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栓形成Virchow三要素,你被教材欺骗了吗?


Virchow三要素的名词起源,是个有趣的医学史问题。


作者:杨明烽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其临床重要性已被日渐强调,肺栓塞是急性胸痛最需注意的四个病因之一,其他三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和气胸。


人卫八版《外科学》518页深静脉血栓形成一章在讲解病因和病理中写道:“1946年,Virchow提出: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读这一句时,我总觉得有点怪,按理来说,这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病理机制,应该不至于到二十世纪中期才发现吧?且因为我高中时即爱好生物学,Virchow也是知名的古生物学家,横跨数界牛到如此,感觉也不像二十世纪的人,再说他大致生卒年还是有点轮廓的。遂决定一探究竟。


先查Virchow,中文,有译微尔啸、魏尔啸、菲尔绍等。很容易获知,该大牛,生于1821年、死于1902年。本着慎重的态度,又查了英文和德文。Virchow是德国人,好在我也学过一点德语。生卒年没错,某度诚不欺我,不过某度也说Virchow三要素是他本人提出的,当然没说是1946年提出的。


咳咳,都怪维基百科的中文版又被封了,导致该词条都没人弄个中文翻译,看了多个资料,还是wikipedia最简洁明了结了我前面的疑惑,我就做点翻译吧。再此也强调一下,此三要素所论的血栓形成,也不仅限于静脉或深静脉,动脉或房颤相关的左房血栓一样适用。以下摘译自Virchow's triad词条。


Virchow三要素的名词起源,是个有趣的医学史问题。组成Virchow三要素的基本概念要素既非由Virchow提出,其本人也从未提出一个三要素(triad)的概念来描述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但其在阐明肺栓塞的发病机制上有很大贡献,其见解发表于1856。在其死后数十年,推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早期,首次出现了Virchow三要素(Virchow's triad)一词的使用,并随着认识的深入,已提出更新后的现代三要素概念,对比如下:


Virchow 三要素Virchow's triad:血流中断现象Phenomena of interrupted blood-flow、血管及其周围受累现象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irritation of the vessel and its vicinity、血液凝固现象Phenomena of blood-coagulation。


现代三要素Modern triad:血液瘀滞Stasis、内皮受损或血管壁受损Endothelial injury or vessel wall injury、高凝Hypercoagulability。


第一要素,血流改变指多种情况,包括静脉血瘀滞、长时间手术、长时间制动和静脉曲张。


第二要素,内膜受损包括血管穿破和因血流剪切应力或高压导致的损伤,包括促凝物表面对血液接触,如细菌、异物、医疗植入物或进入血管的医疗器械、活化的血小板和慢性炎症反应中的单核细胞。


第三要素,血液组成成分的改变,包括多种风险因素所致的高凝状态,如血黏度增高、V因子Leiden突变、II因子 G2021A突变、抗凝血酶III缺乏、蛋白C或S缺乏、肾病综合征、创伤或烧伤后机体改变、恶性肿瘤、妊娠晚期和分娩、种族、高龄、吸烟、避孕药、肥胖等。


参考文献:Wikipedia Virchow's triad词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样是一动不动,为什么棕熊冬眠不长血栓?
血栓家庭中的那些“小三”们!
世界血栓日-让我们都“动”起来
下肢深静脉血栓—上
哪些人更易形成“血栓”?
它被称为“天然化栓王”,坚持吃几粒,清肠道,轻松降血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