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目预告】《为你喝彩》30余年昆虫学研究探险路 用化石探索远古世界的秘密

他从事昆虫学研究30余年,用化石探索远古世界的秘密,复原1.65亿年前的昆虫叫声,震惊国内外各大媒体;他在科学的世界里潜心钻研,先后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传粉昆虫,拟态昆虫和吸血昆虫,让人类对远古生态环境和生物进化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他就是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任东。由北京市委组织部指导并牵头策划,北京电视台承制的全国首档聚焦人才的纪实节目《为你喝彩》,今日21:50,走近远古昆虫探险家任东的科研世界。

用化石探索远古世界的秘密 

还原1.65亿年前远古森林的蝈蝈叫声


任东,是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古昆虫学会副主席,从事昆虫学已有30多年。2012年,任东再次发现了一块来自1.65亿年前的古昆虫化石,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探索研究,上百次的音齿对照观察实验,最终1.65亿年前远古森林里的蝈蝈叫声被还原出来。一时间《Nature》、《Science》等国际重要刊物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报道,引起了剧烈反响。这一前无古人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生态系统和食物链,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任东表明,1.65亿年前的声环境已经相当成熟。当时已有爬行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等很多动物,在同一时间放声高歌。这也为研究早期昆虫声学、行为学和生态学等工作取得突破进展奠定了基础。

30余年昆虫学研究探险路 

陆续发现多个世界上最早的昆虫种类


1980年任东报考了自己喜欢的地质学专业,1992年,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传粉昆虫。这是他第一个震撼世界的发现,他还因此错过了儿子的出世。虽然错过儿子出生,但任东这次发现的化石,却对世界古生物界,以及植物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之后的6年时间里,他潜心研究,撰写出一篇揭示远古昆虫与植物协同演化关系的科研文章,证实了被子植物在中国东北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已经存在,将以前被子植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了至少2000万年,为这一植物学界的重大难题作出了贡献。

如今拟态现象已经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迷彩服的设计、建筑仿生学等都来源于拟态现象。然而古昆虫拟态现象的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但要找到拟态昆虫的化石还要找到拟态昆虫同时代的模拟对象。2012年,任东带领学生偶然发现了一块距今1.65亿年前的长翅目蚊蝎类昆虫化石。通过研究发现,这个蚊蝎类昆虫化石,与同时期的银杏叶化石在数学几何图形上的数据极为吻合。而且这个昆虫与银杏存在着双方受益的拟态关系,这把人类对古昆虫拟态关系的研究提前了一大步。比之前人类发现的距今仅3000万年前的拟态昆虫,整整早了一亿多年。因此,这一昆虫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拟态昆虫。2012年,国际物种学会将这个银杏侏罗蚊蝎蛉评为:2012年世界十大新发现物种。

从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传粉昆虫,到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拟态昆虫和吸血昆虫,再到让亿万年前的昆虫发声。进入首都师范大学的20多年来,任东带领着首都师范大学昆虫演化与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团队,潜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实验室也发展成为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任东也因其对古昆虫领域的巨大贡献,入选北京市首批长城学者并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首都劳动奖章等奖项。

凭着对专业的满腔热爱,与孜孜以求的科学态度,任东用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改变着人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的认知。在任东眼中,他所研究的,从不单单只是古昆虫化石,而更像是一个全人类的哲学命题。今日21:50,一起走近远古昆虫探险家任东的科研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网—古昆虫与裸子植物存在显著特异性拟态关系
结合昆虫记的内容,简要谈谈法布尔
这块琥珀里包裹的到底是昆虫还是树叶?
科学家发现1.65亿年前蝎蛉化石伪装酷似银杏叶
地球最高的家族昆虫 生物地理学研究
《昆虫记》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