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反全面解读FMCG快消行业


 

正反全面解读FMCG快消行业

 

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快速变动消费品)行业的的确确不是一个小众俱乐部。在我看来,这是除了农业和建筑业之外,容纳做多劳动力的行业了,全国最少有成千上万人从中谋生,从食品到个人及家庭护理清洁产品,再把制造商到流通的所有渠道加起来,包括现代通路和传统通路渠道。

常常有年轻有为的朋友问我,怎么才能进入FMCG,我窃以为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行业没有很高的门槛,也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它就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也是FMCG比较吸引人的地方,连没牙的老太太和小朋友都可以很有兴致地谈谈自己的意见!更何况我这些年轻的朋友,大多都是MBA文凭或者是海龟成员,比起他们不知起点高出多少,要进入FMCG完全没有难度。

不过,我深深地了解我朋友们的意思,“我如何才能进入像宝洁这样NB,有趣,而且还闪着白领金光的FMCG公司?”——这才是重点,那些成天流汗在销售一线踩三轮车的年轻人,跑小店、搬啤酒,送饮料,工作内容完全没有创新性,不好玩也不能吸引人,当然不是我这些朋友想要的。

从我自己的观察看,在中国比较“白领”的FMCG公司有6个,评价指标包括品牌知名度、是否是行业标杆、marketing的工作环境如何、薪酬高、福利好,培训多、而且有大把公司想从这里挖人等等,在这些筛选条件之后,排名第一的当然是P&G,Mars紧随其后,后面4个分别是Unilever(联合利华)、Coca-Cola(可口可乐)、Wrigley(箭牌)、Nestle(雀巢),后面这四家在总部的工作条件最好,符合上述的要求。校园招聘是比较容易进入这些公司的方式之一,可以在大学生招聘网或者大学生实习网上找这些企业的相关信息。

很多高端产品比如说奢侈品、金融行业等,比较有钱,找marketing 的head通常会点名要求猎头从这些公司挖人,所以常听见这些公司的marker懒洋洋地说道:“靠,今天又有几个猎头来骚扰我了。。。。。”,生意火爆到不行,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猎头的电话。如果雇主退而求其次,从其他低一档的FMCG公司也可以挖一个marketing的head过去,只要价格合适,一挖一个准。人家有钱,高大上,所以奢侈品行业的猎头对FMCG行业的精英人士都有几分冷淡和傲气。

这样说来略有几分忧伤,难道从业FMCG,真的只比伐木工人或者采矿工人强不了多少?人生是一个不停交易的过程,职场更是充满名与利的菜市场,常年致力于把低档产品高价卖的marker,对此应该再熟悉不过。我倒觉得,经过FMCG行业的磨练,marker更加可以洗去一些浮躁之气,不再关注于所谓的光环,更宁静沉稳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与其他行业相比,加入FMCG,究竟有何好处?或者说,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浸淫数年,究竟能得到什么?不能得到什么?这是任何一个加入FMCG行业的人都必须思考的长远问题。我尝试着翻开FMCG这枚硬币的正反面,寻求答案。

 

正面——从业FMCG,我们能够得到什么?

(一)懂得在同质化的产品中塑造品牌差异

FMCG行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产品同质化,这个市场已经细分到无法再细分,虽然我们一直在寻访产品差异,但它无法构成核心竞争优势,所以最后,品牌才是支持生意长远发展的关键。

在FMCG行业,marker最重要的技能就是Brand Sense(塑造品牌),它意味着你要:

懂得基本的市场分析,能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懂得消费者细分,及选择合适的目标顾客

懂得制定针对性的品牌定位,及发展可管理可衡量的品牌资产

懂得通过产品、价格、渠道和传播(4Ps)的组合,向目标顾客传递出品牌的价值

而以上这些内容大多市场部的工作内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FMCG行业,市场部经常被称为核心部门。

与其他纯粹依靠品牌技术生存的marker相比,FMCG的marker显然拥有更高的地位。比如在产品或者技术驱动的够公司,如华为、微软,技术出身的市场人员显然更有优势;在时尚或者服装行业,具有艺术背景的营销人员更能理解设计师的意图,追逐市场潮流。

(二)融会贯通全面的市场营销策略及技能

这点很容易理解。FMCG是所有行业中分销最广、涉及渠道最全面和复杂的行业,在市场传播推广上,也是运用最多工具去深入挖掘消费者细分需求的行业,通常也是传播上最能够创新和最前沿的行业之一。所以在FMCG行业,不论做sales还是marketing,对于分销和传播推广,都是得心应手。

尤其是marketing人员,谈起广告创意、媒体投放、活动策划、公关及赞助、网络营销等等,都有一大堆故事可以讲。可以说,虽然FMCG的marketing人员未必在每个传播领域都精通,但他们应该是marketingcommunication的全能型人才。

所以当他们跳槽去广告、公关这些agency的时候,或者到媒体做销售、或渠道相对保守的金融、工业等行业时,对方都会热烈欢迎。

但是一旦转换行业之后,marker也要及时调整思路,否则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例如,我曾听闻一些新兴行业或者规模较小的FMCG公司去P&G挖人,对方入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花费大量金钱去买调研数据,然后要求公司增加营销和广告预算,按照“P&G way of marketing”流程操作,但其实小公司钱不多,它所需要是更有针对性的一些帮助,而非照搬宝洁的大品牌的操作模式。

还有一些跳到雅芳或者玫琳凯的朋友抱怨,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办公室为上百个产品作分析,然后指挥广告公司设计和制作各种brochure和leaflet,完全是销售支持事务,而销售部门风格又tough无比,完全没有以前在FMCG做的惬意光鲜。

现在正不断涌现越来越多依靠internet或者数据库营销的企业,它们有些已经成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者,在推动传统行业发生变革。所以如果去这样的企业工业,FMCG的marker要相应转化思路,更接地气。

(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领导力

这也很容易理解,Marketing部门虽然以生意为中心,但其实更类似于依靠中央协调来管理的参谋部,所以在marker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在内外部、上下级、平行部门进行大量沟通,要善于聆听、分析、总结、传达思路,以及拒绝、说服、威逼甚至利诱,相信我,这一切方式都是肯定会用到的。

所以在这样强大的沟通压力之下,marker成为了像培训师或者管理顾问那样,敢于随时拎起电脑,冲到台上对几百个听众做presentation的人,毫无怯意。

而关于领导能力,更是能够lead一个项目,并把事情终结的能力。策略需要从marketing部门制定,你要领导团队在于各个部门的协调厮杀中,保证marketing的策略执行到位。

(四)完整的新品上市的项目操作经验

FMCG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消费者不断衍生新的需求,企业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需求。因此很少有消费品行业在一年内不推出新品(新品包括新包装、新传播概念等),而marketing的大多数日常工作则是围绕新品展开。没有新品的日子,是聆听寂寞唱歌的日子。

新品上市,意味着一个严格的项目开始在走流程,有特定的团队,时间节点和资金预算,项目经理通常会由该产品的产品经理或品牌经理或市场经理担任。

重要的新品上市前,至少需要提前1-2年的准备期,牵涉到内部和外部十几个部门,可能动用上千万甚至过亿的预算,甚至有可能涉及到工厂或者生产线改造,关系企业生存的生命线。

所以如果在消费品行业经历过几次新品上市的经验,无论成败,都会是很宝贵的经验积累,以后marker转到其他新品更换比较缓慢的行业,比如说耐用消费品或者奢侈品,都可以游刃有余。

(五)对生意的敏感和财务分析能力

FMCG的商业模式大多是“成本,mark-up”简单模式,而且由于margin低,所以营销上的每一个行动步骤都会对盈亏有直接的影响。同样在其他传统行业工作的营销人员,未必会像FMCG行业这样直接关注成本和收益(零售行业当然是最关注的)。

所以一个好的marker,一定要对数字和财务敏感,对生意有很强的领域能力,这就是我们说的business sense。Sales对这块尤为敏感,因为他们整天就是和数字打交道,看业绩,不敏感也不行啊。

(六)建立在大辐射面上的观察控制能力

FMCG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越贴近人们生活的产品,越需要密集分销。密西分销就意味着产品量要足够大,辐射面要足够广。

因为FMCG的marketer动辄做好几个省或者全国的campaign,话费几千万预算甚至更多,这么大的辐射氛围,做事风格难免粗放,很难细致。所以这种时候,建立在大辐射面上的观察控制能力尤为重要,你的看到这么大的范围内那些真正能够影响销售的东西。因此,每个marker都需要考虑, 每一个营销行为能够影响多大范围,不同区域的人是否会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竞争对手的反应是什么?

而在一些比较小众产品的行业,更多的是采取“线”或者“点”的方式,比如只考虑几个一线城市的一线销售,或者上海几个门店的销售,比如说一些时尚产品或者高端化妆品,marker可以花2个小时去门店精心调整灯光、陈列等。

(七)积极进取面对竞争和挑战

FMCG行业门槛低,竞争是分激烈,而这些竞争有时候并非那么gentle,而是惨烈和血腥。在FMCG,卖的产品并不优雅迷人,比如说啤酒洗衣粉肥皂等,不要太把自己往白领塑造,应该有“野性”,或者行事泼辣一点,习惯和团队一起为了目标奋力拼搏,随时面对挑战和竞争。

所以在FMCG行业工作的人,大多带几分江湖气,当然越local的公司,江湖气息越重。

(八)永不止步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这点不难理解,FMCG贴近人们生活,品牌和产品要打动人心,妇孺皆知,同时又要在无比细分的市场中做到差异化,真心不容易。可以说,这个行业的大多数灵感来自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所以优秀的marker应该是一个细腻、敏感好奇,并且开朗的人。

虽然一般人都觉得做奢侈品的marker比起做消费品的同行看起来更高大上,但如果就工作难度而言,把一块肥皂搞成温暖动人,而且让你亲切的“家居”风格,和把一个奢侈品塑造成孤高冷傲的冰山风格,前者何其困难!

 

反面——从业FMCG,我们不能得到什么?

(一)丰厚的收入

在FMCG行业,好多director级别过50万年薪,VP或者GM上百万薪水,但是别忘记,这是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行业,下面有成千上万个小兵在帮这些人跑腿,要混到这样级别的职位,得历经无数厮杀爬起来。

下面的人的薪酬当然是没有那么高的,我见过很多消费品公司30多岁的业务代表或者40岁的办事处主任,经常被四处调动,薪水不超过7000,房子老婆都没有,身体也不好,谈起前途眼神黯淡。而当时的同学,在房地产行业风生水起2套房,贸易行业有工厂,似乎就自己还在苦苦挣扎,虽然自己买的品牌比他们的公司名声都响亮。

这个无法比较,看每个人对于幸福和生活的定义,这点就不讨论了。

(二)创业基础和创造能力

FMCG是依靠品牌、网络和系统在经营,相对来说,个人发挥巨大作用的可能性较低,FMCG不崇拜英雄主义。另一方面,FMCG大多是低档次的生活类产品,除非你挤进公司高层,否则很难有机会积累高层次、高质量的人脉,更多的时候你是与卖场的采购、广告公司的客户经理等打交道,与工作在IT、奢侈品、金融或者房地产的同学一对比你就知道了。

另外,FMCG行业的工作比较琐碎,容易让人陷进去。年复一年日复日的做陈列搞促销提销量,刚做完全国的促销,紧接着又出新品策划;刚攻陷这个山头,要要去抢占另一个山头,转过头来先前的山头又被竞争对手抢走了,赶紧去反攻。。。,过于频繁的活动策划和竞争常会让人深陷其中无法思考,忘记方向。所以很多FMCG到了40岁的前辈,在面临fire的时候,忽然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三)个人核心竞争力

Marketing是一门技能,但它不是核心技能,也不是一项生产资料,更不是手工艺。你不能说做marketing的人,40岁一定比不过25岁。因为marketing一定要将结合公司的资源和策略来运营,一般规模背景强的公司当然更有优势,所以一些小公司没有特别大的竞争力。

 

OK,正反面都对比完了,我们都看到了,FMCG不那么诱人,但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看它是否是你的菜了。最重要的是,你得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愿意为此失去什么。想清楚了就坚定地走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快速消费品营销,我们能得到什么,又不能得到什么
不买但需要知道的几个奢侈品牌,要不然别人在炫富,你都不知道
快速消费品行业概括
产品经理完美简历曝光
10大行业 欲领风骚
意媒拉响“3.15”警报,假冒奢侈品产业势头上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