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4岁男生,停不下来的思维,3个月有效缓解强迫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放下偏见,给予孩子理解和关爱


 

撰文|关心你的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青春期时期,强迫症在青少年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

许多儿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轻度的强迫症状,日常引导无需忧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迫症是非常痛苦的,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思维停不下来

痛苦无法自控


几乎每个小伙伴都在网上看到过“逼死强迫症”的热梗。

比如书本没有排列整齐、习惯性检查门窗等等,看完之后许多人也怀疑自己是否有强迫症。

但是真正的强迫症患者,其行为和想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一旦压抑自己不去做就会产生极大的痛苦,想逃脱、想挣扎,却无法自控。

徐晓(化名),14岁,初中学生

每次考试的时候特别焦虑,看到笔头有点小裂缝,老觉得别扭,感觉到鞋底有点不平,腰带有点紧,感到很不舒服

心里知道跟考试无关,但是思绪停不下来。平时上课也是胡思乱想,无法好好学习。

总认为手很脏,频繁洗手。有时被同学碰了一下,紧张焦虑,把碰到的地方擦上好几遍才放心。衣服穿了一段时间就会脱下来洗,一天换好几件衣服

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徐晓的学习和生活,他为此苦恼不已。


像被施了魔法

不停怀疑重复


“老师,我十分痛苦,也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停不下来的洗手,停不下来的换衣服,虽然觉得没有必要,但控制不住,让我很难受。”

倾听了徐晓的烦恼,明白了徐晓的症状表现为强迫症,并伴有频繁的强迫行为。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

强迫思维是反复出现在头脑中的想法,认识到这些想法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

强迫行为表现为能观察到的重复行为,比如反复洗涤,检查询问;隐匿的重复心理活动,比如反复计数,反复祈祷等。

徐晓考试上课时容易胡思乱想,无法集中注意力,伴有反复洗手、反复擦拭的强迫行为,是很明显的强迫症症状。

“妈妈受不了家里乱糟糟的,经常要求我定期收拾和清洗,我从小就被要求干净、整洁。小时候控制不了尿床,让我很羞愧,每次会赶着在妈妈回来之前清洗好衣物”

在徐晓的叙述中,进一步明确了洁癖症状的背后原因,父母过早的训练孩子,徐晓性格敏感,容易产生羞愧感,从而否定自己,发展为强迫思想和行为。

和徐晓探讨病症的过程,向他说明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但不是精神病,解除徐晓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通过制定暴露等级和暴露计划,让徐晓在学校进行暴露训练,尝试一步步做到克服恐惧和焦虑,让自己能够接受外界的事物与环境。

比如将徐晓感到困扰的行为按照难易程度从1-10划分出来(1分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10分为非常困难做到的事情),假设1分可以做到不擦拭同学触碰自己之后的痕迹,而10分可以做到非必要不洗手,从1到10逐步递增。

采用森田疗法,建议徐晓不过度关注和忧虑,顺其自然,消除思想矛盾。

症状发生时,不逃避它,顺其自然地接受,接纳所有的症状、痛苦以及不安、烦恼等情绪,去做其他应该做的事。这样做症状就会逐渐减轻,坚持下去,症状就会消除。

同时采纳认知疗法中的认知重组技术,向徐晓解释如何对待挫折,允许他识别和改变消极的的思维模式,挑战他的否定自我的思维推理,从而转化他的痛苦思维和失调行为,帮助他看到一个全面的自己。

特聘医生专家会诊,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症状减轻后逐步减药和停药。同时采用重复性经颅磁治疗,每周治疗5次,每次治疗时间20min,以此缓解症状。

还建议徐晓父母多跟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并看到孩子目前的情况,给予孩子更多关心、理解和陪伴。适当的时候多多支持和鼓励,营造轻松自然的家庭氛围。

经过三个月的心理咨询后,徐晓的强迫症状基本消失了,不再频繁清洗自己。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变,心态逐渐平和,同学关系得到了改善,逐渐融入班集体。


青少年强迫症

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患有强迫症,内心已经非常痛苦焦虑了,如果家长再不理解,会更加强化症状出现的频率和程度。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对待孩子呢?

1. 了解强迫症,接纳孩子


强迫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疾病,家长首先要了解强迫症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与感受,才能更加理解包容孩子。

家长不要反复提起孩子的“症状”,更不要严厉斥责,耐心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减少强迫行为,亲子关系才会健康发展。

2. 不要比较和过度期待


孩子被诊断为强迫症,有的父母情绪会低落、焦虑。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足够耐心,对强迫的干预有合理预期,病愈不是那么容易的,可能有反复、徘徊的情况。

父母不要拿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一比较就会看不到孩子的进步,也会打击到孩子,对孩子病情的恢复没有任何意义。父母给予孩子信心,是病情恢复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

3. 提供帮助,鼓励康复


除了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外,父母也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治疗当中来。

提供清淡的饮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作息,鼓励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孩子参与专业的心理治疗时,耐心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康复。

放下偏见,给予孩子理解和关爱,让孩子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孤身战斗,互相鼓励信任,帮助孩子重拾自信和快乐。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识?
本文来源:安肯心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强迫症怎么办?很难受
这么多孩子得抑郁症和心理疾病,就是因为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
解决神经症性心理冲突的“两性、两定”方法思考
关于强迫症我总是想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令我感到恐惧的事,即使有人告诉我不可能发生,该咋办?
强迫症者的二次自我成长
正视及鉴别强迫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