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版年画概说——雕版年画

原标题:木版年画概说

我国的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中叶时,就已经由专为宗教服务的佛画领域,推广到印制术数、小学、诗歌和为广大人民所喜爱的历书。 在历书上主要是记录天时、季节和耕种、收获的有关问题,这是比阴阳相宅一类的书更为当时的社会所需要的。在唐代太和九年(公元 835年)前后,四川和江苏北部一带地方民间就大量印制雕版日历,拿到市场出售。南朝时代,已有在建业南浮桥、朱雀桁头叫卖日历的记载。在《武林旧事》上也说:“都下自十月以来,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装新历”。近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遗品中,就有两种残存的历书。在这样雕版历书上,一般是雕印着月建大小、八卦、十二属相和人物牛马等图像。这样季节性的雕版画的出现,也就可以说是木版年画的开始。

在年画内容中,门神形象的应用是很早的。从历代的典籍著录中,就可以找到一些记载。

汉应劭《风俗通》:“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章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于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汉书》:“其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绔长剑。”成庆古勇士,见《淮南子》,或云即荆轲,或以为是神荼、郁垒。

《土风录》:“俗多用秦叔宝、尉迟敬德为门神,盖本唐小说也。”按《隋唐演义》上说:“唐太宗昼寝,常被邪魔侵扰。秦琼、尉迟恭二将军自愿镇守宫门。帝入寝时,遂不复梦邪魔。太宗为免除二将军监护之苦,乃使人画二将军肖像于宫门上。”《清嘉录》:“夜分易门神,俗画秦叔宝、尉迟敬德之像,彩印于纸,小户贴之。……靖康以前,汴中门神多番样,戴虎头盔。”赵与时《宾退录》“:除夕用镇殿将军二人甲胄装门神,亦曰门丞。”《在门杂志》:“后世多画将军朝官,复加爵鹿蝠喜,宝马瓶鞍之状,皆取美名,以迎嘉祉。”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门神一年一易,搢绅之族,多不用之。”《吴县志》:“门神彩画五色,多写温岳二神之象。远方客多贩去。今其市在北寺、桃花坞一带。”

根据以上记载,年画中的门神形象,还是从“神荼、郁垒”演变而来。到了唐代,才有了定形人物。最初的年画门神,一般是表现了唐代镇殿二将军全副戎装,手持鞭、锏的威猛容貌。后世便渐渐的变换了形象,并将武器鞭、锏换为金瓜锤。年代越晚,变化也就越大。后来更将戎装一变而为纱帽红袍,有的干脆将赤面满髯,易为粉脸的赐福天官。年代再晚,就又加上爵、禄、福、喜等象征的祈福道具。随后,在门画上又出现了“五子夺魁”,描写门神粉脸红袍,满面笑容地一手抱着一个婴儿,婴儿手里高擎着金盔或者是莲花,使画面上平添了无限喜气。

按马如龙《杭州府志》:“当时有欢乐图,门厅之楣,或贴欢乐图,皆买自杭州。以五纸为一画,剪楮堆绢为人物故事,皆取谶于欢乐,以迎祥祉。吴谷人祭酒有‘隔岁痕犹在,房陇一例黏’的诗句。”欢乐图虽非雕版刷印,但与年画的用途寓意,已极相近,并且已经是行之有素的风尚了。

早在《岁晚节物篇》上,曾具体说出南宋时年画就有了一定的市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形及金彩镂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盛。”可见当时不但有了“为市甚盛”的年画市集,桃符除旧,久已成了习风,就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各方面,也有了多样化的发展。

沈存中《补梦溪笔谈》中载“: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上令画工摹拓吴道子《钟馗像》镌版,除夜遣由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赐给。”

这种在画工梁楷主持下雕版刷印的钟馗像,可以说是雕版年画发展史上的早期制作。这和唐、五代时独版的木刻宗教宣传画,显然是有一脉相传的紧密关系的。

可惜自唐、五代、宋、元以来,初期形式的雕版年画,已随着历代的劫火,鲜有遗存。所幸近年在黑水城故址发见了题名《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和《义勇武安王位》两幅版画,这是很接近年画形式的人物画。可以推测在当时雕版印刷繁荣的年代里,木版年画也和其他的版画插图一样的有了很快的进展,制作技巧也已经提高到了相当的水平,并且是远接了唐、宋以来人物画的衣钵。

从遗留到今天的早期年画来看,年画是与唐、宋时代的绘画以及属于宗教艺术的佛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历代书画著录书上,一些大画家的作品如周昉《扑蝶图》,苏汉臣《婴戏图》,李嵩《观灯图》《采莲图》等等,都是年画内容的作品。顾炳在《画谱》上说:“其写婴儿,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视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 把这些画稿,经过雕版套印,制成年画,也就是《秋庭婴戏》、《五子夺莲》一类的年画。

根据现有资料来研究,最初的雕版年画,主要是用单纯的墨版或朱色版刷印。有的在墨版上再加添彩绘,就是日本人所说的“木板笔彩”。如刊登在《世界美术全集·别集》中的刊有万历念(廿)五年纪年的《寿星图》,便是先用墨版印好轮廓,再以笔彩加工的。演变下来,一直到苏州桃花坞年画初期,如《苏州城内外图》等,还是墨印轮廓,再加以人工赋彩的。在继续的发展中,直到年画的制作技法充分继承了明代天启中胡曰从氏的饾板套印技术以后,木版年画才改进成一套新的方法,以饾板为主,以人工加彩为辅了。

木版年画,是在我国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了年画的内容形式,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表现了社会上各阶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而最主要的是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好的愿望。通过了火热鲜艳的色彩,和概括夸张的造型,从而创造了有民族性和人民性的雕版年画的艺术风格。

自明季中叶以来,如四川、福建、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广东、甘肃以及上海、天津、北京、汉口等各省市,都曾经出现过年画作坊。其中发展的年代比较早,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在过去有悠久光辉的史实和在广大城市、农村中奠定了喜闻乐见的基础,年产量在几百万份以上的,有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杨家埠。这些年画的历史产地,今日在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已从极力恢复改进和发扬中走向了新的繁荣。来源:郭味蕖美术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年画进化史:谁是正宗门神?
精彩华夏·年画(一)
门神齐上阵,为你的2020祛魅辟邪保平安
“年画”现在怎么样了?木版年画枯木逢春
历时一年半,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曹新年复刻出六色雕版福禄寿三星和长
【中国传统年画珍赏】滩头木版年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