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月24日不是“平安夜”,是长津湖战役胜利的日子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间,
中美两国精锐部队,
在朝鲜长津湖地区,
进行了一场王牌对王牌的激烈交战,
史称:长津湖战役。
美军伤亡达2.4万人。

志愿军伤亡5万余人。

今天
12月24日
不是“平安夜”
是长津湖战役胜利73周年纪念日
在70多年前的长津湖战役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阻击美军
宁可冻死也不撤退
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战场
全歼美军一个整团

一排排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俯卧在冰冷的阵地上
仿佛“冰雕”群像
……
这是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幕
也是抗美援朝战场上
真实的场景

▲“冰雕连”(资料图)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

东西两岸是海拔1300多米的山地

摩天岭、死鹰岭、

雪寒岭、荒山岭……

只要听一听这些地名

就有一种寒冷和阴森的感觉


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血洒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三个志愿军“冰雕连”成建制冰冻于阻击美军南逃沿途,至牺牲仍保持着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我军史上首次成建制歼灭美军加强团的战例发生于长津湖新兴里战场……


历时28天的长津湖战役
被公认是人类战争史上
最残酷的会战之一
这场战役之后
 “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
战争走向完全改变

这场震撼人心的战役
在历史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壮举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在长津湖一线,阻击敌人的志愿军主力是第九兵团。长津湖地区往年11月至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通常在零下三摄氏度到零下五摄氏度。

但1950年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在第九兵团11月25日前后抵达预伏阵地后,气温骤然降到了零下三十摄氏度以下。虽然第九兵团已经收到大批棉衣,但不足以抵御寒潮。

其实早在11月5日,毛泽东已致电彭德怀,命令“宋兵团”(宋时轮指挥的第九兵团)一个军直开长津,寻机歼敌。

波澜壮阔的长津湖战役至此展开。与第九兵团对阵的是美军陆战一师。

战役主要在长津湖东西两岸的新兴里、柳潭里和南边的下碣隅里展开——下碣隅里是美军南撤并获得补给的中枢。其外围东面高地,杨根思带领的一个连驻守,士兵们的口袋均装满了手榴弹。在美军飞机和大炮轰击下,杨根思打退美军8次反扑,最后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

在新兴里,从无败绩的美军陆军第七师“北极熊团”被全歼。

美军残部从下碣隅里突围到古土里时,约有1.4万人。这段距离是18公里,美军用了38小时,每小时只能前进500米,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美国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遭到毁灭性打击。美国军人此后再也不提“圣诞节回家”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除英勇战死的英烈外,大量战士冻死冻伤,三个“冰雕连”仅有两人生还。


▲CCTV-6《冰血长津湖》纪录片截图


铭记历史,向英雄致敬

长津湖战役亲历者


祝章成
























“战友没有活着从朝鲜回来,所以功劳都算在我身上,我要替他们好好活!”91岁的祝章是长津湖战役的亲历者。
“我所在的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7军79师237团通信连!”祝老回忆起七十多年前的峥嵘岁月,依然思路清晰,“1950年11月,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1952年10月回国。”

▲这是祝章成在抗美援朝时期的照片。


▲这是在战场上用过的搪瓷水杯,虽然已经破损,但老人一直保留至今。

战争的激烈、战场环境的严酷,祝章成至今记忆犹新。1950年11月至12月,祝章成所在的27军参加了长津湖战役。作为通信兵的祝章成,面对的是“天上敌机乱飞”以及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他们要在冰天雪地里保证电话线的畅通。对于在江南长大的祝章成来说,虽然没有防冻的经验,但他克服了一切困难,保障通信顺畅。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祝章成总共5次负伤。提起右脚的旧伤,他回忆起一段往事。1952年7月的一天,部队遭遇空袭,他与一名小战士刚在公路旁的洞里藏好,一名八九岁的朝鲜小女孩跑了过来。他赶紧爬出去将小女孩塞进了洞里。此时洞内已经藏不下3个人,祝章成见状就把头伸进洞里,下半身还在洞外。轰炸中,他的脚被炸伤,小女孩和战友毫发无损。

指着一张写有“共立三等功五次、四等功六次”的发黄的立功证明信,祝章成说道:“这上面的功劳不都是我本人的。”原来,1956年祝章成转业时,总共获得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一次,师政工科科长叮嘱道:“小祝,朝鲜战场上牺牲了那么多战友,他们也获了很多战功……我把他们的功劳都记在你的名下……你要记住他们!不要忘记他们!”


长津湖战役亲历者


周全弟
























“我才16岁,就成了废人,再也上不了战场,拿不了枪了啊!”

周全弟1934年出生在四川省南部县一户贫苦农民家里。1949年1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9兵团26军。朝鲜战争爆发后,他随所在部队奔赴朝鲜战场。

周全弟所在的部队从辽宁丹东夜渡鸭绿江入朝,行军大半个月后,抵达长白山脉南麓长津湖地区的军事要冲黄草岭,执行狙击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与美第七师31团的战斗任务。

“战友们往前冲,我眼睁睁看着,就是爬不起来,冲也冲不动,眼泪止不住掉。”那场战役已经过去73年了,战场上没能完成战斗任务是他一生的遗憾。

1950年12月,历经半个多月的急行军,周全弟跟随部队到达长津湖一带。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气温低至零下四十摄氏度。一些战士是南方人,没见过雪,更别说这样的严寒了。

周全弟所在部队奉命进入黄草岭阻击美军。为了完成伏击任务,他和战友们在雪地里整整埋伏了三天三夜。周全弟回忆,他多次想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每到这时候,班长就会立刻提醒他:“睡不得,你如果睡了,敌人跑了怎么办?”他清楚记得,这是班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长时间趴在雪地里,等到第四天冲锋号吹响时,不少战士已经被冻成了“冰雕”,周全弟发现自己全身僵硬,根本站不起来。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返回搜寻时发现了被白雪埋得只剩脖子以上在外面的周全弟。

送至医院时,他高烧40℃,昏迷不醒,双手双脚严重冻伤感染。为了保住生命,医生用冰块把他四肢包住,将左手截除,双腿从大腿根部截除。几天后复查,右手也没能保住,不得不再一次实施截肢手术。

周全弟醒来时已经是手术后第七天,讲起这段经历,周全弟眼里闪着泪光。“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手和脚时,忍不住大声痛哭起来。”

周全弟至今还记得医院领导和他说的一句话:“只要你生命还在,你还是一名战士,你可以用你的嘴、用你的头脑和智慧,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

▲资料照片:前排左一为青年时的周全弟

在医院,护士给他讲述英雄故事,感染和激励他。文工团员到病床前表演节目,营造欢乐气氛;文化教员也经常来到床前同他谈理想谈未来……周全弟的思想逐渐地发生了变化,“我要为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活着,我要坚持与伤残斗争到底,我是军人,我要'站’起来。”
入朝第一战,周全弟没有打一枪,就被战友们抬下战场,这是他最大的遗憾,但却无损于他英雄的荣誉。

铁骨铮铮亦柔情
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家书成为保家卫国的战士们
与家人联系的渠道

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三层
有一间家书博物馆
收藏了7万余封珍贵的家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封
来自长津湖的战地情书

吴金锋:在长津湖的战地情书



吴金锋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
在朝鲜战场上
他荣立了二等功
获朝鲜自由独立勋章
2022年的年末
吴金锋与世长辞
子女在整理遗物时
意外发现父亲在参加朝鲜战争
长津湖战役后休整时写的一封信
从内容可明显看出这封信
就是写给他的未婚妻
也就是后来妻子的

吴金锋、蒋仁夫妇合影,摄于1952年


赴朝参战是吴金锋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那里他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1950年
吴金锋被抽调去参加
编写部队军史
并一度因患病住进医院
而这时,部队接到命令
赴朝参加抗美援朝
他离开医院
自己购买了火车票
在11月18日晚上
赶到朝鲜的江界
之后又步行数天终于追上部队
并立即投身到27日
发起的长津湖战役

▲吴金锋(右二)和战友们,1950年2月摄于太仓


吴金锋的未婚妻出身于
知识分子家庭
身为军队政工干部的吴金锋
特意在家书中对未婚妻
提出很高的政治要求——
“对祖国有所贡献……
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今天
当我们看到这场战争亲历者
在战场上写的情书
深为信中充满报效祖国的热血豪情
和乐观主义精神感动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吴金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这次过旧历新年
(朝鲜风俗也是过旧历新年的)
我们部队照例要娱乐一番
……跳了几支舞以后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汉站了起来
他说:'我活到七十多岁了,
没有见过你们这样的好军队,
对我们多客气多规矩啊。
为了我们背井离乡到朝鲜来打仗,
我现在要跳一支舞给大家快乐快乐。’
说着他就跳起舞来
跳得满身冒汗
我们劝他休息
他说:'不累不累,
我一定要在死之前,
跳个顶好的舞,
给我们的中国军队看。’”

像这样的信还有许许多多
当凛然英雄气概
被写进家书
字字句句穿过岁月
情怀不减

那段非凡的历史
祖国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流血牺牲、无私奉献
换来了今日的
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繁华盛世,如你所想
向所有为国而战的英雄们致敬
编 辑李   零 
校 审丨张文宣

文章来源:共青团中央、退役军人事务部、央视军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3891》:“冰雕连”幸存者周全弟(中)
电影《长津湖》背后的这场立国之战!永远铭记这群最可爱的人!
5集纪录片《冰雪集结令:长津湖战役全纪录》
长津湖战报令斯大林流泪,随即下达重要指示:朝鲜局势瞬间被扭转
长津湖战役,两个师打的就剩下200人,老将军离开朝鲜时泪流满面
抗美援朝首位“特级英雄”,拉响炸药包,与40多名美军同归于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