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注意!今后这11种情形人民监督员都可以实施监督啦

 央广新闻


日前,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最高检印发《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的规定》。根据两份文件,人民监督员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管理,可对检察机关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中存在的11种情形实施监督。




人民监督员,这个称谓听起来似乎让人有些陌生。有人会问,这是不是人民陪审员的另一个称呼呢?其实不然,人民监督员并不参与法院的审判工作,而是作为第三方,对检察院侦办的案件进行全程监督。


具备什么条件便可参加人民监督员选任?


据司法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办法明确了担任人民监督员的一般条件,即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体健康,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学历年满23周岁的中国公民,要求具备较高政治素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扎实的群众基础。


之所以只规定了高中学历,主要是从人民监督员职责定位出发,并考虑基层实际。同时,明确受过刑事处罚的或者被开除公职的,不得担任人民监督员。对于那些因身份、职务原因不适合担任人民监督员的人员,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在职工作人员和人民陪审员,明确规定不列入选任对象。


公职人员不超过50%


司法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人民监督员来自于人民,专门监督检察工作。为了充分体现人民监督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办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上升为制度规范,规定了四方面内容:


一是人民监督员人选中具有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一般不超过选任名额的50%。


二是人民监督员每届任期五年,连续担任不超过两届;人民监督员不得同时担任两个以上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三是要求司法行政机关采取到所在单位、社区实地走访了解、听取群众代表和基层组织意见、组织进行面谈等多种形式,考察确定人民监督员人选,并进行公示。


四是明确每个县(市、区)人民监督员名额不少于3名,保证人民监督员地域分布的广泛性。


如何保障和促进人民监督员依法履行职责?


司法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作用,办法规定了四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公开,明确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要公开人民监督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畅通群众向人民监督员反映情况的渠道。


二是随机抽选,明确人民监督员由司法行政机关从信息库中随机抽选,通报检察机关。


三是履职回避,明确人民监督员是监督案件当事人近亲属、与监督案件有利害关系或担任过监督案件诉讼参与人的,应当回避。


四是履职保障,明确司法行政机关健全工作机构,选配工作人员,完善制度机制,将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及履职相关工作经费申报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


这11种情形人民监督员均可实施监督


根据规定,人民监督员认为检察机关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实施监督:


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


超期羁押或者延长羁押期限决定违法的;


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


违法搜查、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违法处理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


阻碍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


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而不退还的;


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


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


拟撤销案件的;


拟不起诉的;


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


规定要求,检察机关应当对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立案情况,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情况,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的处理情况,以及刑事赔偿案件办理情况等程序性信息建立台账,供人民监督员查阅。同时强调,检察机关不得诱导、限制、规避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不得干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评议和表决,不得泄露人民监督员的评议、表决情况。


如何体现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监督的诚意?


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按照2010年的《规定》,除人民检察院主动启动监督程序的“拟撤销案件”“拟不起诉”两类案件外,其他情形的监督程序均由人民监督员启动。此次改革中,为充分体现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监督的诚意,本着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的精神,规定扩大了监督程序的启动主体,明确控告人、举报人、申诉人和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是监督程序的启动主体。许多专家学者对此给予一致肯定,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四项举措增强监督效能


有人认为,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评议意见被检察机关采纳的比较少,监督效力偏弱。对此,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增强监督程序的刚性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效能,我们在改革中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扩大启动主体,降低启动监督程序的门槛,增强启动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二是完善监督评议的具体流程,增强评议效果。为了让人民监督员尽最大可能做到“兼听则明”,规定明确“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介绍案情”的同时,还要介绍当事人、辩护人意见。


三是增设了复议程序,倒逼检察机关办案部门要审慎对待此前的审查处理和监督评议。


四是针对实践中人民监督员反映比较集中的案件知情渠道少、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规定提出建立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台账、人民监督员监督事项告知等制度,便于人民监督员了解案件办理情况,更好地发现监督线索,为启动监督程序创造条件。


该负责人表示,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效力主要体现在启动程序的刚性和制度本身的倒逼效应两个方面。人民监督员和当事人一方只要提出监督诉求,就必然启动检察机关内部的审查处理和反馈程序,人民监督员和当事人有异议的,还需要启动监督评议乃至复议等程序。同时,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一种监督制约机制的存在本身,对办案检察官会产生一种倒逼效应,促使检察官在办案中更加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司法行为。因此,即便是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评议意见未被检察机关采纳,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本身的效力也已经体现。


新闻多一点


人民监督员怎么选?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提出改革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规定人民监督员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分别选任同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选任程序


司法行政机关发布选任公告,接受公民自荐报名,商请有关单位和组织推荐人员报名参加人民监督员选任。


司法行政机关到所在单位、社区实地走访了解、听取群众代表和基层组织意见、组织进行面谈等多种形式,考察确定人民监督员人选,并进行公示。


选经过公示无异议或者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由司法行政机关作出人民监督员选任决定、颁发证书,向社会公布。

 

履职程序


检察院办理案件需要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评议的,应在开展监督评议三个工作日前将需要的人数、评议时间、地点以及其他有关事项通知司法行政机关。


司法行政机关从人民监督员信息库中随机抽选,联络确定参加监督评议的人民监督员,并通报检察机关。


人民监督员是监督案件当事人近亲属、与监督案件有利害关系或担任过监督案件诉讼参与人的,应当自行回避。


检察院发现人民监督员有需要回避情形的,应当及时通知司法行政机关决定人民监督员回避,或要求人民监督员自行回避。

  

免职情形

  

人民监督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选任决定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免除其人民监督员资格:

  

(一)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二)违法犯罪的;

  

(三)丧失行为能力的;

  

(四)在选任中弄虚作假,提供不实材料的;

  

(五)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人民监督员更有代表性
选任管理规范化 监督情形更明晰
抓考核 促履职 求实效——广西多市顺利完成人民监督员年度考核工作
最高检、司法部出新规 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
媒体关注丨《检察日报》刊登:人民监督员发现线索 检察院跟进监督
人民检察院办案活动 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规定 (2019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