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鬼狐仙书卷中-蒲松龄
其实读书真没什么用。历代考生中状元现在大家知道的已经不多了吧,可是当年的倒数第一或者是屡试不第者倒是真的有很多大家现在都知道。蒲松龄就是做官无望开始写书的典型。
说说他的生平吧。这是百度的内容。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农历四月,蒲松龄生。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顺治元年蒲松龄5岁。李自成军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兵入关;李自成军败走。清定都北京。顺治十四年(1657年)蒲松龄 18岁。与刘氏成婚。顺治十五年(1658年)蒲松龄 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到当时做山东学道的文学家施闰章的奖誉,“名藉藉诸生间”(乾隆《淄川县志》卷六《人物志》)。顺治十六年(1659年)蒲松龄 20岁。与张笃庆、李希梅结郢中三友。顺治十七年(1660年)蒲松龄 21岁。应乡试未中。康熙元年(1662年)蒲松龄 23岁。长子蒲箬生出生。康熙二年(1663年)蒲松龄 24岁。应乡试未中。康熙四年(1665年)蒲松龄 26岁。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馆。康熙九年(1670年)蒲松龄 30岁。八月,应江苏宝应知县、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康熙十年(1671年)蒲松龄 31岁。春、夏在宝应、高邮。秋辞幕返里。三子蒲笏生。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龄 32岁。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秋应乡试未中。康熙十二年(1673年)蒲松龄 33岁。在本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康熙十四年(1675年)蒲松龄 35岁。应乡试未中。四子蒲筠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蒲松龄 40岁。开始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高珩为之作序。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蒲松龄 44岁。作《婚嫁全书》。长孙蒲立德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蒲松龄 45岁。作《省身语录》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龄 48岁。春,结识大诗人王士祯。夏,王士祯来信索阅《聊斋志异》。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蒲松龄 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蒲松龄54岁。春,山东按察使于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蒲松龄58岁。选《庄列选略》。朱缃寄诗、札,续借《聊斋志异》未读到的稿本。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王观正病卒。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蒲松龄67岁。作《药祟书》。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蒲松龄70岁。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蒲松龄71岁。十月,与张笃庆、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康熙五十年(1711年)蒲松龄72岁。五月,王士祯病逝,蒲松龄有《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客数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书琳。作俚曲《墙头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蒲松龄74岁。八月,刘氏病卒。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蒲松龄76岁。正月,病逝。
聊斋我读过,但是对蒲松龄并不是很了解。现在的电影电视剧神魔化的太狠了,我不喜欢。历史上的东西,还是原汁原味的最精彩。
# 蒲松龄
# 历史上的人物
2012 . 10 . 24
11
分享回复喜欢
王重阳
今天是九月初九登高节,就是登高赏菊的日子,重阳节,于是我就想起了王重阳。
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全真道尊为祖庵或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其死后三年间,全真道传教范围波及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大部分,遍于社会上下各阶层。在组织上、理论上为全真道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有广泛的介绍。而真实的王重阳虽然没有电影电视中的神话,但是在历史上。王重阳为民众伸张正义,治病救人。王重阳写的《易演册》为他中年对周易、相术、自然,一种深入的阐述。其中有些内容到现代也极其有价值。王重阳在相术学其实也有突出的研究,现在很多人觉得相术是属于迷信,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在没有科学的时代,迷信就是科学”,因此古代人认为掌握精深的相术学代表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程度的高低。
不过大家对他的印象应该都是金庸的小说吧。历史上这个人是真的存在的呦。就这样啦,文人真的是不太想写了。尽量再想想还有谁我感兴趣吧。
# 王重阳
# 金庸
# 道家
# 重阳节
# 历史上的人物
2012 . 10 . 23
11
分享回复喜欢
诗仙-李白
想不起来还有谁了,就先写李白吧。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二十五岁就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绍兴),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醉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其实大家对李白应该都是很熟悉的吧,多的就不说了~
# 李白
# 历史上的人物
2012 . 10 . 22
8
分享回复喜欢
诸葛亮
真没什么想说的了,关于三国这个时期,虽然我还是很喜欢陆逊鲁肃周瑜等江东好儿郎,但是我不想再写了,以前应该都写过相关的部分事迹。今天就说说三国演义里面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诸葛亮吧。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事迹啊。从隆中对三分天下开始才华初显,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出了蜀汉未来,三气周瑜除去心腹大患,智取西川使得刘备终于不再寄人篱下……后期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更是倾尽一生鞠躬尽瘁为蜀汉天下奋斗努力。
诸葛亮厉害是我不能不承认的一点。虽然我始终觉得诸葛亮并不是那个时期最为智慧的谋士,魏国的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等人与诸葛亮应该真的是很难去说谁更厉害一点。我不喜欢诸葛亮主要原因是他辅佐的刘备我不喜欢,而且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神化让我受不了。
其实隆中对的确是很厉害,不出世的隐士能对天下掌握至此,的确不易。可是曹操当年让荀彧推荐人,荀彧推荐了郭嘉,曹操对郭嘉进行面试的时候郭嘉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是十分精准到位的,丝毫不逊于隆中对,可是偏偏就是不如诸葛亮出名,我不服。
而后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这是假的。历史上火烧博望坡是完完全全刘备指挥的,那个时候刘备还没把诸葛亮请出来呢。其后火烧赤壁,诸葛亮舌战群儒打动周瑜孙权,和吴国成功联合,草船借箭,引起周瑜猜忌,夜观天象巧借东风,功成身退是曹操一败涂地,华容道故意放走曹操,以三分天下,养精蓄锐。这个其实也不是很靠谱,之前说过草船借箭是孙权的招,而且不是赤壁的时候。舌战群儒子虚乌有,所谓大小乔是曹操想要的女人然后气的周瑜必定要出兵也是不可能的。
这么多不靠谱,为什么还是说我承认诸葛亮的确厉害?
从时局背景来看,刘备最开始只有哥三个开始闯荡天下,有几千兵,成天都在逃命中渡过,因着他是皇族后裔,以德待人而名声卓越。但是口碑好在乱世是没有一点用的。诚然,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是一味的宽恕不代表就是仁义。曹操的口碑不好,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信仰的是家天下,皇帝为天,不能不从,可曹操就偏偏不遵从这游戏规则,他把上帝挟持着自己制定规则,于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很多都是诋毁,甚至把一个英雄人物从枭雄贬成了奸雄。而对比之下,不作为的孙权和仁义的皇族后裔刘备就分外是好人。尽管曹操把持朝纲,但其实他并没有做过半件对不起百姓的事情,乱世之中,说句实话,谁知道皇上是谁,百姓关心的只是能不能吃饱而已。所以,在对曹操没有怨声载道的时候,不会有人真正愿意站出来,不拿任何军饷就凭一种崇拜就跟着刘备上战场的。而且刘备势力不足,自己过的都是提心吊胆的日子,想真正发展需要的不只是人才,更是时机。诸葛亮我唯一佩服的一点在于他对时机的把握,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才能利益最大化,于是他可以带领着刘备一路发展,利用刘备的好名声,一路壮大,最后可以三分天下。
如果,那个时期不是那样人才众多,肯定不会有那些精彩的战役,人才一多,大家就总会想知道谁最厉害。其实,每个人的才华不一样,想给出一个客观准确的判断是不可能的。我主观上不喜欢蜀国,恨屋及乌的不喜欢蜀国的每一个人,但凭良心说话,诸葛亮的历史功绩,还是不可被抹杀掉的。
# 三国
# 历史上的人物
# 诸葛亮
2012 . 10 . 20
15
分享回复喜欢
天妒英才-奉孝
提到曹操,就会不得不想到郭嘉。这个出谋划策似乎永远正确,却可惜在38岁就病逝了的天才。
我不喜欢三国演义,但是三国演义给的对于郭嘉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不记得当时说荀彧的时候说没说,荀彧曾经推荐戏志才给曹操做谋士,可是戏志才死得早,曹操就给荀彧写信,说戏志才死了以后再没有人能给他出谋划策了,荀彧就把郭嘉推荐给了曹操。可惜郭嘉也是天妒英才,死得早,不然哪还会有三分天下才统一的那漫漫岁月!总觉得郭嘉死的那一刻起,曹操就走上了下坡路。
郭嘉最开始跟好朋友田丰跟着袁绍。在那个时期,袁绍是最强大的势力,可是郭嘉跟了袁绍没几天,就觉得这家伙靠不住,在袁绍最辉煌的时候依然选择了离开。后来,好朋友荀彧给他写信,他就投靠了曹操。郭嘉敏锐地指出,应该先解决公孙瓒吕布等人才能与袁绍决斗,这也是曹操未来的发展。
曹操基本对郭嘉是言听计从,唯一一次没听他的话是曹操把刘备放了这件事。郭嘉坚决反对放刘备走,可是同意放的人太多,于是曹操就少数服从多数,结果自然是追悔莫及。
提到曹操不能不提的一场战争,在我看来胜过赤壁十倍的官渡之战。那个时候信息不发达,四处流言,说江东小霸王孙策要趁着曹操兵力都在官渡的时候攻打许昌,曹军自然军心动荡。郭嘉淡定的说,没事,孙策那边刚平定江东,哪有时间,而且他的罪那么多人,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被人刺杀死了。结果,没过几天就传来孙策被暗杀的消息。
为什么官渡不如赤壁出名?不是因为精彩程度不够,而是因为有一本该死的小说,因着多年的封建礼仪,觉得曹操是个不知道忠君忠国的大奸大恶之人,所以他的战败才可歌可泣,于是赤壁之战才会宣扬的比官渡多。而且赤壁之战还被虚构了很多。什么三气周瑜,什么草船借箭,什么舌战群儒,都是扯淡。虚构俩,还张冠李戴一个。草船借箭是几年后孙权干的!诸葛亮虽然厉害,确实是厉害,能把刘备从寄人篱下辅佐到三分天下确实是厉害,但是他不是神,他并不是完全神机妙算,我一直觉得如果郭嘉在,不会有诸葛亮发展的机会。不过那都是猜测罢了,不足为信。
三国杀早期最喜欢的人物就是郭嘉,这个跟荀彧不一样,是我先喜欢郭嘉才喜欢的游戏里的郭嘉。奉孝啊,历史上最为痛恨的事情,除了刘彻的薄情寡义,就是你的死,实在是太早了。
# 历史上的人物
# 三国
# 郭嘉
2012 . 10 . 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最聪明的四大谋士,司马懿排第三,诸葛亮排第二,谁排第一?
三国时期十大谋士
三国九大谋士
三国五大谋士排名, 第一无人不服, 不是郭嘉, 也非贾诩
郭嘉是怎么成为“网红”的?
郭嘉——行走于人性之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