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日本人的性格
  一、多灾的岛国  1、火山地震频发的环境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1.朱翔等.七年级下册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据统计,全球6级以上(里氏规模)的地震,20%以上都发生在日本。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这里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  2、狭小国土面积的影响  68%的地域是山地。最高的是富士山,海拔3,776米。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  二、环境对古代人性格的影响  人类自猿类进化至人,就带有族群生活的方式。因此集体生活乃是人类社会的本性。  这种方式生活方式在古代地震频发的日本的对日本人的集体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然而日本却又是狭小的岛国环境。  即使在当今实际,面对地震火山这种自然灾害也难以抗击,因此个人在这种灾难前往往束手无策,听天由命。  没有现代技术的古人只能善后。在强烈的生存欲望的驱使下,古代的人们不断的想办法抗击灾害。而人类的生活的本性——团体协作,互助抗灾,共同延续种族的存续,就成了不二之选。  善后需要团队的合作,这是人类生存本能的智慧的体现。大地震过后,房屋倒塌,人员死伤无数,或被埋在了地下,尔后大于倾盆,洪水肆虐,粮食,基本生活物品基本被摧毁,人的基本生存环境恶化。  3、战国时代——大名的战争  抗击灾害需要团结,而这种团结往往以氏族,地域为特征的有限的团结,这是受到当时的技术的限制的原因。  人类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地震火山的频繁的制造的灾难面前,人们唯有合作抗击,方能将成本降至最低。正式自然灾害的作用早就了日本人的团队的精神。  然后收到交通技术的限制,人们的合作,并不能在全国的范围之内展开,收到技术的限制,古代的日本人并不能对陆地进行大规模的征伐。  但是为了个人的存续和生存质量的改善,为了维持阶级的剥削,最终形成的以大名为首,以武士为工具的统治阶层。  最终在以历经千万的淬炼出来的团队精神,及儒家思想的哺乳下,孕育出了日本的独特的道德体系,或者说日本的文化系统。  这种文化系统并不能为外部所理解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他国家的人们无法感受先古时期,频繁的火山地震给日本人所带来的恐惧,所锤炼出来的韧劲,及在与灾害对抗中形成的团结的品性,及独特的思维模式。  为了稳固的统治阶层,最终形成了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即为了自身的尊严,为了大名的尊严,为了主家的利益,而自我牺牲的精神,至74武士达到了顶点。  然而为了利用武士维持统治阶层,稳固日本社会的统治结构,维持对地下层阶级的剥削的特权。在日本列岛的范围之内,社会精英自觉地发扬团体精神。维持着社会的统治。  4、隋唐时期  隋唐时代正是中国人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文治武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日本尚未完全统一,内部纷争,没有统一的文化体系,阶级结构并没有固化。皇权尚处于强势的时期。此时的日本虽然地域狭小,但是耕地足以满足日本的需求。内部也没有形成强烈的对外扩张的气势。  任何国家,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对外扩张的气势不足以形成强烈的冲劲,无法对外形成致命的影响。若对外扩张失败反作用力会对自身产生致命的杀伤。  唐朝及明朝的两次与日本的海战就足以说明说明了这个问题。当然,唐朝正处于顶峰时期,而明朝开始走下坡路。但这两次海战都将日本封锁在了列岛之内。  明朝时期,日本经过百年内战,完成了统一,国势正盛,硬碰硬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5、人口的增长和狭小的生存空间的冲突  存续乃是任何生物的天性,生存质量的提升乃是人类所独有的智慧的体现。然而在狭小的地域内,任何国家民族的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统治。为了自身的生命的存续,个人的生活质量的保障。  对内则以思想的道德的方式,形成利于自身统治的文化氛围,并以暴力机器对内形成统治。武士则是日本实现暴力统治的工具。古代受技术的限制,日本既无法对外大规模征伐,期他国家民族也无法实现在日本的登陆。大海保护了日本的同时,也限制了日本的扩展。  对外则是征伐,掠夺财富,拓展生存空间。  6、大名的形成  大名即日本的封建地主,这是在日本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果说天灾频发的岛屿造就了日本团队精神,那么狭小地域的限制,人性欲望的冲撞,最终形成了以大名为中心的统治阶层的日本。  1、日本的平原  日本国内平原面积不大,也不多。最大的是东京所在的关东平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尚不及中国一个中等的地级市的面积,如江苏徐州近1.2万平方公里。其他规模较大平原包括名古屋市的浓尾平原、大阪及京都附近的近畿平原、本州宫城县的仙台平原,以及北海道的石狩平原。  狭小的地域只能承担着有限的人口。人口的增加唯有:扩张与内争。  2、天灾迫使人们需求安全的地域,人性的欲望引导人们需求富裕的地域,然而狭小的岛屿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对平原的争夺成为各团体的首选。为了获取这些地方,为了守住手中的财富,为了获得更多更大的生存空间。随着土地的开发,人口的增长,各地方之间的争夺更加激烈。  然而天灾的逼迫,往往使得人们在对某地的争夺,成为全体选择,如火山的爆发,迫使某个族群迁徙,迁徙之地首选乃是安全富裕的地方。此时山地成为人们回避之地,为了夺取平原,富裕之地。  人们不得不通过谋略与杀戮实现对他人的财富的占有;谋略的本质就是守住自己的秘密,欺骗对方,便于实现自身的目的。千百年来或许正是这种斗争的需要,儒家文化的熏陶,最终形成了日本的战术文化:突袭。日本的内斗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必然是盛行突袭。暗杀等方式。  杀戮乃是占有他人的财富之后的自我保护的行为,即为了防止对方的报复。日本的自杀即自我杀戮是失败者为了挽回自己的荣耀。也是对生者的一种的逼迫。迫使对方竭尽全力打垮敌人。  如果人们对自己残忍,岂会对敌人手软?日本人的内战必定是充满杀戮的血腥的,为了生存及后代的延续,为了人的欲望,频繁的灾害必然导致频繁的人口的迁徙。这种迁徙带来的内斗必定是野蛮且血腥的。然而灾害又要求人们团结一致,因此对外的进攻或侵略必定成为集体的选择。  然而人们为了永久的占领和恐吓其他的觊觎者,通过残忍的杀戮,驯服失败者和威慑觊觎者。这样的内斗只能培育出残忍善变的性格。  然而面对敌人的残忍,本民族的存续的利益,进攻的人们必然选择仔细观察,巧妙伪装,突然袭击,这种战争方式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则必须以肉体消灭的方式摧毁敌人。  反复的残忍的杀戮,导致那些被征服的人们,为了生存而选择顺从。而胜利者为了上升为剥削阶级,为了成为统治者的行为。反复的不断的,循环式的不断斗争,最终塑造了民族的性格:伪装,阴狠,而又顺从的性格。  德川家康炮轰丰臣秀吉的遗孀及年幼的遗子,可能是武士道的杀戮精神的代表。  狭小的岛屿环境形成了日本的独特的性格:周密的算计,巧妙的伪装,精于战术,善于突袭,残忍的杀戮。然而中国文化的熏陶,统治阶级统治手段,对武士阶层的笼络,又发展了人们彬彬有礼的一面。而团队精神则都必须有核心,然而团队的斗争要求人们必须服从。讲究纪律,整体行动。  二、战国时代  近现代,日本,西欧都处于战国时代,日本历经百年战乱最终于德川家康完成统一,西欧大战五百年,最终走到了世界的前头。  战争不仅会摧毁人们的文明,也会锻造民族的性格。大凡战争都重视工匠,重视新发明,而且更加务实。  历经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后,秦汉就如此,且持续了近五百年。  欧洲各国在广袤的大地上,彼此斗争,不断的通过新发明,提升杀人工具,最终这种厮杀迫使各国都不得不重视科技的进步。至今仍称霸地球。  然而日本持续近一百五十多年的内战。最终都带来的结果是:务实,且崇尚进攻的精神,善于战略战术。更重要的是数百年来,人们在战争中学习到的技能技巧,战略战术,及敢于斗争的精神,奠定了这个国家的对外扩张时所需的兵力及精神基础。  三、天皇制度、民主制度、资本主义  欧洲文明带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与日本的天皇制度结合,给日本人带来的是民族国家力量结构的实质性的调整,及国际视野的拓展。  欧洲人带来的科技及世界性的视野,将日本人内在的扩展生存空间的视野释放到了全球:还可以通过高科技向欧亚大陆扩展。  重新调整内部的国家力量的结构,由战国时代形成的均衡的大名统治方式,迅速的转换到以天皇为核心的国家体制,最终形成的对外的扩展力。  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生存的压抑——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残忍的内斗:团结却又不得不自相残杀的双重性格。  一旦被西方带来的世界性的视野所释放之后,这种压抑精神后形成了巨大的精神的空虚:世界这么大,足以满足日本民族的需求。然而狭小的空间中的内斗中所造成的压抑也瞬间释放。  于是为了对外扩展天皇成了民族力量团结精神的凝结点,而又成为了这种压抑精神释放后的寄托点。  于一场全民族的改革也就顺势而为了。千百年来在狭小的的土地上的内斗所培育出来的民族性格。与灾害的斗争中形成了团结的精神,在对外的扩展中展漏无疑:突袭大清。与俄国在旅顺战役中,刻板的进攻方式,导致死伤无数,却又允许俄国人佩戴战刀投降。  制造南京大屠杀,又突袭美国,被美国打败后的而立即顺从美国的安排等。  四、力量的应用——日本人的先天优势,没有哲思的缺乏厚度的日本,战术的高明,二战后,美国将民主制度引进了日本,却又保留了天皇制,日本人的精神在全球思想的冲击下,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形成了今天的:天皇制,资本主义,民选制度相结合的现代国家体制。  1、天皇不仅是日本团结的象征,也是日本人的团结精神的寄托。团队总是需要有核心,和发挥核心力量的象征性的符号的。持续了千年的天皇就成了这种象征性的作用。  2、日本资本主义精神的本质——中日政冷经热的根源  日本文化的特色:  1)明确的目标,  2)实现目标的方法方式:内在的欺骗,和外表的驯顺;  3)团队的精神:团队的核心,组织纪律,统一行动;  最终实现财富的增长,协助政客们实现对外的扩张。资本家是为国家民族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各种利益,包括中国,然而受资本家哺育的政客,却不遗余力的围剿中国,遏制中国。  中日之间的关系,与日本的这种文化特色不无关系。也就形成了政客和资本家的配合:政治上的围剿,经济的合作。  这是因为日本作为民族国家对外整体利益的诉求:扩展生存空间所导致的。因为民族的存续乃是重中之重。  松下政经塾作为松下企业的私塾及作为政客培育的基地,就是最佳的证明。松下在中国获取利益,然而松下培养的政客却对中国围剿的最狠。  3、民主制度下的日本  民主的选票,当今精神的冲击,虽然部分稀释了人们对外扩张的冲动,及冲力。  然而选票也导致了日本频繁的更换首相,这样非常生动的展现了日本人的性格:急躁没有耐心,那种喜欢短快平——以突袭的方式快速的解决问题的习性。  因为现代世界已经没有了日本人摆脱恶劣环境的生存空间,而自古以后形成的性格的惯性,不仅没有消除,反而会促使日本铤而走险,给这个特别是中国带来极大的风险。  日本的环境所带动的日本人的性格的惯性及冲动将会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风险。  2014年08月09日凌晨于新疆叶城闽渝宾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的室町幕府为什么要把统治中心设在京都而不是关东?
织田信长若不死,他会终结“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吗?(浩瀚的宇星空的回答,14赞)
[转载]《伊都内亲王愿文》
163日语——日本武士道全面解析(第一、二章)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三分钟读点世界史|日本文明:生命如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