应性发热等,以上为体温骤升者。体温渐升者,指发热初期为低热,数天内由低热逐渐上升达到高热者,称为渐升性发热。渐升者常有前驱症状,多数无寒战现象,但有时可感觉发冷,如不典型的伤寒。有的呈骤升性发热,这可能开始为低热被忽略所致。另外,波状热、肺结核等疾病的体温呈渐升性发热。

  (3) 高温持续期:此时体温已达高峰,本期的特点是散热过程开始增强,体温调节中枢不断加强调节作用。由于散热过程开始增强,病人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呼吸加强,开始排汗等,使体温不再继续升高。但这时由于体内仍受致热物质的不断刺激,产热并未降低,所以此期产热和散热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相对的平衡,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临床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出汗等,此期出现高热可持续几小时(如疟疾)或数天(如肺炎),甚至几周以上(如伤寒)。

  (4)体温下降期:本期是发热的结尾。它的特点是散热过程占优势,体温恢复正常。由于机体的防御作用或采取了适当的治疗,使致热原在体内的作用逐渐消失或减弱,产热减少,同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散热仍处于较高水平,病人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散热加强,于是体温开始下降,产热和散热终于恢复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体温下降的方式,一般是渐退,即在几天之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伤寒);也有骤退的,即体温在十几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降到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如大叶性肺炎)。在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大量的体液,因此对于高热病人、小儿在使用退热药时,必须慎重,以防造成虚脱及其他并发症。
小儿发热怎么办 :

首先是对孩子发热的判断:妈妈的手不是体温计,不能准确测量宝宝的体温;而宝宝的正常腋下体温应为36℃~37℃,只有超过37.4℃才可以认为是发热。体温不超过39.0℃,可以暂时不予退热药口服,只需予常规的物理降温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如果经过上述的处理体温得不到控制,可予退热药口服或退热栓塞肛门退热,但要注意给孩子补充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促进汗液的生成,有利于退热。

退热后的饮食护理注意:孩子发烧几天后,往往不想吃东西,父母会因而很担心,要求小儿在退烧后多吃一些。其实,孩子在退烧后,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消化酶的分泌也较少,如果勉强多食,反有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出现腹泻。所以,在孩子病愈初期,应少量多次地给他们吃容易消化的软食和新鲜水果,如牛奶、豆浆、粥等。食物应含有较多的维生素,避免油脂或糖分过多的食品,对食欲较差的孩子,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如果小儿在退烧后一星期仍无食欲,应请医生检查,因为可能体内另有病因存在。

在这里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发现孩子发热,千万不要过分紧张,当然也不能大意,可以按照上边的方法先做基本的退热处理。再次强调一下,孩子高热补充水分很重要,还有,孩子在发热的过程中,如果手足冰冷,这时要注意,体温可能还会上升,如果手足比较热,那么这时体温已基本稳定。使用退热药后,孩子有轻微的发汗,这时可复测体温,并予适当饮水。

小儿发热慎用退热药

发热在儿童时期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因为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除一些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外,有一些过敏及致热原也可以引起,尤其是小儿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体温调节的功能还未健全和稳定。因此,遇到异常的一些刺激,就很容易引起发热,而且小儿的温度波动的较大,有的体温常达39℃~41℃的高热。 

对于孩子的发热,作为家长会非常的着急,应尽快的将体温退下,在高热时不仅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会发生改变,而且整个神经系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超高热时,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过程的发育不完善,兴奋过度,常可引发抽搐,严重的可持续时间长,造成对大脑的损害。

    因此,一旦小儿出现高热,就有不少的家长感到特别的着急,急急忙忙的送孩子上医院,都希望医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将孩子的体温降至正常。有的孩子经医生治疗后体温有所下降,但家长仍不放心,认为发热会烧坏孩子的大脑,就不顾一切的自己外购一些药物给孩子退热,这会他们就顾不上这药是大人服的还是孩子服的,都给孩子服,而且有的剂量远远的超出孩子的用量,甚至有的人滥用激素,使孩子的体温在短期内突然下降,造成体温不升,出现虚脱的现象,这样会使病情加重,出现一些新的并发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发热的防与治
宝宝感冒、肺炎、发烧的处理方法
【图解家庭育儿】直面小儿发热
秋痢,孩子大脑的要敌
宝宝发烧应急护理四要素
何时用退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