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年追踪中国00后,这部纪录片揭示成长百态背后的秘密

两年前有一部叫“零零后”的纪录片引起热议,这部纪录片只有五集,却有着非常罕见的耐心,因为它花了10年时间才拍成。

今天,林紫主编推荐给在家过年的亲们,让大家对这个年代的人,有更多了解。

2006年,导演张同道开始跟拍同一个幼儿园里的18个孩子,此后的十年,将他们的成长点滴记录下来。有人称它为:每位中国家长都应该观看的纪录片。

并且在2019年9月,导演张同道将这部纪录片搬上银幕,电影《零零后》上映。
电影加上电视剧版的《零零后》,张同道团队用12年时间,向我们揭示了中国00后的成长百态。

尽管纪录片中的孩子只是个例,但这个纪录片所揭示的秘密,对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01


“淘气王”池亦洋


纪录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池亦洋挥舞着抢过来的木棍,披着“爱国者的红斗篷”大闹幼儿园。


抢东西,欺负小伙伴,霸道、倔强......嘴里大声喊着:“我要把你们打成肉泥。


即便老师好言相劝“你不可以使用暴力,用暴力去征服别人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他却能对着劝阻的人大吼一声,“真敢说!”挥棒向前。


看到这里,你们应该已经知道,池亦洋绝对就是那种家长、老师最头疼的孩子:蛮横不讲道理,不接受管束……

他调皮、淘气、叛逆,因为身强体壮,遇事喜欢用暴力征服……

小伙伴被打哭,气得喊“我要打110”,他却冷静地说“打死你,你就没办法打电话了”、“再说讨厌,我掐死你!


经过一次次的调皮捣蛋,幼儿园里所有家长集体抗议,希望园长能开除池亦洋。

但园长大李老师坚决否定了这个提议,她认为——“池亦洋为男孩子树立了一个男性的榜样。


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男孩“无可救药”的时候,大李老师却对他寸步不离,对他展开几乎长达一年的心理重建。


当然,这不意味着纵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种男性的阳刚,同时让他自我约束不逾矩”

这成为幼儿园大李老师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因为欺负小朋友被关禁闭,大李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导。


看着纪录片中大李老师每一次解说孩子们动作的心理意图时,有网友表示:

作为大人的我们才开始明白,凭借身体和年龄的优势,居高临下地俯视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么野蛮的傲慢!

终于,大李老师的耐心引导悄悄起了作用,这样一个曾不受管束的孩子,居然成为了班级上最有领导力的“男人”。

幼儿园里再起争执,让人意外的是,池亦洋这次没有拿起棍棒,而是学着老师的模样成了调解伙伴之间矛盾。


但就是这样具备“男性领导力”的池亦洋,进入小学阶段之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这也让跟拍的摄影组感到“打击”。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一进入小学就遇到了大难题: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坐在最后一排,天天手撑着脸,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天天挨批。

因为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对“好孩子”的考量只剩下了一条就是成绩。

所幸,他有对开明的父母。他们没有急着给孩子报补习班,而是多给他尝试的机会,让他自己去发现到底喜欢什么。


幸运的是,初中的时候因为接触了橄榄球,让他重重拾自信。

赛场上的池亦洋又好像回到小时候一样,绽放着阳刚之气的阳光大男孩。


16岁的池亦洋代表中国,站在橄榄球全球联赛的赛场上。身披国旗,唱着国歌,为国争光,做个领袖。

这时候我们又会想起5岁时候的池亦洋曾经也带领小伙伴唱儿歌的场景。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从不受管束的“淘气王”,再到到代表国家队参赛的是一条艰难的路——

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是怎么都绕不开的关键词。

就像幼儿园园长大李老师说的:

我们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环,是观察孩子。

我们可以放弃他,但那样的话他就更没地方去了。而且,我们也要反思我们自己,我们虽然讨厌看到他捣蛋的缺点,却乐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优点。

正确理解孩子、重建他的人格、耐心陪伴他成长,直到他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甚至人生意义。

02


“完美妈妈”的锡坤


纪录片里还有一个男孩叫锡坤,小时候,他是一个充满探索精神的孩子,经常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在幼儿园里翻箱倒柜,做各种小实验。

他喜欢玩一个把东西藏进垃圾箱的游戏,面对比自己还高的垃圾箱,他会想尽办法把东西扔进去,还想出了办法,通过摇动垃圾箱,让垃圾箱的盖子盖上。在面对摄像机镜头的时候,也是一个毫无怯意的自在孩子。


他妈妈是一个非常爱儿子,也非常努力的妈妈。

她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把孩子送到尊重天性的私立幼儿园,为此举家搬迁到幼儿园旁边。搬家后爸爸挤地铁上班太远了,但是全家没有放弃,最后采取的解决方法是和爸爸分开住了好几年;小学开始,妈妈索性辞职,专心在家陪孩子学习。

她还努力学习各种科学育儿知识:为了坚持母乳喂养,每天都奔波在幼儿园和单位之间;为了保护孩子的探索精神,锡坤在家玩火弄得厨房一塌糊涂,她都不责怪半句,默默帮儿子打扫“战场”。


按理说,这是一个坚持科学养育、努力做到“完美”的妈妈了。

但她很爱孩子,却无法接纳孩子。她不愿意去了解孩子、去“看见”孩子,只坚持自己认为的完美和正确。这就是典型的“明学育儿”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就像锡坤非常喜欢科学实验课,说到做实验的时候,他眼睛里是放光的,神采飞扬,散发着发自内心的热情和自信。

但是妈妈觉得上科学实验课培养不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强行给儿子报了一个语言培训班。锡坤对这个没兴趣、也不擅长,成了班上最差的孩子,在班上他沮丧、自卑。

对于儿子的状态,妈妈就像个“睁眼瞎”。

后来,锡坤迷上了魔术,他又一次找到了让自己热爱和有信心的东西,但妈妈又一次否定了孩子的爱好,只因为她觉得:魔术是养不了家的。


她也不接受孩子有一些真实的想法,当锡坤想说点真心话,她就会温柔的打断,教给他怎样回答才是正确的。后来锡坤在回答老师、记者的问题时,说出来的话都像是排演好的台词。


就这样,那个敢于探索的孩子不见了,锡坤变得越来越畏缩、孤僻。他慢慢地变得不愿意与人交往。

在一次夏令营上,妈妈想让儿子表演魔术展示自己,当时锡坤已经非常非常的沮丧、抗拒了,但她仍然不愿意去接纳孩子,继续用温柔的言语不断地施压,终于把锡坤逼到崩溃。让人心疼的是,连这种崩溃都是压抑的。


每一次看着这个妈妈轻言细语,但是坚定不移地扭曲孩子,都觉得跟个恐怖片似的。

十几岁的孩子了,喜欢玩的游戏,是躲在一张大被单里,那里才让锡坤觉得舒服。


锡坤的妈妈知道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对,但却不知道错在哪里。她说:给自己打分的话,我不知道能不能及格。但我是一个很努力的妈妈,我怀着一种爱心来做妈妈。

或许,太在意,控制欲太强,太过于追求完美,恰恰适得其反,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扭曲了孩子的成长。这个时候,越努力,好像就只能往错误的方向更进一步了。

放下沉重的期待,抛开对自己心中完美的追求,接纳孩子,倾听孩子,顺从孩子的天性发展,自然会有静待花开的一天。

03


“特立独行”的一一



纪录片中还有个“特立独行”的孩子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她叫一一。


可以说她是整部纪录片里,画风最清奇、最不像孩子的一个。

3岁开始她就与众不同,不爱交朋友,永远都是一个人在玩,甚至每天都要等其他孩子吃完饭,她才一个人慢悠悠地吃。


老师们有些担心,让一一的父母到幼儿园陪园、带着出去串门,爸妈也配合着想办法去引导,但一一仍然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一个人的时候,她能找到很多有趣的事做,平静但是开心。一一的爸妈接受了女儿的性格,觉得这样也很正常。

所以当摄像师问她为什么总是一个人玩的时候,不到3岁的孩子,笃定地说:我喜欢一个人玩,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在别人家,这样的孩子也许会被怀疑是自闭症,甚至会觉得她是怪胎。

但一一家不同,她与众不同的思想与个性始终被尊重,并且被保护得很好。谁都没有逼迫她一定要怎样,也没有人责骂她:你跟别人不一样很奇怪,做一个内向的人没出息。

他们尊重她的权利和选择,但也会引导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一一自己感受友谊。

十三岁的一一,回到了她的幼儿园,做义工。


她还是不习惯跟一群小朋友玩耍,便到一旁,独自做起手工。

不久,小朋友纷纷来到她身边,都拿起了手工。

面对小朋友的问题,一一非常耐心细致,没有一点不耐烦。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个温柔的大姐姐,离开时大家纷纷与她拥抱。


安静内向的一一,也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了小朋友的喜爱。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个性,成年人不能打着为他好的旗号去强制改变,甚至打骂惩罚。

孩子的性格塑造,需要的是父母的尊重和正确引导。

十三岁的一一,早就明白:

“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自己开心就好啦。


这个道理,大多数父母却不明白。

04


“文艺天使”柔柔



纪录片中另一个焦点女孩,柔柔。她是个文艺女孩,吟诗、跳舞,就像精灵天使一样。

5岁的柔柔不喜欢群体活动,更喜欢自己跑到小山头上,迎着微风吹吟唱自己“创作”的诗句。


因为这样的差异,她被同伴们孤立和排斥——跟老师哭诉着“我没有骗人”,几乎是柔柔童年的主旋律。


被小朋友嘲笑是“傻子”。


随着时间的推进,小公主又坠入了“数学”的魔咒。

面对老师和父亲如唐僧般的习题讲解,柔柔感到无助,然后开始抹泪:“这些数学公式就像森林里的毒蛇。


柔柔想学芭蕾,爸妈给她报了班,老师坐在她身上帮她压腿,她疼痛流泪,大呼“老师我真的不行了”。

妈妈在一旁以自己是这么过来的鼓励她坚持,爸爸在旁边一言不发。


其实她爹妈当时心里肯定也难受,但这又何尝不是众多父母的写照,他们也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保护柔柔的个性和自由,父母没有选择公立教育,柔柔在私塾教育机构成长。


14岁的时候柔柔去美国上学。有国内扎实的基础教育做支撑,去了美国的柔柔成绩出乎意料地表现优异,拿了多门课的全A。

不过随之而来的柔柔又遇到了“社交”问题,连着四个寄养家庭要求她搬离,这对柔柔也是个巨大的打击。

这让柔柔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但是好在柔柔一直在不断地反省自己,用她的话说:“认识到世界不是围着自己转的。

成长总会伴随阵痛,但我们都要长大。


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不同,却都在印证同样的道理,也是这成长百态背后的秘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父母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是不放弃,也不控制,只是给予充足的养分,然后静待花开,仅此足矣。

  转发本文有礼  

每人限领取一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邋遢的谷爱凌才知道,那个有缺点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今日分享|一部公开的成长“日记”
历时10年拍摄完成的纪录片《零零后》,值得所有人看
值得所有中国家长观看的纪录片《零零后》
单凭这部国产片的十年跟拍,就值五星
我的爱属于你,而你属于明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