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必修1)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来自:要学习网  
阅读原文


      对高中历史必修一内容总结的比较全面,也很长,适合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使用。大家可以先转到自己的QQ空间。如果家里有打印机可以直接打印出来浏览更方便。 《要学习网认证空间更多学习资料QQ 3520915 》




·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先秦时期 
      ①建立:夏朝
      ②主要表现形式:三大政治制度
    2、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建立:秦朝
      ②发展:两汉
      ③完善:隋唐
      ④强化:宋元
      ⑤顶峰:明清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要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
    1、起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①确立的标志(禹死启继)。 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③方式。④评价。
    思考探究:如何评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
   (2)行政管理制度:①中央:设有卿士等掌管政务。②地方:封侯和,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4、影响: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1)实行:武王时期实行—周公东征后继续推行—西周后遭破坏—春秋战国周失去分封大权
   (2)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在封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影响:一分为二
    (前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后期)诸侯拥有一定独立性,诸侯力量逐渐增强,相互争权夺利,造成周朝分裂割据局面。
   (5)瓦解(春秋战国时期)::
   ①原因:A.西周后期,王权衰弱;B.制度本身局限(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诸侯权利大);C.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②表现: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公开挑战、诸侯争霸
    2、宗法制
   (1)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性质: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3)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卿大夫、士依此类推。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6)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②从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体现。



   【疑难解惑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

名称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

[L]主要目的[/L]


保证周王室强大,巩固统治阶级统治



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

[L]核心内容[/L]

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屏周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L] 权力[/L]
[L]与义务[/L]

诸侯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但也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子可获土地、庶民、奴隶等,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

[L]双方[/L]
关系

周王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历史
作用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周朝势力范围扩大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 “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共性 (联系)

(1)两者互为表里。(2)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 (3)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4)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5)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宗法制对王位继承制、权力财产分配制、宗族制、特权制等都产生了影响)

   【疑难解惑2】井田制的内容及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应注意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加以分析理解。
   (l)井田制: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②内容:a.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b.诸侯要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c.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d.那时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③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R
   (2)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三、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3、以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疑难解惑3】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表现:
    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形成;
    ②政治上: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军事上:频繁的争霸、兼并战争;
    ④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易混易错点警示]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重难点突破】

重点1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知识归纳】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制的实质及其利弊: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周王室宗法血缘关系,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建立起来的武装驻防,以维持周王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同时扩大了疆域。更重要的是,由于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由于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因此,王室军事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
   (2)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的分配与继承上的矛盾而通过血缘关系确立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
    主要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③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①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
    影响:①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②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3)两者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误区警示】分封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而非中央官制,与后面学的郡县制、行省制同属于地方制度;结合教材上“周公辅佐成王图”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君主是周武王和周成王,而具体实施分封的人是周武王和周公旦。
   【典例1】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名师点睛】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宗法制是通过分封制表现出来的,分封制也是严格按照宗法制的血缘关系来实行的,伯禽是周公的长子,而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所以D项错。另外,判断大宗和小宗的依据是“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同时,周天子是绝对的大宗,其他大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在某诸侯国内部,诸侯国的始祖是大宗。由此判断可知,A、B项错误,C项说法正确。
   【答案】C
   【方法技巧】考查历史概念是高考的基本要求。在备考中,要注意相关概念的内涵和概念之间的比较,例如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中西内阁制的比较等。比较中要注意,比较相同点从大处着手,比较不同点从小处着眼。
   【配对练习】
    1-1.(拓展题)(2008年5月广东梅州中学模拟)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革,而周朝又继承了商代的制度而稍有变革。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不同点是(  )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度   C.压迫奴隶和平民    D.实行井田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压迫奴隶和平民是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共同点,所以排除A、C两项;井田制是经济制度,排除D项。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因此,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1-2.(易错题)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宗法制的概念及特点,搞清大宗与小宗间的关系。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周王室范围内,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为嫡子,其中只有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所以①项错误,②项正确;在诸侯国内,也是只有嫡长子(嫡长孙)才能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所以③、④两项正确。
   【答案】C
    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  )
    A.礼仪礼节         B.政治制度       C.风俗习惯           D.国家政权
   【解析】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所以“礼”当指政治制度。
   【答案】B
    2.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
    A.权力高度集中     B.王权与神权结合   C.严格的等级差别      D.君主专制独裁
   【解析】本题思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判定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二.分封制: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制:大宗——小宗。体现的都是等级差别,所以答案初步判定为C。而分封制表明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可排除A、D;而王权与神权结合则集中体现在商代的祭祀制度上。故而答案为C。
   【答案】C
    3.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②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③其核心内容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
    ④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解析】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③的描述不符这个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同是政治制度,不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所以④的说法也不对。
   【答案】D
    4.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B.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C.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解析】西周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而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是宗法制。 B 项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B
难点1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所谓“早期”,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前的夏、商、西周政治时期,即先秦时期。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夏、商、西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代,实行的奴隶制政治制度,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是我国政治制度史的第一阶段。其特点为:
    ①以宗法血缘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夏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因此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开创建立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的血缘关系为核心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的政治制度体系。
    ②形成了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并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③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相结合,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这两种制度对中国历史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增长。随着诸侯与周王、卿大夫与诸侯等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就难以维持,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受到破坏。
    ④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当时的统治关系是由宗法关系来决定的,贵族宗法统治的宗统和贵族政治统治的君统是合一的。周族统治者利用氏族宗法关系组织扩大成国家统治机构,实行逐级的宗法分封,形成了贵族的等级制和对土地的世袭占有制。周礼是西周时期制定的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它是为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而制定的,是维护和巩固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工具。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齐之以礼”即是指周礼。
   【误区警示】要正确判断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首先要明确夏商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即王位世袭制及其主要特点,以及夏商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不能与其他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相混淆。
   【典例1】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B.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C.形成了层层分封的制度
    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名师点睛】A项“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即是指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这符合夏商政治制度的实际情况;B项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符合史实;C项层层分封的制度即分封制是在西周时实行的;D项是夏朝时确立的王位世袭制的主要特点。因此,C项是不正确的。
   【答案】C
   【方法技巧】做选择题时,应注意紧扣题干,如上题中“夏商”时期,然后可用排除法将C项选出。
   【配对练习】
    1-1.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C.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
   【解析】宗法制形成过程中有效地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还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明确规定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王权的稳定。
   【答案】C
    1-2.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因亲疏而形成宗法等级
    ③其核心内容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      ④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制及其与分封制的关系。有一定难度,可根据基础知识进行排除。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①②是正确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排除③。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二者互为表里,由此排除④。
   【答案】B
    1-3.夏商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实行(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嫡长子继承制 
   【解析】注意区分夏商时期与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A 、C属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制度,D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答案】B
    1-4.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
    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②春秋时期,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
    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冲击,难以维系   ④春秋时期,社会统治秩序发生动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解析】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但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分封制的破坏,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对分封制已经形成公开的挑战,周天子也就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共主的权力和地位,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
   【答案】A
    1-5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在这一体制下诸侯的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答案】
    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觐见天子,向天子述职;
    诸侯服从天子。
   (2)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答案】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
    分封制崩溃。
   【解析】本题要求对材料要有基本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也是在完成古代史学习中必先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这两段材料叙述的是发生在西周和周时期分封制初期和晚期的情况,要求我们要对分封制的各项要素要有基本的掌握:分封制的目的、类型、权利义务等等。还有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诸侯和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基础巩固训练〗

    1.周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后,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的活动。武王之弟受封于今河南淇县一带,镇抚殷遗民;周公之子受封于今山东曲阜一带,作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镇……上述材料说明这些诸侯国(  )
    ①是周王朝派人建立的新政权               ②最初具有移民驻防的作用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             D.②正确
   【解析】这种题型是组合判断题,要对组合选项有基本的认识,再把它和题干作相关的对照,再作判断。根据我们对分封制概念的了解,最早诸侯国的含义包含了开发边远地区,镇守疆土等,故两项都符合题意。
   【答案】A
    2.《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需要认真理解领会材料中透露的信息。本段材料有两层含义:一层解释了天子与诸侯之间地位悬殊的关系;第二层表达了天子拥有对诸侯绝对的权力,这其中维系两者关系的纽带就是西周的分封制。
   【答案】A
    3.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  )
    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
   【解析】本来西周时制定了严格的礼制,显示等级森严的秩序,但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纷纷觊觎至高的权力和等级地位,致使礼崩乐坏。
   【答案】C
    4.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解析】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但随着分封制受到破坏,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对分封制已经形成公开的挑战,周天子也就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共主的权力和地位。
   【答案】C
    5.西周的宗法制(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解析】主要考查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的能力。B项中“长子继承制”这一表述是不准确的,应是“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A
    6、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答案:A
    7、有关夏商政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启继承禹的最高政治领袖的地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②夏王朝为商汤所灭;
    ③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
    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⑤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答案:A
    9、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判断,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包括(  )
    ①君臣关系    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③等级从属关系      ④兄终弟及的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10、《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答案:D
    11、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答案:B
    12、(山东样题)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

C.大哥(25岁)

妾二

D.二哥(22岁)

    答案:A
    13、(浙江样题)“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B
    14、《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最能说明
    A.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           B.分封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的疆域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周公代周天子处理政事
    答案:C
    15、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的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答案:C
    16、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禄制度
    D.嫡长子都被称为大宗
    答案:C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许,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祀。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政治制度称什么?受封的主要有哪些人? 
    答案: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有哪些?
    答案:臣属关系。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一些诸侯国实力强大,王室衰微。

〖能力提高训练〗

    1.(2008·韶关二模)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
    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对比归纳能力。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的分封制之下,各诸侯国与周王的关系较商朝而言,臣属关系更明确,周王在全国的统治力度加强,但是分封制之下各诸侯国的权力是世袭的,他们与周天子的臣属关系得以维持的前提是周王室的强大。从这可以看出,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故答案为B。
   【答案】B
    2.(2008广东东山中学模拟)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②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③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      ④体现了封建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对分封制能够全面了解,西周的分封制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分封的范围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首先排除答案①④,分封制是依血缘亲疏划定的等级建立诸侯国,规定受封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务,并随从作战。可见,分封制既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又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故答案为C。
   【答案】C
    3.(2007·潮州期末质检)《三字经》写到:“同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央集权制度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内容,而非周朝制度。因而含有④的选项都是错误的,故选A。
   【答案】A
    4.(09南京市高三调研)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题。郡县制的确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任命,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有叛人而无叛吏"。
   【答案】B
    5、(09福州高三期末质检)山东自古就有“齐鲁”之称。这个称呼依据的史实最早可追溯至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时期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重现分封制及《西周分封示意图》的内容。选项A.B时山东作为“齐鲁”的称呼还没有出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选项D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周公旦的长子伯禽于鲁,建都今山东曲阜;封功臣姜尚于齐,建都今山东昌乐,后迁山东临淄,这两地的地域与今天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齐鲁”后来成为山东的代称。
   【答案】C
    6.(2006年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图略)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物;食具有筷子、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
    第二层信息:饮食之礼起着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 
    12.(09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  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答案】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答案】
    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
    第一层次:说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层次:简要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
    第三层次:说出周幽王行为的危害,得出结论。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案】
    二手史料。
    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

【历年热门考点透视】

考点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热门依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对王位世袭制的考查多侧重于原因条件、基本内容和意义等角度;而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考查则侧重于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影响和相互关系等方面。

【历年真题】

    1、(2006·上海单科)《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解析】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涵。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周王“授土”给亲族、姻亲、功臣建立封国。分封土地会将当地的人们一起归于贵族管理。
   【答案】C
    2、(2008年高考上海卷)“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此题考察分封制,据题干“封建”、“屏周”等有效信息可得出答案。
   【答案】A
    3、(2007·上海春季)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解析】家谱主要是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是根据西周宗法制发展演变而来的。根据题干所问,将家谱作为研究历史的资料来源,那么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2008年高考广东卷)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范围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简单题目。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的力量。图中是一个祠堂,是宗族力量的象征,因为祭祖有利于加强宗族的力量。
   【答案】B
    5、(2008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黄河流域
   【解析】夏初建都城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商初都亳(今河南郑州),商朝中期迁至殷(今河南安阳),从此稳定下来;西周都镐(今陕西西安),东周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这些都城都在今天黄河流域,答案为D。
   【答案】D
    6、(2006·上海)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解析】此题考查商朝另一名称的由来。从商、周王朝的历史知识中可知,商朝曾定都于殷,故又称为殷朝,其人民自然称为殷民。
   【答案】B
   【新题追踪】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解析】本题易错选D,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历史和政治思想相结合,用发展的、辩证的、客观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由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制度不可能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如果运用同一制度不求变通,将出现与西周分封制一样前后截然不同的后果,可见“发展”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而判断社会发展的标准往往是生产力标准。
   【答案】A
   【名师指引】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西周实行分封制,使周王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其后的秦朝、西汉和唐朝都曾围绕是否实现分封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可见分封制影响巨大。在我国民间,“家庭”“家谱”“祠堂”“认主归宗”的现象并不少见,这足以反映宗法制所形成的宗族制度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深远。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命题空间较大,但一般都是从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认识及两者的关系方面命题。
    7、(2007年江苏)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等级制
    答案:B
    8、(2008年江苏)《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B
    9、(2008年山东)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答案:B
    10.(2009宁夏辽宁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A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11.(2009江苏历史卷,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D  传说夏禹“铸九鼎,象九州”,鼎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12.(2009广东历史卷,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A   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13.(09北京,12)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C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14.(20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A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15.(2008江苏,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解析】C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应选C项。
    16.(2009全国文综一,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解析】A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17.(2009全国文综二,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点拨】中国古代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由此可知应选C。
    18. (2008北京文综,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 都在关中地区
    C. 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 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
   【解析】D  夏朝都城几经变更。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商朝都城曾经五次迁都,但是考古学家至今只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四个都邑遗址。周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
    19.(2010·新课标全国卷.T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命题立意】本题以现代省份的简称来源切入,考查了学生对分封制的再认再现。此题以史地结合的基本能力立意,难度不大,近年试题常规题型命制的教材重点知识。
   【规范解答】选C。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河南省的简称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河北省的简称因古为冀州地而得名;湖北省因旧时省会武昌古称鄂渚,隋以后以鄂州的治所而得名;湖南省的简称因湘江纵贯省境而得名;广东省的简称。因古为南粤辖地而得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而得名。山东、山西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
    20.(2010广东文综.T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命题立意】本题以忠孝观念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以能力立意为主,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A。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浓厚,这些都源自宗法制。
    21.(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思路点拨】本题通过商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精讲精析】选C。本题考查商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故选C项。
    22.(2011·重庆文综·T12)子曰:“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恒公
    ①恢复了周礼     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   ③实行了“初税亩”   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准确再认再现史实,对照备选项分析判断,此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来做。
   【精讲精析】选C。“管仲相恒公,霸诸侯”是对周礼的破坏,因此①错误;实行“初税亩”的是鲁国,③错误,可排除。②④项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史实。
    23.(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思路点拨】本题以董仲舒言论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西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
   【精讲精析】选C。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24(2012·浙江文综·T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答案】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卷】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能达标训练(必修1)1-1夏商西周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分封制和宗法制──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一)
周朝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社会制度
高中历史会考条目 三亿文库
【知识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